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地球與地球儀1.以下關于地球的數據表述,正確的是( )A.表面積為5.1平方千米 B.平均半徑約6378千米C.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D.兩極之間的直線距離約為2萬千米下圖示意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地球的真實形狀是( )A.正球體 B.橢圓形 C.扁球體 D.不規則球體3.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探索認識過程,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4.一架飛機從鞍山騰鰲機場起飛,一直朝正南方向飛行,最終可以( )A.到達北極點 B.回到昌北機場 C.繞地球一周 D.到達南極點親愛的同學,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是新時代對你的要求,希望你胸懷夢想,努力進取,有朝一日能擔負起建設祖國、推動人類發展的重任。請你根據下列設想,完成下面小題。5.若有朝一日,你乘坐上“神舟××號”到我國空間站探索,可目睹到( )A.天圓地方現象 B.地球上的經緯線C.地球上的地軸 D.地球是蔚藍色星球6.若有朝一日,你乘坐上“雪龍×號”到南極科考,當你站在南極點上,前后左右的方向分別是( )A.前南后北,左西右東 B.前后左右都是正北C.前北后南,左西右東 D.前后左右都是正南徐霞客是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其足跡遍及華夏名山大川,他撰寫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中記述了眾多名山。下圖為徐霞客徒步旅行中國東部名山足跡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嵩山的經緯度約為( )A.(34°S,113°E) B.(34°S,113°W)C.(34°N,113°E) D.(34°N,113°W)8.徐霞客游覽的下列名山中,位于低緯度地區的是( )A.衡山 B.黃山 C.嵩山 D.泰山經緯網在航空、航海、氣象、軍事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漁民在南海某海域進行捕撈作業時,受到某鄰國船只的干擾。為保護漁民的合法權益,我國漁政船從甲地出發立即前往事發地(118°E,16°N),如圖為事發區域經緯網圖。根據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9.事發地點位于圖中( )A.①海域 B.②海域 C.③海域 D.④海域10.事發地點位于( )A.東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C.東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11.為了盡快抵達事發地點,漁政船的前進方向應是(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東北方向 D.東南方向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有關地球儀上經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每一條經線的形狀都是一個圓 B.不同緯度數的緯線長度不同C.在地球儀上,0°經線是赤道 D.緯線指示南北方向13.我們利用經緯網的目的是( )A.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和方向B.認識經緯線長短及方向的變化C.有利于了解地球是怎樣形成的D.更好地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選取部分經線,量算每條經線分別穿過海洋和陸地部分的長度,然后分類相加,即可估算出海洋和陸地各自所占的比重,如圖所示(圖中相鄰兩條經線間隔的度數相等)。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4.圖中穿過陸地和海洋最長的經線分別是( )A.30°E和165°E B.105°E和165°EC.30°E和180° D.105°E和180°15.該方法能夠比較準確地估算陸地和海洋的比例,原因是經線( )A.指示南北方向 B.長度都相等C.形狀都是半圓 D.連接南北兩極16.讀地球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地球儀中,連接地球南、北兩極的假想軸稱為_________。(2)圖中A點位于B點的_________方向,B點位于C點的_________方向。(3)圖中A、D兩點所在緯線的長度_________(相等或不等)。(4)圖中B、C兩點所在緯線是_________,其長度約為_________千米。17.讀圖1、圖2經緯網地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2經緯網所示的區域,位于圖1經緯網中的陰影區域是_______(甲/乙/丙/丁)①點的經緯度是_______。(2)A地位于B地的_______方向,B地位于南極點的_______方向。(3)假設李光和張明兩人分別從A地出發,李光沿著所在經線不改變方向一直向南走,張明沿著所在緯線不改變方向一直向東走,最終他們能回到出發地的是_______。(4)A、B、C、D四點中,位于低緯度的點是_______,判斷依據: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點是,判斷依據: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點是_______。18.完成下列小題。【地理實驗】地理實驗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地理實踐是學習地理的最好方式。請和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們一起完成地球儀模型的制作。【實踐主題】用簡易材料制作地球儀模型(如圖1)。【實踐操作】(1)材料選用:根據實踐主題,可選用的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出兩種)(2)操作步驟:在制作過程中,你認為最關鍵的注意事項是什么?【實踐思考】(3)圖2為某同學制作的地球儀模型作品。圖中C是___________(經/緯)線,D是___________(經/緯)線。該同學在制作時,每隔45°繪制一條經線,每隔30°繪制一條緯線。根據已標注出的經緯度,可判讀出C的經度是____________,D的緯度是____________。【實踐應用】(4)讀圖3,A點的經緯度坐標是__________;A點位于__________(東/西)半球;B點位于____________(低、中、高緯度)半球;A點位于B點的__________方向。(5)試比較圖3中陰影①和陰影②的面積,并說明理由。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地球的極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故排除ABD選項,故選C。2.答案:D解析:地球的真實形狀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故選D。3.答案:C解析:古代的人由于活動范圍狹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提出了“天圓地方”說;后來,隨著對事物的逐漸認識,有人提出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盤”的“蓋天說”;以及“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的“渾天說”;后來人們根據太陽月球的形狀,推測地球是個球體,麥哲倫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20世紀,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證實了地球是個不規則球體。故先后順序為①④③②。故選C。4.答案:D解析:一架飛機從鞍山騰鰲機場起飛,一直朝正南方向飛行可以看做是沿著經線在飛行,可以一直飛向南極點,到達南極點后,方向就會變成向正北飛行,只要是一直向正南飛行,只能到達南極點,故選D。5.答案:D解析:天圓地方乃古人錯誤的宇宙觀,A錯誤;經緯線只是地球儀上假想的線,肉眼并不能看到,B錯誤;地軸也是地球假想的,并不是真實存在,C錯誤;地球的表面水域面積上了71%,故從太空看地球是蔚藍色的星球,D正確。故選:D。6.答案:B解析:南極點是地球的最南端,其它地方都位于南極點的正北方,故選:B。7.答案:C解析:經度向東增大是東經,向西增大是西經,緯度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圖中嵩山的經度是113°E,緯度是34°N。選項C正確。8.答案:A解析:圖中所示的名山中,只有衡山位于0°—30°之間的低緯度地區,黃山、嵩山和泰山均位于30°—60°之間的中緯度地區。9.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②海域經度在115°E到120°E之間,緯度在15°N到20°N之間,漁民海上進行捕撈作業海域位于(118°E,16°N),據此分析可知位于②海域,①海域經度在105°E到115°E之間,緯度在15°N到20°N之間,③海域經度在105°E到115°E之間,緯度在5°N到10°N之間,④海域經度在115°E到120°E之間,緯度在5°N到10°N之間,因此排除ACD,故選B。10.答案:A解析: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因此可以判斷,(118°E,16°N)屬于北半球、東半球,排除BCD,故選A。11.答案:D解析:讀圖分析可知,甲地經緯度約為(111°E,19°N),事發地點為(118°E,15°N);根據在經緯網地圖上,用經緯網定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可知,事發地位于甲地的東南方向。所以漁政船選擇的前進方向大致是東南方向,D正確,ABC錯誤,故選D。12.答案:B解析:經線是半圓形,A錯誤;不同緯度數的緯線長度不同,B正確;在地球儀上,0°經線是本初子午線,0°緯線是赤道,C錯誤;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D錯誤。故選B。13.答案:A解析: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和方向,A正確。不是為了認識經緯線長短及方向的變化、不能了解地球是怎樣形成的、不能認識地球的形狀,BCD錯誤。故選A。14.答案:C解析:讀圖可知,白色表示經線穿過海洋部分的長度,灰色表示經線穿過陸地部分的長度,穿過陸地和海洋最長的經線分別是30°E和180°,C正確。15.答案:B解析:經線長度都相等,可以比較準確地表示陸地和海洋的比例,B正確。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經線的形狀、經線連接南北兩極都與陸地和海洋的比例無關,A、C、D錯誤。16.答案:(1)地軸(2)正北;正西(3)相等(4)赤道或0°緯線;4萬或40000解析:(1)人們仿照地球形狀,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縮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就是地球儀。撥動地球儀,可以看到它是繞著一根軸在轉動,這根軸代表地軸。事實上,地球并不存在這根軸,它是人們假想的軸。這根軸是傾斜的(相對于地平面),即地球儀是斜著身子在運動的。(2)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AB位于同一條經線上,A點位于B點的正北方向。BC位于同一條緯線上,B點位于C點的正西方向。(3)A、D兩點所在緯線緯度相等,關于赤道對稱,所以長度相等。(4)B、C兩點所在緯線是赤道,即0°緯線,它是最長的緯線圈,其長度約為4萬千米。17.答案:(1)丙;(30°S,30°E)(2)正南;正北(3)張明(4)A、C;0°—30°為低緯度,A位于20°S,C位于20°N;C;20°W以西、160°E以東是西半球,C位于40°W;A、D解析:(1)丙所處的區域范圍是(20°E—40°E,20°S—40°S),與圖2所示區域范圍相同,①點的經緯度是(30°S,30°E)。(2)讀圖可知,A地和B地位于同一條經線上,A地位于B地的正南方向,B地位于南極點的正北方向。(3)緯線是圓,張明一直向東可以回到原點。經線是半圓,李光只能到達南極點。(4)0°—30°是低緯度,A位于20S,C位于20°N,A、C位于低緯度;20°W以西、160E以東是西半球,C位于40°W,位于西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A位于20°S,D位于40°S,A、D位于南半球。18.答案:(1)乒乓球;鐵絲(2)地軸傾斜與地面成66.5°角(3)經;緯;45°W;30°S(4)30°N,150°W;西;中;西南(5)陰影①的面積大于陰影②的面積。理由:緯度越低,緯線越長;圖3中陰影①的緯度較低,陰影②的緯度高,所以陰影①的面積大于陰影②的面積。解析:(1)讀圖1分析,地球太大了,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用簡易材料制作地球儀模型,我們選用的材料可以有鐵絲、乒乓球、筆、膠布、橡皮泥或其它材料。(2)讀圖1分析,在制作過程中,最關鍵的注意問題是:鐵絲的傾斜角度,傾斜的鐵絲(即地軸)要與水平面呈66.5°角。對于地軸,事實上,地球并不存在這根軸,它是人們假想的軸。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叫兩極。地球自轉、公轉運動時,地軸是傾斜的,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則傾斜的鐵絲要與水平面呈66.5°角。(3)讀圖2可知,C線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所以是經線。D線垂直于經線且為圓圈,所以是緯線。由題干可知,“每隔45°繪制一條經線,每隔30°繪制一條緯線”,C位于0°經線(本初子午線)以西,處于45°W,D位于0°緯線(赤道)以南,處于30°S。(4)讀圖3分析可知,根據“橫緯豎經”的判斷原則,A點緯線位于赤道以北所以為30°N,圖中經度位于本初子午線以西為西經,A點的經度為150°W,所以A點的經緯度坐標為(30°N,150°W)。西經20°W向西至160°E區間為西半球,其他為東半球,A點的經度為150°W所以位于西半球。B點在赤道以北所以位于北半球。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在B點做方向標,可知A點在B點的西南方向。(5)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小。讀圖3分析可知,①區域緯度位置低,實際范圍大,②區域緯度位置更高,實際范圍小,故①②兩個陰影區域的實地面積比較①大于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