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反對黨八股(節選)一.背景介紹《反對黨八股》是毛澤東同志于1942.2.8在延安干部會議上的講演。毛澤東同志的這篇講演和《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是整風運動的基本著作,是我黨思想建設的重要文獻。這篇文章著重談的是關于改進“文風”的問題。它深刻地論述了黨八股產生的歷史根源和階級根源,闡明了反對黨八股的重要意義,并具體指出黨八股的八大罪狀及其危害性,最后提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新文風的要求,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文節選的是《反對黨八股》中9─18節。二.詞語解釋言之無物:文章或言論內容空洞量體裁衣:按照身材剪裁衣裳,比喻根據實際辦事。裝腔作勢:故意做作,裝出某種情態。實事求是:從實際情況出發,不夸大,不縮小,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問題。無的放矢:沒有箭靶亂射箭,比喻言語、行動沒有明確目標或不切合實際。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出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難以理解。對牛彈琴: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現在也用來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文中是諷刺那些不看讀者對象盲目地寫文章的人。面目可憎: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厭惡子丑寅卯:地支的前四位,借指事情的道理或詳情。禍國殃民:使國家受害,人民遭殃。檄文:古代用于曉諭、征召、聲討等的文書,特指聲討敵人或叛逆的文書。文學常識認識文體——政論文政論文是從政治角度闡述和評論當前重大事件和社會問題的議論文,形式多樣,范圍廣泛,具有一定的政治傾向。凡是對時政問題進行議論說理的文章,都可以屬于政論文的范疇。政論文的特點:政論文講求確切、嚴謹,富有鼓動性;詞語多具宏觀性,頻繁使用政治術語;句型單一,連接成分少,句與句之間無明確的邏輯關系。八股文八股文也稱“制義”“制藝”“時文”。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所規定的文體。八股文有一套相對固定的寫作格式,其題目主要摘自《四書》,所論內容也要根據朱熹的《四書集注》等書,不能自由發揮。每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破題”用兩句說題目要義。“承題”是承接破題的意義而闡明之。“起講”為議論的開始。“入手”為起講后人手之處。下自“起股”至“東股”才是正式議論,以“中股”為全篇重心。在這四段中,都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稱“八股文”,也稱“八比”四.思考探究1.課文第2段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這段內容主要運用了以下論證方法:舉例論證:斯大林的演說和《資本論》。引用論證:俗語“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正反論證:《資本論》與有些老爺的長文章。比喻論證:長而空的文章像“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2.作者號召“我們”向人民群眾的語言、外國語言和古人語言學習,但具體怎樣學是各不相同的,不同在哪里 試分析。第一,主次不同。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是主要的,是源。學習外國語言和古人語言是次要的,是流。二,學習內容和方法不同。“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沒有限制條件。人民的語匯是“很豐富的”,它有生命力;“生動活潑的”,它有表現力;是“表現實際生活的”它有戰斗力。反之,不學好人民群眾的語言就要犯黨八股的毛病,語言無味,像個癟三。“要從外國語言中吸收我們所需要的成分。”這里強調學習的是“所需要的”反之就不行。具體地說是“好東西”“適用的東西’和“進步道理”“新鮮用語”,不能“硬搬”或“濫用”。“我們還要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這里強調的是“有生命”的東西,亦即“有生氣”的東西,學習方法是“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古語中死的東西堅決不用。也就是說要批判繼承,做到推陳出新,古為今用。3.本文論證結構嚴密,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首先,本文的結構安排是按事物內部聯系組織起來的。文章列舉黨八股的八條罪狀有其內在的邏輯聯系,前三條罪狀側重于內容;內容決定形式,故接著第四、五條罪狀側重形式;第六條罪狀從革命責任感角度分析造成前五條罪狀的原因;最后兩條概括黨八股的危害性。這八條既各有側重,又互有聯系。在論述每個問題時,都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組織材料。最突出的如“學習語言”這一問題:課文先列舉黨八股語言干癟的罪狀,由此提出要學習語言的問題,接著分析為什么要學與怎樣學,條分縷析十分清晰。其次,文章結構嚴密還表現在本文在破和立之間用了過渡的詞句,內容前后照應環環相扣上。例如,課文批判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時,先從壞影響和根源兩方面揭露長而空的罪狀,接著用“長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嗎 ”的問句過渡到對短而空的批判。緊接著又用4.作者反對“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裝腔作勢,借以嚇人”“無的放矢,不看對象”“語言無味,像個癟三”,《反對黨八股》在這四個方面表現出什么樣的特色?請舉例分析。論述思路:先亮明觀點,揭示本質;再概述現象,探究病因,揭示其危害性;然后提出正面主張,結合實際論證正面主張的合理性。概括而言,即“亮觀點、擺現象、挖根源、論危害、提方法”。語言特色:巧妙嫻熟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體現高超的語言藝術,整篇文章充滿了詼諧的諷刺與幽默,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如設問、反問、比喻等。比喻:把文字冗長、內容空洞的文章,比喻為“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把無的放矢、不看對象的文章,比喻為“老鴉聲調,卻偏要向人民群眾哇哇地叫”;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的文章和演說,比喻為缺少生氣、瘦得難看的“癟三”。論證方法:運用多種論證方法。文章既有正面例證,也有反面例證,在正反對比中明辨了事理。文章還多處運用比喻論證、舉例論證、類比論證、引用論證。比如將內容空洞、文字冗長的作品比喻為“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將不看對象、無的放矢的作品比喻為“老鴉聲調,卻偏要向人民群眾哇哇地叫”,以貼近生活的喻證技法,將原本深奧的思想認知問題闡釋得形象而生動。5.作者給“黨八股”列出的第五條罪狀是“甲乙丙丁,開中藥鋪”,《反對黨八股》在結構上是否也是“開中藥鋪”?請依據課文內容形成結論并提供相關論據。“甲乙丙丁,開中藥鋪”表現:充滿各種符號,不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表示贊成什么、反對什么。實質:是形式主義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標志來分類,不是按照事物的內部聯系來分類的。《反對黨八股》以反對黨八股立論,作為統領全篇的綱。依據論述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論題,即“清算黨八股,清除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藏身的地方”。第二部分,具體分析黨八股的八大罪狀,分析其根源并指出克服的方法。第三部分,指出反對黨八股的重大意義。全文綱舉目張,主題鮮明,層次清楚,結構嚴謹。充分體現所倡導的馬克思主義文風的基本特點。五.拓展閱讀文章群山中一座巍峨的險峰-讀梁衡《毛澤東怎樣寫文章》毛澤東的文章寫得好,是有口皆碑的。不過,真正將他作為一個“文章家”而且是一位曠世少見的“文章大家”,專門研究他的文章風格、文章作法、文章成就正如梁衡先生所言,過去的確“還研究不夠,這筆財富有待挖掘”。正因如此,假如有人對此做一專門、深入而又系統的研究,深挖這一蘊藏無窮的富礦,而且做這種研究的人本身就是一位名滿海內外的文章大家,也就是說,由一位人們公認的“文章大家”來寫毛澤東這樣一位特殊意義上的“文章大家”,我們怎能抑制住熱切期待,不想盡早讀到他的這種研究成果 幾日來我如獲至寶、如饑似渴、夜以繼日閱讀的《毛澤東怎樣寫文章》,正是這樣一本書。其作者是我十分喜愛敬重、多年來一直跟蹤閱讀的著名文章大家梁衡先生。梁先生是新時期以來屈指可數的幾位成就極高、讀者最眾的散文大家之一。他的《覓渡,覓渡,渡何處 》《大無大有周恩來》《把欄桿拍遍》《晉祠》夏感》《跨越百年的美麗》等名篇早已載入當代散文藝術史冊;其數十篇經典美文入選大中小學語文課本。他也是一位對于文章作法有專門而獨到研究的文章學家有關文章、講座、書籍受到人們追捧。現在,由他這樣一位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對于文章如何才能寫得好有高度理論自覺和系統科學概括的文章大家來寫毛澤東這樣一位文章大家,他會給我們展現怎樣的風景 “無限風光在險峰。”在梁衡眼里,毛澤東的文章是中華文章群山中一座“巍峨的險峰”。他以一位散文大家的識者眼光,調動其積淀深厚的全部學養,運用其加透紙背的凌云健筆,為我們展現了毛澤東這座文章群山中巍峨險峰的無限風光。該書是作者以研究文章大家毛澤東為主題的文章結集,共收入作者有關文章 40余篇。全書共分三章,一、文章大家毛澤東;二、文章之外的毛澤東;三、學習毛澤東,寫出好文章。作者首先以其特有的宏大視野與歷史縱深感,將毛澤東的文章放在中華文章的整體文脈中予以定位給予崇高評價:“中國是個文章的國度,青史不絕,文章不絕。向來說文章有漢司馬、唐韓柳、宋東坡、清康梁群峰逶迤,連綿不絕。毛澤東算得一個。”“在文章寫作方面,毛澤東是一個高峰,一個歷史長河繞不開的高峰。”為凸顯毛澤東文章的風格特點,作者進一步將毛澤東的文章定位為政治家文章:“古今文章家有兩種,一是純文人,一是政治家。”作者對政治家文章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在中國古代文章經典中,政治家文章不只占有相當的比例,而且具有極高的成就。毛澤東則是中國歷代政治家文章中的第一人。他指出:“只有政治家才能總結社會規律,借歷史交替、風云際會、群雄逐鹿之勢,納雷霆于文字,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宣揚自己的政見。毛文屬于這一類。這種文字不是用筆寫出來的,是作者全身心社會實踐的結品。勞其心,履其險、的其志,成其業,然后發之為文。文章只是他事業的一部分,如冰山之一角,是虎之須、鳳之尾。”在政治家文中,“毛文是一個經典,一個不可復制的經典……毛之堪稱空前絕后,他之前沒有,他之后也不可能有”作者總結毛文有這樣幾個突出特點:“首在磅磷凌厲的氣勢。”“第二個特點是知識淵博,用典豐富。”“第三個特點是充滿辛辣的諷刺和輕松的幽默。”“第四個特點是通俗與典雅完美地結合。”作者又將毛澤東文章分為“講話文章”“公文文章’“新聞文章”“政論文章”四大類,詳細分析毛澤東各類文章的風格與成就,讓我們領略了毛澤東文章類型的豐富、色彩的斑斕。毛澤東文章中數量最多、最具范本意義的是政論文。梁衡認為,政論文就是“政治加文學””。“以文論政,是用文學翻譯政治。”“中國古代散文一直是以政論文為王的,有許多最優秀的篇章恰恰出自政論題材和政治家之手。”“政論文是中國文章史的脊梁,從賈誼到梁啟超,代代相續,玉樹常青。”作者指出,作為典型的政治家文章,毛的政論文有這樣一些特點:一是有強烈的戰斗性,不離政綱,旗幟鮮明,指向明確,絕無呻吟之作。二是思想深刻,犀利尖銳,有理有據,絕無空話、套話。三是學識豐富,用典貼切,極富有中國特色、中國氣魄。四是有自己個性的語言,雖然是在說政治但并不枯燥,既典雅又通俗,既莊重又幽默,既古典又現代。“毛澤東骨子里有文人的一面,有追求文章審美的情懷。毛是把政論當文學來做的……他是假文學之手來行政治之責,在工作之時不自覺地創作政治美文。”“政治美文要能寫出美感,能將政治理念表達為美好的可欣賞的東西,這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跨界的綜合藝術。純文人或單純的政治家都干不了。毛是既占有好料又能做出好菜的大廚,是空前絕后的散文大家。”作為一位文章學家,梁衡曾提出“三層五訣”的系統文章作法理論,即文章之美有三個層次:描述的美!意境的美、哲理的美;文章的構成有五大要素:形、事、情、理、典。他常用他總結概括的這套“文章作法”對古今中外經典文章進行評價,加以選擇,指出這些文章美在哪里、妙在何處。在本書中,作者也用此“文章五訣”來研究毛澤東的文章成就,最后得出結論:“'文章五訣’形、事、情、理、典,毛文是最好的典范。”這樣的分析評價,有如一位出色的導游,不只對他的介紹對象爛熟于心,而且通過其十分生動清晰具體入微的語言表達:將讀者引入毛澤東文章的無邊勝境而陶醉其間,流連忘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