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高三第三次診斷考試地理試題考試時間:75分鐘 試卷總分:100分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2021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吃飯問題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牢牢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據此完成下面1~2題。1. 糧食生產穩字當頭,關鍵是要穩住( )A. 水利建設 B. 市場價格 C. 種植面積 D. 糧食儲備2. 為了從源頭上保障糧食安全,我國需要積極( )A. 拓寬進口渠道 B. 研發優良品種 C. 提高牧業比重 D. 提高灌溉效率3. 解決我國糧食生產和供給的有效措施是( )①藏糧于地 ②藏糧于技 ③儲備糧食 ④南糧北運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022年豐收節,某電商平臺發布的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共有28.3億單農特產通過該電商平臺賣向大江南北,農貨直播商家數量同比增長152%,成為連接品質農特產和全國消費者的重要紐帶。結合圖1回答4~5題。近幾年,農貨直播商家數量不斷增長,主要是因為( )A.信息網絡普及 B.地方政策支持 C.銷售渠道拓寬 D.直播技術提高5. 為助力鄉村振興,該平臺“直播帶貨助農”活動應加大展示( )①原產地風貌 ②淳樸風俗民情 ③農特產風味 ④地道傳統農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城市居住環境空間剝奪是指由于環境空間差異對居民生活及心理產生的影響而導致的空間失衡現象,其影響因素有生活服務、交通出行、醫療服務、休閑服務、教育服務、城市安全、空氣質量和交通噪音等。蘭州市主城區坐落于黃河谷地中,形成“兩山夾一川”的狹長帶狀城市形態,其居住環境空間剝奪指數呈現中間低、東西兩側邊緣區高的分布特點。圖2示意蘭州市居住區與城市設施/干擾因子的關系。據此完成6~7題。從城市設施角度判斷,居住區居住環境空間剝奪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A. M-N-K B. N-M-K C. K-N-M D. M-K-N7. M居住區居住環境空間剝奪的干擾因子中表現最弱的是( )A. 公共服務 B.社會活動 C.交通出行 D.空氣質量澳大利亞東北部的卡卡杜國家公園(圖3),是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公園景觀多樣,在當地氣候的影響下,一年內隨季節變化變換自己的“容顏”(表1)。據此完成8~9題。表1季節 現象或特征古吉格 怒吼的瀑布、咆哮的閃電班格倫 死水潭、水鳥眾多耶格 涼爽、晴朗烏爾真 涼爽、晴朗谷融 炎熱干燥滾彌冷 濕度遞增圖38.“古吉格”最有可能是( )A.1~3月 B.5~6月 C.8~9月 D.11~12月9.“谷融”天氣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 )A.西北季風影響 B.赤道低氣壓帶控制C.東南信風影響 D.盛行西風帶控制東海大陸架海區海水深度不足200米(圖4),該海域海水鹽度季節變化明顯,圖7示意圖6中PN1-7斷面春季鹽度等值線。據此完成10~11題。10.斷面PN1點垂直方向鹽度變化較大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降水 B.蒸發 C.入海徑流 D.海水溫度11.從春季到夏季,31.5等鹽度線將( )A.向偏東方向移動 B.向偏南方向移動C.向偏西方向移動 D.向偏北方向移動下圖為某攝影師抓拍到的中國“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組合體穿過日面的場景。據此完成下列12~13題。12. “天神組合體”穿過日面的場景是一種“凌日”現象。在地球上看,太陽系中能產生“凌日”現象的行星是( )A. 金星和木星 B. 水星和金星C. 火星和木星 D. 金星和火星13. 照片中的其他黑點屬于某種太陽活動,它一般( )A. 溫度相對較低 B. 會干擾地球無線電長波通信C. 出現在太陽內部 D. 以18年為一個活動周期某乘客乘航班從悉尼起飛,約9小時后抵達廣州。下圖為“航班起飛時的全球晝夜狀況圖”。讀圖5回答下面14~15題。14. 乘客抵達廣州時的北京時間大約是( )A. 12點 B. 15點 C. 18點 D. 21點15. 該日悉尼和廣州( )A. 日出同為東南方向 B. 正午樹影朝向相同C. 正午太陽高度相同 D. 晝夜長短狀況相同16. 某航班于當地時間2024年9月24日16:29從甲地起飛,飛行13小時抵達乙地。下圖6為“航班路線圖”。完成此次航行( )A. 飛機起飛時,乙地旗桿影子朝向東南 B. 飛機從西半球經160°E進入東半球C. 飛行期間,北京太陽高度角逐漸減小 D. 穿越北冰洋上空時先向西北再向東南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然烏湖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是雅魯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的主要源頭。然烏湖發育形成于巨大的冰川谷地,湖體狹長,由上湖、中湖、下湖三個有河道相連的湖泊組成,湖區兩岸有大量的冰殘丘分布。山上是呈“馬鬃狀”分布的森林(森林沿山脊像馬鬃一樣呈帶狀縱向分布),山頂則是終年不化、重疊起伏的雪山。湖水顏色隨季節變化,或碧籃或青綠或渾黃等。圖7為然烏湖位置及水系示意圖,圖8為馬鬃狀森林景觀。(1)簡述然烏湖的形成過程。(6分)(2)分析森林呈“馬鬃狀”分布的原因。(6分)(3)推測夏季然烏湖湖水的顏色并分析原因。(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瓦伊河是英國的第五長河,發源于中威爾士高地,向南注入布里斯托爾灣。河盆上游大多是以透水性較差的泥巖、頁巖、粗砂巖為主,下層以不透水的巖石為主,土壤層水分很快就趨于飽和,增加洪澇風險。圖9示意瓦伊河地理位置及水系,表2是瓦伊河流域各月水量及變化數值。圖9表2月份 降水量(mm) 河流流量(mm) 蒸發量(mm) 存儲量(mm) 河流流量占降水量比(%)1 280.8 275.7 10. 6 -5.5 98.22 191.7 145.6 12.1 34.0 76.03 491.0 440.2 35.9 y 89.74 103.8 43.7 62.2 -2.1 42.15 168.9 126.4 65.3 -22.8 74.86 98.7 92.8 71.0 -65.1 94.07 142.2 83.0 76.8 -17.6 58.48 93.8 50.8 75.6 -32.6 54.29 285.1 199.5 46.6 39 70.010 497.9 449.8 25.5 22.6 90.311 279.4 264.8 12.1 2.5 94.812 188.4 141.2 3.7 43.5 74.9注:存儲量指儲存在土壤和巖石中的水分。(1)根據該流域水量平衡關系,計算3月份的存儲量y。(5分)(2)解釋瓦伊河流域夏季存儲量為負值的原因。(7分)(3)推測瓦伊河流域1月份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原因。(7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洞庭湖原為斷陷盆地,長期處在緩慢沉降中。長江對洞庭湖的湖盆形態變化起主導作用。小明乘船游覽洞庭湖時,意外發現一座仿佛建在水中的浮塔,因擔心船只擱淺不敢靠近觀察。據當地漁民說,每年特定季節可乘船近距離觀察這座"水上奇塔"。資料記載,該塔是始建于1782年的鎮江塔(下圖10),當初建在資水入湖口的西岸陸地。(1)判斷乘船近觀鎮江塔的最佳季節,并說明理由。(5分)(2)小明猜想"水上奇塔"的形成可能與洞庭湖的湖盆形態變化有關。根據這一猜想,說明"水上奇塔"的形成原因。(5分)(3)除小明的猜想外,你對"水上奇塔"的形成還有其他何利種猜想 請提出—種猜想,并列舉為驗證猜想所需查找的資料。(5分)2024-2025學年度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高三第三次診斷考試地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B A C B A A A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A B A C A B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18分)(1)冰川侵蝕形成冰川谷地,冰雪融水匯聚發育河流;(3分)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冰磧物等)形成堰塞體,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3分)(2)溝谷:冰雪融水不斷侵蝕,土層淺薄、貧瘠,(2分);凍融作用強烈(或凍土發育),樹木很難生長(2分);山脊:光照充足,氣溫較高(1分);土層較厚,有利于樹木生長(1分)。(3)渾黃色。(3分)夏季冰川融水攜帶泥沙入湖,湖水渾濁。(3分)18.(19分)(1)14.9(5分)(2)夏季降水量少,河流徑流量小;氣溫高,蒸發旺盛;植被生長旺盛,需水量多。(7分)(3)瓦伊河流域前期降水較多,流域內土壤透水性較差,存儲量趨于飽和;流域內1月份降水量較多,河流流量較大,易發生洪澇災害。(7分)19.(15分)(1)夏季。理由∶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流域降水豐富,長江及周邊徑流大量匯入,使水位升高,船只不易擱淺。(5分)(2)長江對洞庭湖的湖盆形態變化起主導作用。長江輸沙量大,洞庭湖流速較長江慢,大量泥沙在湖盆淤積;洞庭湖的沉降速度小于長江泥沙堆積速度,故湖盆升高,水位上升,湖水淹沒塔基。(5分)(3)(5分)猜一∶地震導致塔基沉陷。資料∶地震發生的歷史記錄;鎮江塔及其周圍的地震遺跡。猜想二∶湖岸沉降導致塔身下陷。資料∶洞庭湖地區高程數據;洞庭湖水量數據。猜想三∶洞庭湖水量增大淹沒塔基。資料∶洞庭湖流域降水數據;洞庭湖水量數據。猜想四∶圍湖造田導致洞庭湖水位上升淹沒塔基。資料∶洞庭湖地區土地利用數據;洞庭湖水量數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