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上21古詩三首-《出塞》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會寫“塞”字。2.借助注釋與插圖、查閱資料、想象畫面,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初步理解詩句大意。3.借用資料了解時代背景,感受戰亂之長、戍邊將士之悲苦,體會詩人盼良將、保家國的壯志豪情。4.拓展詩句感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教學重點:理解詩意,能說出詩句意思。教學難點:感受戰亂之長、戍邊將士之悲苦,體會詩人盼良將、保家國的壯志豪情。教學過程:板塊一 激趣導入,解讀詩題1.賽詩激趣,引入課題同學們,經過這幾年的學習與積累,大家背過很多首古詩了,對嗎?那這節課正式開始之前我們首先來進行個“小小賽詩會”,請大家根據看到的圖或字來說說這是哪句詩。(出示《望廬山瀑布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靜夜思》等古詩的圖畫或提示詞,生說完整詩句。)古詩是中華文化中絢麗的瑰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出塞》,繼續領略古詩的美妙。2.“塞”字入手,解讀詩題(1)板書課題。師范寫“塞”,邊寫邊提示要點:寶蓋寫小才好看,三橫間距要均等,撇捺要舒展,土字扁扁在下邊。同學們伸出自己的手指書空,跟老師一起書寫詩題。接下來,請大家拿出筆,在導學單上的田字格中將“塞”字寫兩遍。(生自寫生字)(2)齊讀課題。“塞”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試著用“塞”來組詞。在《說文解字》中“塞”就是“修筑在邊區的屏障”的意思。這邊塞的安危關乎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那么詩題“出塞”是什么意思? (生解說詩題:遠出邊塞、出征邊塞保家衛國……)3.出示版圖,了解背景大家知道唐朝的邊塞在哪里嗎?(出示大唐疆域圖)請同學們看,這是唐朝的疆域圖,綠色部分便是唐朝的領土,北面的游牧民族一直虎視眈眈,野心勃勃,經常翻越陰山侵擾我們中原地區。于是,從秦到漢,人們便依據陰山山勢在陰山之上筑長城設邊關,抵御外敵的侵略。(板畫陰山與長城) 唐朝詩人王昌齡曾滿懷報國之志,遠赴邊關,寫下了許多反映邊塞生活的詩作,這類詩歌我們稱為——邊塞詩。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這首--《出塞》。板塊二 初讀詩歌,感受韻律1.生自由、大聲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2.指名讀古詩,交流詩句中的三個多音字“將”、“還”、“教”的正確讀音。還:結合詩意,知道在詩句中是“回來”的意思,所以讀huán。(出示帶有“還”的詩句:千里江陵一日還,明月何時照我還……生讀詩句)還可以聯系以往學過或見過的詩句來確定讀音。將:結合文中注釋(將領、名將),確定它讀jiàng。教:結合注釋和查字典,確定當它表示“使、令、讓”的意思時,讀jiào。指名讀、齊讀“不教胡馬度陰山”。3.確認三個多音字的讀音后,指名讀全詩。4.根據七言古詩223的節奏,指名學生繼續讀詩,讀準節奏。5.教師范讀,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律美。隨后請學生展示朗讀。板塊三 理解詩意,體會詩情1.自學并初步交流。⑴要悟出詩的深意,我們還要讀懂詩句的意思。以前我們學過那么多首詩,要想讀懂詩句,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借助注釋、看插圖、查資料、想象畫面……)⑵現在就請同學們采用這些方法來自學古詩,試著說說每句詩的意思,再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樣的畫面。⑶學生匯報交流,師適時引導總結。2.品讀一、二句。⑴“明月”聯想“相思苦”從古到今,明月就出現在很多詩人的詩句里,它寄托著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指名說:思鄉、思念親人)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一位戍守邊關的將士,在這凄冷的邊關一待就是這么多年,從來沒有回過家,望著這輪明月你會想什么?(生自主想象,指名交流)那你遠在萬里之外的母親也已經許多年沒有收到過你的消息了,當她遙望這輪明月時又會想些什么呢?(生發揮想象,全班交流)明月千里寄相思呢,請大家再來讀一讀,讀出這相思之苦。(指導學生讀詩句) ⑵“未還”讀出“悲涼意” “秦時明月漢時關”什么意思?(生說詩意)這是一種修辭手法,叫做“互文”(解說“互文”之意),這句詩的意思是“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邊關”。(出示由秦至唐的時間軸和在此期間的戰爭次數、傷亡人數,學生結合資料談談感受。引導學生發現從秦漢一直到唐朝,雖歷經千年,但明月、邊關依舊,邊關戰亂依舊。) 這綿延千年的戰爭,讓無數將士戰死沙場,永遠地成為未還之人。(指導學生再讀詩句)⑶詩句拓展,深感“悲涼苦”這連年的征戰讓無數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你們看,數千年來,將士們早已戰死沙場,但是他們的妻子仍在夢里盼他早日回來。(指名生誦讀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更可悲的是將士們早已化作白骨,但他們的家人卻還擔心他們冷著凍著。(指名生誦讀詩句“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猶自寄寒衣。”)更可嘆的是將士們的白骨散落在雜草之中,卻沒有人幫他們收斂遺骨。(指名誦讀詩句“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學們,這就是戰爭的殘酷,戍邊將士們的命運就是這么的悲涼凄苦。(板書:悲)3.品讀三、四句⑴正遙望明月駐守邊關的王昌齡心中不由思緒萬千,他說——(學生讀第三、四句。)⑵這兩句是什么意思?誰來說一說?(生解說詩意)⑶你對李廣有什么了解?(生借助注釋簡單介紹)老師這里有一個短視頻,相信看完以后你對他會有更多的了解。(播放短視頻)⑷唐朝詩人王昌齡為什么如此思念800多年前李廣之類的漢代名將呢?(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呼喚忠臣良將,一起保家衛國的壯志豪情,相機板書“壯”、“喚良將”、“保家國”。)⑸指名學生誦讀三、四句,感悟詩句中蘊含的詩人的壯志豪情。板塊四 誦讀默寫,內化積累 1.你聽,當大漠之上戰鼓驟響,無數英雄兒郎征戰沙場再未回家。(女生讀)即使戰場之上布滿血雨腥風,也無法熄滅將士們心中保家衛國的如火信念(男生讀)這首詩寫出了將士們保家衛國的決心,也道盡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壯志豪情。讓我們一起通過誦讀,向那些戍邊戰士、詩人表達內心的敬仰之情!(生齊讀詩歌)2.這首詩歌雖然只有28字,卻被稱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讓我們把這樣的詩句與豪情銘記心間。(生齊背詩歌)3.這首經典之作,我們不僅要會背,還要會寫。下面請大家拿出導學單,認真地默一默、寫一寫。(生默寫,師巡視,相機糾錯。)板塊五 緊扣主題,拓展遷移一首《出塞》道出詩人保家衛國的壯志豪情。縱觀中國歷史,無數英雄兒女的心中始終懷揣著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信念:曹植說“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為解國難,可血灑疆場。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便是死也要為國而死。王翰也說“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為保家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他們都在提醒我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出塞》這首古詩,大家通過查資料、看注釋及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了詩意,體會了詩情,課下同學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嘗試自學課本中的《涼州詞》和《夏日絕句》,下一節課我們再來一起學習。板書設計出塞戰不斷 思良人未還 盼和平將教學反思 《出塞》是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本單元的主題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單元要素是“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邊塞詩中最為經典的一首,描寫了邊關將士們出征未歸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呼喚忠臣良將,渴望保家衛國的壯志豪情。 根據課文特點,我將教學目標設為以下四點: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會寫“塞”字;2.借助注釋與插圖、查閱資料、想象畫面,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初步理解詩句大意;3.借用資料了解時代背景,感受戰亂之長、戍邊將士之悲苦,體會詩人盼良將、保家國的壯志豪情;4.拓展詩句感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四年級的學生對于古詩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并且掌握了基本的古詩學習的方法,但是對學生來說,要根據詩句來想象畫面其實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設計教學環節和方法時,我采用了多讀多誦、結合注釋及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解詩、讀中悟情。具體分為以下幾個版塊:1、激趣導入,解讀詩題經過幾年的學習,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所以在課前導入的部分,我利用看圖識字來賽詩的環節激起學生對于古詩學習的興趣,營造課堂氛圍。接著在解讀詩題時,從“塞”這個字入手,讓學生組詞理解詩題的含義。2、初讀詩歌,感受韻律詩歌學習需要多讀多誦,在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在這個環節,我多次讓學生來進行朗讀展示,并隨機評價與引導。詩句中含有三個多音字,在確定讀音時我讓學生自己來陳述理由,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會調用以前的經驗,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初步讀詩悟詩的能力。讀音確定后,就通過學生展讀、教師范讀等方式去讀出節奏,讀出韻律。3、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學好詩歌不僅要會讀,還要理解詩意、感悟詩情。在進行授課時,我首先拋出一個問題:理解詩意有哪些方法?這可以幫助學生迅速回憶起多種學習古詩的方法。接著我便出示解詩要求,讓學生運用剛剛說的幾種方法來自學詩歌,理解詩意。學生自學后便讓其解讀詩意,并通過詩中關鍵詞的解讀、適時補充從秦至漢期間發生的戰亂概況、并且由此拓展相關邊塞詩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戍邊將士悲慘凄涼的生活,感受詩人對良將的熱切呼喚,感悟將士們及詩人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雄心壯志。4、背默詩歌,拓展遷移在課堂的最后環節,我設計讓學生通過讀—背—默來再次感受詩人心中豪情,接著出示其他詩人的愛國主義詩歌,引出單元主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整堂課的氛圍比較好,學生對于課堂的熱情與參與度高,師生配合默契,在學習的過程中,貫穿著朗讀、想象、結合注釋及查閱資料的方法指導,引導學生讀中解詩、讀中悟情。 雖然基本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與任務,但是還有許多不足之處——1、在教學“塞”字的書寫時,首先我沒有向學生強調這也是一個多音字,其次是在學生書寫完成以后沒有擇優展示。2、朗讀詩歌這一部分雖然有許多同學踴躍展示,但是沒有充分地給予針對性的評價。在學習古詩時,我們可以設計出一份古詩朗讀評價表,采取一人讀一人評價的方式,讓學生評價學生,以此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3、在理解詩意這一環節,我采取的是學生自學的方式,缺乏小組合作,沒有讓學生開展合作共學。以后在課堂之中,我要指導學生施行有效的小組合作模式,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發展其思維,提升其核心素養。4、在最后的拓展部分,我是出示的課堂外的其他愛國詩人的詩句來緊扣主題, 這一環節的設計還有待改進,可以出示本課另外的兩首詩《涼州詞》和《夏日絕句》,讓學生開展自學,以真正地掌握學習古詩的訣竅。總之,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躬耕實踐,強化反思,努力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