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八年級質量檢測地理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C A B C D C C D B B A B C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A B C B D A D C D B A D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4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每小題2分,共50分)二、綜合題(本題5小題,共50分)26.(9分)(1)廣東省 青藏高原 自南向北逐漸提前(自北向南逐漸推遲)緯度因素(氣溫/氣候/熱量因素)(2)提前 海拔較高,氣溫較低,紅葉觀賞時間較早(3)早 (4) ② 偏北風27.(9分)(1)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和少雨(2)內流區 高山冰雪融水(3)秦嶺 蒙古 貝加爾湖(4)凌汛 炸冰壩28. (10分)(1)曾母暗沙 熱帶(2)東南 菲律賓(3)臺灣 東北—西南(4)我國重要的運輸航線(海上交通要道) 礦產資源豐富(魚類資源豐富)(交通、資源各一分,只寫礦產資源、漁業資源只給一分)(5)潛水 沖浪 觀賞海底生物 陽光浴、沙灘?。ù?點,言之有理即給分)29.(10分)(1)橫斷山脈 天山山脈(2)一、二(第一、第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3)夏季風 少/較少(4)巴顏喀拉山(5)亞熱 上升(6)地勢崎嶇(地勢起伏大)30.(12分)① 大 ② 水量 ③ 小 ④ 河 ⑤ 緩慢(平穩 )⑥ 無 ⑦密集/集中/眾多 ⑧上游 ⑨洪澇⑩退田還湖(退耕還湖) ⑾ ⑿ 灌溉 養殖 旅游 提供水資源(任寫2點即給分)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八年級質量檢測地 理 試 題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60分鐘注意:1.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選擇題的答題區域內填涂答案。2.綜合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各題指定的答題區域內作答。3.在本試卷上作答無效。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4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每小題2分,共50分)圖1示意我國的疆域,讀圖完成1~3題。1.下列有關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A.地跨寒、溫、熱三帶 B.地跨南北半球C.海陸兼備 D.全都位于中緯度2.當烏蘇里江迎來清晨時,帕米爾高原依然是黑夜,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A.東西跨經度廣 B.海陸位置差異大C.南北跨緯度廣 D.東西地形差異大3.我國領土最西端在A.內蒙古高原 B.帕米爾高原 C.云貴高原 D.黃土高原圖2我國自然災害空間分布圖,讀圖完成4~6題。4.讀圖可知,我國自然災害①分布廣 ②頻次少③集中在夏秋季 ④種類多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5.自然災害與頻發地區對應正確的是A.臺風、泥石流——西北地區B.海嘯、冰雹——西南地區C.滑坡、泥石流——東北地區D.干旱、洪澇——華北地區6.夏季,福建省容易遭受的極端天氣是A.梅雨 B.寒潮 C.臺風 D.沙塵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末我國人口140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進入老年人口高速增長時期。讀圖完成7~9題。7.2015-2023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化趨勢是A.持續升高 B.持續降低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8.我國人口發展趨勢,對未來產生的影響有A.學校數量增加 B.月嫂崗位增多 C.就業壓力更大 D.銀發經濟活躍9.面對我國的人口現狀和人口問題,我國可采取的措施有①調整生育政策 ②完善養老機制 ③大量接納移民 ④適當延遲退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不同省份的標志在設計時,既要反映省份簡稱,又要融入地方特色元素。圖4示意我國四個省級行政區域的標志,讀圖完成10~11題10.讀圖可知,甲、乙、丙、丁分別是A.廣東省、云南省、福建省、四川省 B.廣東省、江蘇省、福建省、四川省C.上海市、北京市、廣東省、山東省 D.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四川省11.北回歸線穿過的省級行政區域是A.甲 B.乙 C.丙 D.丁“鄂倫春”一詞有兩種含義,即“使用馴鹿的人”和“山嶺上的人”。鄂倫春族的傳統民居是便于搭蓋的“斜仁柱”。用天然樹枝搭建,外面夏季用樹皮和樹葉覆蓋,冬季則加以獸皮。圖5示意東北地區部分少數民族分布及“斜仁柱”景觀。完成12~14題。12.結合圖例,圖5中對應鄂倫春族分布區的序號是A.①少數民族 B.②少數民族C.③少數民族 D.④少數民族13.“斜仁柱”與當地環境及生產生活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①樹枝搭建,就地取材 ②頂部開口,便于儲水③結構簡單,便于搬遷 ④獸皮覆蓋,利于散熱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②④14.根據材料推斷鄂倫春族歷史上的傳統生產方式主要是A.游獵 B.農耕 C.養殖 D.捕魚圖6示意我國地勢三級階梯,讀圖完成15~17題。15.圖中示意的是我國A.冬季風行進的方向 B.地勢對氣候的影響C.地形與植被的關系 D.大陸資源分布狀況16.下列詩句,不能體現圖中地勢特征對河流影響的是A.一江春水向東流 B.三萬里河東入海C.春風不度玉門關 D.碧水東流至此回17.玲玲同學暑假旅游時途經黃土高原,觀察到的地表形態是A.地面坦蕩 B.千溝萬壑 C.冰川廣布 D.地形崎嶇縱橫交錯的山脈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圖7示意我國四省區輪廓及主要山脈。讀圖完成18~20題。18.成語“秦晉之好”中的“秦”“晉”分別是圖中的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丁和甲 D.丁和丙19.圖7中的山脈,屬于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0.乙圖所表示的省區是A.陜西省 B.山西省 C.甘肅省 D.黑龍江省暑假期間,貝貝一家從上海出發沿318國道自駕游,欣賞美景、感受沿線風土人情。圖8示意318國道,讀圖完成21~22題。21.貝貝從上海出發一路向西感受到A.氣溫逐漸升高B.降水逐漸增多C.城鎮分布逐漸稀疏D.人口分布逐漸密集22.海拔越高,空氣氧濃度降低,汽車會出現動力下降現象,圖中動力最差的路段是A.① B.② C.③ D.④圖9示意我國東部正常年份雨帶推移,讀圖完成23~25題。23.根據雨帶在Ⅰ、Ⅲ地區的時間,可以推斷雨帶在Ⅱ地區的時間段大致是A.4-5月 B.6-7月 C.7-8月 D.9-10月24.7月后,若雨帶仍未推移進入Ⅰ地區,而停留在Ⅱ地區,我國東部將出現的氣象災害是A.南澇北旱 B.南北皆旱 C.南旱北澇 D.南北皆澇25.我國降水主要來自夏季風,有關夏季風說法正確的是A.寒冷干燥 B.來自大西洋 C.偏北風 D.具有不穩定性二、綜合題(本題共5小題,共計50分)26.“紅葉”是一類觀賞樹木,樹葉隨著氣溫的下降而變紅。圖10示意我國部分紅葉景區及最佳觀賞期,圖11示意北京香山紅葉景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9分)(1)據圖可知,我國最晚可以觀賞紅葉的景區位于 (省級行政單位全稱),海拔最高的觀賞紅葉景區位于 (地形區)。我國東部紅葉最佳觀賞期的大致分布規律是 ,影響因素是 。(2)④景區與同緯度③景區相比,紅葉觀賞期 (提前/推遲),其原因是 。(3)⑤景區深居內陸,離冷空氣源地近,秋冬季降溫 (早/晚),可最早觀賞紅葉。(4)北京香山紅葉景區位于圖10中 (填寫序號)處,伴隨強勁的 (偏北風/偏南風)的到來,結束了一年中最絢爛的秋意。27. 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9分)材料一:從 1985 年紅嘴鷗首次到昆明過冬以來,每年 10月底至 11月初,這些“小精靈”都會不遠萬里飛來,成為昆明冬日里一道亮麗的風景。材料二:圖12示意紅嘴鷗遷徙路徑和昆明氣候統計。(1)昆明成為紅嘴鷗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是:該地屬于 (氣候類型),冬季 (氣候特征)。(2)紅嘴鷗沿西線飛抵新疆博斯騰湖,該湖泊地處我國 (內流區/外流區),其水源補給來自 。(3)紅嘴鷗沿中線和東線遷徙,將穿越A (山脈),中線到達我國的鄰國B ,東線到達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在此繁殖后代。(4)3月上旬紅嘴鷗離開昆明向北遷飛時,圖中黃河甲、乙兩河段易發生 現象,解決措施是 。28.圖13示意南海及三沙市位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 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島嶼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南海是中國聯系亞、非及歐洲國家,發展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材料二 南海的礦物資源和魚類資源豐富。其中石油、天然氣儲藏量超過 200億噸,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1)我國領土的最南端A是 (島礁),地處 (五帶),中國在此投放有主權碑。(2)圖中黃巖島位于海南島的 方向,附近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B 。(3)圖中C為 島,該島D山脈的走向是 。(4)近年來,南海成為“亞洲四大熱點”爭端之一,根據材料分析南海爭端產生的原因, 。(2分)(5)三沙市將建設成為中國的“馬爾代夫”旅游勝地。請列舉當地政府可開發的旅游項目_ , 。(2分)29.圖14示意我國山脈分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識山脈】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1)圖中山脈A是 ,山脈B是 。【定界線】山脈作為重要的地理界線(2)昆侖山既作為 兩級階梯的分界線,又是重要地形區的分界線,還是 (全稱)和西藏自治區的分界線。【辨影響】山脈在地理環境中具有多重作用(3)對氣候的影響:非季風區深居內陸,再加之高大山脈的阻擋,使得 (冬季風/夏季風)難以到達,降水 ,不利于農業的發展。(4)對河流的影響:山脈是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例如黃河發源于 山。(5)對生物的影響:山脈A主要位于低緯度,能見到熱帶、 帶的植被類型;區域內海拔高低懸殊,隨著海拔的 (下降/上升),還可以見到溫帶、寒帶的景觀,使得這里成為我國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6)對交通的影響:C區域交通建設難度大,公路巧妙設計,多采用圖14中高架橋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該區域 (地形特點)。30. 某中學地理實驗探究課堂,以“河流開發與治理”為主題開展學習活動。圖15示意水能影響因素實驗;圖16示意湖泊對河流徑流的調蓄作用;圖17示意中國局部略圖。讀圖文資料,完成研究報告。河流開發與治理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水能影響因素 實驗結論 第一組:落差 ① ,水能豐富; 第二組: ② 大,水能豐富。讀圖分析一 讀圖分析:湖泊對河流徑流的調蓄作用 ·豐水期 當河面高于湖面時,河水入湖,使河流徑流量變 ③ ; ·枯水期 當河面低于湖面時,湖水入 ④ ,使河流徑流量變大。讀圖分析二 讀圖歸納:長江航運價值高的原因 ·看地形:中下游流經平原,水流 ⑤ ; ·看氣溫:流經亞熱帶, ⑥ 結冰期; ·看城市:長江流經區域內,城市分布 ⑦ 對航運需求量大。結論運用 長江水能豐富的河段是 ⑧ 。 長江中下游圍湖造田是導致 ⑨ 災害發生的原因之一,建議實施 ⑩ ,充分發揮湖泊對河流徑流的調蓄作用。歸納概括 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河流除“航運"“水能"外,還能對區域發展提供哪些有利影響 ⑾ 、 ⑿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年度八上期中地理答案.docx 福建省寧德福鼎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