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段 寫校園之真 書有主之文寫作實踐課2課時1.能夠理解有關(guān)中心的概念,明確中心對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2.能夠借助課文或者以經(jīng)典名篇為例,掌握突出中心的常用方法;3.能夠在自身的寫作實踐中,熟練地運用多種技巧來突出中心。第1課時【合作探究】閱讀教材,獲取新知1.認真閱讀教材“如何突出中心”這篇短文,師生共同交流下面這些問題。(1)什么是中心 其要求和作用分別是什么 (2)回顧一下,下面各篇文章的中心分別是什么 填寫在下表中。《春》 《秋天的懷念》 《再塑生命的人》 (3)教材圍繞“如何突出中心”這一話題,主要講了哪些問題 還可以根據(jù)前面所學,補充哪些問題 請概括。【參考答案】1.(1)示例:①中心,是文章中傳達出來的作者的基本觀點、態(tài)度、情感和意圖。②每篇文章都要有一個相對集中而明確的中心。③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沒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確,文章就像一盤散沙,雜亂無章,叫人不知所云。(2)文章主要通過對春的詳細描寫,描繪出了一幅美麗的春天畫卷,表達了作者對春的喜愛之情,抒發(fā)了作者的愉悅之情文章主要敘述了作者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現(xiàn)了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對母親無盡的愛,對母愛的贊美,以及對“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悔恨之情文章主要敘述了莎莉文老師教海倫識字、認識事物的過程,贊揚了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shù),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求知的熱情及艱辛而愉快的生活經(jīng)歷,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感激之情(3)示例:①認真審題,確定中心。做到明確集中,不蔓不枝。②精心選材,圍繞中心。做到剪裁加工,先后有序。③講究方法,突出中心。設(shè)置線索,貫串中心。在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中,作者圍繞著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依次描寫濟南的山景水色,寫的內(nèi)容很多,卻眉目清晰,中心突出。詳略得當,表現(xiàn)中心。在莫懷戚的《散步》這篇文章中,關(guān)于兩條散步路線的“分歧”和“我”的感受寫得詳細,關(guān)于散步中其他的事情略寫或者不寫。這樣有主有次、有詳有略地選取材料、組織文字,中心就會突出起來。運用技巧,凸顯中心。在于漪的《往事依依》這篇文章中,作者用“至今記憶猶新”的幾件往事,與其他早已模糊的記憶做對比,寫出自己對這幾件往事的深刻印象,從而凸顯了主題。議論抒情,點明中心。在劉湛秋的《雨的四季》這篇文章中,作者在開頭和結(jié)尾都運用了抒情的方式,直接抒發(fā)對雨的喜愛之情。卒章顯志,深化中心。在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中,作者卒章顯志,以抒情、議論的筆觸來表達對母親的無限懷念之情。由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亦稱“立意”),對于整篇文章的材料取舍、結(jié)構(gòu)層次、語言表達起著統(tǒng)率作用,因而人們常把“中心思想”(“立意”)比作文章的靈魂。課堂練習,提升技能1.書包是我們每個人都必備的學習用品,上學和放學的路上,它與我們形影不離。假如要以“書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確立中心的角度 試將你想到的填寫在下圖中。【參考答案】1.示例:①“我的書包”側(cè)重于從書包的功能、外觀設(shè)計、對“我”的重要意義等方面確立中心。②“我是書包”則要求以“書包”的口吻表露自己的心聲,如為主人負擔重而鳴不平,或者因主人亂扔亂放暗自委屈等。③“我和書包”,著眼于“我”和書包的關(guān)系,寫兩者之間的故事。還可以補充下面的這些角度:④“媽媽的舊書包”,回憶媽媽童年時的學習生活,刻苦學習的經(jīng)歷,以及和姥姥之間濃濃的親情……⑤“未來世界的書包”,充分發(fā)揮想象,設(shè)想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未來書包的科技化、智能化……⑥還可以是“我喜歡的書包”“我曾經(jīng)用過的書包”“我和書包的故事”等。作文以主意為將軍,轉(zhuǎn)換開闔,如行軍之必由將軍號令。句則其裨將,字則其兵卒,事料則其器械,當使兵隨將轉(zhuǎn)……如通篇主意間架未定,臨期逐旋摹擬,用盡心力,不成文矣。第三課段 寫校園之真 書有主之文第2課時【合作探究】審題實踐親愛的同學,你一定有走出校園,參與社會實踐的經(jīng)歷:或參觀,或訪問,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間的一幕場景、一個細節(jié)、一件物品、一段對話或一首民謠都可能觸動過你的內(nèi)心,引發(fā)過你的思考。請以“走出校園”為話題,自擬題目,自定立意,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提示:1.寫作時不要貪多求全,不必面面俱到。從小處著眼,抓住一件事、一個場景或者一個方面寫開去,要學會取舍。當然,將多件事情、多個場景組合起來,表達同一主題的不同側(cè)面,也是一種新穎的寫法。2.“觸動過你的內(nèi)心,引發(fā)過你的思考”是這件事、這幕場景或這件物品等的寫作價值所在,也就是你確立中心的立足點。3.對這個場景或物品做些細致的描寫,對這段對話中的某些語句做些強調(diào),或者拿這首民謠與其他歌曲做些對比,都會使讀者目光聚焦,文章就會顯得中心突出,條理清晰。①審導語。主要把握核心要素,理清導語的中心意旨。②審題目。審清題目的本義、深層意義以及虛實關(guān)系。把握題目的關(guān)鍵詞,圍繞關(guān)鍵詞進行追問。弄清詞語之間的并列、修飾、限制等關(guān)系。審讀出題眼的含義和題目要素之間的關(guān)系。③審要求。除關(guān)注一般要求之外,還要重點關(guān)注特殊的要求。佳作共賞1.以上面給出的題目為例,提供一篇佳作,讓學生按照教材上“提示”的要求進行點評,看看給出的佳作是如何落實提示中的各項要求的。并結(jié)合自己的寫作情況,修改自己的習作。預設(shè)同學們會出現(xiàn)這樣的點評。示例:走出校園到田間漫步去(擬題緊扣材料和話題)一考生我從校園出發(fā),漫步到鄉(xiāng)村的田間地頭。(開篇第一句就緊扣標題,對于考場作文來說,非常重要)走在鄉(xiāng)間小道上,看著兩邊碧綠的田野,享受著鄉(xiāng)村田野的寧靜,享受著清涼的鄉(xiāng)野之風,舒心極了。(總寫感受,“寧靜”一詞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后文多有呼應)鄉(xiāng)村,這么美麗寧靜的地方,是多少校園兒女所懷念的地方。漫步田野,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我們在田野上奔跑,大人們在田野里勞動,鳥兒在屋與屋之間尋覓著食物。我高高興興地坐在稻草堆上,靜靜地看著遠處正漸漸升起的太陽,烏鴉正停留在稻草人的肩膀上。在那頭,幾間矮房,頂上飄浮著縷縷白霧。(緊扣“寧靜”一詞,回憶記憶中兒時的田野)我又想到了我們這些讀書的孩子,大多數(shù)人的愿望是先考個重點高中,再考個重點大學,然后去向往的大城市工作。可是,此時此刻,我卻在想,我們所向往的大城市,能有這么寧靜安詳嗎 (寫出了對理想和目標的思考)我曾聽說,一些人在城市里碌碌無為,有的還漸漸地迷失了自我,淪為蟲豸。還有那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喇叭聲、機器的運作聲,大大小小的喧囂聲,以及個別人因為一些小事的爭吵聲,都讓人心煩不勝煩。我無數(shù)次地在心中發(fā)問:這難道就是人們所期待的生活嗎 (進一步寫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發(fā)問,與這個時段自己所享受到的田野的寧靜構(gòu)成對比)沿著田野散步,實在是一種享受。無論白天黑夜,這里總是神秘而又寧靜。(緊扣“寧靜”一詞,描寫眼前的田野之景)偶爾會從空中傳來幾聲鳥鳴聲,像是一曲悠揚的樂曲,不會讓人厭煩。(以聲襯靜)在田野中散步,人們的心離大地更近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空氣里夾雜著新鮮的泥土的氣息,順著微風蔓延在村莊里。我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走了很遠了。現(xiàn)在是傍晚,農(nóng)民們依然在田里勞動,施肥的施肥,除草的除草,耕耘的耕耘……誰說這不是一段詩意又華麗的旅程啊!我接著向前走,踏著夜色,沿著星光照耀下的小路一直向前。月亮越升越高了,我發(fā)現(xiàn)有更多的人加入了散步。我并沒有與他們打招呼,而是沉浸在我自己的世界里。(緊扣“寧靜”一詞,描寫沉浸在我自己的世界里)等走到了盡頭,人已經(jīng)散了,安靜的田野上只剩下我一個人了。(為什么這里使用的是“安靜”而不是“寧靜” )我深深地吸一口氣,望著漫天的星星,才心滿意足地回到我的學校去了。(如何返回的就略寫,一筆帶過)2.提交經(jīng)過自己修改之后的習作。【參考答案】思路點撥1.認真審題,確立中心。通過審讀材料和提示,我們就可以知道,這道作文題確立中心的關(guān)鍵在于“觸動過你的內(nèi)心,引發(fā)過你的思考”。比如走出校園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強身健體,愉悅身心。毛澤東曾說:“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茍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又比如,走出校園參加藝術(shù)活動,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心境更豁達。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說過的一句話:“讓孩子學琴,主要為的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樂對人的性情有極大的陶冶作用,會使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格調(diào)和品位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再比如,走出校園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可以開闊視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耳熟能詳?shù)拿浴R粋€人要想增長見識,必須走萬里路,讀萬卷書。還比如走出校園參加勞動,可以培養(yǎng)品質(zhì)。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勞動,不僅僅意味著實際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著智力的發(fā)展,意味著思維和語言的修養(yǎng)。”歐文也曾說:“完善的新人應該是在勞動之中和為了勞動而培養(yǎng)起來的。”總之,走出校園,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促進我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2.有取有舍,圍繞中心。在確立了中心之后,就要激活我們的記憶,在材料的倉庫里圍繞中心進行取舍。這里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一是不貪多求全,不必面面俱到。從小處著眼,抓住一件事、一個場景或者一個方面寫開去。如莫懷戚的《散步》,就重點圍繞兩條散步路線的“分歧”和“我”的感受進行詳寫,其他的事情都是略寫或者不寫。但作者的巧妙之處就在于借助散步中“走大路”還是“走小路”這樣的小事,提煉出“尊老愛幼”這樣具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主題。二是將多件事情、多個場景組合起來,表達同一主題的不同側(cè)面。本單元的文章,都是通過多件事來表現(xiàn)主題的。3.運用技巧,突出中心。關(guān)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參照前面的講解。1.是否做到了認真審題、確立中心。通過文章中的具體事實進行說明。2.是否做到了有取有舍、圍繞中心。透過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你能看到作者在選取這些寫作內(nèi)容的時候,舍去的是哪些內(nèi)容嗎 3.是否做到了運用技巧,突出中心。從具體的文章中,找到一些突出中心的具體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