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摸底考試地理試卷(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智慧農業是多種地理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綜合全面的應用,智慧農業與現代生物技術、種植技術等高新技術融于一體。讀圖,完成下題。1.智慧農業由概念走向實際的關鍵因素是( )A.糧食需求 B.氣候變化 C.技術水平 D.勞動力數量2.圖中溫室不能改造的自然條件是( )A.熱量 B.水分 C.土壤性質 D.光照3.智慧農業的發展可能產生的影響有( )①對谷物生產帶來較大沖擊②減少病蟲害,提高農產品的質量③規避災害,有利于農產品的穩定供應④節約耕地,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1.C2.C3.D【知識點】農業的概念、特點及分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農業發展的方向與措施【解析】【點評】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分為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因素。自然條件包括,氣候(熱量,光照,水分,晝夜溫差),水資源,地形,土壤;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需求,交通,國家政策,農業生產技術,勞動力。1.由材料可知,智慧農業是多種地理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綜合全面的應用,與現代生物技術、種植技術等高新技術融于一體,智慧農業由概念走向實際的關鍵是技術因素;智慧農業與糧食需求、氣候變化、勞動力數量關系不大, C正確。故答案為:C。2.由圖中信息可知,圖中遮陽網可以改變光照條件,加濕器可以改變水分條件,玻璃溫室還可以改變熱量條件,圖中技術信息并不沒有涉及改變土壤性質的技術, C正確。故答案為:C。3.由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智慧農業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減少病蟲害,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規避災害,提高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風險的應對能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實現農業生產高度規模化、集約化、工廠化,有利于農產品的穩定供應;智慧農業生產各種農產品,對傳統農業生產帶來較大沖擊,指揮農業的發展能夠節約耕地,由于科技水平高,不能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 D②③正確。故答案為:D。(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冰霜是強對流天氣條件下發生的一種固態降水現象。貴州是我國冰雹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某年1月至5月,全省共出現28個降雹日,較常年同期多56天,首場冰雹比往年早一個半月。下面圖甲是冰雹形成示意圖,圖乙是貴州省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貴陽市夜間多冰雹天氣,其原因可能是當地( )A.山谷地形閉塞,夜間熱量更集中,水易蒸發B.夜間谷底冷氣團降溫劇烈,水汽迅速凝結C.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溫層,抑制空氣對流D.夜晚山谷氣流上升,對流運動顯著5.該年1月至5月,貴州出現降雹日偏多、首雹提前等異常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該年( )A.來自南方的暖濕氣流勢力強B.蒙古高壓勢力強盛C.春季氣溫較往年低,水汽易凝結D.高空0℃等溫線位置較往年低【答案】4.D5.A【知識點】大氣熱力環流;低氣壓(氣旋)【解析】【點評】冰雹大多出現在冷暖空氣交匯激烈的2~5月份,也可能在盛夏強烈而持久的雷暴中降落。中國各地每年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災。尤其是北方的山區及丘陵地區,青藏高原東部,云貴一帶,地形復雜、天氣多變、冰雹多、受害重,對農業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毀莊稼,損壞房屋,人被砸傷、牲畜被砸死的情況也常常發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還大,會致人死亡、毀壞大片農田和樹木、摧毀建筑物和車輛等。具有強大的殺傷力。雹災是中國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4.根據圖乙可知,貴陽位于河谷地區,受山谷風影響,夜晚谷地空氣上升,可能形成不均勻的強上升氣流,水汽遇冷多次凝結增大,易形成冰雹;山谷地形閉塞,白天熱量更集中;根據熱力環流的原理,夜晚谷底溫度較山坡高;逆溫層會抑制空氣對流,不利于冰雹的形成。D正確。故答案為:D。5.根據所學知識,1—5月份,來自南方的暖濕氣流勢力強,則該地氣溫高、空氣濕度大,對流運動旺盛,水汽更易凝結增大,形成冰雹;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勢力強盛,會使冬季風勢力增強,但冬季風性質寒冷干燥,不易形成冰雹;形成冰雹的關鍵在于強對流運動,春季氣溫低不易產生強對流運動;高空0℃等溫線位置低,則近地面氣溫較低,氣壓可能較往年高,不利于強對流的產生。 A正確。故答案為:A。(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位于云南蔣家溝的某干熱河谷因滑坡、崩塌形成了大量不穩定斜坡。其中穩定區位于坡面上沿;失穩區位于坡面中部;堆積區位于坡腳。堆積區由礫石及松散固體物質堆積而成。研究發現其陰坡與陽坡植被多樣性差異較大,下表為該河谷陰陽坡不同區段樣地基本特征統計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坡向 經緯度 區段 海拔(米) 坡度(度) 優勢種 植被覆蓋度(百分比)陰坡 103°8'30"E 26°14'38"N 穩定區 1550-1600 16 扭黃茅、蕓香草、擬金茅 92.2失穩區 1500-1550 25 蕓香草、扭黃茅 62.2堆積區 1450-1500 30 鬼針草 27.6陽坡 103°8'6"E 26°15'15"N 穩定區 1500-1600 25 扭黃茅、田箐、黃背草 92.1失穩區 1400-1500 30 扭黃茅、田箐、藎草 62.7堆積區 1300-1400 40 藎草、鐵莧菜 32.26.該河谷穩定區與堆積區植被覆蓋度差異較大的原因是( )A.穩定區泥沙堆積,利于多數植被生長B.穩定區河流沖淤,利于多數植被生長C.堆積區焚風效應,不利多數植被生長D.堆積區礫石堆積,不利多數植被生長7.該河谷陽坡較陰坡植被多樣性更豐富的原因是( )A.陽坡位于河谷以南,熱量條件更好B.陽坡地質災害頻繁,植被不斷更替C.陰坡太陽輻射弱,水分條件更充足D.陰坡喬木茂密,抑制了草本的生長【答案】6.D7.B【知識點】主要植被類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垂直地域分異規律【解析】【點評】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因素:①水分和熱量——高溫多雨,水熱條件優越的地區,生物種類豐富;②自然環境復雜——氣候復雜的地區,生物種類豐富;水域環境復雜,水生生物豐富;地形復雜,起伏大的地區,生物種類豐富;③天敵與外來物種的干擾少;④人類活動干擾少。6.D、據圖文分析,堆積區坡度大,且多以礫石和松散固體物質為主,缺少土壤,不利于植被生長,D正確;AB、穩定區位于坡面上沿,坡度較小,侵蝕和堆積作用弱,AB錯誤;C、堆積區位于坡腳,兩側均有,故不是焚風影響導致的植被少,C錯誤。故答案為:D。7.B、陽坡和陰坡除了坡向差異之外,陽坡三個區的坡度均大于陰坡,所以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發生頻率大,導致植被不斷更替,B正確;A、河谷以南的是陰坡,A錯誤;C、根據圖文材料可知,此處是亞熱帶干熱河谷,不管是陰坡還是陽坡水分條件都差,C錯誤;D、根據圖文材料可知,表格中陰坡植被基本都是草本植物,缺少喬木,D錯誤。故答案為:B。(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海嘯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滑坡或氣象變化所產生的破壞性海浪。當海浪靠近海岸時會形成巨大水墻拍向陸地,帶來巨大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目前只能通過監測、預警減少損失。下圖為“海底變化引起海嘯的預警監測系統”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下列圖示災害是由海嘯造成的是( )A. B.C. D.9.對“海底變化引起海嘯的預警監測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運用傳感器采集海底變化的數據②利用北斗系統指導人員的撤離③運用遙感可以監測海嘯動態過程④利用GIS進行數據分析與預警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8.D9.C【知識點】地理信息系統(GIS);海洋災害與防范【解析】【點評】3S各自功能:RS:地理信息的獲取;GIS:能對地理空間數據進行輸入、管理、分析和表達;GNSS:能為各類用戶提供精密的三維坐標、速度和時間。8.根據所學知識,圖A為雪崩,B為滑坡,C為泥石流,它們的形成與海嘯沒有關系;結合材料信息,海嘯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滑坡或氣象變化所產生的破壞性海浪。當海浪靠近海岸時會形成巨大水墻拍向陸地,可知,海嘯發生在海岸地區,D圖中有大船代表海岸附近,其危害可能是由海嘯引起的。D正確。故答案為:D。9.根據所學知識,傳感器可以獲取地理信息,可以運用傳感器采集海底變化的數據;北斗系統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導航,不能指導人員的撤離;海嘯是由海底變化引起的,遙感不能獲取到海底的情況,不能監測海嘯動態過程;GIS主要用于處理、分析地理信息,可以進行數據分析與預警。C①④正確。故答案為:C。(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城內出行強度是指城市出行人數與該城市居住人數之比。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中國各地域內出行強度產生較大波動。下圖示意廣東惠州及江西贛州兩地去年與今年春節前后農歷同期的城內出行強度指數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圖中表示2020年兩地域內出行強度的曲線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11.正常年份,兩地春節前后城內出行強度的變化差異主要受( )A.假期長短影響 B.政策干預影響C.電子商務影響 D.人口遷移影響12.城內出行強度降低將( )A.抑制消費需求 B.避免疫情市外擴散C.提高交通通達度 D.增加病毒家庭傳播風險【答案】10.C11.D12.A【知識點】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遷移的影響;城鎮化的利弊及問題解決【解析】【點評】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影響因素 案例自然因素 氣候 美國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東北部“冷凍地帶”向南方“陽光地帶”遷移水源 塔里木盆地中綠洲地區人口向河流上游移動土壤 農民因耕地不足發生人口遷移礦產資源 大慶、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術人員和家屬遷入生態惡化 20世紀非洲干旱造成的環境難民經濟因素 經濟水平 20世紀80年代,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的設立,致大量人口遷入交通和通訊的發展 近幾個世紀的人口遷移高潮社會因素 政治 我國六、七十年代知青下鄉戰爭 波黑戰爭引起200多萬難民逃離家鄉婚姻 軍人家屬的從軍10.因受疫情影響,2020年春節前后我國施行了居家防疫措施,對人員出行進行管控,城內出行強度低,持續時間長,所以圖中表示2020年兩地域內出行強度的曲線是低強度持續時間最長的②和④曲線,C正確。故答案為:C。11.根據所學知識,廣東惠州和江西贛州兩地經濟差距較大,分別為人口流入區和流出區,正常年份,隨著春節返鄉和節后返程,春節前贛州人口回流導致城市出行的人數會增加,城內出行強度指數變大;而春節前的惠州,很多人離開惠州返鄉過年,人口減少導致城市出行的人數減少,城內出行強度指數變小。所以兩市城內出行強度的變化差異主要受人口遷移影響,D 正確。故答案為:D。12.根據基礎知識可知,居家防疫,城內出行強度降低,商業活動受到限制,抑制了消費需求。城內出行強度降低可以減少城內擴散,對避免疫情市外擴散影響小。疫情期間,雖然出行強度降低,但車輛通行需要進行消毒檢測等,對提高交通通達度影響不大。家庭成員外出減少,減少與外界人員接觸,減少了病毒傳入家庭的風險。A正確。故答案為:A。(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北京(40°N)某中學地理社團于2024年3月3日開展了關于自制赤道式日晷制作和日影觀測活動。赤道式日晷的晷盤與赤道平行,晷針垂直晷盤并指向北極星。不同季節,晷針日影出現在晷盤不同面。完成下面小題。13.下列為四個小組制作的日晷示意圖,其中擺放正確的是( )A. B.C. D.14.一個月后,社團成員再次利用日晷開展一天的晷針日影觀測活動,下列現象符合實際的是( )A.日影落在晷盤北側面,且轉動角度大于180°B.日影落在晷盤北側面,且轉動角度小于180°C.日影落在晷盤南側面,且轉動角度大于180°D.日影落在晷盤南側面,且轉動角度小于180°【答案】13.D14.A【知識點】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解析】【點評】從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夏半年晝長夜短;除極晝極夜區域外,均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從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冬半年晝短夜長;除極晝極夜區域外,均日出東南,日落西南;二分日,日出正東,日落正西方向。13.根據材料可知,赤道式日晷晷盤與地球赤道面平行,晷針垂直穿過晷盤中心指向北極星,由于北京位于北回歸線以北,所以晷針指向正北方向;北京的緯度是40°N,所以晷針與地面的夾角是40°,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14.根據題干可知,該社團于2024年3月3日開展了關于自制赤道式日晷制作和日影觀測活動,則一個月后的日期大約是4月3日,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動。所以日影落在晷盤的北側面;由于晝長夜短,日影轉動角度大于180°,所以晷盤轉動角度大于180°,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貝殼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殼生物的遺骸堆積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遺跡,貝殼堤位置可以作為衡量平原地區海岸線位置變化的重要標志,渤海灣西岸分布著4~5道、斷續綿延數十至上百公里的貝殼堤,對研究海岸帶古環境演化方面有著重要的科學意義,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從6700年前至今,渤海灣西岸海岸線的變化特點是( )A.向海洋方向推進 B.向陸地方向推進C.在海洋與陸地之間反復變化 D.沒有發生明顯變化16.貝殼堤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A.海水侵蝕 B.海水堆積 C.流水侵蝕 D.流水堆積【答案】15.A16.B【知識點】海岸地貌;外力作用【解析】【分析】貝殼堤是由海生貝殼及其碎片和細砂、粉砂、泥炭、淤泥質粘土薄層組成的,與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的堤狀地貌堆積體。形成于高潮線附近,為古海岸在地貌上的可靠標志。15.由材料可知,貝殼堤是古海岸的遺跡,即過去的海岸線,所以貝殼堤位置可以作為衡量平原地區海岸線位置變化的重要標志,圖示標注的即距今年份,年份越久,則說明該貝殼堤形成時間越早,通過觀察圖片,可知海岸線的變化是由西向東變化的,即從6700年前至今,渤海灣西岸海岸線的變化是向渤海灣方向推進,A 正確。故答案為:A。16.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可知,貝殼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殼生物的遺骸堆積而形成的,即海水攜帶的物質到海岸沉積下來,所以貝殼堤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海水堆積作用;貝殼堤的形成與海水侵蝕、流水作用的關系不大。B正確。故答案為:B。17.(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武漢市地處江漢平原,是武漢城市圖的龍頭。其地理位置、交通、科教、人才及產業基礎等方面優勢明顯,是先進制造業基地、高技術產業的研究及產業化基地。黃岡緊鄰武漢,主要發展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已與武漢共建了“中國光谷黃岡產業園”等區域產業互動融合示范區。圖示意武漢城市周及其分布。(1)武漢地形以平原為主,從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2)說明黃岡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武漢因素。(3)為推進武漢城市圈區域協調發展,結合材料,從產業發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議。【答案】(1)武漢位于我國第三級階梯(地勢較低)。地處長江、漢江交匯處:兩河挾帶大量泥沙,河流進入武漢時,流速減慢,泥沙大量沉積,形成廣闊的平原。(2)臨近武漢,交通、經濟聯系緊密:武漢汽車產業發達,市場需求量大,可就近提供汽車零部件:武漢科教發達,產業基礎好,可提供人才、技術支撐;武漢地理位置優越,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方便汽車零部件運往全國各地。(3)武漢加快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其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武漢周邊地區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承接武漢產業轉移,實現武漢與周邊地區產業分工協作:可通過產業園建設,武漢與周邊城市掛鉤幫扶,實現產業對接:通過人才交流機制,形成產業人才的互通共享。【知識點】河流地貌;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城市及其輻射功能;工業發展的方向與措施【解析】【分析】(1)河流中下游地區形成的平原成因分析,主要從流水堆積作用進行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武漢位于我國第三級階梯,位于平原地區,地勢平坦,流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大,氣候濕潤,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積作用為主,具體形成過程是:地處長江、漢江交匯處,兩河上游流水侵蝕作用強,挾帶大量泥沙,河流進入武漢時,流速減慢,攜帶能力減弱,泥沙大量沉積,形成廣闊的平原。(2)黃岡市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區位因素,題目要求從武漢對其發展的影響進行分析。工業區位因素可從地理位置、產業聯系、人才技術支持、交通等因素來分析。黃岡緊鄰武漢,與武漢之間有城際鐵路和高速公路相連,交通、經濟聯系緊密;武漢是先進制造業基地,武漢汽車產業發達,市場需求量大,黃岡可就近為武漢提供汽車零部件;武漢是高技術產業的研究及產業化基地,且擁有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教發達,產業基礎好,可提供人才、技術支撐;武漢“九省通衢”,地理位置優越,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方便汽車零部件運往全國各地。(3)推進武漢城市圈區域協調發展的措施和建議,主要從加強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進行區域產業分工、合作等方面需求合理發展措施。依據材料中武漢城市圈的構成以及對武漢的定位,產業發展視角應當包括,武漢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武漢市的科技優勢,優化結構。加快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城市圈內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為依托,強化產業集聚,壯大區域優勢產業,提升其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武漢周邊地區: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承接武漢產業轉移,實現武漢與周邊地區產業分工協作,構建完善產業鏈;政策扶持:積極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擴大開放,改善營商環境、投資環境等,加大對武漢城市圈內重點行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支持,可通過產業園建設,武漢與周邊城市掛鉤幫扶,實現產業對接;人才:通過人才交流機制,形成產業人才的互通共享,以促進產業發展。【點評】上海市對長三角其他城市的輻射1.城市輻射:中心城市通過社會經濟活動與周邊城市形成緊密聯系。在社會經濟活動中,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級城市向低等級城市流動。2.長三角城市體系地位 我國目前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地區組成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核心 上海市是長三角城市體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是區域發展的龍頭和區域協作的紐帶3.上海市的輻射功能①輻射媒介:發達的交通運輸網絡和通信網絡。②輻射結果:與其他城市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③輻射強度:由于距離、交通、城市等級、經濟、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輻射強度在空間上的表現具有一定的差異性。4.上海市對外輻射的影響(1)對上海市的影響有利于上海解決中心城市產業活動過度集聚、交通擁堵、地價上漲及環境污染等問題;有利于大都市產業、資金等尋找新的發展機會。(2)對受輻射城市的影響(1)根據所學可知,武漢位于我國第三級階梯,地勢較低,流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大,氣候濕潤,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積作用為主,具體形成過程是:地處長江、漢江交匯處,兩河上游流水侵蝕作用強,挾帶大量泥沙,河流進入武漢時,流速減慢,攜帶能力減弱,泥沙大量沉積,形成廣闊的平原。(2)可從地理位置、產業聯系、人才技術支持、交通等因素來分析。黃岡緊鄰武漢,與武漢之間有城際鐵路和高速公路相連,交通、經濟聯系緊密;武漢是先進制造業基地,武漢汽車產業發達,市場需求量大,黃岡可就近為武漢提供汽車零部件;武漢是高技術產業的研究及產業化基地,且擁有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教發達,產業基礎好,可提供人才、技術支撐;武漢“九省通衢”,地理位置優越,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方便汽車零部件運往全國各地。(3)依據材料中武漢城市圈的構成以及對武漢的定位,產業發展視角應當包括,武漢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武漢市的科技優勢,優化結構。加快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城市圈內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為依托,強化產業集聚,壯大區域優勢產業,提升其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武漢周邊地區: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承接武漢產業轉移,實現武漢與周邊地區產業分工協作,構建完善產業鏈;政策扶持:積極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擴大開放,改善營商環境、投資環境等,加大對武漢城市圈內重點行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支持,可通過產業園建設,武漢與周邊城市掛鉤幫扶,實現產業對接;人才:通過人才交流機制,形成產業人才的互通共享,以促進產業發展。18.(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黃土洞穴是深厚而疏松的黃土層經流水侵蝕形成的相對較小的地下洞穴,它是我國黃土高原第四紀地層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特殊地質災害。在黃土高原上常見的黃土洞穴有黃土沖穴、黃土陷穴或黃土井、黃土暗穴、生物黃土洞穴等四種基本類型。黃土洞穴的形成與地層厚度、氣候,水實、地形地貌、節理(即裂隙)及生物活動等密切相關、圖示意黃土洞穴的層次發育特征。(1)對黃土洞穴是一種特殊的地質災害做出合理解釋。(2)簡述黃土洞穴的形成與黃土厚度、水、地形地貌的關系。(3)黃土洞穴既是一種自然景觀,也是一種空間資源。請從兩個開發利用方向上任選其一說出其利與弊。①:利用黃土洞穴發展研學旅游。②:利用黃土洞穴發展蔬菜儲藏。【答案】(1)對公路、鐵路建設、工業及民用建筑危害大;促進崩塌、滑塌等地質災害發生;加劇水土流失。(2)黃土厚度決定著黃土洞穴形成的深度大小;水為黃土洞穴的形成提供原動力;地形地貌決定了黃土洞穴形成所必需的地層條件、匯水排水條件及流水侵蝕的空間條件。(3)方向①。利:自然景觀奇特,發展洞穴研學旅游可以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課外地理知識;給當地增加就業,提高經濟收入等。弊:洞穴大小深淺不一、結構不穩,易發生坍塌而造成人員傷害等方向②。利:黃土洞穴內陰涼,溫度低,蒸發弱,利于蔬菜保鮮;利用黃土洞穴儲藏蔬菜等,可以節約能源和減少開支等。弊:地形崎嶇,交通運輸不便,且多易遭受鼠、兔類動物毀壞等。【知識點】河流地貌;外力作用;自然環境的整體性;黃土高原及其綜合治理【解析】【分析】(1)黃土洞穴是一種特殊的地質災害的解釋,主要從其形成原因和危害方面進行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由材料可知,黃土洞穴的形成是由于黃土層受到流水侵蝕,導致地下洞穴的形成。這些洞穴的存在可能導致地面塌陷,從而對建筑物、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造成損害。這可能導致經濟損失,甚至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符合自然災害的特征;黃土洞穴破壞了黃土結構的完整性,使黃土更容易出現崩塌、滑塌等地質災害,使水土保持更難,加劇水土流失。(2)黃土洞穴的形成與黃土厚度、水、地形地貌的關系,主要從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進行敘述。由材料信息可知,黃土洞穴是深厚而疏松的黃土層經流水侵蝕形成的相對較小的地下洞穴。可推斷,黃土洞穴發育在黃土層中,黃土的厚度決定了黃土洞穴出現的深度,并且黃土洞穴的大小受黃土厚度的影響;流水侵蝕是黃土洞穴出現的原因,水為黃土洞穴的形成提供了動力;地形地貌影響了流水侵蝕的強度,影響了水流匯集的方向,從而影響黃土洞穴的空間分布。(3)本題為探究性題目,需要辯證的看待區域發展方向,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分析某種發展方向。無論分析哪一都要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分析。若選擇方向①。有利點:黃土洞穴具有景觀的獨特性,可以激發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發展洞穴旅游,可以科普黃土地貌的相關知識,開拓人們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課外地理知識;同時旅游業的發展,能給當地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經濟收入,促進經濟發展。不利:結合第一問可知,黃土洞穴是一種特殊的地質災害,其發育情況各異,大小深淺不一,結構不穩定,管理難度大,容易導致坍塌等事故發生。若選擇方向②。有利點:黃土洞穴位于地下,受外界干擾小,溫度相對較低,蒸發弱,利于儲存蔬菜,同時黃土洞穴是天然洞穴,利用洞穴儲存,能源消耗少,減少開支。不利:黃土高原地形崎嶇,且黃土洞穴發育地點地形條件差,交通運輸不便,位于野外環境,易受鼠、兔類動物侵入,毀壞蔬菜。【點評】因地制宜促進區域發展(1)原則:根據各地的區域特征,采取適宜的發展戰略。(2)考慮因素:在區域發展中,既要考慮位置、氣候、地形、礦產資源等自然條件,也要考慮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政策和科技等社會經濟因素。(1)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由材料可知,黃土洞穴的形成是由于黃土層受到流水侵蝕,導致地下洞穴的形成。這些洞穴的存在可能導致地面塌陷,從而對建筑物、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造成損害。這可能導致經濟損失,甚至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符合自然災害的特征;黃土洞穴破壞了黃土結構的完整性,使黃土更容易出現崩塌、滑塌等地質災害,使水土保持更難,加劇水土流失。(2)由材料可知,黃土洞穴是深厚而疏松的黃土層經流水侵蝕形成的相對較小的地下洞穴。可推斷,黃土洞穴發育在黃土層中,黃土的厚度決定了黃土洞穴出現的深度,并且黃土洞穴的大小受黃土厚度的影響;流水侵蝕是黃土洞穴出現的原因,水為黃土洞穴的形成提供了動力;地形地貌影響了流水侵蝕的強度,影響了水流匯集的方向,從而影響黃土洞穴的空間分布。(3)方向①。有利點:黃土洞穴具有景觀的獨特性,可以激發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發展洞穴旅游,可以科普黃土地貌的相關知識,開拓人們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課外地理知識;同時旅游業的發展,能給當地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經濟收入,促進經濟發展。不利:結合第一問可知,黃土洞穴是一種特殊的地質災害,其發育情況各異,大小深淺不一,結構不穩定,管理難度大,容易導致坍塌等事故發生。方向②。有利點:黃土洞穴位于地下,受外界干擾小,溫度相對較低,蒸發弱,利于儲存蔬菜,同時黃土洞穴是天然洞穴,利用洞穴儲存,能源消耗少,減少開支。不利:黃土高原地形崎嶇,且黃土洞穴發育地點地形條件差,交通運輸不便,位于野外環境,易受鼠、兔類動物侵入,毀壞蔬菜。19.(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博格達山位于天山山脈東段,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主峰為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冰川和積雪是構成山區固體水庫的主體,對區域水資源穩定性具有調節功能,但深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表示意1987~2021年博格達峰地區冰川海拔變化,圖示意1987~2021年博格達峰冰川面積空間變化。表11987~2021年博格達峰地區冰川海拔變化海拔區間/m 1987年冰川面積/km2 2021年冰川面積/km2 退縮率/%3200~3500 6.62 1.11 -83.303500~3800 67.96 27.54 -59.473800~4100 88.52 53.42 -39.654100~4400 39.30 26.55 -32.454400~4700 8.17 7.40 -9.46>4700 1.98 1.90 -3.93(1)讀表,描述1987~2021年博格達峰地區冰川面積的變化特點。(2)讀圖,比較博格達峰地區北部和南部冰川面積變化的差異,并分析原因。(3)說明博格達山區水資源持續減少的原因。【答案】(1)1987-2021年博格達峰冰川面積整體退縮;其中,海拔3200-3500米退縮幅度最大,4700米以上退縮幅度最小;1987年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3500-4100米之間,2021年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3800-4100米之間。(2)北部比南部冰川面積退縮顯著;山地北部為迎風坡,降水較多,且是陰坡,冰川空間分布北部比南部海拔低;北部中低海拔冰川面積(占比)較南坡大;全球變暖,中低海拔冰川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更敏感,因此北部冰川退縮幅度更大。(3)冰川和積雪消融是區域水資源主要來源,受全球變暖影響,山區冰川退縮和積雪消融,冰雪覆蓋面積減少,且年內積雪覆蓋歷時縮短,導致冰川儲量減少,山區水資源儲量減少;隨著冰川和積雪面積減少,區域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增強,加劇冰雪消融,水資源儲量持續減少。【知識點】冰川地貌;自然環境的整體性;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解析】【分析】(1)讀表格信息可知,1987-2021年博格達峰冰川面積整體退縮;其中,海拔3200-3500米退縮幅度最大,4700米以上退縮幅度最小;1987年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3500-4100米之間,2021年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3800-4100米之間。(2)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對比圖中顏色較淺的區域和顏色較深的區域,可知北部比南部冰川面積退縮顯著。博格達山位于天山山脈東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山地北坡位于迎風坡,降雪較多,同時北坡為陰坡,光照條件差,氣溫更低,因此雪線更低,冰川空間分布北部比南部海拔低,在中低海拔地區也分布有大面積的冰川;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冰川融化,北部中低海拔冰川由于分布位置的較低,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更敏感,大面積的消融,因此北部冰川退縮幅度更大。(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博格達山區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降水較少,氣候干旱,冰川和積雪消融是區域水資源主要來源。受全球變暖影響,山區冰川退縮和積雪消融速度加快,冰雪覆蓋面積減少,且年內積雪覆蓋歷時縮短,導致冰川儲量減少,山區水資源儲量減少;隨著冰川和積雪面積減少,地表裸露,區域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增強,地面溫度升高,加劇冰雪消融,使水資源儲量持續減少。【點評】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間分布規律1.不同區域的主導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半干旱地區以風力作用為主,多風力侵蝕地貌和風力堆積地貌。(2)濕潤、半濕潤地區流水作用顯著,多流水侵蝕地貌和流水堆積地貌。(3)高山地區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磧丘陵等地貌。(4)沿海地區多海浪作用,常見海蝕柱、海蝕崖和沙灘等地貌。2.同一種外力作用在不同區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主要表現為上游侵蝕,中游搬運,下游沉積。因此,上游多為高山峽谷,中游河道變寬,下游為沖積平原、三角洲、沖積島等(如下圖所示)。(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蝕——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積——冰磧丘陵、冰磧湖等。(3)風力作用:在風的源地(或風力強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蝕作用為主,形成風蝕蘑菇、風蝕城堡等;在風力搬運途中,風力減弱會形成沙丘、黃土堆積地貌等。三、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與地理環境判定判定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風向的判定河流流向判定地貌與氣候類型 (1)峰林是在濕熱氣候條件下發育最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2)冰斗是在寒冷氣候條件下發育最為典型的冰川侵蝕地貌;(3)沙丘是在干旱氣候條件下發育的典型堆積地貌地貌與自然災害 沖積扇——泥石流“V”型谷——滑坡、泥石流沖積平原——洪澇(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鹽堿化(華北平原)沙丘——荒漠化(1)本題直接從表格中讀取數據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讀表格信息可知,1987-2021年博格達峰冰川面積整體退縮;其中,海拔3200-3500米退縮幅度最大,4700米以上退縮幅度最小;1987年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3500-4100米之間,2021年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3800-4100米之間。(2)對比圖中顏色較淺的區域和顏色較深的區域,可知北部比南部冰川面積退縮顯著。博格達山位于天山山脈東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山地北坡位于迎風坡,降雪較多,同時北坡為陰坡,光照條件差,氣溫更低,因此雪線更低,冰川空間分布北部比南部海拔低,在中低海拔地區也分布有大面積的冰川;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冰川融化,北部中低海拔冰川由于分布位置的較低,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更敏感,大面積的消融,因此北部冰川退縮幅度更大。(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博格達山區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降水較少,氣候干旱,冰川和積雪消融是區域水資源主要來源。受全球變暖影響,山區冰川退縮和積雪消融速度加快,冰雪覆蓋面積減少,且年內積雪覆蓋歷時縮短,導致冰川儲量減少,山區水資源儲量減少;隨著冰川和積雪面積減少,地表裸露,區域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增強,地面溫度升高,加劇冰雪消融,使水資源儲量持續減少。1 / 1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摸底考試地理試卷(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智慧農業是多種地理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綜合全面的應用,智慧農業與現代生物技術、種植技術等高新技術融于一體。讀圖,完成下題。1.智慧農業由概念走向實際的關鍵因素是( )A.糧食需求 B.氣候變化 C.技術水平 D.勞動力數量2.圖中溫室不能改造的自然條件是( )A.熱量 B.水分 C.土壤性質 D.光照3.智慧農業的發展可能產生的影響有( )①對谷物生產帶來較大沖擊②減少病蟲害,提高農產品的質量③規避災害,有利于農產品的穩定供應④節約耕地,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冰霜是強對流天氣條件下發生的一種固態降水現象。貴州是我國冰雹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某年1月至5月,全省共出現28個降雹日,較常年同期多56天,首場冰雹比往年早一個半月。下面圖甲是冰雹形成示意圖,圖乙是貴州省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貴陽市夜間多冰雹天氣,其原因可能是當地( )A.山谷地形閉塞,夜間熱量更集中,水易蒸發B.夜間谷底冷氣團降溫劇烈,水汽迅速凝結C.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溫層,抑制空氣對流D.夜晚山谷氣流上升,對流運動顯著5.該年1月至5月,貴州出現降雹日偏多、首雹提前等異常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該年( )A.來自南方的暖濕氣流勢力強B.蒙古高壓勢力強盛C.春季氣溫較往年低,水汽易凝結D.高空0℃等溫線位置較往年低(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位于云南蔣家溝的某干熱河谷因滑坡、崩塌形成了大量不穩定斜坡。其中穩定區位于坡面上沿;失穩區位于坡面中部;堆積區位于坡腳。堆積區由礫石及松散固體物質堆積而成。研究發現其陰坡與陽坡植被多樣性差異較大,下表為該河谷陰陽坡不同區段樣地基本特征統計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坡向 經緯度 區段 海拔(米) 坡度(度) 優勢種 植被覆蓋度(百分比)陰坡 103°8'30"E 26°14'38"N 穩定區 1550-1600 16 扭黃茅、蕓香草、擬金茅 92.2失穩區 1500-1550 25 蕓香草、扭黃茅 62.2堆積區 1450-1500 30 鬼針草 27.6陽坡 103°8'6"E 26°15'15"N 穩定區 1500-1600 25 扭黃茅、田箐、黃背草 92.1失穩區 1400-1500 30 扭黃茅、田箐、藎草 62.7堆積區 1300-1400 40 藎草、鐵莧菜 32.26.該河谷穩定區與堆積區植被覆蓋度差異較大的原因是( )A.穩定區泥沙堆積,利于多數植被生長B.穩定區河流沖淤,利于多數植被生長C.堆積區焚風效應,不利多數植被生長D.堆積區礫石堆積,不利多數植被生長7.該河谷陽坡較陰坡植被多樣性更豐富的原因是( )A.陽坡位于河谷以南,熱量條件更好B.陽坡地質災害頻繁,植被不斷更替C.陰坡太陽輻射弱,水分條件更充足D.陰坡喬木茂密,抑制了草本的生長(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海嘯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滑坡或氣象變化所產生的破壞性海浪。當海浪靠近海岸時會形成巨大水墻拍向陸地,帶來巨大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目前只能通過監測、預警減少損失。下圖為“海底變化引起海嘯的預警監測系統”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下列圖示災害是由海嘯造成的是( )A. B.C. D.9.對“海底變化引起海嘯的預警監測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運用傳感器采集海底變化的數據②利用北斗系統指導人員的撤離③運用遙感可以監測海嘯動態過程④利用GIS進行數據分析與預警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城內出行強度是指城市出行人數與該城市居住人數之比。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中國各地域內出行強度產生較大波動。下圖示意廣東惠州及江西贛州兩地去年與今年春節前后農歷同期的城內出行強度指數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圖中表示2020年兩地域內出行強度的曲線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11.正常年份,兩地春節前后城內出行強度的變化差異主要受( )A.假期長短影響 B.政策干預影響C.電子商務影響 D.人口遷移影響12.城內出行強度降低將( )A.抑制消費需求 B.避免疫情市外擴散C.提高交通通達度 D.增加病毒家庭傳播風險(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北京(40°N)某中學地理社團于2024年3月3日開展了關于自制赤道式日晷制作和日影觀測活動。赤道式日晷的晷盤與赤道平行,晷針垂直晷盤并指向北極星。不同季節,晷針日影出現在晷盤不同面。完成下面小題。13.下列為四個小組制作的日晷示意圖,其中擺放正確的是( )A. B.C. D.14.一個月后,社團成員再次利用日晷開展一天的晷針日影觀測活動,下列現象符合實際的是( )A.日影落在晷盤北側面,且轉動角度大于180°B.日影落在晷盤北側面,且轉動角度小于180°C.日影落在晷盤南側面,且轉動角度大于180°D.日影落在晷盤南側面,且轉動角度小于180°(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貝殼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殼生物的遺骸堆積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遺跡,貝殼堤位置可以作為衡量平原地區海岸線位置變化的重要標志,渤海灣西岸分布著4~5道、斷續綿延數十至上百公里的貝殼堤,對研究海岸帶古環境演化方面有著重要的科學意義,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從6700年前至今,渤海灣西岸海岸線的變化特點是( )A.向海洋方向推進 B.向陸地方向推進C.在海洋與陸地之間反復變化 D.沒有發生明顯變化16.貝殼堤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A.海水侵蝕 B.海水堆積 C.流水侵蝕 D.流水堆積17.(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武漢市地處江漢平原,是武漢城市圖的龍頭。其地理位置、交通、科教、人才及產業基礎等方面優勢明顯,是先進制造業基地、高技術產業的研究及產業化基地。黃岡緊鄰武漢,主要發展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已與武漢共建了“中國光谷黃岡產業園”等區域產業互動融合示范區。圖示意武漢城市周及其分布。(1)武漢地形以平原為主,從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2)說明黃岡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武漢因素。(3)為推進武漢城市圈區域協調發展,結合材料,從產業發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議。18.(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黃土洞穴是深厚而疏松的黃土層經流水侵蝕形成的相對較小的地下洞穴,它是我國黃土高原第四紀地層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特殊地質災害。在黃土高原上常見的黃土洞穴有黃土沖穴、黃土陷穴或黃土井、黃土暗穴、生物黃土洞穴等四種基本類型。黃土洞穴的形成與地層厚度、氣候,水實、地形地貌、節理(即裂隙)及生物活動等密切相關、圖示意黃土洞穴的層次發育特征。(1)對黃土洞穴是一種特殊的地質災害做出合理解釋。(2)簡述黃土洞穴的形成與黃土厚度、水、地形地貌的關系。(3)黃土洞穴既是一種自然景觀,也是一種空間資源。請從兩個開發利用方向上任選其一說出其利與弊。①:利用黃土洞穴發展研學旅游。②:利用黃土洞穴發展蔬菜儲藏。19.(2024高三上·衡陽開學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博格達山位于天山山脈東段,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主峰為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冰川和積雪是構成山區固體水庫的主體,對區域水資源穩定性具有調節功能,但深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表示意1987~2021年博格達峰地區冰川海拔變化,圖示意1987~2021年博格達峰冰川面積空間變化。表11987~2021年博格達峰地區冰川海拔變化海拔區間/m 1987年冰川面積/km2 2021年冰川面積/km2 退縮率/%3200~3500 6.62 1.11 -83.303500~3800 67.96 27.54 -59.473800~4100 88.52 53.42 -39.654100~4400 39.30 26.55 -32.454400~4700 8.17 7.40 -9.46>4700 1.98 1.90 -3.93(1)讀表,描述1987~2021年博格達峰地區冰川面積的變化特點。(2)讀圖,比較博格達峰地區北部和南部冰川面積變化的差異,并分析原因。(3)說明博格達山區水資源持續減少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C3.D【知識點】農業的概念、特點及分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農業發展的方向與措施【解析】【點評】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分為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因素。自然條件包括,氣候(熱量,光照,水分,晝夜溫差),水資源,地形,土壤;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需求,交通,國家政策,農業生產技術,勞動力。1.由材料可知,智慧農業是多種地理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綜合全面的應用,與現代生物技術、種植技術等高新技術融于一體,智慧農業由概念走向實際的關鍵是技術因素;智慧農業與糧食需求、氣候變化、勞動力數量關系不大, C正確。故答案為:C。2.由圖中信息可知,圖中遮陽網可以改變光照條件,加濕器可以改變水分條件,玻璃溫室還可以改變熱量條件,圖中技術信息并不沒有涉及改變土壤性質的技術, C正確。故答案為:C。3.由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智慧農業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減少病蟲害,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規避災害,提高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風險的應對能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實現農業生產高度規模化、集約化、工廠化,有利于農產品的穩定供應;智慧農業生產各種農產品,對傳統農業生產帶來較大沖擊,指揮農業的發展能夠節約耕地,由于科技水平高,不能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 D②③正確。故答案為:D。【答案】4.D5.A【知識點】大氣熱力環流;低氣壓(氣旋)【解析】【點評】冰雹大多出現在冷暖空氣交匯激烈的2~5月份,也可能在盛夏強烈而持久的雷暴中降落。中國各地每年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災。尤其是北方的山區及丘陵地區,青藏高原東部,云貴一帶,地形復雜、天氣多變、冰雹多、受害重,對農業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毀莊稼,損壞房屋,人被砸傷、牲畜被砸死的情況也常常發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還大,會致人死亡、毀壞大片農田和樹木、摧毀建筑物和車輛等。具有強大的殺傷力。雹災是中國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4.根據圖乙可知,貴陽位于河谷地區,受山谷風影響,夜晚谷地空氣上升,可能形成不均勻的強上升氣流,水汽遇冷多次凝結增大,易形成冰雹;山谷地形閉塞,白天熱量更集中;根據熱力環流的原理,夜晚谷底溫度較山坡高;逆溫層會抑制空氣對流,不利于冰雹的形成。D正確。故答案為:D。5.根據所學知識,1—5月份,來自南方的暖濕氣流勢力強,則該地氣溫高、空氣濕度大,對流運動旺盛,水汽更易凝結增大,形成冰雹;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勢力強盛,會使冬季風勢力增強,但冬季風性質寒冷干燥,不易形成冰雹;形成冰雹的關鍵在于強對流運動,春季氣溫低不易產生強對流運動;高空0℃等溫線位置低,則近地面氣溫較低,氣壓可能較往年高,不利于強對流的產生。 A正確。故答案為:A。【答案】6.D7.B【知識點】主要植被類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垂直地域分異規律【解析】【點評】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因素:①水分和熱量——高溫多雨,水熱條件優越的地區,生物種類豐富;②自然環境復雜——氣候復雜的地區,生物種類豐富;水域環境復雜,水生生物豐富;地形復雜,起伏大的地區,生物種類豐富;③天敵與外來物種的干擾少;④人類活動干擾少。6.D、據圖文分析,堆積區坡度大,且多以礫石和松散固體物質為主,缺少土壤,不利于植被生長,D正確;AB、穩定區位于坡面上沿,坡度較小,侵蝕和堆積作用弱,AB錯誤;C、堆積區位于坡腳,兩側均有,故不是焚風影響導致的植被少,C錯誤。故答案為:D。7.B、陽坡和陰坡除了坡向差異之外,陽坡三個區的坡度均大于陰坡,所以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發生頻率大,導致植被不斷更替,B正確;A、河谷以南的是陰坡,A錯誤;C、根據圖文材料可知,此處是亞熱帶干熱河谷,不管是陰坡還是陽坡水分條件都差,C錯誤;D、根據圖文材料可知,表格中陰坡植被基本都是草本植物,缺少喬木,D錯誤。故答案為:B。【答案】8.D9.C【知識點】地理信息系統(GIS);海洋災害與防范【解析】【點評】3S各自功能:RS:地理信息的獲取;GIS:能對地理空間數據進行輸入、管理、分析和表達;GNSS:能為各類用戶提供精密的三維坐標、速度和時間。8.根據所學知識,圖A為雪崩,B為滑坡,C為泥石流,它們的形成與海嘯沒有關系;結合材料信息,海嘯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滑坡或氣象變化所產生的破壞性海浪。當海浪靠近海岸時會形成巨大水墻拍向陸地,可知,海嘯發生在海岸地區,D圖中有大船代表海岸附近,其危害可能是由海嘯引起的。D正確。故答案為:D。9.根據所學知識,傳感器可以獲取地理信息,可以運用傳感器采集海底變化的數據;北斗系統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導航,不能指導人員的撤離;海嘯是由海底變化引起的,遙感不能獲取到海底的情況,不能監測海嘯動態過程;GIS主要用于處理、分析地理信息,可以進行數據分析與預警。C①④正確。故答案為:C。【答案】10.C11.D12.A【知識點】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遷移的影響;城鎮化的利弊及問題解決【解析】【點評】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影響因素 案例自然因素 氣候 美國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東北部“冷凍地帶”向南方“陽光地帶”遷移水源 塔里木盆地中綠洲地區人口向河流上游移動土壤 農民因耕地不足發生人口遷移礦產資源 大慶、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術人員和家屬遷入生態惡化 20世紀非洲干旱造成的環境難民經濟因素 經濟水平 20世紀80年代,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的設立,致大量人口遷入交通和通訊的發展 近幾個世紀的人口遷移高潮社會因素 政治 我國六、七十年代知青下鄉戰爭 波黑戰爭引起200多萬難民逃離家鄉婚姻 軍人家屬的從軍10.因受疫情影響,2020年春節前后我國施行了居家防疫措施,對人員出行進行管控,城內出行強度低,持續時間長,所以圖中表示2020年兩地域內出行強度的曲線是低強度持續時間最長的②和④曲線,C正確。故答案為:C。11.根據所學知識,廣東惠州和江西贛州兩地經濟差距較大,分別為人口流入區和流出區,正常年份,隨著春節返鄉和節后返程,春節前贛州人口回流導致城市出行的人數會增加,城內出行強度指數變大;而春節前的惠州,很多人離開惠州返鄉過年,人口減少導致城市出行的人數減少,城內出行強度指數變小。所以兩市城內出行強度的變化差異主要受人口遷移影響,D 正確。故答案為:D。12.根據基礎知識可知,居家防疫,城內出行強度降低,商業活動受到限制,抑制了消費需求。城內出行強度降低可以減少城內擴散,對避免疫情市外擴散影響小。疫情期間,雖然出行強度降低,但車輛通行需要進行消毒檢測等,對提高交通通達度影響不大。家庭成員外出減少,減少與外界人員接觸,減少了病毒傳入家庭的風險。A正確。故答案為:A。【答案】13.D14.A【知識點】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解析】【點評】從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夏半年晝長夜短;除極晝極夜區域外,均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從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冬半年晝短夜長;除極晝極夜區域外,均日出東南,日落西南;二分日,日出正東,日落正西方向。13.根據材料可知,赤道式日晷晷盤與地球赤道面平行,晷針垂直穿過晷盤中心指向北極星,由于北京位于北回歸線以北,所以晷針指向正北方向;北京的緯度是40°N,所以晷針與地面的夾角是40°,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14.根據題干可知,該社團于2024年3月3日開展了關于自制赤道式日晷制作和日影觀測活動,則一個月后的日期大約是4月3日,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動。所以日影落在晷盤的北側面;由于晝長夜短,日影轉動角度大于180°,所以晷盤轉動角度大于180°,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答案】15.A16.B【知識點】海岸地貌;外力作用【解析】【分析】貝殼堤是由海生貝殼及其碎片和細砂、粉砂、泥炭、淤泥質粘土薄層組成的,與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的堤狀地貌堆積體。形成于高潮線附近,為古海岸在地貌上的可靠標志。15.由材料可知,貝殼堤是古海岸的遺跡,即過去的海岸線,所以貝殼堤位置可以作為衡量平原地區海岸線位置變化的重要標志,圖示標注的即距今年份,年份越久,則說明該貝殼堤形成時間越早,通過觀察圖片,可知海岸線的變化是由西向東變化的,即從6700年前至今,渤海灣西岸海岸線的變化是向渤海灣方向推進,A 正確。故答案為:A。16.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可知,貝殼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殼生物的遺骸堆積而形成的,即海水攜帶的物質到海岸沉積下來,所以貝殼堤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海水堆積作用;貝殼堤的形成與海水侵蝕、流水作用的關系不大。B正確。故答案為:B。17.【答案】(1)武漢位于我國第三級階梯(地勢較低)。地處長江、漢江交匯處:兩河挾帶大量泥沙,河流進入武漢時,流速減慢,泥沙大量沉積,形成廣闊的平原。(2)臨近武漢,交通、經濟聯系緊密:武漢汽車產業發達,市場需求量大,可就近提供汽車零部件:武漢科教發達,產業基礎好,可提供人才、技術支撐;武漢地理位置優越,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方便汽車零部件運往全國各地。(3)武漢加快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其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武漢周邊地區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承接武漢產業轉移,實現武漢與周邊地區產業分工協作:可通過產業園建設,武漢與周邊城市掛鉤幫扶,實現產業對接:通過人才交流機制,形成產業人才的互通共享。【知識點】河流地貌;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城市及其輻射功能;工業發展的方向與措施【解析】【分析】(1)河流中下游地區形成的平原成因分析,主要從流水堆積作用進行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武漢位于我國第三級階梯,位于平原地區,地勢平坦,流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大,氣候濕潤,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積作用為主,具體形成過程是:地處長江、漢江交匯處,兩河上游流水侵蝕作用強,挾帶大量泥沙,河流進入武漢時,流速減慢,攜帶能力減弱,泥沙大量沉積,形成廣闊的平原。(2)黃岡市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區位因素,題目要求從武漢對其發展的影響進行分析。工業區位因素可從地理位置、產業聯系、人才技術支持、交通等因素來分析。黃岡緊鄰武漢,與武漢之間有城際鐵路和高速公路相連,交通、經濟聯系緊密;武漢是先進制造業基地,武漢汽車產業發達,市場需求量大,黃岡可就近為武漢提供汽車零部件;武漢是高技術產業的研究及產業化基地,且擁有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教發達,產業基礎好,可提供人才、技術支撐;武漢“九省通衢”,地理位置優越,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方便汽車零部件運往全國各地。(3)推進武漢城市圈區域協調發展的措施和建議,主要從加強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進行區域產業分工、合作等方面需求合理發展措施。依據材料中武漢城市圈的構成以及對武漢的定位,產業發展視角應當包括,武漢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武漢市的科技優勢,優化結構。加快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城市圈內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為依托,強化產業集聚,壯大區域優勢產業,提升其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武漢周邊地區: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承接武漢產業轉移,實現武漢與周邊地區產業分工協作,構建完善產業鏈;政策扶持:積極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擴大開放,改善營商環境、投資環境等,加大對武漢城市圈內重點行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支持,可通過產業園建設,武漢與周邊城市掛鉤幫扶,實現產業對接;人才:通過人才交流機制,形成產業人才的互通共享,以促進產業發展。【點評】上海市對長三角其他城市的輻射1.城市輻射:中心城市通過社會經濟活動與周邊城市形成緊密聯系。在社會經濟活動中,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級城市向低等級城市流動。2.長三角城市體系地位 我國目前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地區組成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核心 上海市是長三角城市體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是區域發展的龍頭和區域協作的紐帶3.上海市的輻射功能①輻射媒介:發達的交通運輸網絡和通信網絡。②輻射結果:與其他城市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③輻射強度:由于距離、交通、城市等級、經濟、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輻射強度在空間上的表現具有一定的差異性。4.上海市對外輻射的影響(1)對上海市的影響有利于上海解決中心城市產業活動過度集聚、交通擁堵、地價上漲及環境污染等問題;有利于大都市產業、資金等尋找新的發展機會。(2)對受輻射城市的影響(1)根據所學可知,武漢位于我國第三級階梯,地勢較低,流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大,氣候濕潤,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積作用為主,具體形成過程是:地處長江、漢江交匯處,兩河上游流水侵蝕作用強,挾帶大量泥沙,河流進入武漢時,流速減慢,攜帶能力減弱,泥沙大量沉積,形成廣闊的平原。(2)可從地理位置、產業聯系、人才技術支持、交通等因素來分析。黃岡緊鄰武漢,與武漢之間有城際鐵路和高速公路相連,交通、經濟聯系緊密;武漢是先進制造業基地,武漢汽車產業發達,市場需求量大,黃岡可就近為武漢提供汽車零部件;武漢是高技術產業的研究及產業化基地,且擁有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教發達,產業基礎好,可提供人才、技術支撐;武漢“九省通衢”,地理位置優越,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方便汽車零部件運往全國各地。(3)依據材料中武漢城市圈的構成以及對武漢的定位,產業發展視角應當包括,武漢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武漢市的科技優勢,優化結構。加快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城市圈內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為依托,強化產業集聚,壯大區域優勢產業,提升其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武漢周邊地區: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承接武漢產業轉移,實現武漢與周邊地區產業分工協作,構建完善產業鏈;政策扶持:積極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擴大開放,改善營商環境、投資環境等,加大對武漢城市圈內重點行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支持,可通過產業園建設,武漢與周邊城市掛鉤幫扶,實現產業對接;人才:通過人才交流機制,形成產業人才的互通共享,以促進產業發展。18.【答案】(1)對公路、鐵路建設、工業及民用建筑危害大;促進崩塌、滑塌等地質災害發生;加劇水土流失。(2)黃土厚度決定著黃土洞穴形成的深度大小;水為黃土洞穴的形成提供原動力;地形地貌決定了黃土洞穴形成所必需的地層條件、匯水排水條件及流水侵蝕的空間條件。(3)方向①。利:自然景觀奇特,發展洞穴研學旅游可以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課外地理知識;給當地增加就業,提高經濟收入等。弊:洞穴大小深淺不一、結構不穩,易發生坍塌而造成人員傷害等方向②。利:黃土洞穴內陰涼,溫度低,蒸發弱,利于蔬菜保鮮;利用黃土洞穴儲藏蔬菜等,可以節約能源和減少開支等。弊:地形崎嶇,交通運輸不便,且多易遭受鼠、兔類動物毀壞等。【知識點】河流地貌;外力作用;自然環境的整體性;黃土高原及其綜合治理【解析】【分析】(1)黃土洞穴是一種特殊的地質災害的解釋,主要從其形成原因和危害方面進行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由材料可知,黃土洞穴的形成是由于黃土層受到流水侵蝕,導致地下洞穴的形成。這些洞穴的存在可能導致地面塌陷,從而對建筑物、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造成損害。這可能導致經濟損失,甚至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符合自然災害的特征;黃土洞穴破壞了黃土結構的完整性,使黃土更容易出現崩塌、滑塌等地質災害,使水土保持更難,加劇水土流失。(2)黃土洞穴的形成與黃土厚度、水、地形地貌的關系,主要從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進行敘述。由材料信息可知,黃土洞穴是深厚而疏松的黃土層經流水侵蝕形成的相對較小的地下洞穴。可推斷,黃土洞穴發育在黃土層中,黃土的厚度決定了黃土洞穴出現的深度,并且黃土洞穴的大小受黃土厚度的影響;流水侵蝕是黃土洞穴出現的原因,水為黃土洞穴的形成提供了動力;地形地貌影響了流水侵蝕的強度,影響了水流匯集的方向,從而影響黃土洞穴的空間分布。(3)本題為探究性題目,需要辯證的看待區域發展方向,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分析某種發展方向。無論分析哪一都要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分析。若選擇方向①。有利點:黃土洞穴具有景觀的獨特性,可以激發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發展洞穴旅游,可以科普黃土地貌的相關知識,開拓人們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課外地理知識;同時旅游業的發展,能給當地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經濟收入,促進經濟發展。不利:結合第一問可知,黃土洞穴是一種特殊的地質災害,其發育情況各異,大小深淺不一,結構不穩定,管理難度大,容易導致坍塌等事故發生。若選擇方向②。有利點:黃土洞穴位于地下,受外界干擾小,溫度相對較低,蒸發弱,利于儲存蔬菜,同時黃土洞穴是天然洞穴,利用洞穴儲存,能源消耗少,減少開支。不利:黃土高原地形崎嶇,且黃土洞穴發育地點地形條件差,交通運輸不便,位于野外環境,易受鼠、兔類動物侵入,毀壞蔬菜。【點評】因地制宜促進區域發展(1)原則:根據各地的區域特征,采取適宜的發展戰略。(2)考慮因素:在區域發展中,既要考慮位置、氣候、地形、礦產資源等自然條件,也要考慮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政策和科技等社會經濟因素。(1)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由材料可知,黃土洞穴的形成是由于黃土層受到流水侵蝕,導致地下洞穴的形成。這些洞穴的存在可能導致地面塌陷,從而對建筑物、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造成損害。這可能導致經濟損失,甚至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符合自然災害的特征;黃土洞穴破壞了黃土結構的完整性,使黃土更容易出現崩塌、滑塌等地質災害,使水土保持更難,加劇水土流失。(2)由材料可知,黃土洞穴是深厚而疏松的黃土層經流水侵蝕形成的相對較小的地下洞穴。可推斷,黃土洞穴發育在黃土層中,黃土的厚度決定了黃土洞穴出現的深度,并且黃土洞穴的大小受黃土厚度的影響;流水侵蝕是黃土洞穴出現的原因,水為黃土洞穴的形成提供了動力;地形地貌影響了流水侵蝕的強度,影響了水流匯集的方向,從而影響黃土洞穴的空間分布。(3)方向①。有利點:黃土洞穴具有景觀的獨特性,可以激發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發展洞穴旅游,可以科普黃土地貌的相關知識,開拓人們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課外地理知識;同時旅游業的發展,能給當地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經濟收入,促進經濟發展。不利:結合第一問可知,黃土洞穴是一種特殊的地質災害,其發育情況各異,大小深淺不一,結構不穩定,管理難度大,容易導致坍塌等事故發生。方向②。有利點:黃土洞穴位于地下,受外界干擾小,溫度相對較低,蒸發弱,利于儲存蔬菜,同時黃土洞穴是天然洞穴,利用洞穴儲存,能源消耗少,減少開支。不利:黃土高原地形崎嶇,且黃土洞穴發育地點地形條件差,交通運輸不便,位于野外環境,易受鼠、兔類動物侵入,毀壞蔬菜。19.【答案】(1)1987-2021年博格達峰冰川面積整體退縮;其中,海拔3200-3500米退縮幅度最大,4700米以上退縮幅度最小;1987年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3500-4100米之間,2021年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3800-4100米之間。(2)北部比南部冰川面積退縮顯著;山地北部為迎風坡,降水較多,且是陰坡,冰川空間分布北部比南部海拔低;北部中低海拔冰川面積(占比)較南坡大;全球變暖,中低海拔冰川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更敏感,因此北部冰川退縮幅度更大。(3)冰川和積雪消融是區域水資源主要來源,受全球變暖影響,山區冰川退縮和積雪消融,冰雪覆蓋面積減少,且年內積雪覆蓋歷時縮短,導致冰川儲量減少,山區水資源儲量減少;隨著冰川和積雪面積減少,區域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增強,加劇冰雪消融,水資源儲量持續減少。【知識點】冰川地貌;自然環境的整體性;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解析】【分析】(1)讀表格信息可知,1987-2021年博格達峰冰川面積整體退縮;其中,海拔3200-3500米退縮幅度最大,4700米以上退縮幅度最小;1987年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3500-4100米之間,2021年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3800-4100米之間。(2)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對比圖中顏色較淺的區域和顏色較深的區域,可知北部比南部冰川面積退縮顯著。博格達山位于天山山脈東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山地北坡位于迎風坡,降雪較多,同時北坡為陰坡,光照條件差,氣溫更低,因此雪線更低,冰川空間分布北部比南部海拔低,在中低海拔地區也分布有大面積的冰川;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冰川融化,北部中低海拔冰川由于分布位置的較低,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更敏感,大面積的消融,因此北部冰川退縮幅度更大。(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博格達山區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降水較少,氣候干旱,冰川和積雪消融是區域水資源主要來源。受全球變暖影響,山區冰川退縮和積雪消融速度加快,冰雪覆蓋面積減少,且年內積雪覆蓋歷時縮短,導致冰川儲量減少,山區水資源儲量減少;隨著冰川和積雪面積減少,地表裸露,區域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增強,地面溫度升高,加劇冰雪消融,使水資源儲量持續減少。【點評】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間分布規律1.不同區域的主導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半干旱地區以風力作用為主,多風力侵蝕地貌和風力堆積地貌。(2)濕潤、半濕潤地區流水作用顯著,多流水侵蝕地貌和流水堆積地貌。(3)高山地區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磧丘陵等地貌。(4)沿海地區多海浪作用,常見海蝕柱、海蝕崖和沙灘等地貌。2.同一種外力作用在不同區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主要表現為上游侵蝕,中游搬運,下游沉積。因此,上游多為高山峽谷,中游河道變寬,下游為沖積平原、三角洲、沖積島等(如下圖所示)。(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蝕——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積——冰磧丘陵、冰磧湖等。(3)風力作用:在風的源地(或風力強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蝕作用為主,形成風蝕蘑菇、風蝕城堡等;在風力搬運途中,風力減弱會形成沙丘、黃土堆積地貌等。三、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與地理環境判定判定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風向的判定河流流向判定地貌與氣候類型 (1)峰林是在濕熱氣候條件下發育最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2)冰斗是在寒冷氣候條件下發育最為典型的冰川侵蝕地貌;(3)沙丘是在干旱氣候條件下發育的典型堆積地貌地貌與自然災害 沖積扇——泥石流“V”型谷——滑坡、泥石流沖積平原——洪澇(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鹽堿化(華北平原)沙丘——荒漠化(1)本題直接從表格中讀取數據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讀表格信息可知,1987-2021年博格達峰冰川面積整體退縮;其中,海拔3200-3500米退縮幅度最大,4700米以上退縮幅度最小;1987年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3500-4100米之間,2021年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3800-4100米之間。(2)對比圖中顏色較淺的區域和顏色較深的區域,可知北部比南部冰川面積退縮顯著。博格達山位于天山山脈東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山地北坡位于迎風坡,降雪較多,同時北坡為陰坡,光照條件差,氣溫更低,因此雪線更低,冰川空間分布北部比南部海拔低,在中低海拔地區也分布有大面積的冰川;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冰川融化,北部中低海拔冰川由于分布位置的較低,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更敏感,大面積的消融,因此北部冰川退縮幅度更大。(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博格達山區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降水較少,氣候干旱,冰川和積雪消融是區域水資源主要來源。受全球變暖影響,山區冰川退縮和積雪消融速度加快,冰雪覆蓋面積減少,且年內積雪覆蓋歷時縮短,導致冰川儲量減少,山區水資源儲量減少;隨著冰川和積雪面積減少,地表裸露,區域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增強,地面溫度升高,加劇冰雪消融,使水資源儲量持續減少。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摸底考試地理試卷(學生版).docx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摸底考試地理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