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段 讀整本之書 拾憶海之貝名著閱讀課2課時1.名著概覽:鳥瞰全書,整體感知;2.閱讀指導:方法得當,事半功倍;3.閱讀任務:縱深鉆探,求得精髓。【預習導學】 資料庫:《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是“回憶的記事”,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的生活經(jīng)歷,在追懷舊事,緬懷父親、師友、保姆的同時,側面生動地描繪了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與風氣,諷刺了社會上的丑惡現(xiàn)象。書中既以簡潔舒緩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時夾雜著有趣的議論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溫情與童趣,也有對人情世故的洞察,是一部蘊含著溫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1.運用“批注閱讀法”,閱讀全書。批注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童年生活體驗,可以評價書中的“我”的言行,可以模擬現(xiàn)實和“我”展開對話……2.魯迅的童年生活有哪些特點 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你能找到相似之處嗎 3.如果用《小引》中的一個四字短語來總結書中那些富有孩子氣的片段,你覺得哪一個是最為合適的 為什么 【參考答案】2.示例:童年的生活無憂無慮,玩樂是最重要的事情。就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我”。3.示例:“帶露折花”。“帶露折花”是《小引》中魯迅對童年回憶及本書寫作方法的一個濃縮的表達,“帶露”可見回憶之清晰,有“從回憶里抄出來”的現(xiàn)場感,“折花”是回憶體文藝性的說法。作者將原題“舊事重提”改為“朝花夕拾”,也與“帶露折花”相吻合。【合作探究】名著概覽:鳥瞰全書,整體感知1.閱讀名著導讀第一部分的四段文字,分別概括每段文字的要點。2.重點研讀第②自然段,結合《朝花夕拾》整本書,看看每一篇大致屬于哪一種類型 3.重點研讀第③自然段,結合《朝花夕拾》整本書,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融合在一起的。【參考答案】1.示例:第①段主要介紹寫作背景、成熟過程和作品評價。第②段主要介紹《朝花夕拾》的內容分類和代表性作品。第③段主要介紹《朝花夕拾》藝術特色。第③段主要介紹《朝花夕拾》的閱讀意義。2.示例:第一類:側重寫人——挖掘普通人身上樸實、善良、高尚的情操。主要篇目有:《阿長與<山海經(jīng)>》《藤野先生》《范愛農》。第二類:側重記事——表達對舊日美好生活的眷戀,也有對舊禮制的批判。主要篇目有:《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瑣記》。第三類:側重議論或記事兼議論——穿插童年的生活經(jīng)歷,諷刺和批判舊道德。主要篇目有:《狗·貓·鼠》《二十四孝圖》《父親的病》。3.示例:溫馨的回憶:《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孩子們在百草園的雪地上捕鳥的情景;《五猖會》中孩子們買“吹都都”,吡吡地吹上兩天,享受一份游戲的快樂;《無常》一文中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一位母親為死去的兒子哭得傷心,就放他兒子還陽片刻;《阿長與<山海經(jīng)>》欲揚先抑,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藤野先生》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理性的批判:《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老師讓孩子們背一些枯燥乏味的書;《五猖會》中去看賽會前,父親強迫“我”背書,讓“我”感到掃興和痛苦;《無常》一文中,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陰間尋求公正的裁判;《狗·貓·鼠》中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二十四孝圖>》中重點描寫“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則所謂的孝道故事,痛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性命的罪惡;《父親的病》中揭示了這些人巫醫(y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閱讀指導:方法得當,事半功倍1.閱讀教材中“閱讀指導”中的文字,概括閱讀名著的三種方法和主要特點。2.精讀有哪三個要求,各自要達到這樣的目標 3.除了教材介紹的這些方法之外,我們還會采用哪些閱讀方法呢 【參考答案】1.示例:精讀、略讀和瀏覽。精讀指向細膩的感受、透徹的理解和廣泛的聯(lián)想;略讀就是粗略地閱讀,以粗知大意,觀其大略;瀏覽則是快速地掃視、有意地跳讀,以抓住關鍵信息,求得更高的閱讀效率。2.示例:①細品,逐字逐句地認真閱讀,把書“讀懂”。②精思,邊讀邊思考,對書中的內容提出疑問或質疑等,把書“讀深”。③鑒賞,圍繞內容、主題、手法某一方面對作品進行探究,思考書的時代價值與當代意義,把書“讀透”。3.示例:聯(lián)讀也屬于讀透的階段,是指“不只要看見一棵棵樹木,更要看見大片的森林”。《朝花夕拾》中的10篇散文,雖然各自獨立,但相互之間也有一定的關聯(lián)。比如這10篇散文中,有一個特殊的人物阿長,她在五篇文字中出現(xiàn)過。如果從阿長在《朝花夕拾》中出場的順序來看,阿長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狗·貓·鼠》中,文字很簡單;第一篇中一筆帶過的長媽媽,卻成了第二篇《阿長與<山海經(jīng)>》的主角;長媽媽第三次出現(xiàn)則是在第三篇《<二十四孝圖>》中,這里的文字也非常簡單;長媽媽第四次出現(xiàn)則是在第四篇《五猖會》中,這里的文字依然非常簡單;長媽媽第五次出現(xiàn)則是在第六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這里記敘的是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這是人物的聯(lián)讀,當然還可以有其他許多方式,比如,《朝花夕拾》全書共10篇,作者曾說過這是“回憶的記事”,前面7篇寫了魯迅先生童年、少年時代在紹興家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面3篇則敘述了他青年時代從家鄉(xiāng)到南京,再到日本留學,而后又回國教書的經(jīng)歷。把全書綜合起來,其實比較完整地展示了作者的成長過程。1.怎樣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或者提出問題 2.怎樣讀出立體的人 從多角度、多側面對人物進行分析,如我們不僅讀到了長媽媽的迷信、粗魯,更讀到了長媽媽的善良、慈愛,這恰恰是我們在閱讀中最不該忘記而理應細細體味的。閱讀任務:縱深鉆探,求得精髓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完成教材中的三個任務。1.魯迅生活的“那些年”。要點:從時空、事件等角度梳理書中魯迅的成長經(jīng)歷,以自己喜歡的形式,有創(chuàng)意地呈現(xiàn)“魯迅成長史”。人生階段 童年 少年 青年 壯年成長歷程代表作品2.魯迅筆下的“那些人”。要點:任選書中的一個人物,精讀與之相關的內容,分析其性格特點,為他制作“人物名片”。3.魯迅心中的“那些情”。要點:基于自己的理解,給寫作《朝花夕拾》時的魯迅寫一封信,和他交流你對他的理解,以及從書中獲得的人生啟示。【參考答案】1.自由快樂 嘗盡心酸 探求真理 倡導新文化、懷念故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父親的病》 《瑣記》 《范愛農》2.示例①:長媽媽。性格:雖然迷信、嘮叨、“滿肚子麻煩的禮節(jié)”,但善良、樸實,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代表。情節(jié):正月初一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給“我”講長毛的故事;給“我”買《山海經(jīng)》。示例②:藤野先生。性格:不拘小節(jié)、沒有民族偏見、嚴謹認真、平等待人、和藹可親。情節(jié):不打領結;修改、補全“我”的講義;訂正“我”的解剖圖;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情況。3.示例:尊敬的魯迅先生:您好!先生,《朝花夕拾》中的很多文章都給了我深深的震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五猖會》《無常》讓我們了解了您童年時期和少年時期的生活經(jīng)歷;《藤野先生》《范愛農》讓我們感受到了普通人身上高尚的情操。每一部作品無不滲透著您胸懷天下、愛國愛民、孜孜以求救國真理的赤子之情。我常常為您的驚世妙筆,先進思想拍案叫絕、熱淚盈盈。《<二十四孝圖>》中,您重點批判了那種不近人情甚至滅絕人性的所謂“孝道”;《瑣記》中您刻畫的衍太太那種喜歡暗中使壞、自私自利、多嘴多舌的形象讓人過目不忘;《父親的病》中的名醫(yī)陳蓮河故弄玄虛、道貌岸然、狡猾貪婪,草菅人命。您筆下的人物個個各具特色,你刻畫人物的方法、語言精妙絕倫,各有千秋,實在是一般人所無法企及的。先生,您是我們永遠的導師,寫作上、生活上的偶像。您的偉大的人格將永遠鐫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將會在您的吶喊聲中繼續(xù)前行,永不停息!此致敬禮您的忠實讀者:XX2024年11月8日1.《朝花夕拾》是魯迅從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記憶中抄出來的”片段,展現(xiàn)了他的一段段人生歷程。2.《朝花夕拾》中,魯迅記錄了自己生命中出現(xiàn)的一些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給予他幫助,有些帶給他情感的慰藉,有些對他精神的成長產生過影響,還有一些僅是他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卻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3.魯迅寫長媽媽、藤野先生等,筆下常帶溫情,寄托著對他們的深切懷念;寫《<二十四孝圖>》等,難抑憤怒,不得不對封建道德作出最猛烈的抨擊;寫范愛農,則在對故友的緬懷中,又蘊含著批判社會的鋒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