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貴州省六校聯盟2025屆高考實用性聯考卷三地理試題注意事項:1. 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3. 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一、選擇題 (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冷巷是我國嶺南地區傳統民居建筑中的狹窄巷道或廊道,巷高而窄,利于通風換氣,改善內部小氣候,故被稱為“綠色”空調。圖1左圖示意我國某村傳統民居及冷巷位置,右圖為某調研小組在該傳統民居的內院花園、曬壩 (晾曬農產品的平地)、冷巷三地24小時內的全時段氣溫觀測數據。據此完成1~3題。1. 該地秋收后曬壩晾曬的農作物最可能是A. 青稞 B. 水稻C. 油菜 D. 小麥2. 冷巷被稱為“綠色”空調的主要原因是①冷巷狹管效應明顯,散熱快 ②冷巷日照時間較短,氣溫低③內院花園升溫比冷巷慢 ④內院花園氣壓比冷巷高A. ①② B. ①③C. ②③ D. ②④3. 根據圖1右圖中氣溫觀測數據推測A. ①代表冷巷內B. ②代表內院花園C. 晚上通風換氣效果更好D. 白天曬壩地面輻射最弱西江是珠江的最大支流,是南嶺地區的水運交通要道。其中羚羊峽河段流經松軟的砂巖分布區,兩岸江面附近巖石上有眾多船篙插入巖石形成的扎孔,孔口朝向上游方向。位于西江中心的江心島——硯洲島,自形成以來位置不斷移動,島上農作物多選擇在冬季種植。圖2為西江及硯洲島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4~6題。4. 羚羊峽兩岸江面附近巖石上多船篙扎孔的原因是①過往船只多②向上游航行時借力撐船③巖性較松軟④向下游航行時借力增速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④5. 結合硯洲島岸線形狀,推測該島移動方向最可能為A. 向東 B. 向南C. 向西 D. 向北6. 硯洲島農作物選擇在冬季種植的原因是A. 處于枯水期B. 市場需求量大C. 病蟲害較少D. 處于農閑時期國發2號文件提出,發展黔中城市群,提高省會貴陽的首位度 (省會城市首位度是指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占全省經濟總量的比例),發揮黔中城市群在要素配置、產業集聚、技術創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黔中城市群成為貴州省對外參與國內外經濟競爭與合作、對內帶動全省區域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核心區域。圖3為黔中城市群區域略圖。據此完成7~9題。7. 為提高貴陽省會城市首位度,可以A. 扶持地州城市,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B. 加快貴陽高新技術產業向地州城市轉移C. 支持貴陽引進和發展資源密集型產業D. 引導人口、技術等生產要素向貴陽集聚8. 與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黔中城市群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較弱的根本原因是A. 交通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B. 產業分工和經濟聯系不夠緊密C. 經濟實力較弱,城市首位度低D. 城市規模較小,現代服務業弱9. 貴陽首位度的提高利于周邊城市A. 產業結構趨同B. 緩解環境污染C. 提升行政等級D. 增加就業機會1949年以來,上海開啟了郊區城鎮化進程 (圖4),其中臨港新城 (L城) 東臨東海,綠化面積達50%以上,城市硬化地面主要由廢棄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磚和透水瀝青鋪設,功能區圍繞湖泊形成城市環帶。據此完成10~12題。10. 城市化進程中上海郊區功能區A. 數量減少 B. 類型減少C. 生態功能增強 D. 生產能力增強11. 2001~2020年, 上海市各要素流動A. 阻礙中心城區經濟的發展 B. 促進郊區的產業結構升級C. 降低上海市的城鎮化水平 D. 降低郊區的居住環境質量12. L城建設采取的措施及目的對應正確的是A. 合理布局功能區,改善人居環境質量B. 增加森林覆蓋率,擴大新城城市規模C. 使用透水瀝青,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D. 靠近東部海濱,滿足工農業用水需求賓川位于金沙江干熱河谷南岸,是中國南部有名的葡萄種植基地,被稱為“高原葡萄城,南國吐魯番”,賓川葡萄的生長期主要是2~8月。此外,賓川還發展“葡萄+大蒜”和“葡萄+萵筍 (貢菜) ”的套種模式。圖5 為2017~2021年賓川縣葡萄種植面積和產量變化圖。據此完成13~14題。13. 由圖可知,賓川葡萄產業發展特點是A. 產量持續攀升B. 市場需求增加C. 品種結構優化D. 生產效率提高14. 當地農民采用套種模式的根本目的是A. 減輕水土流失B. 提高土地利用C. 增加經濟收入D. 充分利用光照墨脫縣位于我國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主體從其境內穿過,其暖溫半濕潤的環境孕育出一片熱帶季雨林。兩棲爬行動物對環境敏感,但到目前為止,在墨脫縣境內共發現“專屬”于墨脫的特有兩棲物種就有約22種。圖6為墨脫縣及峽谷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15~16題。15. 墨脫縣附近分布有地球上海拔最高的熱帶季雨林,主要得益于A. 海拔高,相對高差大B. 河流經過,水源充足C. 植被覆蓋率高,土壤肥沃D. 峽谷利于暖濕氣流的深入16. 墨脫縣兩棲類“專屬”物種多的原因為A. 森林郁閉度高B. 就地成種率高C. 水分熱量充足D. 物種擴散力強二、非選擇題 (共3小題,共52分)17. (18分)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紀初,云南咖啡產業逐漸興起,早期農戶獨立種植成功率低于20%,而由本土企業建立的種植基地成功率在90%左右。2000年前后,隨著政府對本土企業開放進出口權、頒布支持政策,云南咖啡產業合作關系發生變化 (圖7)。 目前云南已是我國最大的咖啡出產地和咖啡貿易中心。(1) 與農戶獨立種植相比,簡述早期本土企業咖啡種植成功率高的原因。(6分)(2) 指出當地咖啡產業發展過程中農戶合作關系的變化。(6分)(3) 分析合作關系變化帶來的積極影響。(6分)18. (16分)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赫爾曼德河發源于興都庫什山脈中部,河流下游匯入哈蒙—赫爾曼德湖、哈蒙—普扎克湖和哈蒙—薩比里湖,形成了罕見的內陸淡水湖群,合稱為哈蒙濕地,連接哈蒙濕地與鹽沼的甲河為季節性河流。20世紀90年代哈蒙濕地開始萎縮。圖8左圖為哈蒙濕地地理位置示意圖,右圖為赫爾曼德河源頭逐月氣溫曲線和降水量示意圖。(1) 指出赫爾曼德河春季時的主要補給方式并說明理由。(6分)(2) 闡述哈蒙濕地形成內陸淡水湖群的過程。(6分)(3) 推測哈蒙濕地萎縮對鹽沼的影響。(4分)19. (18分)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廣東省作為全國人口和經濟第一大省,近年來,廣東省糧食自給率呈遞減態勢,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亟待提升,某研究團隊根據耕地面積變化與糧食產量變化的組合關系,將廣東省劃分為雙減、耕減糧增、耕增糧減、雙增等類型區。圖9示意不同階段廣東省各類型區的分布。下表是不同時期廣東省各類型區統計數據。類型區 2000~2005年 2015~2020年數量/個 比例/% 數量/個 比例/%雙減 53 42.74 78 62.90耕減糧增 9 7.26 29 23.39耕增糧減 41 33.06 3 2.42雙增 10 8.06 2 1.61其他 11 8.87 12 9.68(1) 結合圖9,描述廣東省各區域類型區的分布變化。(6分)(2) 分析廣東省“雙減”類型區比例變化的原因。(6分)(3) 為落實糧食安全,列舉廣東省嚴格管控耕地“非糧化”可采取的措施。(6分)地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A B A D A D C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D B A D C D B二、非選擇題(共 3 小題,共 52 分)17.(18 分)(1)(6 分)本土企業建立的種植基地,管理經驗豐富;種植技術水平高;資金充足,農機設備齊全;專業技術人才多。(每點 2 分,任答三點,言之有理即可)(2)(6 分)20 世紀初:農戶向大型中間商出售帶殼咖啡豆;2000 年前后:農戶將帶殼咖啡豆出售給初加工廠;農戶直接出售脫殼咖啡豆給本土企業和跨國公司。(每點 2 分,言之有理即可)(3)(6 分)發展咖啡豆初級加工,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增加就業機會;避開大型中間商,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拓寬產品銷售的渠道,降低滯銷風險。(每點 2 分, 任答三點,言之有理即可)18.(16 分)(1)(6 分)補給方式: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1 分)雨水補給。(1 分)理由:冬季月均溫低于 0℃,且 12 月至 2 月降水量較多,積雪較豐富,春季易形成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春季降水量較大,雨水補給多。(每點 2 分,言之有理即可)(2)(6 分)春季降水多,季節性積雪融化多,哈蒙濕地水位升高;湖水沿著甲河流流向鹽沼;帶走湖泊的鹽分,使得哈蒙濕地的鹽度降低,形成內陸淡水湖群。(每點 2 分,言之有理即可)(3)(4 分)哈蒙濕地萎縮,甲河流量減小,鹽沼面積縮小;哈蒙濕地為淡水湖泊群,萎縮后進入鹽沼的水量減少,稀釋作用弱,隨著鹽沼的水分蒸發,其鹽度增大。(每點 2 分, 言之有理即可)19.(18 分)(1)(6 分)珠三角地區長期以“雙減”類型為主,“耕減糧增”略有增加;粵東和粵北地區大部分表現為從“耕增糧減”為主逐漸轉變為“雙減”為主;粵西地區從“雙減”為主轉變為以“耕減糧增”類型為主。(每點 2 分,言之有理即可)(2)(6 分)隨著珠三角地區城市化與工業化,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和糧食產量持續下降;臨近珠三角的縣域受到珠三角地區的發展輻射帶動作用,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加快,逐漸轉為以“雙減”類型為主;隨著全省的人口和經濟的發展,“雙減”類型區逐漸發展到更廣的地區,故占比變大。(每點 2 分,言之有理即可)(3)(6 分)政府加強監測,嚴厲打擊違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行為;建立耕地“非糧化”的管理制度;劃定基本農田,確保耕地數量;針對種糧大縣和大戶給予財政支持, 提高種糧積極性;對土地進行整理和生態修復,提高耕地數量和質量,提升耕地綜合生產能力。(每點 2 分,任答三點,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