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八年級第三次階段適應性評估地理注意事項:共兩大題,28小題,滿分50分,作答時間為5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正確選項的代號填在題后括號內)紀錄片《航拍中國》開篇的解說詞:“你見過什么樣的中國 是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公里的澎湃 是四季輪轉的天地,還是冰與火演奏的樂章 ”下圖為北緯30°和長江沿岸地理事物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解說詞反映我國( )A. 地勢平坦 B. 森林廣布 C. 火山眾多 D. 海陸遼闊2. 在我國,沿北緯30°能同時體驗“冰與火演奏的樂章”的季節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3. 下列關于長江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上游流速慢,橫斷山脈水能資源欠缺 B. 中游河道彎曲,易發生洪澇災害C. 下游支流眾多,江闊水深,不利航運 D. 鄱陽湖調節長江徑流量的能力弱下表為廣東、遼寧、青海和上海四省(市)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數據表。人口數值是指常住(居住時間在半年以上)人口數量。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省級行政區 人口數量/萬 0-14歲/% 15-64/% 65歲及以上/%廣東省 12601 18.85 72.57 8.58遼寧省 4259 11.12 71.46 17.42青海省 592 20.81 70.51 8.68上海市 2487 9.80 73.92 16.284. 表中四省(市),人口老齡化現象最嚴重的是( )A. 廣東省 B. 遼寧省 C. 青海省 D. 上海市5. 針對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持續上升的狀況,下列應對措施合理的是( )A. 促進人口性別比趨于平衡 B. 人口進行跨區域遷移C. 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 D. 推遲法定最低結婚生育年齡6. 我國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 )①提高人口出生率 ②提高撫養成本 ③增加勞動力供給 ④優化人口年齡結構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民調雨順,五谷豐登是農民最大的愿望。左圖為1951—2020年北京年降水量的變化示意圖,右圖為北京氣溫面淺和降水量柱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 據左圖分析,北京所在地區易發生洪澇和旱災的年份分別是( )A. 1951年、1955年 B. 1959年、1965年 C. 1965年、1969年 D. 1989年、2008年8. 據右圖分析,北京所在地區農業用水最為緊張的季節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9. 為緩解北京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應該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人工降雨 B. 退耕還林 C. 海水淡化 D. 修建水庫寒潮是我國冬春季節常見的災害性滅氣,對生產生活影響大。下圖示意我國平均每年寒潮出現次數的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 下列地形區中,寒潮出現頻次最低的是( )A. 內蒙古高原 B. 華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長江中下游平原11. 海南島受寒潮影響小的主要原因是( )A. 距海近 B. 緯度低 C. 地勢高 D. 植被多12. 寒潮給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主要是( )A. 雨雪天氣,影響出行 B. 誘發蟲害,作物減產C. 引發洪澇,房屋倒塌 D. 陰雨綿綿,天氣潮濕我國一項火型水利工程的受水地有5100多萬人口,他們國族工程而收獲實實在在的益處。下圖為該工程主要線路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 該工程的名稱是( )A. 引漢濟渭 B. 引江濟淮 C. 引黃濟青 D. 引灤入津14. 該工程位于( )A. 湖北省 B. 江蘇省 C. 江西省 D. 安徽省15. 該工程主要效益包括( )①生態,擴大沿線地區的濕地面積 ②減災,降低沿線地區寒潮發生的頻率③調水,緩解受水地水資源不足的狀況 ④航運,實現南北兩大水系間水運的快捷通達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023年6月25日是第33個全國土地日,宣傳主題為“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讀我國某土地利用類型(陰影區)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6. 圖中陰影區土地利用類型是(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建設用地17. 圖示陰影區最常見的生態環境問題是( )A. 水土流失 B. 耕地面積減少 C. 土地污染 D. 草場退化18. 為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我們應該( )A. 退林退草還耕 B. 保護好每一寸耕地C. 圍湖圍海造田 D. 開墾難以利用的土地我國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實現這一目標,開發和利用清潔能源勢在必行。下圖為我國風能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風能屬于可再生資源B. 我國風能資源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點C. 東北地區受夏季風影響顯著,夏季風力發電量最大D. ②地風能資源匱乏,人煙稀少20. 以下四地中,風能資源最豐富的是( )A. 四川盆地 B. 東南丘陵 C. 塔里木盆地 D. 內蒙古高原21. ①地冬季風力發電量大,這時當地主要盛行( )A. 東南風 B. 東北風 C. 西北風 D. 西南風下圖為我國部分區域耕地面積及平均等級結構圖,耕地等級數值越小,表示耕地質量越優。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2. 耕地質量最優的地區是( )A. 黃土高原地區 B. 黃淮海地區 C. 長江中下游地區 D. 東北地區23. 青藏地區耕地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位于高寒區,凍土、荒原廣布 B. 水土流失嚴重C. 位置偏遠,農業技術落后 D. 人口少,耕地需求小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6分)24.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山東省是中國北方地區的一個沿海省級行政區,東部是山東半島,西部及北部屬華北平原,中南部為山地、丘陵。左圖為山東省位置示意圖,右圖為山東省略圖。(1)甲區域一直是山東省每年降雪最早的區域,試分析其原因。(2)判斷乙處河流的流向,并說明判斷的理由。(3)3-5月,丙區域的河流易形成凌汛,簡述凌汛形成的自然條件。25.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珠江,又名粵江,西江是珠江水系的最大干流。左圖為西江徑流量年變化曲線圖,右圖為珠江水系示意圖。(1)珠江流經了我國六個省級行政區及甲______(國家)北部;西江發源于______(地形區),流經滇、黔、桂、______(省級行政區簡稱),最終注入______海。(2)西江上游紅水河河段主要的開發利用方向是______,下游河段主要的開發利用方向是______。(3)從河流流量、結冰期兩方面說出西江的水文特征。26.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風能、核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以實現碳中和目標。讀我國太陽能資源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1)與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不同,太陽能屬于______資源。(2)甲地的地形特征是______,這里是我國風能開發的重要區域。(3)據圖可知,我國太陽能資源分布的大致特征是______,其中______(地形區)是我國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其有利的氣候條件是_______。(4)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簡要說明我國在大亞灣建設核電站的原因。2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自然生態系統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各要素彼此依存、相互促進。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與自然界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2023年12月27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下方為我國主要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圖(下圖)。(1)林地、耕地分布的主要地形類型分別為______、______。(2)簡述我國草地分布與氣候、地形的關系。(3)人與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每個人都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請談談我們應該如何做。2025屆八年級第三次階段適應性評估地理 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正確選項的代號填在題后括號內)【1~3題答案】【答案】1. D 2. B 3. B【4~6題答案】【答案】4 B 5. C 6. C【7~9題答案】【答案】7. B 8. A 9. D【10~12題答案】【答案】10. C 11. B 12. A【13~15題答案】【答案】13. B 14. D 15. C【16~18題答案】【答案】16. C 17. D 18. B【19~21題答案】【答案】19. A 20. D 21. C【22~23題答案】【答案】22. D 23. A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6分)【24題答案】【答案】(1)臨渤海,處于迎風坡,降雪多。(2)自北向南流,乙處地勢北高南低(3)河流有結冰期,山東省冬季氣溫低,河流會結冰。3 - 5 月是冬末春初,氣溫開始回升,河流處于融冰期。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當上游河流先解凍,下游河流仍處于結冰狀態時,上游來水被下游的冰壩阻擋,水位上漲,形成凌汛。【25題答案】【答案】(1) ①. 越南 ②. 云貴高原 ③. 粵 ④. 南(2) ①. 水能 ②. 航運(3)流量豐富,流量季節變化大;無結冰期。【26題答案】【答案】(1)可再生 (2)平坦開闊(3) ①. 由西向東逐漸減少 ②. 青藏高原 ③. 地處高原、空氣稀薄、降水少、太陽輻射強。(4)人口、城市稠密,經濟發達,常規能源緊缺,用電需求量大等 【27題答案】【答案】(1) ①. 山地(或山地、丘陵) ②. 平原(或平原、丘陵)(2)草地主要分布在我國西部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地區(或我國年降水量400毫米以西的高原、山地地區)(3)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保護植被;積極參與植樹種草;少用一次性生活用品;綠色出行;積極參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宣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