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長順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階段性綜合練習(二)地理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全卷共4頁,滿分100分,時間60分鐘。2.答題前將姓名、準考證號、座位號準確填寫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上。3.選擇題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相應題號對應選項涂黑,若需改動,須擦凈另涂;非選擇題在答題卡上對應位置用黑色墨水筆或黑色簽字筆書寫。在試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2024年7月3日22時51分,經過約6.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八號乘組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第二次出艙,完成了艙外巡檢任務。下圖為神州十八號飛船與地球的同框照片,完成下面小題。1. 宇航員在太空中可以看到( )A. 地球是一個以藍色為主的漂亮星球B. 地球在圍繞著傾斜的地軸旋轉C. 地球的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成的巨大經緯網D. 熾熱的太陽在圍繞著地球旋轉2. 人類探索太空的意義有( )①占領宇宙空間,為戰爭做準備②推動科技進步,促進資源的開發③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④了解宇宙環境對地球的影響,為了更好地保護地球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3. 神州十八號乘組航天員出艙活動當天,貴陽市晝夜長短及變化情況是( )A 晝長夜短,夜漸長 B. 晝短夜長,夜漸長C. 晝長夜短,夜漸短 D. 晝短夜長,夜漸短某地理小組在演示地球自轉時,如下圖所示:用手電筒模擬“太陽”,撥動地球儀。完成下面小題。4. 關于地球自轉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方向是自西向東 B. 周期約24小時C. 產生了晝夜長短變化 D. 不同經度出現了時間差異5. 關于P點敘述,正確的是( )A. 正處于日出時刻 B. 位于地球最長的緯線上C. 位于高緯度地區 D. 位于地球五帶中的北溫帶6. 根據圖中“太陽”和“地球”的位置關系,還可以探究地球公轉至北半球的哪一節氣的特點 (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2024年8月29日是第21個全國測繪法宣傳日,主題為“規范使用地圖一點都不能錯”。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宣傳新時代新征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在支撐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倡導規范使用標準地圖,提升公眾國家版圖意識。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7.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圖的“語言”主要包括( )①圖例②顏色③方向④比例尺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8. 正確的國家版圖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象征,下列表示國界線的是( )A. B. C. D.9.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地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很多人在外出旅行時選擇使用數字地圖進行導航,數字地圖的優勢有( )①智能規劃路線,降低事故發生率②地圖實時更新,提供精準定位③能精準預測道路事故發生地,避免擁堵④能放大縮小,信息量大,操作便捷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下圖為“世界大洲和大洋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0. 關于地球海陸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陸地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東半球的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B. 太平洋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洋,其輪廓呈“S”形狀C. 南極的周圍是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D. 地球的海陸面積比例大致是“七分海洋,三分陸地”11. 圖中A代表的經線是( )A. 160°E B. 20°W C. 0°經線 D. 180°經線12. 關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敘述,錯誤的是( )A. 赤道穿過非洲中部,熱帶分布面積廣闊B. 亞洲地跨東西半球,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C. 大西洋的西面是北美洲和南美洲,東面是歐洲和非洲D. 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也是世界上緯度最高大洋如同陸地地形一樣,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態多樣。讀“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3. 在海底地形類型中,最深的是( )A. 大陸架 B. 海溝 C. 海盆 D. 洋中脊14. 由海岸向海洋內部延伸,依次出現海底地形類型是( )A. 大陸架→大陸坡→洋盆→海溝→洋中脊B. 洋中脊→海盆→海溝→大陸坡→大陸架C. 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海盆→洋中脊D. 大陸坡→大陸架→海盆→海溝→洋中脊15. 與洋中脊和海溝形成關系密切的是( )A. 地球自轉 B. 地球公轉 C. 氣候變化 D. 板塊運動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除特殊標注外,每空2分,共55分)16. 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依托“中國天眼”發展“天文小鎮”,成為了國內科技旅游熱門地。國慶期間,貴陽市某地理活動小組到此研學。圖1為“中國天眼”照片,圖2為“中國天眼”所在地等高線示意圖,據此回答問題。(1)“中國天眼”所在的地形類型為____,海拔范圍在____米之間,“中國天眼”位于觀景臺的____方向。(2)從停車場到達瞭望臺有①和②兩條登山路線,整體較為平緩的是____路線,判斷依據是____。(3)圖2中,A點所在的山體部位是____,C點所在的山體部位是____。(4)圖2中,BC兩點的相對高度是____米。若AB兩點之間的圖上距離為4厘米,則實地AB兩點的直線距離為____。17.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諺語兩則。諺語一:晝最長,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諺語二:晝夜均,寒暑平。一場雨,一朝寒。草木染青黃,蟬噤荷殘。材料二:“二十四節氣”采用“定氣法”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周而復始。地球公轉軌道上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簡稱“二分二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里的四個特殊節氣,下圖為地球公轉示意圖。(1)諺語一描述的節氣是____,此時太陽直射的緯線是____,北極圈以內地區出現____現象。(2)諺語二描述的節氣日期在____前后,該節氣過后,都勻的晝夜長短變化是____。(3)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反映由于地球公轉產生了____現象。(4)我國南極科考隊前往南極進行考察,應選擇在地球運動到二分二至中的____附近去,請簡要說明理由____。18. 2024年4月3日7時,臺灣花蓮縣附近海域發生了7.3級地震,地震導致山體滑坡、道路阻斷等險情。地理課上,老師組織同學們對本次地震進行了情境探究學習,圖1為世界板塊分布示意圖,圖2為臺灣花蓮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探究任務。(1)臺灣位于____洲東部,東臨____洋。花蓮縣此次地震的震中的經緯度位置是____。(2)請結合板塊構造說解釋我國臺灣地震頻繁的原因。(3)圖1中的①處地中海,②是紅海,請結合板塊構造說選擇其中一個說明其面積變化趨勢并簡要解釋其原因。(4)大洲A是____洲,B是____洲,兩大洲的分界線是____。長順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階段性綜合練習(二)地理試題 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3題答案】【答案】1. A 2. B 3. A【4~6題答案】【答案】4. C 5. B 6. D【7~9題答案】【答案】7. C 8. B 9. D【10~12題答案】【答案】10. D 11. A 12. B【13~15題答案】【答案】13. B 14. C 15. D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除特殊標注外,每空2分,共55分)【16題答案】【答案】(1) ①. 盆地 ②. 840-880 ③. 東南(2) ①. ② ②. ②步道等高線稀疏,坡度緩,比較省力(3) ①. 鞍部 ②. 山脊(4) ①. 120 ②. 800m【17題答案】【答案】(1) ①. 夏至日 ②. 北回歸線##23.5°N ③. 極晝(2) ①. 9月23日 ②. 晝變短,夜變長(3)四季變化##季節變化##四季更替(4) ①. 冬至 ②. 為南極的暖季,南極出現極晝現象。【18題答案】【答案】(1) ①. 亞 ②. 太平 ③. 23.81°N、121.74°E(2)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比較活躍。(3)②紅海面積逐漸擴大,原因:紅海位于板塊張裂的區域,板塊張裂使得紅海的面積逐漸擴大。(①地中海逐漸縮小。原因:地中海位于板塊的交界處,兩大板塊擠壓使地中海的面積逐漸縮小。)(4) ①. 北美 ②. 南美 ③. 巴拿馬運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