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第二課·第二框2020年,是第十四“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我們開啟“第二個百年”新征程的起點復習回歸: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及其關系1840年鴉片戰爭1949年新中國成立1919年五四運動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 定民主革命(1840-1949)社會主義革命(1949-1956)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必要準備必然趨勢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78年改革開放必修一:我國近現代發展時間線:184019191921194919561978201220352050鴉片戰爭,半殖半封開始,舊民主主義革命開始,救國開始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中共成立,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新中國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改革開放,開創了中特,改變了四個面貌,迎來了三個“偉大飛躍”,是兩個“關鍵一招”一個必由之路,一個重要法寶黨的十八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主要矛盾變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第一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第二步: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舊中國農業:生產方式落后,生產效率低下每人每天只能得到0.57公斤糧食。資本主義工商業充分體現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不適應中國的現狀。舊中國手工業:被侵略者大肆掠奪,慘遭毀滅性打擊,非常落后。經歷了100多年的戰亂,新中國成立之時,我國是個爛攤子,一窮二白,一貧如洗,百廢待興。思考:“一窮二白”的新中國要如何來書寫自己的成長道路?情境探究(1)過渡:1949—1956(過渡時期)第一階段:經濟恢復期,鞏固政權,完成民主遺留問題第二階段:向社會主義過渡(1953-1956)“一五計劃”(1950-1952底)鎮壓反動勢力(3)社會性質:1.過渡時期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2)時間:是指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注意: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才標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思考:1.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什么?是采取什么方式(和平/暴力)進行的?2. 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特點和實質 2.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一化三改(1)“一化”:(2)“三改”:(3)實質:2.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造行業 農業 手工業 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前性質 個體農民私有制 個體工商業私有制 資本主義私有制改造方式 生產合作社 生產合作社 公私合營改造后性質 社會主義集體公有制 社會主義集體公有制 社會主義公有制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是變革生產關系社會主義革命。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化三改”使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占據主體地位,成為國家唯一的經濟基礎本質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鏡頭一:新中國之初,通過沒收官僚資本、日本等帝國主義在華資本:金融銀行業、紗業、礦業、農業……我國已經有了相對強大和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國家已經掌握了重要的工礦企業、鐵路、銀行等國民經濟的命脈。在全國工業(不包括手工業)總產值中,國營工業產值平均每年遞增57%,所占比重1952年達到52.8%。鏡頭二:新中國之初,民族資產階級有為新中國建設服務的意愿,黨和政府通過“和平贖買”公私合營等正確政策,最終引導他們走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鏡頭三:新中國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農業個體經濟既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又有兩極分化的危險。興修農田水利設施、平整土地和改良土壤、農具,使用機器進行耕作、播種和收獲等,小農經濟都難以做到。鏡頭四:1950年中國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其中規定:“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并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私營工商業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個體農業經濟迫切需要組織起來國際形勢有利小憨老師公眾號:xh10342 微信號:yxgh0509探究與分享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3.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1)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2)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3)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4)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4.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標志和意義(1)標志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2)意義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1956年第一輛國產汽車開出裝配線1956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1954年川藏公路北線正式通車社會主義改造期間取得的成就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改造的貢獻①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②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③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 社會主義革命(1949-1956)區別 社會背景 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新中國已經成立革命對象 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資產階級革命動力 工人、農民、民族資產階級 工人、農民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 無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根本任務 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態,使中國變成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 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聯系 都是由無產階級及共產黨領導的,都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知識拓展: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0102拓展延伸區分“標志性”事件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標志著中國已經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近代史的開始舊民主主義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0304鴉片戰爭五四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完成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05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情境探究思考: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嶄新的歷史課題是什么?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1.為什么探索?2.怎樣探索?黨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3、黨的八大(1956)地位貢獻主要矛盾主要任務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做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人民對于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近代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時間 社會主要矛盾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919-1949)過渡時期(1949-1956)黨的八大(1956)十一屆六中全會 (1981)新時代(2017)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其中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為最主要矛盾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拓展延伸1967年6月17日,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64年10月16日下午,我國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初步滿足了國人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國人精神面貌有了極大改變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 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 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基礎設施 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教育醫療 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精神面貌 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變科學技術 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4、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成就結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大躍進”運動(1958-1960)然而,建設探索的過程也伴隨著曲折……“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它忽視了客觀的經濟發展規律,過分夸大了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等錯誤大肆泛濫,工農業生產遭到極大破壞,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發生嚴重困難。“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然而,建設探索的過程也伴隨著曲折……文化大革命全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毛澤東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紅衛兵運動最初是破除“四舊”(即所謂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隨后發展為抄家、打人、砸物。大量國家文物遭受洗劫,許多知識分子、民主人士和干部遭到批斗。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在中國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先例,猶如攀登一座人跡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荊斬棘、開通道路。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績來。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鑒、更好前進。5、社會主義建設艱難探索的意義(評價)一個結論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一個飛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一個肯定雖經歷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重點整合: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①近代中國,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各種探索,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證實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③在過渡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②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④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探索中,我國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6、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和發展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1)發展過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提出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2)地位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結合知識拓展知識辨析判斷正誤,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中華民族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 )提示:順利實現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2.個體農業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是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之一。( )提示: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是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之一。3.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 )4.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 ( )提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我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課堂小結感謝您的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