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2024八上·余江期末)中國海軍某護衛艦正在某海區(圖中陰影范圍)進行戰備巡航,保衛祖國的藍色海疆。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護衛艦巡航的海區位于(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2.戰備巡航是為了( )①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②維護對外貿易航運通道③維護海上安全秩序④給海洋開發活動提供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圖中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是( )A.泰國 B.越南 C.老撾 D.韓國(2024八上·余江期末)按照國際通行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時,意味著進入“老齡化社會”;達到14%時,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超過20%時,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圖為“我國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數據統計圖”。據圖文資料完成下面小題。注:全國人口是指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4.通過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可以看出我國( )A.人口年平均增長率先增后降,出現負增長B.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C.2010——2020年間,0至14周歲人口比重增長D.人口總數在1982年第三次普查時達到最多5.我國目前實施“全面三孩”政策,有利于( )A.緩解人口老齡化 B.解決就業困難問題C.平衡人口性別比 D.緩解人均資源不足(2024八上·余江期末)讀“我國沿32°N地形剖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此圖主要反映我國東西方向的( )A.地形特征 B.地勢特征 C.經度范圍 D.海陸位置7.圖中甲、乙代表的地形區分別是( )A.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B.四川盆地、華北平原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貴高原、東南丘陵8.丙地區頻發的自然災害是( )A.春旱 B.低溫凍害 C.地震 D.洪澇(2024八上·余江期末)圖1為“中國部分城市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圖2為“中國局部地區某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單位:℃)”。讀圖,完成下面小題。9.關于圖1中①、②、③城市的氣候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三個城市冬季都很寒冷B.三個城市中,③城市多雨期最長C.三個城市都具有雨熱同期的特征D.三個城市中,②城市氣溫季節變化最大10.圖2反映的我國的氣候特征是( )A.冬季南北溫差大 B.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C.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D.雨季南方長,北方短11.若圖1中的①、②、③三個城市與圖2中的甲、乙、丙三地相對應,下列組合正確的是( )A.①—甲,②—乙,③—丙 B.①—乙,②—丙,③—甲C.①—丙,②—乙,③—甲 D.①—丙,②—甲,③—乙(2024八上·余江期末)長江、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12.關于長江、黃河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均發源于青藏高原,流經地勢三級階梯,注入東海B.水量都非常豐富,干支流上內河航運發達C.河流均自西向東流,沿岸分布著眾多城市D.兩條大河的上、中、下游各段支流均多13.關于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地理事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兩流域內種植業發達,糧食作物均為水稻B.兩流域內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洪澇災害頻發C.兩流域內的年均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上,傳統民居屋頂特征相同D.兩河流源頭地區的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均大(2024八上·余江期末)“茫茫大漠豪無邊,孤煙殘陽映山嵐。聲聲駝鈴詩情醉,一路天籟向天山,”中國現有荒漠化土地267.4萬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如圖(圖中數字為該省區荒漠化土地占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的比例)所示的9個省區,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99%。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按照荒漠化土地面積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省區是( )A.內蒙古、甘、藏、青 B.新、內蒙古、藏、青C.青、藏、內蒙古、新 D.新、藏、甘、青、陜15.“沙漠駝鈴”是新疆、內蒙古等省區的獨特風光,該地區沙漠廣布的主要原因是( )A.地勢高峻 B.經濟落后 C.人口稀疏 D.距海遙遠(2024八上·余江期末)受季風氣候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地區分布很不均勻。下圖為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6.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特征是( )A.從西向東減少 B.東北多,西南少C.從東南向西北減少 D.北方多,南方少17.關于甲、乙、丙、丁四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處于半干旱地區B.乙地是我國主要的溫帶草原區C.丙地降水豐沛,河流汛期長D.丁地夏季高溫,冬季寒冷,河流結冰期長(2024八上·余江期末)我國的交通運輸方式多種多樣,其中鐵路運輸是我國目前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根據具體情況,人們會選擇不同的交通運輸方式。完成下面小題。18.武漢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某武漢員工要去廣州出差,他最有可能選乘的鐵路干線是我國的( )A.京廣線 B.京九線C.太焦——焦柳線 D.隴海線19.請依次為下列情況選擇最恰當的交通運輸方式( )①一批車厘子從智利發往北京②兩噸活魚從北京密云水庫送到北京城區③兩千噸煤炭從山西大同運往河北秦皇島港口④十萬噸鋼材從武漢運到上海A.航空、河運、海運、鐵路 B.鐵路、河運、航空、海運C.航空、公路、鐵路、河運 D.鐵路、公路、海運、河運(2024八上·余江期末)如圖是我國某種具有地方特點的農業類型分布的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0.該農業最可能分布在( )A.塔里木盆地 B.三江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黃河三角洲21.該農業類型最大的優點是( )A.滿足了市場多元化需求B.可實現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C.當地勞動力豐富且低廉D.有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024八上·余江期末)我國正成為人工智能世界工廠,在國務院公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出了到2030年成為該領域世界領先者的任務。生產部門隨處可見的機器人以及機器教學,大大提高了我國在全球創造的價值鏈中的地位。下圖為中國主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2.人工智能技術作為高新技術產業中的一種,該產業的分布特點是( )A.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B.多依附于中小城市C.在東部地區發展慢 D.在中西部地區發展快23.人工智能產業在建立基地、選擇廠址時應優先考慮的因素是( )①靠近市場 ②科技人才聚集地 ③交通便利 ④臨近原料產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4.相比傳統工業的優勢,不屬于人工智能產業所具有的特點是( )A.對資源的依賴性小 B.產品產值高C.環境污染少 D.技術難度低25.(2024八上·余江期末)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A,B,C,D四地夏季氣溫較低的是 ,其原因是 。(2)D地所處 地形區,該地區典型的地貌景觀名稱是地貌,石灰巖廣布,山間盆地、河谷平原散落其中。(3)K與B之間的山脈名稱 ,該山脈是第一、二階梯分界線。(4)上右圖的氣候類型分布在B、F、G三地中的 ,該地的氣候類型是 。26.(2024八上·余江期末)讀圖《黃河水系》和《長江水系》,回答下列問題。(1)黃河水系圖中,甲是 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內流湖;乙是 海是黃河流入的海洋。(2)黃河在D處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譽”的 平原,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含沙量大,圖中F為 河:進入下游平原地區,水流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舉世聞名的“ ”。(3)長江水系圖中,B是 湖我國第一大淡水湖,C是 ,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城市。長江擁有巨大的水能資源,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 (填“上游”或“中游”或“下游”)河段,長江干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航運價值極高,被稱為“ ”。27.(2024八上·余江期末)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洪澇多發區主要分布在 平原,主要原因是那里降水集中,地勢低平。(2)干旱多發區主要分布在 高原和 平原。(3)根據臺風路徑,說說臺風的影響地區 。(4)分析華北地區多旱災的自然原因 。28.(2024八上·余江期末)下圖為我國部分農產品優勢產區布局示意圖。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東北糧食產區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東北牛奶產區有部分地區位于我國四大牧區的 牧區。(2)長江流域糧食產區的主要農作物是 ,其還是油料作物 的主要分布區。(3)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請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角度,為我國提高水稻產量獻計獻策: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D3.B【知識點】中國的疆域;中國陸上鄰國、隔海相望的國家【解析】【點評】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海陸兼備;東部自北向南瀕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海岸線漫長曲折達18000多千米;我國陸上國界長達2.2萬多千米,與我國陸上相鄰的國家有14個。1.我國海域自北向南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海區位于低緯度地區,應是南海。故答案為:D。2.海軍進行戰備巡航可以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侵犯我國海洋權益的行為進行有力回擊,①正確;對外貿易航運通道對我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巡航可以維護這些通道的安全暢通,②正確;通過巡航可以維護海上安全秩序,打擊海盜、走私等違法犯罪活動,③正確;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是海洋開發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戰備巡航有助于營造這樣的環境,④正確。故答案為:D。3.圖中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是位于東南亞的越南,越南與我國陸上相鄰又隔海相望,B正確;泰國不與我國接壤;老撾是內陸國,不與我國海域相鄰;韓國與我國隔海相望,ACD錯誤。故答案為:B。【答案】4.C5.A【知識點】我國人口問題及人口政策【解析】【點評】近年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為了促進人口與社會經濟長期均衡發展,國家不斷調整計劃生育政策。我國從2016年起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兩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2021年開始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4.A、從圖中可以看出人口年平均增長率整體呈下降趨勢,但并未出現負增長,A錯誤;B、2020 年 65 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 13.5%,未達到 14%,尚未進入 “深度老齡化社會”,B錯誤;C、2010 年 0 至 14 周歲人口比重為 16.6%,2020 年為 17.95%,比重增長,C正確;D、人口總數一直在增長,第七次人口普查時人口總數最多,D錯誤。故答案為:C。5.“全面三孩” 政策的實施,有利于增加新生兒數量,提高少兒人口比重,從而緩解人口老齡化,A正確;該政策對解決就業困難和平衡人口性別比影響不大,BC錯誤;人口增加會使人均資源更加緊張,而不是緩解,D錯誤。故答案為:A。【答案】6.B7.C8.D【知識點】中國主要氣象災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分界、各階梯內主要地形類型;我國主要地質災害的成因及分布【解析】【點評】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位于第一階梯上的地形區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位于第二階梯上的地形區主要有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云貴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階梯上地形區主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山東丘陵、遼東丘陵、東南丘陵。6.該圖沿 32°N 緯線,從西向東依次展示了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反映了我國東西方向的地勢特征。故答案為:B。7.讀圖可得,圖中甲處海拔在 4000 米以上,為青藏高原;乙處海拔在 1000 - 2000 米左右,為四川盆地。故答案為:C。8.丙地區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平原地區,地勢低平,降水豐富且集中,河流眾多,容易發生洪澇災害,D正確;春旱主要發生在我國北方地區;低溫凍害主要發生在我國北方地區和高海拔地區,丙地區緯度較低且海拔不高,低溫凍害不是其頻發的自然災害;地震雖然可能在丙地區發生,但不是頻發的自然災害,ABC錯誤。故答案為:D。【答案】9.C10.C11.D【知識點】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氣候類型分布;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其特點;我國氣溫的分布特點和溫度帶的劃分;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解析】【點評】我國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我國氣候主要有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高山高原氣候;我國氣溫分布特點是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從時間上看,我國大多數地方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秋季節;從空間上看,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南多北少。9.A、由圖可知,圖1中②城市冬季氣溫在10℃以上,冬季溫和,故A錯誤;B、對比三個城市的降水柱狀圖,②城市多雨期最長,故B錯誤;C、三個城市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氣溫較高的季節,都具有雨熱同期的特征,故C正確;D、對比三個城市的氣溫曲線,①城市氣溫季節變化最大,故D錯誤。故答案為:C。10.圖 2 中顯示我國南北氣溫大多在 20℃以上,說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故C正確;圖中不能直接反映冬季南北溫差大,故A錯誤;圖中沒有反應出我國降水降水分布規律和雨季變化,故BD錯誤。故答案為:C。11.我國降水空間分布規律是南多北少,我國跨緯度廣,南部氣溫高,北部氣溫低。由圖可知,若圖1中的①、②、③三個城市與圖2中的甲、乙、丙三地相對應,組合正確的是①—丙,②—甲,③—乙,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答案】12.C13.B【知識點】長江的概況、開發與治理;黃河的概況、開發與治理【解析】【點評】長江主要發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是我國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河流,中下游地區航運價值高,中上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黃河發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是我國第二大長河,也是我國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河段因泥沙淤積嚴重,形成“地上河”,黃河上游和下游還會發生凌汛現象。12.A、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A錯誤;B、黃河水量相對較小,且部分河段由于水量小、含沙量大等原因,內河航運并不發達,B錯誤;C、長江和黃河均自西向東流,為我國東西向的重要河流,沿岸分布著眾多城市,C正確;D、黃河下游是 “地上河”,支流很少,D錯誤;故答案為:C。13.A、黃河流域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長江流域以水稻為主,A錯誤;B、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都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降水季節變化大,洪澇災害頻發,B正確;C、黃河流域位于北方地區,降水較少,屋頂坡度小;長江流域降水豐富,屋頂坡度大,有利于排水,C錯誤;D、兩河流源頭地區是青藏高原,屬于高原山地氣候,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D錯誤;故答案為:B。【答案】14.B15.D【知識點】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中國的行政區劃【解析】【點評】我國行政區劃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目前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不同省區的簡稱各不相同。14.讀圖可知,按照荒漠化土地面積由大到小依次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其簡稱依次是新、內蒙古、藏、青、甘或隴,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15.新疆、內蒙古等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濕潤氣流難以到達,降水稀少,氣候干旱,從而導致沙漠廣布,D正確;與地勢、經濟發展、人口分布無關,ABC錯誤。故答案為:D。【答案】16.C17.B【知識點】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影響【解析】【點評】我國降水時空分布特點:在時間上,絕大部分地區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在空間上,主要是東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總體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16.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呈現出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的趨勢。東南沿海地區降水豐富,水資源充足;而西北內陸地區降水稀少,氣候干旱,水資源匱乏。故答案為:C。17.A、由圖可知,甲地屬于缺水帶,是我國水資源最少的地區,處于干旱區,故A錯誤;B、乙地位于我國內蒙古高原東部,是我國主要的溫帶草原區,故B正確;C、丙地位于我國華北地區,降水相對較少,河流汛期較短,主要集中在夏季,故C錯誤;D、 丁地位于我國南方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河流無結冰期,故D錯誤。故答案為:B。【答案】18.A19.C【知識點】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和選擇;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和樞紐【解析】【點評】各種運輸方式的特點是:公路運輸機動靈活、可以從門口到門口,適合短距離運輸;航空運輸速度快,適合急需情況的長途運輸;鐵路運輸速度較快、運量較大,運行一般不受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的影響,適合運量較大的長途運輸;水上運輸運量大、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適合兩海港之間較大運量的長途運輸;管道運輸在地下,一般適合長距離輸送石油、天然氣。18.京廣線連接北京和廣州,途經武漢。從武漢去廣州乘坐京廣線最為便捷,A正確;其余選項鐵路干線沒有途徑武漢,BCD錯誤。故答案為:A。19.①一批車厘子從智利發往北京,距離遠且貨物價值較高,對運輸速度要求高,適合選擇航空運輸;②兩噸活魚從北京密云水庫送到北京城區,距離較近,且需要保持貨物的新鮮度,適合選擇公路運輸;③兩千噸煤炭從山西大同運往河北秦皇島港口,煤炭運量大,適合選擇鐵路運輸到港口,再通過海運進行轉運;④十萬噸鋼材從武漢運到上海,長江沿岸城市之間,適合選擇河運,成本較低且運量大。故答案為:C。【答案】20.C21.B【知識點】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解析】【點評】基塘農業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特點,創造的一種獨特的農業生產方式。魚塘的塘基上種桑、種蔗、種果樹等,與魚塘結合分別稱為桑基魚塘、蔗基魚塘、果基魚塘。基塘互相促進,以桑基魚塘最典型。基塘農業是珠江三角洲農業的特色,集中分布在順德、南海等市。20.從景觀圖中可以看出,該地河網密布,地勢平坦,珠江三角洲地區地勢低平,河網縱橫,降水豐富,當地農民因地制宜,創造了基塘農業這種獨特的農業生產模式,與景觀圖相符。故答案為:C。21.基塘農業是一種生態農業模式,桑基魚塘、蔗基魚塘等將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結合起來,塘泥肥田,桑葉養蠶,蠶沙喂魚,魚糞肥塘,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可實現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這是其區別于其他農業類型的最大優勢,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答案】22.A23.B24.D【知識點】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解析】【點評】人工智能屬于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從事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的企業集合。這種產業所擁有的關鍵技術往往開發難度很大,但一旦開發成功,卻具有高于一般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新技術產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類型。22.高新技術產業對技術、人才、資金等要求較高。大中城市通常擁有豐富的科技人才、較好的科研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便捷的交通,能夠為高新技術產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所以人工智能技術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一種,多依附于大中城市。故答案為:A。23.人工智能產業的產品面向全球市場,不一定需要靠近本地市場,①錯誤;人工智能產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進行研發和創新,所以應優先考慮科技人才聚集地,②正確;便捷的交通有利于原材料和產品的運輸,也便于科技人才的流動,所以應優先考慮交通便利的地區,③正確;人工智能產業主要依靠科技和人才,對原料的依賴較小,④錯誤。故答案為:B。24.人工智能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技術難度高,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和高端人才,而傳統工業的技術難度相對較低,D符合題意;產品產值高,對資源的依賴性小,環境污染少,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5.【答案】(1)B;海拔高(地勢高),氣溫低(2)云貴高原(3)昆侖山(4)F;溫帶季風氣候【知識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其特點;我國主要山脈;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分界、各階梯內主要地形類型【解析】【分析】(1)從圖中可以看出,B 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勢高,所以夏季氣溫較低。(2)D 地位于我國西南部,所處地形區為云貴高原,該地區典型的地貌景觀是喀斯特地貌,其特點是石灰巖廣布,山間盆地、河谷平原散落其中。(3)讀左圖可知,K 為塔里木盆地,B 為青藏高原,它們之間的山脈是昆侖山,昆侖山是我國地勢第一、二階梯的分界線。(4)上右圖的氣候類型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從圖中可以看出,B 地位于青藏高原,屬于高原山地氣候;F 地位于我國北方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G位于我國南方地區,主要分布著亞熱帶季風氣候。所以該氣候類型分布在 F 地。【點評】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縱橫交錯的山脈構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在山脈構成的“網格”中,鑲嵌著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我國跨緯度廣、海陸位置差異大,氣候復雜多樣;中國地處世界面積最大的大陸一一亞歐大陸東部,東臨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洋一一太平洋,南離印度洋也較近,因此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形成顯著的季風氣候。我國氣候顯著特征是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1)讀左圖可知,A位于內蒙古高原,B位于青藏高原,C位于黃土高原,D位于云貴高原;四地夏季氣溫較低的是B,因為B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高,氣溫低。(2)讀左圖可知,A位于內蒙古高原,B位于青藏高原,C位于黃土高原,D位于云貴高原。所以D地所處云貴高原,在我國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該地區典型的地貌景觀名稱是喀斯特地貌,石灰巖廣布,山間盆地、河谷平原散落其中。(3)讀左圖可知,K是塔里木盆地,B是青藏高原,兩地之間的山脈是昆侖山脈,該山脈是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4)讀右圖可知,該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溫帶季風氣候;B位于青藏高原,主要分布著高原山地氣候;F位于華北平原,主要分布著溫帶季風氣候;G位于我國南方地區,主要分布著亞熱帶季風氣候。所以上右圖的氣候類型分布在B、F、G三地中的F地,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26.【答案】(1)青海;渤(2)寧夏;渭河;地上河(3)鄱陽湖;重慶;上;黃金水道【知識點】長江的概況、開發與治理;黃河的概況、開發與治理【解析】【分析】(1)在黃河水系圖中,甲是青海湖,它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內流湖。黃河自西向東流經九個省級行政區,最終注入乙渤海。(2)黃河在 D 處塑造了寧夏平原,這里引黃河水灌溉,農業發達,有 “塞上江南” 的美譽。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有眾多支流匯入,其中 F 是渭河,它是黃河最大的支流。黃河下游進入平原地區,河道變寬,水流減慢,泥沙大量淤積,河床逐漸抬高,形成了舉世聞名的 “地上河”。(3)在長江水系圖中,B 是鄱陽湖,它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C 是重慶,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城市。長江上游流經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長江干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航運價值極高,被稱為 “黃金水道”。【點評】長江主要發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是我國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河流,中下游地區航運價值高,中上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黃河發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是我國第二大長河,也是我國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河段因泥沙淤積嚴重,形成“地上河”,黃河上游和下游還會發生凌汛現象。(1)黃河水系圖中,甲是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內流湖,位于青海省;乙是渤海,是黃河流入的海洋,是我國的內海。(2)黃河在D處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譽”的寧夏平原,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圖中F為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進入下游華北平原地區,水流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洪澇災害多發。(3)長江水系圖中,B是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C是重慶,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城市,位于嘉陵江和長江交匯處。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長江干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航運價值極高,被稱為黃金水道。27.【答案】(1)長江中下游(2)黃土;華北(3)臺風登陸后向西北移動,主要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4)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量大,夏季風還沒有到來【知識點】中國主要氣象災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國的地形類型及其分布【解析】【分析】(1)從圖中可以看出,洪澇多發區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容易發生洪澇災害。(2)干旱多發區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這兩個地區降水相對較少,且季節分配不均,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量大,容易發生春旱。(3)從圖中臺風路徑可以看出,臺風一般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登陸,然后向西北方向移動。因此,臺風主要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包括廣東、福建、浙江、江蘇、上海等地。(4)華北旱災的自然原因:我國華北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控制,由于夏季風不穩定,降水的季節變化、年際變化大,特別是春季和初夏,雨季未到,降水少,所以極易發生持續性干旱;華北地區處于濕潤半濕潤區,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 旺盛;人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徑流量少,工農業發達,用水量大;而且春季正值冬小麥返青,農業灌溉用水量大,春旱尤其嚴重。【點評】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自然災害種類,分布廣,災害損失嚴重,主要氣象災害有洪澇、干旱、寒潮、梅雨、臺風、沙塵暴等。(1)讀圖例可知,淺灰色區域代表洪澇。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洪澇多發區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原因是該地形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平原地勢低平,水流不暢。(2) 讀圖例可知,深灰色陰影部分代表干旱。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北方的干旱多發區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華北平原、東北平原南部,因為該地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為400-800mm之間且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少,但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量大,春旱嚴重。(3)讀圖可知,臺風來自太平洋,主要向西、西北、北方移動,在我國的東南部沿海的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臺灣、浙江等地區登陸,帶來狂風、暴雨、風暴潮。(4) 華北旱災的自然原因:我國華北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控制,由于夏季風不穩定,降水的季節變化、年際變化大,特別是春季和初夏,雨季未到,降水少,所以極易發生持續性干旱;華北地區處于濕潤半濕潤區,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 旺盛;人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徑流量少,工農業發達,用水量大;而且春季正值冬小麥返青,農業灌溉用水量大,春旱尤其嚴重。28.【答案】(1)小麥;內蒙古(2)水稻;油菜(3)加強立法保護耕地;發展農業科技、發展高產高效農業等。【知識點】南方地區水田發展的條件、主要農作物和農產品;中國農業的發展(科技強農)【解析】【分析】(1)由圖可知,東北糧食產區主要位于中溫帶,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由于緯度高、熱量不足限制了當地的糧食生產,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東北牛奶產區有部分地區位于我國四大牧區的內蒙古牧區,內蒙古牧區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之一。(2)長江流域糧食產區的主要農作物是水稻,長江流域水熱條件優越,適合水稻生長。長江流域還是油料作物油菜的主要分布區,油菜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3)“藏糧于地” 方面:加強立法保護耕地,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占用耕地,加強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耕地質量和生產能力。“藏糧于技” 方面:發展農業科技,加大對水稻種植技術的研發投入。培育優良品種,提高水稻的抗病蟲害能力和產量潛力。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如機械化種植、精準施肥、節水灌溉等,提高水稻種植的效率和質量。加強農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種植技術水平。【點評】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要走科技興農之路,科技興農表現在多方面,如管理的科學性,即科學有效的管理農業生產,如免耕播種、秸稈還田技術、無土栽培等。(1)由圖可知,東北糧食產區主要位于中溫帶,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由于緯度高、熱量不足限制了當地的糧食生產,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東北牛奶產區有部分地區位于我國四大牧區中的內蒙古牧區。(2) 長江流域糧食產區主要位于亞熱帶和濕潤區,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這里還是油料作物油菜的主要分布區。(3)從耕地的角度: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守住國家糧食安全,要出臺政策,加強耕地立法保護;從提升科技的角度:實行科技幫扶,發展高產高效農業、助農增產等。1 / 1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2024八上·余江期末)中國海軍某護衛艦正在某海區(圖中陰影范圍)進行戰備巡航,保衛祖國的藍色海疆。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護衛艦巡航的海區位于(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2.戰備巡航是為了( )①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②維護對外貿易航運通道③維護海上安全秩序④給海洋開發活動提供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圖中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是( )A.泰國 B.越南 C.老撾 D.韓國【答案】1.D2.D3.B【知識點】中國的疆域;中國陸上鄰國、隔海相望的國家【解析】【點評】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海陸兼備;東部自北向南瀕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海岸線漫長曲折達18000多千米;我國陸上國界長達2.2萬多千米,與我國陸上相鄰的國家有14個。1.我國海域自北向南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海區位于低緯度地區,應是南海。故答案為:D。2.海軍進行戰備巡航可以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侵犯我國海洋權益的行為進行有力回擊,①正確;對外貿易航運通道對我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巡航可以維護這些通道的安全暢通,②正確;通過巡航可以維護海上安全秩序,打擊海盜、走私等違法犯罪活動,③正確;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是海洋開發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戰備巡航有助于營造這樣的環境,④正確。故答案為:D。3.圖中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是位于東南亞的越南,越南與我國陸上相鄰又隔海相望,B正確;泰國不與我國接壤;老撾是內陸國,不與我國海域相鄰;韓國與我國隔海相望,ACD錯誤。故答案為:B。(2024八上·余江期末)按照國際通行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時,意味著進入“老齡化社會”;達到14%時,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超過20%時,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圖為“我國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數據統計圖”。據圖文資料完成下面小題。注:全國人口是指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4.通過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可以看出我國( )A.人口年平均增長率先增后降,出現負增長B.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C.2010——2020年間,0至14周歲人口比重增長D.人口總數在1982年第三次普查時達到最多5.我國目前實施“全面三孩”政策,有利于( )A.緩解人口老齡化 B.解決就業困難問題C.平衡人口性別比 D.緩解人均資源不足【答案】4.C5.A【知識點】我國人口問題及人口政策【解析】【點評】近年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為了促進人口與社會經濟長期均衡發展,國家不斷調整計劃生育政策。我國從2016年起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兩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2021年開始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4.A、從圖中可以看出人口年平均增長率整體呈下降趨勢,但并未出現負增長,A錯誤;B、2020 年 65 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 13.5%,未達到 14%,尚未進入 “深度老齡化社會”,B錯誤;C、2010 年 0 至 14 周歲人口比重為 16.6%,2020 年為 17.95%,比重增長,C正確;D、人口總數一直在增長,第七次人口普查時人口總數最多,D錯誤。故答案為:C。5.“全面三孩” 政策的實施,有利于增加新生兒數量,提高少兒人口比重,從而緩解人口老齡化,A正確;該政策對解決就業困難和平衡人口性別比影響不大,BC錯誤;人口增加會使人均資源更加緊張,而不是緩解,D錯誤。故答案為:A。(2024八上·余江期末)讀“我國沿32°N地形剖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此圖主要反映我國東西方向的( )A.地形特征 B.地勢特征 C.經度范圍 D.海陸位置7.圖中甲、乙代表的地形區分別是( )A.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B.四川盆地、華北平原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貴高原、東南丘陵8.丙地區頻發的自然災害是( )A.春旱 B.低溫凍害 C.地震 D.洪澇【答案】6.B7.C8.D【知識點】中國主要氣象災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分界、各階梯內主要地形類型;我國主要地質災害的成因及分布【解析】【點評】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位于第一階梯上的地形區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位于第二階梯上的地形區主要有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云貴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階梯上地形區主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山東丘陵、遼東丘陵、東南丘陵。6.該圖沿 32°N 緯線,從西向東依次展示了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反映了我國東西方向的地勢特征。故答案為:B。7.讀圖可得,圖中甲處海拔在 4000 米以上,為青藏高原;乙處海拔在 1000 - 2000 米左右,為四川盆地。故答案為:C。8.丙地區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平原地區,地勢低平,降水豐富且集中,河流眾多,容易發生洪澇災害,D正確;春旱主要發生在我國北方地區;低溫凍害主要發生在我國北方地區和高海拔地區,丙地區緯度較低且海拔不高,低溫凍害不是其頻發的自然災害;地震雖然可能在丙地區發生,但不是頻發的自然災害,ABC錯誤。故答案為:D。(2024八上·余江期末)圖1為“中國部分城市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圖2為“中國局部地區某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單位:℃)”。讀圖,完成下面小題。9.關于圖1中①、②、③城市的氣候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三個城市冬季都很寒冷B.三個城市中,③城市多雨期最長C.三個城市都具有雨熱同期的特征D.三個城市中,②城市氣溫季節變化最大10.圖2反映的我國的氣候特征是( )A.冬季南北溫差大 B.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C.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D.雨季南方長,北方短11.若圖1中的①、②、③三個城市與圖2中的甲、乙、丙三地相對應,下列組合正確的是( )A.①—甲,②—乙,③—丙 B.①—乙,②—丙,③—甲C.①—丙,②—乙,③—甲 D.①—丙,②—甲,③—乙【答案】9.C10.C11.D【知識點】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氣候類型分布;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其特點;我國氣溫的分布特點和溫度帶的劃分;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解析】【點評】我國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我國氣候主要有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高山高原氣候;我國氣溫分布特點是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從時間上看,我國大多數地方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秋季節;從空間上看,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南多北少。9.A、由圖可知,圖1中②城市冬季氣溫在10℃以上,冬季溫和,故A錯誤;B、對比三個城市的降水柱狀圖,②城市多雨期最長,故B錯誤;C、三個城市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氣溫較高的季節,都具有雨熱同期的特征,故C正確;D、對比三個城市的氣溫曲線,①城市氣溫季節變化最大,故D錯誤。故答案為:C。10.圖 2 中顯示我國南北氣溫大多在 20℃以上,說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故C正確;圖中不能直接反映冬季南北溫差大,故A錯誤;圖中沒有反應出我國降水降水分布規律和雨季變化,故BD錯誤。故答案為:C。11.我國降水空間分布規律是南多北少,我國跨緯度廣,南部氣溫高,北部氣溫低。由圖可知,若圖1中的①、②、③三個城市與圖2中的甲、乙、丙三地相對應,組合正確的是①—丙,②—甲,③—乙,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2024八上·余江期末)長江、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12.關于長江、黃河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均發源于青藏高原,流經地勢三級階梯,注入東海B.水量都非常豐富,干支流上內河航運發達C.河流均自西向東流,沿岸分布著眾多城市D.兩條大河的上、中、下游各段支流均多13.關于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地理事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兩流域內種植業發達,糧食作物均為水稻B.兩流域內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洪澇災害頻發C.兩流域內的年均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上,傳統民居屋頂特征相同D.兩河流源頭地區的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均大【答案】12.C13.B【知識點】長江的概況、開發與治理;黃河的概況、開發與治理【解析】【點評】長江主要發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是我國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河流,中下游地區航運價值高,中上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黃河發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是我國第二大長河,也是我國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河段因泥沙淤積嚴重,形成“地上河”,黃河上游和下游還會發生凌汛現象。12.A、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A錯誤;B、黃河水量相對較小,且部分河段由于水量小、含沙量大等原因,內河航運并不發達,B錯誤;C、長江和黃河均自西向東流,為我國東西向的重要河流,沿岸分布著眾多城市,C正確;D、黃河下游是 “地上河”,支流很少,D錯誤;故答案為:C。13.A、黃河流域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長江流域以水稻為主,A錯誤;B、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都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降水季節變化大,洪澇災害頻發,B正確;C、黃河流域位于北方地區,降水較少,屋頂坡度小;長江流域降水豐富,屋頂坡度大,有利于排水,C錯誤;D、兩河流源頭地區是青藏高原,屬于高原山地氣候,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D錯誤;故答案為:B。(2024八上·余江期末)“茫茫大漠豪無邊,孤煙殘陽映山嵐。聲聲駝鈴詩情醉,一路天籟向天山,”中國現有荒漠化土地267.4萬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如圖(圖中數字為該省區荒漠化土地占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的比例)所示的9個省區,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99%。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按照荒漠化土地面積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省區是( )A.內蒙古、甘、藏、青 B.新、內蒙古、藏、青C.青、藏、內蒙古、新 D.新、藏、甘、青、陜15.“沙漠駝鈴”是新疆、內蒙古等省區的獨特風光,該地區沙漠廣布的主要原因是( )A.地勢高峻 B.經濟落后 C.人口稀疏 D.距海遙遠【答案】14.B15.D【知識點】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中國的行政區劃【解析】【點評】我國行政區劃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目前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不同省區的簡稱各不相同。14.讀圖可知,按照荒漠化土地面積由大到小依次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其簡稱依次是新、內蒙古、藏、青、甘或隴,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15.新疆、內蒙古等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濕潤氣流難以到達,降水稀少,氣候干旱,從而導致沙漠廣布,D正確;與地勢、經濟發展、人口分布無關,ABC錯誤。故答案為:D。(2024八上·余江期末)受季風氣候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地區分布很不均勻。下圖為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6.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特征是( )A.從西向東減少 B.東北多,西南少C.從東南向西北減少 D.北方多,南方少17.關于甲、乙、丙、丁四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處于半干旱地區B.乙地是我國主要的溫帶草原區C.丙地降水豐沛,河流汛期長D.丁地夏季高溫,冬季寒冷,河流結冰期長【答案】16.C17.B【知識點】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影響【解析】【點評】我國降水時空分布特點:在時間上,絕大部分地區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在空間上,主要是東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總體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16.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呈現出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的趨勢。東南沿海地區降水豐富,水資源充足;而西北內陸地區降水稀少,氣候干旱,水資源匱乏。故答案為:C。17.A、由圖可知,甲地屬于缺水帶,是我國水資源最少的地區,處于干旱區,故A錯誤;B、乙地位于我國內蒙古高原東部,是我國主要的溫帶草原區,故B正確;C、丙地位于我國華北地區,降水相對較少,河流汛期較短,主要集中在夏季,故C錯誤;D、 丁地位于我國南方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河流無結冰期,故D錯誤。故答案為:B。(2024八上·余江期末)我國的交通運輸方式多種多樣,其中鐵路運輸是我國目前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根據具體情況,人們會選擇不同的交通運輸方式。完成下面小題。18.武漢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某武漢員工要去廣州出差,他最有可能選乘的鐵路干線是我國的( )A.京廣線 B.京九線C.太焦——焦柳線 D.隴海線19.請依次為下列情況選擇最恰當的交通運輸方式( )①一批車厘子從智利發往北京②兩噸活魚從北京密云水庫送到北京城區③兩千噸煤炭從山西大同運往河北秦皇島港口④十萬噸鋼材從武漢運到上海A.航空、河運、海運、鐵路 B.鐵路、河運、航空、海運C.航空、公路、鐵路、河運 D.鐵路、公路、海運、河運【答案】18.A19.C【知識點】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和選擇;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和樞紐【解析】【點評】各種運輸方式的特點是:公路運輸機動靈活、可以從門口到門口,適合短距離運輸;航空運輸速度快,適合急需情況的長途運輸;鐵路運輸速度較快、運量較大,運行一般不受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的影響,適合運量較大的長途運輸;水上運輸運量大、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適合兩海港之間較大運量的長途運輸;管道運輸在地下,一般適合長距離輸送石油、天然氣。18.京廣線連接北京和廣州,途經武漢。從武漢去廣州乘坐京廣線最為便捷,A正確;其余選項鐵路干線沒有途徑武漢,BCD錯誤。故答案為:A。19.①一批車厘子從智利發往北京,距離遠且貨物價值較高,對運輸速度要求高,適合選擇航空運輸;②兩噸活魚從北京密云水庫送到北京城區,距離較近,且需要保持貨物的新鮮度,適合選擇公路運輸;③兩千噸煤炭從山西大同運往河北秦皇島港口,煤炭運量大,適合選擇鐵路運輸到港口,再通過海運進行轉運;④十萬噸鋼材從武漢運到上海,長江沿岸城市之間,適合選擇河運,成本較低且運量大。故答案為:C。(2024八上·余江期末)如圖是我國某種具有地方特點的農業類型分布的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0.該農業最可能分布在( )A.塔里木盆地 B.三江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黃河三角洲21.該農業類型最大的優點是( )A.滿足了市場多元化需求B.可實現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C.當地勞動力豐富且低廉D.有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答案】20.C21.B【知識點】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解析】【點評】基塘農業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特點,創造的一種獨特的農業生產方式。魚塘的塘基上種桑、種蔗、種果樹等,與魚塘結合分別稱為桑基魚塘、蔗基魚塘、果基魚塘。基塘互相促進,以桑基魚塘最典型。基塘農業是珠江三角洲農業的特色,集中分布在順德、南海等市。20.從景觀圖中可以看出,該地河網密布,地勢平坦,珠江三角洲地區地勢低平,河網縱橫,降水豐富,當地農民因地制宜,創造了基塘農業這種獨特的農業生產模式,與景觀圖相符。故答案為:C。21.基塘農業是一種生態農業模式,桑基魚塘、蔗基魚塘等將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結合起來,塘泥肥田,桑葉養蠶,蠶沙喂魚,魚糞肥塘,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可實現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這是其區別于其他農業類型的最大優勢,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2024八上·余江期末)我國正成為人工智能世界工廠,在國務院公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出了到2030年成為該領域世界領先者的任務。生產部門隨處可見的機器人以及機器教學,大大提高了我國在全球創造的價值鏈中的地位。下圖為中國主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2.人工智能技術作為高新技術產業中的一種,該產業的分布特點是( )A.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B.多依附于中小城市C.在東部地區發展慢 D.在中西部地區發展快23.人工智能產業在建立基地、選擇廠址時應優先考慮的因素是( )①靠近市場 ②科技人才聚集地 ③交通便利 ④臨近原料產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4.相比傳統工業的優勢,不屬于人工智能產業所具有的特點是( )A.對資源的依賴性小 B.產品產值高C.環境污染少 D.技術難度低【答案】22.A23.B24.D【知識點】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解析】【點評】人工智能屬于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從事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的企業集合。這種產業所擁有的關鍵技術往往開發難度很大,但一旦開發成功,卻具有高于一般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新技術產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類型。22.高新技術產業對技術、人才、資金等要求較高。大中城市通常擁有豐富的科技人才、較好的科研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便捷的交通,能夠為高新技術產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所以人工智能技術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一種,多依附于大中城市。故答案為:A。23.人工智能產業的產品面向全球市場,不一定需要靠近本地市場,①錯誤;人工智能產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進行研發和創新,所以應優先考慮科技人才聚集地,②正確;便捷的交通有利于原材料和產品的運輸,也便于科技人才的流動,所以應優先考慮交通便利的地區,③正確;人工智能產業主要依靠科技和人才,對原料的依賴較小,④錯誤。故答案為:B。24.人工智能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技術難度高,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和高端人才,而傳統工業的技術難度相對較低,D符合題意;產品產值高,對資源的依賴性小,環境污染少,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5.(2024八上·余江期末)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A,B,C,D四地夏季氣溫較低的是 ,其原因是 。(2)D地所處 地形區,該地區典型的地貌景觀名稱是地貌,石灰巖廣布,山間盆地、河谷平原散落其中。(3)K與B之間的山脈名稱 ,該山脈是第一、二階梯分界線。(4)上右圖的氣候類型分布在B、F、G三地中的 ,該地的氣候類型是 。【答案】(1)B;海拔高(地勢高),氣溫低(2)云貴高原(3)昆侖山(4)F;溫帶季風氣候【知識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其特點;我國主要山脈;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分界、各階梯內主要地形類型【解析】【分析】(1)從圖中可以看出,B 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勢高,所以夏季氣溫較低。(2)D 地位于我國西南部,所處地形區為云貴高原,該地區典型的地貌景觀是喀斯特地貌,其特點是石灰巖廣布,山間盆地、河谷平原散落其中。(3)讀左圖可知,K 為塔里木盆地,B 為青藏高原,它們之間的山脈是昆侖山,昆侖山是我國地勢第一、二階梯的分界線。(4)上右圖的氣候類型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從圖中可以看出,B 地位于青藏高原,屬于高原山地氣候;F 地位于我國北方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G位于我國南方地區,主要分布著亞熱帶季風氣候。所以該氣候類型分布在 F 地。【點評】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縱橫交錯的山脈構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在山脈構成的“網格”中,鑲嵌著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我國跨緯度廣、海陸位置差異大,氣候復雜多樣;中國地處世界面積最大的大陸一一亞歐大陸東部,東臨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洋一一太平洋,南離印度洋也較近,因此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形成顯著的季風氣候。我國氣候顯著特征是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1)讀左圖可知,A位于內蒙古高原,B位于青藏高原,C位于黃土高原,D位于云貴高原;四地夏季氣溫較低的是B,因為B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高,氣溫低。(2)讀左圖可知,A位于內蒙古高原,B位于青藏高原,C位于黃土高原,D位于云貴高原。所以D地所處云貴高原,在我國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該地區典型的地貌景觀名稱是喀斯特地貌,石灰巖廣布,山間盆地、河谷平原散落其中。(3)讀左圖可知,K是塔里木盆地,B是青藏高原,兩地之間的山脈是昆侖山脈,該山脈是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4)讀右圖可知,該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溫帶季風氣候;B位于青藏高原,主要分布著高原山地氣候;F位于華北平原,主要分布著溫帶季風氣候;G位于我國南方地區,主要分布著亞熱帶季風氣候。所以上右圖的氣候類型分布在B、F、G三地中的F地,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26.(2024八上·余江期末)讀圖《黃河水系》和《長江水系》,回答下列問題。(1)黃河水系圖中,甲是 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內流湖;乙是 海是黃河流入的海洋。(2)黃河在D處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譽”的 平原,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含沙量大,圖中F為 河:進入下游平原地區,水流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舉世聞名的“ ”。(3)長江水系圖中,B是 湖我國第一大淡水湖,C是 ,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城市。長江擁有巨大的水能資源,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 (填“上游”或“中游”或“下游”)河段,長江干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航運價值極高,被稱為“ ”。【答案】(1)青海;渤(2)寧夏;渭河;地上河(3)鄱陽湖;重慶;上;黃金水道【知識點】長江的概況、開發與治理;黃河的概況、開發與治理【解析】【分析】(1)在黃河水系圖中,甲是青海湖,它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內流湖。黃河自西向東流經九個省級行政區,最終注入乙渤海。(2)黃河在 D 處塑造了寧夏平原,這里引黃河水灌溉,農業發達,有 “塞上江南” 的美譽。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有眾多支流匯入,其中 F 是渭河,它是黃河最大的支流。黃河下游進入平原地區,河道變寬,水流減慢,泥沙大量淤積,河床逐漸抬高,形成了舉世聞名的 “地上河”。(3)在長江水系圖中,B 是鄱陽湖,它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C 是重慶,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城市。長江上游流經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長江干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航運價值極高,被稱為 “黃金水道”。【點評】長江主要發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是我國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河流,中下游地區航運價值高,中上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黃河發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是我國第二大長河,也是我國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河段因泥沙淤積嚴重,形成“地上河”,黃河上游和下游還會發生凌汛現象。(1)黃河水系圖中,甲是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內流湖,位于青海省;乙是渤海,是黃河流入的海洋,是我國的內海。(2)黃河在D處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譽”的寧夏平原,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圖中F為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進入下游華北平原地區,水流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洪澇災害多發。(3)長江水系圖中,B是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C是重慶,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城市,位于嘉陵江和長江交匯處。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長江干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航運價值極高,被稱為黃金水道。27.(2024八上·余江期末)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洪澇多發區主要分布在 平原,主要原因是那里降水集中,地勢低平。(2)干旱多發區主要分布在 高原和 平原。(3)根據臺風路徑,說說臺風的影響地區 。(4)分析華北地區多旱災的自然原因 。【答案】(1)長江中下游(2)黃土;華北(3)臺風登陸后向西北移動,主要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4)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量大,夏季風還沒有到來【知識點】中國主要氣象災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國的地形類型及其分布【解析】【分析】(1)從圖中可以看出,洪澇多發區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容易發生洪澇災害。(2)干旱多發區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這兩個地區降水相對較少,且季節分配不均,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量大,容易發生春旱。(3)從圖中臺風路徑可以看出,臺風一般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登陸,然后向西北方向移動。因此,臺風主要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包括廣東、福建、浙江、江蘇、上海等地。(4)華北旱災的自然原因:我國華北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控制,由于夏季風不穩定,降水的季節變化、年際變化大,特別是春季和初夏,雨季未到,降水少,所以極易發生持續性干旱;華北地區處于濕潤半濕潤區,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 旺盛;人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徑流量少,工農業發達,用水量大;而且春季正值冬小麥返青,農業灌溉用水量大,春旱尤其嚴重。【點評】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自然災害種類,分布廣,災害損失嚴重,主要氣象災害有洪澇、干旱、寒潮、梅雨、臺風、沙塵暴等。(1)讀圖例可知,淺灰色區域代表洪澇。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洪澇多發區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原因是該地形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平原地勢低平,水流不暢。(2) 讀圖例可知,深灰色陰影部分代表干旱。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北方的干旱多發區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華北平原、東北平原南部,因為該地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為400-800mm之間且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少,但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量大,春旱嚴重。(3)讀圖可知,臺風來自太平洋,主要向西、西北、北方移動,在我國的東南部沿海的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臺灣、浙江等地區登陸,帶來狂風、暴雨、風暴潮。(4) 華北旱災的自然原因:我國華北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控制,由于夏季風不穩定,降水的季節變化、年際變化大,特別是春季和初夏,雨季未到,降水少,所以極易發生持續性干旱;華北地區處于濕潤半濕潤區,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 旺盛;人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徑流量少,工農業發達,用水量大;而且春季正值冬小麥返青,農業灌溉用水量大,春旱尤其嚴重。28.(2024八上·余江期末)下圖為我國部分農產品優勢產區布局示意圖。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東北糧食產區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東北牛奶產區有部分地區位于我國四大牧區的 牧區。(2)長江流域糧食產區的主要農作物是 ,其還是油料作物 的主要分布區。(3)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請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角度,為我國提高水稻產量獻計獻策: 。【答案】(1)小麥;內蒙古(2)水稻;油菜(3)加強立法保護耕地;發展農業科技、發展高產高效農業等。【知識點】南方地區水田發展的條件、主要農作物和農產品;中國農業的發展(科技強農)【解析】【分析】(1)由圖可知,東北糧食產區主要位于中溫帶,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由于緯度高、熱量不足限制了當地的糧食生產,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東北牛奶產區有部分地區位于我國四大牧區的內蒙古牧區,內蒙古牧區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之一。(2)長江流域糧食產區的主要農作物是水稻,長江流域水熱條件優越,適合水稻生長。長江流域還是油料作物油菜的主要分布區,油菜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3)“藏糧于地” 方面:加強立法保護耕地,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占用耕地,加強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耕地質量和生產能力。“藏糧于技” 方面:發展農業科技,加大對水稻種植技術的研發投入。培育優良品種,提高水稻的抗病蟲害能力和產量潛力。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如機械化種植、精準施肥、節水灌溉等,提高水稻種植的效率和質量。加強農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種植技術水平。【點評】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要走科技興農之路,科技興農表現在多方面,如管理的科學性,即科學有效的管理農業生產,如免耕播種、秸稈還田技術、無土栽培等。(1)由圖可知,東北糧食產區主要位于中溫帶,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由于緯度高、熱量不足限制了當地的糧食生產,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東北牛奶產區有部分地區位于我國四大牧區中的內蒙古牧區。(2) 長江流域糧食產區主要位于亞熱帶和濕潤區,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這里還是油料作物油菜的主要分布區。(3)從耕地的角度: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守住國家糧食安全,要出臺政策,加強耕地立法保護;從提升科技的角度:實行科技幫扶,發展高產高效農業、助農增產等。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學生版).docx 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