資源簡介 第一節 地球與地球儀第3課時【素養目標】1.運用圖表,通過對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的劃分及其特點的分析,掌握經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律,明確東西半球的劃分。2.了解經緯網的作用;能夠熟練利用經緯網對現實中的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定位,描述地理事物和現象所在地的經緯度位置和相對位置,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區域認知能力。【重點】經線的特點和經度的分布特征,利用經緯網定位。【難點】利用經緯網定位。【自主預習】經線與經度1.經線:在地球儀表面,連接_____________并垂直于_____________的弧線。 經線指示_____________方向,各條經線的長度_____________。2.經度:為了區別各條經線而標注的_____________。3.本初子午線: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以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作為經度的起始線,即_____________經線,或稱_____________。4.0°經線向西為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表示;該線向東為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表示。5.經線圈:由地球儀上任何兩條相對的_____________組成,其經度度數和為_____________。6.東西半球的劃分:國際上習慣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這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從20° W向東到160° E為_____________,從20° W向西到160° E為_____________。因此0°經線屬于_____________半球,180°經線屬于_____________半球。經緯網7.概念: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8.作用:利用經緯網,我們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知識點一1.南、北兩極 緯線 南北 相等2.度數3.0° 本初子午線4.西經 W 東經 E5.經線 180°6.20° W 160° E 東半球 西半球 東 西知識點二7.經線 緯線8.位置【合作探究】1.【讀書觀儀——列表比較】通過學習,同學們對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有了一定的認知。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掌握這個知識點,老師制作了下面的表格,比較經線、緯線的不同和經緯度的分布規律。對比項 緯線(緯度) 經線(經度)形狀 圓 _____________長度 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減,在南北兩極縮成一點 _____________數量 無數條 _____________指示方向 東西方向 _____________0°線 0°緯線是赤道度數范圍及標注 0°~90°;0°以北用“N”表示,0°以南用“S”表示度數分布規律 以0°緯線為界,度數向南向北遞增半球的劃分 0°緯線分南、北半球2.【動動手——圖解地理】 東西經度和東西半球的范圍容易讓人混淆。結合下方示意圖,我們可以清楚掌握東西經度、東西半球的范圍差異。(1)請在圖中括號內,分別填入東半球、西半球、東經度、西經度。(2)根據示意圖,寫出屬于東半球、西經度以及西半球、東經度的經度范圍。3.【游戲——經緯網定位】利用有經緯網的世界地圖,兩位同學合作開展游戲活動,練習并鞏固經緯網知識。(1)熟悉經緯網,體驗點定位:一位同學說出任意一個地理坐標,另一位同學對照地圖找出這個地理坐標點所在的位置(如大洲、國家、大洋等)。示例:甲地(15° E,30° N)、乙地(135° E,30° S)、丙地(120° W,60° N)、丁地(45° W,30° S)。(2)查找新地點,說出經緯度:一位同學說出一個城市的名稱,另一位同學對照地圖找出這個城市的地理坐標。示例:北京、天津、上海、倫敦、紐約、開羅、悉尼……(3)結合時政,落實地理實踐:查閱近一個月來的報紙、雜志,看看世界或我國發生了哪些大事件;利用經緯網找出這些大事件發生的地點,并讀出它們大致的經緯度。【參考答案】1.半圓 相等 無數條 南北方向 0°經線是本初子午線 0°~180°;東經度用“E”表示,西經度用“W”表示 以0°經線為界,度數向東向西遞增 20° W與160° E構成的經線圈分東、西半球2.(1)略。(2)20° W~0°屬于東半球、西經度,160° E~180°屬于西半球、東經度。(“大大為西,小小為東。”160°為大數值,20°為小數值,凡經度大于160°都屬于西半球,凡經度小于20°都屬于東半球。其他經度數值,若為東經,則屬于東半球,若為西經,則屬于西半球。)第一節 地球與地球儀第2課時【素養目標】1.能夠借助相關資料以及教具、學具等,描述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領悟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2.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等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通過比較身邊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3.了解地球儀的主要用途;能夠通過設計、制作簡易地球儀模型,培養地理實踐能力。4.利用地球儀,能夠歸納緯線和緯度的特點以及南北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培養綜合思維能力。【重點】地球的形狀與大小,緯線和緯度的分布特點。【難點】緯線和緯度的分布特點。【自主預習】地球的形狀與大小1.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古人提出了關于天地關系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近代人們通過觀察及_____________航海家和探險家_____________所率領船隊的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一個_____________;現代人類進入太空,從太空觀察并且通過人造地球衛星拍攝了地球的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2.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規則球體。地球平均半徑約_____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長約_____________千米,表面積約_____________平方千米。地球儀3.人們將地球的形狀按一定的比例_____________后,制作成地球模型——_____________。4.用手指撥動地球儀,可以看到它繞著一根固定的軸轉動。這根從地球內部穿過地心的假想軸被稱為_____________,其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叫_____________。其中,地球的最北端是_____________,地球的最南端是_____________。緯線與緯度5.在地球儀表面,與地軸垂直并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大的緯線圈,它把地球平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半球,赤道以北為_____________半球,赤道以南為_____________半球。從赤道向兩極,緯線逐漸_____________,到兩極縮為_____________。緯線指示_____________方向。6.赤道的緯度為_____________,是緯度的起始線。從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_____________,稱為北緯和南緯,分別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表示。北極和南極分別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7.0°~30°為_____________緯度地區,30°~60°為_____________緯度地區,60°~90°為_____________緯度地區。【參考答案】知識點一1.蓋天說 渾天說 葡萄牙 麥哲倫 球體2.兩極稍扁 赤道略鼓 6 371 4萬 5.1億知識點二3.縮小 地球儀4.地軸 兩極 北極 南極知識點三5.緯線(圈) 赤道 南 北 北 南 縮短 一點 東西6.0° 90° N S 90° N 90° S7.低 中 高【合作探究】1.【身臨其境——數據運用】用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做比較,直觀感受地球的大小。地球大小 比較項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約相當于_____________個足球場的總面積(足球場面積約7 000平方米)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約相當于_____________個400米跑道的總長地球平均半徑約6 371千米 約相當于_____________個籃球連在一起(籃球半徑約12.7厘米)2.活動:制作簡易地球儀【材料及工具】乒乓球1個,可隨意變形的鐵絲1根,圓規(或錐子)1把,鉛筆1支,彩色筆、膠帶若干。【制作步驟】(1)在乒乓球上畫出南、北極及赤道,以赤道為起點,每隔30°畫出一條緯線。(2)用不同顏色的筆標出低、中、高緯度地區的范圍。(3)用圓規(或錐子)在南、北極各鉆一個小孔,并將鐵絲彎成下圖所示形狀(注意傾斜的鐵絲與水平面成66.5°夾角),然后將鐵絲從乒乓球小孔中穿過。(4)在貼近南、北極的傾斜鐵絲處,用膠布裹上幾圈,將乒乓球固定在傾斜鐵絲的中間,同時又使其可以自由轉動。(5)如圖所示,將傾斜鐵絲彎成半圓,且所彎的半圓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在地球儀底部螺旋狀鐵絲處放一重物使地球儀不會翻倒。3.【動動手——圖解地理】地球儀上有許多緯線是重要分界線。結合下方示意圖,我們可以清楚直觀地看到這些特殊緯線、南北半球以及低中高緯度的范圍差異。(1)請在圖中括號內,分別填入南、北,低、中、高緯度,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2)據圖,寫出南、北半球和低、中、高緯度的范圍。【參考答案】1.72 857 142 857 100 000 5 000萬3.(1)略。(2)0°~90° N是北半球,0°~90° S是南半球;低緯度地區是0°~30°,中緯度地區是30°~60°,高緯度地區是60°~90°。第一節 地球與地球儀第1課時【素養目標】1.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字技術手段等,能夠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地球是人類的唯一家園。2.結合圖片、影視資料等,了解月球探測、行星探測等人類探索太空的進展與意義。3.收集中國航天發展的相關資料,能夠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保持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繼而形成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情懷,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重點】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條件。【難點】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條件。【自主預習】地球在宇宙中1.太陽是恒星,地球是_____________星,月球是_____________星。2.將銀河系、太陽系填入下面天體系統層次結構圖。3.以距日距離為標準,按照由近及遠的順序,將太陽系的八顆行星填入下圖中。4.“地心說”最早起源于_____________,其認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是靜止不動的。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學者提出“日心說”。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_____________系統論述了“日心說”體系。探索太空 筑夢航天5._____________年,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_____________年,人類首次進入太空;1969年,人類首次成功登上_____________;2019年,中國發射的_____________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6.1970年,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神舟五號搭載航天員楊利偉成功升空;2021年,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_____________表面;_____________年,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7.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分別是_____________發射基地、_____________發射基地、_____________發射基地、_____________發射基地。8.我國開展的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_____________工程”。【參考答案】知識點一1.行 衛2.3.4.古希臘 哥白尼知識點二5.1957 1961 月球 嫦娥四號6.東方紅一號 2003 火星 20227.酒泉 西昌 太原 文昌8.嫦娥【合作探究】1.請結合太陽系示意圖,向身邊同學介紹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名稱和位置。2.中國已公布2030年前從火星取樣返回地球的計劃。在不遠的未來,也許我們真的能實現“移民火星”的夢想。讀金星、火星與地球對比圖,完成下列問題。行星 距日距離(以日地平均 距離為1計算) 表面平均溫度/℃金星 0.72 >400地球 1 15火星 1.52 -63(1)結合表格,簡要說明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條件,并說明距日距離與溫度的關系。(2)收集資料,說說地球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不同,談一談你對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的理解。(3)查閱資料,并結合地球的環境,分析并列舉人類未來若要移民火星,可能遇到的困難。3.回顧航天歷程,致敬航天英雄。(1)請結合教材,在下面的卡片中,列舉我國太空探索的成就。(2)了解了我國太空探索的進程和取得的成就后,請談一談你的感受。【參考答案】1.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2.(1)地球的表面平均溫度為15 ℃,在人類能生存和適應的溫度范圍之內。金星距離太陽較近,表面平均溫度過高;火星距離太陽較遠,表面平均溫度過低。(2)地球上有適宜的溫度,有液態的水資源,有為我們提供充足氧氣和安全宇宙環境的大氣層。目前,地球是人類探測到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體,我們要愛護地球,愛護地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3)距日距離遠,表面溫度低;大氣密度低,晝夜溫差大;隕石撞擊概率大;質量、體積小,會出現長期失重問題。〗3.(1)略。(2)被太空的廣闊無垠所震撼,對太空的遼闊和未知充滿了好奇和敬畏之情;對現代航天科學的成就感到深深的欽佩,對航天員的勇敢和決心表示由衷的敬意;清晰地認識到航天科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和價值。(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習任務單】2.1 地球與地球儀第1課時 2024-2025學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級上冊.docx 【學習任務單】2.1 地球與地球儀第2課時 2024-2025學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級上冊.docx 【學習任務單】2.1 地球與地球儀第3課時 2024-2025學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