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1.采用默讀的方式,不分心,不停頓,一口氣讀完全文,了解課文大意;2.品味準確傳神的語言,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表達思想情感的方法;3.學習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等描寫手法對人物進行刻畫的方法;4.把握“回憶性散文”的敘述視角,體驗感悟童年的美好和成長的意義。第1課時竄(cuàn):亂跑;亂逃(用于匪徒、敵軍、獸類等)。覓(mì):尋找。跪(guì):兩膝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拗(ǎo):彎曲,彎轉。確鑿(záo):確實。輕捷(jié):輕快敏捷。云霄(xiāo):極高的天空。倘(tǎng)若:表示假設。鑒賞(shǎng):鑒定和欣賞(藝術品、文物等)。啄(zhuó)食:用嘴取食。和藹(ǎi):態度溫和,容易接近。恭(gōng)敬:對尊長或賓客尊重有禮貌。質(zhì)樸:樸實;不矯飾。博(bó)學:學問廣博精深。淵(yuān)博:(學識)深而且廣。倜儻(tì tǎng):灑脫,不拘束。淋漓(lín lí):形容暢快。盔甲(kuī jiǎ):古代軍人打仗時穿戴的護身戰衣。頭上戴的叫作“盔”,身上穿的叫作“甲”。紳士(shēn shì):舊時地方上有地位、有勢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職官僚。人跡罕(hǎn)至:少有人來。人聲鼎(dǐng)沸:形容人聲喧鬧,像水在鼎中沸騰一樣。【預習導學】這篇文章字數比較多,默讀全文,做到一口氣讀完全文,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不回看;在感興趣或存疑之處做好標注,勾畫關鍵語句;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學會劃分層次,理清文章的思路。閱讀小提示:1.特別注意文章承上啟下的句子或者段落,體會其妙處。2.注意體會文章之中那個“小”魯迅和“大”魯迅之間的角色轉換。1.不指讀,不動唇,不分心,不停頓。2.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詞做記號。3.記錄讀完全文的時間。【合作探究】研討標題,預測內容1.默讀文章標題,你能預測文章主要寫的內容及寫作順序是什么嗎 2.默讀課文,看看你前面的預測是否正確 文章又是通過怎樣的方式把這兩部分內容聯系起來的 3.以過渡段為參照,抓住其他段落的關鍵詞,快速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進而梳理文章的結構。【參考答案】1.示例:能。內容:從標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以預測出文章分別寫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寫作順序:“從……到……”這個句式的特點表明,文章是以空間的變換為順序記敘的。2.示例:正確。通過第9段進行過渡。3.示例:1.標題作為文章的門面,往往能夠簡潔明了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通過細致地觀察和思考,我們可以從標題中捕捉到關鍵詞,從而推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或者主題意旨。2.由記敘一件事情轉到記敘另一件事情時需要過渡;記敘的時間發生變化時需要過渡;由倒敘轉入順敘時需要過渡;運用插敘時的起止處需要過渡。尋找“百草園”的樂趣默讀課文第1~8段,關注“我”的活動,探究“樂”之所在。1.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描寫百草園里的景物,從而表達“樂”之所在 2.圍繞美女蛇的故事,作者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為什么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3.選擇恰當的角度,細品雪地捕鳥這兩段。【參考答案】1.示例:①從視覺、聽覺和味覺等多角度描寫對百草園內景物的感受,寫出了自身的豐富體驗。②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景物的生機勃勃,表現出作者奇妙的想象和心中特殊的感受。③記錄了多種順序下對景物的觀察,諸如春(菜畦、皂莢樹、桑椹)→夏(鳴蟬、黃蜂、叫天子)→秋(油蛉、蟋蟀……)的時間順序;低→高(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高→低(鳴蟬、黃蜂、叫天子)的空間順序;植物(菜畦、皂莢樹……)→動物(鳴蟬、油蛉……)→植物(何首烏、木蓮……)的景物類型順序;靜景(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動景(鳴蟬“吟”、黃蜂“伏”、叫天子“竄”)的由靜到動的順序。試想,如果沒有感受到百草園之樂,怎會對百草園進行如此細致而多側面地觀察 ④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的結構,采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句式,表現出作者心中的無窮喜悅。2.示例:先借長媽媽之口敘述故事,再寫所得教訓,最后寫故事帶給自己的影響。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而這故事讓“我”產生了“做人之險”的感受,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寫出了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世界奇特的色彩。3.示例:①“掃”“支”“撒”“系”“牽”“拉”“罩”這些動詞準確生動地寫出了捕鳥的全過程,表現了冬天下雪時的百草園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說明了百草園的確是“我”的樂園。②細致地描寫了捕鳥的心情變化:緊張期待(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失望(跑去一看,卻什么都沒有)→沮喪(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只)→羨慕(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只,裝在叉袋里叫著撞著的)→佩服(“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生動地表現出雪地捕鳥帶給“我”的美好心靈體驗。③前面寫了春、夏、秋的景物,這里再單寫冬天的捕鳥活動,正好構成一幅百草園四季圖,全面地展現了百草園所帶給“我”的各種美好體驗。1.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回憶或故事的敘述方法。對主要情節起補充、襯托的作用,能推動情節發展,更好地凸顯人物的性格,豐富文章內容,使情節更加完整等。2.語言賞析的三個基本步驟:首先要找到合適的賞析角度,實際上也是找到被賞析的句段所體現出來的特色;其次要根據你所選擇的賞析角度結合內容分析在句中的呈現;最后說出表達效果。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2課時【合作探究】發現“三味書屋”的多面性。1.閱讀有關“三味書屋”的內容,說說作者主要寫了哪些內容。2.在三味書屋讀書的生活中,“我”可以找到哪些“樂趣” 3.在有關“三味書屋”的內容里面,除了“樂趣”,你還讀出了什么 請列舉具體的事實。4.寫三味書屋的生活,作者主要是突出“嚴”還是突出“樂” 【參考答案】1.示例:①對三味書屋的印象;②對先生的印象和評價;③向先生詢問“怪哉”蟲這件事;④到三味書屋后園尋找樂趣;⑤師生讀書的場面;⑥學生偷偷做戲、畫畫兒。2.示例:①向先生詢問“怪哉”蟲體現了兒童好奇的天性,對“我”來說,這是有趣的。②偷偷跑進書屋后面的園子,折蠟梅花或尋蟬蛻或喂螞蟻。③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④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一是先生的樣子很可愛,二是學生可以趁此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或者趁此畫畫兒。3.示例:還有“嚴”。①兩次行禮,學習規矩嚴。②不能問課堂之外的問題,學習要求嚴。③有一條戒尺和罰跪的規則,處罰方式有時嚴。④先生“臉上還有怒色”,“對我很嚴厲”……先生待人有時嚴。4.示例一:主要突出“嚴”。繁復的規矩、壓抑的學習氛圍、古板的老師……這些都和“百草園”自由、純粹的快樂形成鮮明的對比,兒時的“我”對枯燥的學習生活是反感與厭惡的。示例二:主要突出“樂”。雖然兒時的“我”經歷了艱苦、枯燥的學習過程,但孩童天真、可愛的心靈更賦予這段生活以色彩與歡樂,諸如天真的提問、偷偷尋找到的課堂或課下的快樂等。示例三:既突出了“嚴”,也突出了“樂”。三味書屋的生活是多面的,帶給我的感受也是立體的,既有艱苦的學習任務、枯燥的學習過程、偶爾老師的責罰等,也有新生事物帶來的樂趣、成長的欣喜、課堂或課下的快樂等。1.概括要點,要充分利用文中的關鍵性詞語。這些關鍵詞,就是那些能幫我們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精髓的“金鑰匙”。2.閱讀任何一篇文章,都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比如,過去強調“三味書屋”的生活是枯燥無味的,可是,細讀文章會發現,學生雖然有時覺得枯燥無味,但還是能找到很多樂趣的。 紀錄片《難忘的童年》攝制組第一次現身:各位同學,大家好!我們攝制組來到你們學校,希望能拍攝一組鏡頭,這組鏡頭的主題是“最具童趣的片段”。作為一位讀者,你認為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最具童趣的事件是哪一件 尋找最具童趣的片段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了很多富有童真童趣的片段,在這些片段中,你認為最具有童趣的片段是哪一處 請說明理由。【參考答案】示例:①“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边@不僅是先生眼中的樂園,連我們讀來,也感覺身臨其境,甚是有趣。②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這件事。孩童時期,我們總是那么天真無邪,對于周圍的一切都感到那么新奇有趣。雖然長媽媽講的那個美女蛇的故事并沒有多么生動和曲折,但是在童年的魯迅心中卻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其實就是難得的童真童趣。③最有趣的是詢問“怪哉”蟲這件事。因為聽說有種叫“怪哉”的蟲子,據說這種蟲子是冤氣所化,用酒一澆便消釋了。年幼的學生充滿了好奇,覺得甚是有趣,于是前去詢問先生。④就連私塾老師上課的三味書屋,本應該是充滿了學究之氣的地方,因為有一群可愛的小伙伴,也變得妙趣橫生了。他們趁老師讀書入迷之時,在下面悄悄玩耍,有的小伙伴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小魯迅”則在下面畫畫兒,把小說的繡像描出來,還畫了好幾冊,后來賣給了一個有錢的同窗。1.童趣:兒童的感情及興趣。趣(qù):①志趣。②趣味。2.片段:整體中的一部分。“小”魯迅與“大”魯迅的兩種視角1.有專家評論說,文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盡情玩耍的“小”魯迅,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文字背后的“大”魯迅。請你說說,你在這篇文章的哪些地方讀到了“大”魯迅,又是一個怎樣的“大”魯迅 2.閱讀下面材料,體會作者運用“小”魯迅與“大”魯迅兩種視角的原因和好處。材料:1925年,魯迅在北京擔任大學講師期間,因支持學生運動而受到當時所謂“正人君子”的流言攻擊和排擠。1926年,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制造“三·一八”慘案。魯迅熱情支持學生的正義斗爭,控訴北洋軍閥政府的殘暴,結果遭到當局的通緝而不得不遠走廈門避難?!冻ㄏκ啊纷饔?926年2月至11月,前5篇寫于北京,后5篇寫于廈門。【參考答案】1.示例:①文章開頭部分寫到了百草園被賣,結尾部分寫到了自己在三味書屋時描的繡像的遺失,作者是以“大”魯迅的視角寫到“失”。透過這些“失”,表達了“大”魯迅對失去童年美好、純真生活的悵惘,從而表現了成長的苦澀,寄寓著“大”魯迅對生活的無限慨嘆。②作者在回憶美女蛇的故事時,寫道:“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當然睡不著的。”這里的“當然睡不著的”就是以“大”魯迅的視角寫的,這不僅舒緩了敘事節奏,更給文章增添了幽默感,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味。③文章中“我”告別百草園時呼喊出“Ade”這個德語單詞,這顯然也出自“大”魯迅之口,這樣的呼喚將“我”對百草園的無限懷念與留戀表現得淋漓盡致。2.示例:結合文章的創作背景可知,作者之所以采用這兩種視角,那是因為他當時處境非常糟糕,內心有些凄涼,作者本希望從兒時的回憶中獲得一些心靈上的溫暖和慰藉。但是事實上,在回憶的過程中,“大”魯迅總是時不時地跳出來,打破美好的回憶,這種心情上的矛盾投射在作品中,便是“小”魯迅和“大”魯迅的交織使用。這種視角的轉換,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魯迅寫作時內心的掙扎與痛苦。1.回憶性散文多采用雙重敘事視角,文中往往有兩個“我”,即當時的“我”與現在的“我”。2.同樣的事件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來也會有不同的印象和態度。雙重視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