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農業第1課時【學習目標】知道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農業生產的主要部門。◎重點:掌握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差異以及影響因素。◎素養目標:認識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同時樹立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的觀念。【預習導學】重點梳理知識點一:農業及其重要性1.______________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的勞動對象是______________,獲得的勞動產品也是生物本身。農業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畜牧業、林業、______________等部門。2.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______________,只有農業實現了______________,才能說中國實現了現代化。目前,從總體上說,我國農業還比較______________,國家正在采取多種措施推動農業的現代化進程。知識點二: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1.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主要表現為______________與東部、______________與北方的差異。2.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農業中的______________地位重要,那里有我國的四大牧區。因為降水稀少,種植業只分布在有______________的平原、河谷和綠洲。3.東部地區是種植業、林業、漁業主要分布區。其中,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以______________為主;林業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和西南的天然林區,以及______________的人工林區;沿海地區是我國______________基地;南方地區______________發達。4.我國東部以種植業為主的地區,農業的南北差異明顯。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該線以北地區耕地多為______________,主要種植______________、玉米等;以南地區耕地多為水田,主要種植______________等。【參考答案】知識點一 農業及其重要性1.農業 生物 種植業 漁業2.基礎 現代化 薄弱知識點二 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1.西部 南方2.畜牧業 灌溉水源3.種植業 東北 東南部 海洋漁業 淡水漁業4.旱地 小麥 水稻【合作探究】1.收集相關資料,從生產和生活兩個方面舉例說明農業的重要性。2.素養展示——你問我答:讀課本P93圖4.10和P94圖4.11,完成下面表格。(1)東部與西部的農業生產差異的具體表現地區 農業類型 主要分布區東部 種植業 東部______________區(濕潤區和半濕潤區)林業 東北林區(天然林)、______________林區(天然林)、______________林區(人工林)漁業 東部沿海(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業)、______________地區(淡水漁業最發達)分界線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西部 牧業 四大牧區(新疆牧區、______________牧區、青海牧區、______________牧區)種植業 在自然條件相對優越的地方發展灌溉農業、______________農業和______________農業 導致我國東、西部農業生產差異的主導因素:海陸位置導致的______________條件的差異。(2)南方與北方的農業生產差異的具體表現分布地區 耕地類型 農作物熟制 主要糧食作物北方 東北 以_____________為主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小麥、玉米、大豆等華北 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 ______________小麥、玉米分界線 ______________年等降水量線(秦嶺—淮河一線)南方 長江中下 游地區 以_____________為主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華南及 海南島 一年三熟 水稻 導致我國南、北方農業生產差異的根本因素:緯度位置引起的______________差異。3.秦嶺—淮河是我國一條很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結合所學內容,總結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參考答案】1.生產方面:農業為工業提供原材料,比如畜牧業的皮毛和種植業的棉花為毛紡織工業和皮革工業提供原材料,肉、奶、蛋、糧食、水果等為食品加工工業提供原材料,林業為造紙工業和家具制造業提供原材料,等等。生活方面:吃的糧食、水果、蔬菜、肉、蛋、奶等,穿的棉紡織品、毛紡織品、皮鞋等,都來源于農業。2.(1)季風 西南 東南 長江中下游 內蒙古 西藏 河谷 綠洲 水分(2)旱地 一年一熟 春 冬 800毫米 水田 一年兩熟 水稻 熱量3.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1月0 ℃等溫線,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亞熱帶季風區與溫帶季風區的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中國的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河流結冰與不結冰的分界線。第2課時【學習目標】根據我國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我國農業與發達國家農業間的差別,分析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及解決措施。◎重點:理解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對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影響。◎素養目標:樹立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和科技興農的思想,并為農業發展好好學習、獻計獻策。【預習導學】重點梳理知識點一: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1.把要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______________它發展或生長的地區,以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這是“______________”的重要內容之一。2.(1)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①______________:農作物生長離不開光照。不同農作物對于光照的要求是不同的。②______________:農作物的旺盛生長必須滿足一定的熱量條件。熱量條件不同,農作物的產量、種類、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也不相同。③水分:農業生產離不開水。水分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可以發展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水分條件比較差的地方,適合經營______________農業。④______________: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壤的性質和肥力不同,其適宜種植的作物和生產力也不同。(2)______________對農業生產的影響①市場需求;②交通運輸;③農民的技術水平;④國家政策。知識點二:走科技強農之路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依靠______________,使農業增長方式正從廣種薄收轉向優質高產,優良品種不斷涌現;______________和專業化水平、生產效率不斷提高;農田水利建設取得長足進步,抗災能力明顯增強。近年來,綠色、低碳、生態農業不斷推廣。______________在農業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目前,我國科技進步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已經超過______________,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______________。3.我們還必須依靠科技的優勢,大力發展高產、______________、高效、______________、安全農業,加快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的步伐。【參考答案】知識點一 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1.適宜 因地制宜2.(1)光照 熱量 水稻種植 淡水養殖 旱作 地形和土壤(2)社會經濟條件知識點二 走科技強農之路1.科學技術 機械化 科學技術2.50% 大3.優質 生態【合作探究】1.你問我答:讀課本P97圖4.15,有位于我國東南沿海某區域的A、B、C、D四地。其中,A為城市郊區,B為遠離城市的平原地區,C為山地,D為海洋。(1)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農業,并說明你的理由。(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議減少水稻種植面積,改種蔬菜、花卉,發展魚、肉、乳、禽、蛋生產,你認為可行嗎?請說明你的理由。2.舉例說明科學技術在發展農業中的作用。3.素養展示——角色扮演:假如你是南方某縣縣長,結合當地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思考:(1)如果在該縣山區大規模發展種植業,會產生哪些不利影響?(2)你在發展該地區農業時應該考慮哪些自然因素?【參考答案】1.(1)A地種植蔬菜、花卉,發展肉、乳、禽、蛋生產。原因:距離城市中心較近,農戶減少交通運輸投入,可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靠近消費市場,需求量大;能夠保證物品的新鮮。B地種植水稻、小麥、玉米。原因:此處遠離市區,地勢平坦,水源豐富,可以使用農業機械,便于大面積種植。C地發展林業。原因:山地地形,不利于發展耕作業,但適合發展林業。D地發展水產養殖業。原因:水域面積廣闊。(2)可行。A地距城市較近,市場廣闊,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城市對蔬菜、花卉、魚、肉、乳、禽、蛋的需求量大,這些產品產值高,有很好的經濟效益。2.(1)無土栽培具有節省耕地、省工省力、省水省肥、綠色環保等優點。(2)生物技術等用于病蟲害防治,減少了農藥的使用,生產出無公害產品。(3)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用于畜牧、養殖,實現生產過程的全流程監控。3.(1)可能會使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2)地形、光照、土壤、氣候、水分等自然因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習任務單】4.2 農業 第1課時 2024-2025學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docx 【學習任務單】4.2 農業 第2課時 2024-2025學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