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鄱陽縣四十里街鎮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考試時間:50分鐘 滿分:50分)范圍:上冊全部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讀東亞局部地區略圖,完成下面小題。1. 中國和朝鮮都瀕臨( )A. 渤海 B. 黃海 C. 東海 D. 日本海2. 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奔赴朝鮮戰場,需要跨越( )A. 喜馬拉雅山脈 B. 額爾齊斯河 C. 帕米爾高原 D. 鴨綠江3. 長津湖戰役中,“冰雕連”成為永遠的豐碑。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俯臥在零下40℃的陣地上,不幸犧牲,但依然手握鋼槍、手榴彈,保持著整齊的戰斗隊形和戰斗姿態,仿佛是躍然而起的“冰雕”。結合地理位置判斷,朝鮮主要的氣候類型是( )A. 寒帶氣候 B. 溫帶大陸性氣候 C. 溫帶季風氣候 D. 亞熱帶季風氣候4. 關于中國和朝鮮共同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都是海陸兼備的國家 B. 都位于亞洲 C. 都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D. 都跨寒、溫、熱三帶如圖,為某同學在中國地圖上填寫的中國美食分布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5. 圖中“拉面”“牛奶、牛羊肉”“牦牛肉、糌粑”“過橋米線”所在省區簡稱依次是( )A. 青、豫、黑、貴(黔) B. 京、藏、甘(隴)、云(滇)C. 陜(秦)、新、青、川(蜀) D. 甘(隴)、內蒙古、藏、滇(云)6. 特色美食以羊肉串、大盤雞為主的少數民族是( )A. 維吾爾族 B. 蒙古族 C. 藏族 D. 壯族7. 我國菜系豐富的原因( )A. 外來文化影響顯著 B. 人口密度差異明顯 C. 自然環境差異大 D. 民俗文化多種多樣8. 米線又稱“米粉”,一百多年前,漢族居民將這種小吃帶到哈尼族、彝族聚居的云南地區,逐漸加工演化成獨特的地方美食。這反映出我國( )A. 北方地區以稻米為主食的歷史源遠流長 B. 南北方的飲食文化各有千秋C. 少數民族和漢族交錯雜居中的文化融合 D. 少數民族分布區沒有漢族人的居住開學伊始,學校在為各年級發放免費教材同時,都在認真落實音樂、美術、科學、信息技術等學科循環教材的使用。結合中國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9. 教材的循環使用,對下列哪種資源具有直接保護作用A. 森林資源 B. 煤炭資源C. 土地資源 D. 石油資源10. 上題中的這種資源主要分布在圖中的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②③⑤ D. ①②⑤11. 有關圖中甲山脈的敘述不準確的是A. 甲為太行山脈B. 甲山脈大致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分界C. 甲山脈以東為我國的第三階段D. 甲山脈大致是魯、晉兩省的分界線讀我國五個城市氣候資料圖,完成下面小題。12. 圖示五個城市中,氣溫年較差最大的是( )A. 拉薩 B. 銀川 C. 烏魯木齊 D. 南寧13. 由圖可知,我國7月平均氣溫的特點是( )A. 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 B. 全國普遍低溫C. 南熱北寒,南北溫差大 D. 西藏地區氣溫最高14. 關于圖中城市年均降水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烏魯木齊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 B. 呼和浩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C. 銀川降水季節變化不明顯 D. 拉薩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互聯互通的綜合立體交通網正在助力區域協調發展。鄭萬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1月湖北南段完成全線鋪軌,轉入聯調聯試階段。讀鄭萬高鐵線路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5. 鄭萬高鐵由北向南經過省級行政區域的簡稱分別是( )A. 晉、隴、寧 B. 渝、豫、川 C. 豫、鄂、渝 D. 蜀、鄂、豫16. 與公路運輸相比,鄭萬高鐵最顯著的優勢是( )A. 速度快 B. 建設成本高 C. 機動靈活 D. 運量小17. 鄭萬高鐵通車運行,將會( )A. 滿足西北地區、東北地區人們出行需求 B. 促進沿線城市經濟發展C. 明顯加大沿線環境污染 D. 縮短鄭州、重慶兩地間的空間距離讀北部灣經濟區及周邊地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8. 由圖中信息可知,南寧市最適合發展的工業部門是( )A. 航天工業 B. 煉鋁工業 C. 煤炭工業 D. 造船工業19. 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工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A 海陸交通便利 B. 礦產資源豐富 C. 消費市場廣闊 D. 經濟實力雄厚20. 該經濟區在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是( )A. 森林資源銳減 B. 勞動力資源短缺 C. 耕地資源減少 D. 礦產資源日趨枯竭讀我國東北地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1. 甲、乙、丙、丁對應的土地利用類型分別是( )A. 林地、草地、耕地、耕地 B. 林地、耕地、草地、耕地C. 草地、林地、耕地、耕地 D. 耕地、草地、林地、耕地22. 下列地區的農業布局符合因地制宜原則的是( )A. 甲地--林業 B. 乙地-漁業 C. 丙地一種植業 D. 丁地一畜牧業23. 下列農作物中,大面積分布在東北地區的是( )A. 油菜 B. 甘蔗 C. 花生 D. 甜菜24. 東北地區的作物熟制是( )A. 一年一熟 B. 兩年三熟 C. 一年兩熟 D. 一年三熟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6分)25. 某雜志社推出“漫步中國”專輯,其中一條漫步路線是“走胡線”(“胡線”即“胡煥庸線”,是指黑河一騰沖一線)。該路線有四個地段:東北段、山西段、陜西段,西南段。讀“走胡線”路線圖,回答下列問題。(1)“走胡線”的東北段穿越的山脈兩側自然地理環境差異顯著,該山脈東側降水較多,植被以森林為主,西側降水較少,植被以____為主。(2)“走胡線”山西段和陜西段交界處大致以____(填河流)為界,兩段主要位于____(填地形區)地區。(3)“走胡線”是我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該線西北部人口____(填“稠密”或“稀疏”)。圖中沿該線人口密度最大值出現在____。A.東北段 B.山西段 C.陜西段 D.西南段(4)“走胡線”西南段要穿越橫斷山脈,體驗者發現在云南省境內主要有三條自北向南流河流穿越在高黎貢山、怒山和云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了世界上罕見的“江水并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三條河流自西向東依次是怒江、瀾滄江、____。26. 2023年中秋晚會在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城”的宜賓舉行,主舞臺位于“長江干線航道零公里”附近。讀我國主要大型水電站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長江和黃河都發源于____省。據圖可知,兩條河流上游____資源十分豐富。試分析原因:____。(2)圖中表示宜賓的是 ____(填字母),長江干流自宜賓以下四季通航,因此人們把長江稱為“黃金水道”。試從自然地理角度分析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的原因:____。(3)哈爾濱和廣州兩地的氣候都是____氣候,兩地在降水季節變化上的相同點是____。27.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某中學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以“傳承革命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借助網絡開展“追尋紅軍足跡,重走長征路”的云端研學活動,感受祖國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差異。材料二:同學們搜集并整理了以下資料七律·長征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九。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材料三:中央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1)長征起點所在省級行政區域的簡稱為____,終點所在省級行政區域的行政中心是____。(2)根據飲食習慣推測,長征起點所在地區的氣候特征是____。(3)結合毛澤東的詩詞及中央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列出長征沿途經過的著名山脈和河流名稱。(各列一個即可)(4)研學中同學們發現長征起點、終點人們的主食不同,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填“氣候”或“地形”)。28. 寒假期間,明明和朋友們開展了一次研學旅行,他們一路向南、向西感知氣候的變化和當地人們的生活。讀此次研學旅行路線圖,回答下列問題。◆感受冷暖(1)研學小組從A地出發,經B地到達C地,所穿的衣服逐漸____(填“增多”或“減少”),原因是____。從C地到D地,降水逐漸____(填“增多”或“減少”),原因是____。◆感受生活(2)研學小組在A地能看見該地區的耕地類型是以____為主,在C地能看見當地居民主要食物是____。◆走進河谷(3)在D省級行政區域,他們發現農業區大多分布在河谷地區。試分析其原因:____。(答出一點即可)鄱陽縣四十里街鎮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 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1~4題答案】【答案】1. B 2. D 3. C 4. D【5~8題答案】【答案】5. D 6. A 7. C 8. C【9~11題答案】【答案】9. A 10. B 11. D【12~14題答案】【答案】12. C 13. A 14. B【15~17題答案】【答案】15. C 16. A 17. B【18~20題答案】【答案】18. B 19. B 20. D【21~24題答案】【答案】21. C 22. C 23. D 24. A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6分)【25題答案】【答案】(1)草原 (2) ①. 黃河 ②. 黃土高原(3) ①. 稀疏 ②. B (4)金沙江【26題答案】【答案】(1) ①. 青海 ②. 水能 ③. 水量大,落差大(2) ①. A ②. 水量大,水流平穩;無結冰期(3) ①. 季風 ②. 季節變化大,集中在夏季【27題答案】【答案】(1) ①. 贛 ②. 西安(2)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3)橫斷山脈(或南嶺、岷山、烏蒙山、六盤山等)、長江(或烏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等) (4)氣候【28題答案】【答案】(1) ①. 減少 ②. 緯度降低,氣溫升高 ③. 減少 ④. 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2) ①. 旱地 ②. 米飯(3)河谷地區海拔較低,氣溫相對較高;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