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框 做更好的自己(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道一個人要接納、欣賞自己的具體要求;明確做更好的自己可以落實的行動。2、能夠積極、正確地接納自我、欣賞自我,形成客觀、完整的自我概念;掌握改正缺點、激發潛能的方法。3、懂得以積極的態度去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培養學生做更好自己的主動意識。教學重點:做更好的自己可以落實的行動及具體方法。教學難點:接納與欣賞自己教法學法: 小組討論法、教師講授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說自己長得丑:小時候村里很多人當面嘲笑他:“你瞧你那個熊樣!”學校里有幾個性格霸蠻的同學甚至為此打他。莫言為此常常流淚,母親卻對他說:“兒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使是丑也能變美。”楊瀾一次采訪當當網的俞渝,問她:“你最不自信的地方在哪?”她說:“長相。”為此,她曾經自卑過,可是后來她在事業上獲得了成功。 于是,楊瀾又問:“為什么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反而越來越自信,越有氣質和光芒了呢?”她回答:“接受自己。”楊瀾聽了忍不住贊嘆,說這一點值得許多女性借鑒。莫言和俞渝的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小結:積極接納自己,悅納自己(二)進入新課:一、接納與欣賞自己學生活動: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有些方面的不完美,你可能會接受;有些方面的不完美,你可能想回避、掩飾。接納自己的全部,是不是很難做到?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和同學分享?接納不完美,我會( )。活動要求:用客觀中肯的語言評價自己的缺陷或不足。面對不足之處,我們該怎么面對?教師小結:①接納自己,需要接納自己的全部。既接納自己的優點,也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納自己的性格,也接納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納自己的現在,也接納自己的過去。接納自己,需要樂觀的心態,更需要勇氣和智慧。②要學會欣賞自己欣賞自己的獨特,欣賞自己的優點,欣賞自己的努力,欣賞自己為他人的奉獻。欣賞自己,不是驕傲自大,也不是目中無人。欣賞自己的人,既能展現自己的風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麗;既能為自己鼓掌,也能為他人喝彩。二、我要飛得更高1、出示80后知名作家兼賽車手韓寒的成名故事韓寒在讀書高一時復讀兩年,因七門成績不及格而留級,而后主動休學專心致力于自己的愛好發揮自身特長,從事創作和賽車事業。從而寫出了像《三重門》、《毒》、《零下一度》等優秀作品。而他在一系列賽車比賽中也獲得許多冠軍。問:韓寒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小結: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揚長避短。學生活動:說一說:進入初中,你在新的班集體中可以發揮自己的哪些長處?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最大限度地展現自己的才華。2、出示故事:19世紀作家果戈理,有一次拿著自己的作品給一位自己討厭的人看,一心準備接受批評。一位朋友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它回應道:“正因為他不喜歡我的作品,所以我才要拿給他看。他可能會提出一些嚴厲的批評,但是這些總比贊美的話要有益多了。”提問:果戈里為什么要去聽取別人嚴厲的批評?小結: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動改正缺點。做更好的自己,需要我們客觀看到自己的缺點,并能用自己的決心、信心、勇氣和毅力去改正。學生活動:你能正視自己的缺點嗎?你有哪些改正缺點的方法? P35探究與分享。3、出示:失去雙臂的劉偉,憑借高超的雙腳演奏鋼琴的水平,獲得首屆“中國達人秀”的冠軍。對多數10歲男孩而言,玩耍是他們的最愛,能和伙伴玩到大汗淋漓是每天最期待的時刻。然而英國10歲男孩亞朋·夏爾馬卻對語言情有獨鐘,小小年紀已熟練掌握11種語言。愛迪生一生有2000多項發明。馬克思能閱讀歐洲所有國家的文學著作,恩格斯能說20種語言。問:1、他們之所以取得成功,你認為關鍵的因素是什么?2、我們怎樣才能發掘自身的潛能呢?小結: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我們可以通過珍視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注自己喜愛的領域;通過廣泛參與多方面的活動,發現他人和社會對自己的需要;通過積極合作,與他人共同完成任務等途徑去激發自己的潛能。4、出示圖片:錢學森、袁隆平、陶行知和普通人為社會做貢獻。小結:做更好的自己,不僅是能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欣賞自己,自由而充分地發揮自身潛能,而更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是在為他人、為社會帶來福祉的過程中實現(三)課堂練習 知識鞏固1、給自己的頒獎詞學生回想自己成長道路上大大小小的成功、進步,努力發現自己身上的每一個可貴之處。讓學生給自己頒一次獎,給自己發一張獎狀。認真設計頒獎詞和獎狀,以此表達對自己的肯定。2、完成練習冊本課習題五、板書設計接納、欣賞自己(心態)做更好的自己 揚長避短(行動)改正缺點(方法)激發潛能(途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