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2024—2025 學年(上)高三第二次考試地 理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在地理研究中,可利用重心移動反映地理事物和現象空間分布的變化。圖1為1990——2013 年河南省經濟發展、人口分布、糧食生產重心移動軌跡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1.1990—1995年期間A.河南省糧食總產量重心移動距離約為8千米B.許昌縣糧食產量降低,鄢陵市糧食產量增加C.河南省經濟重心和糧食重心移動方向相近D.長葛市是河南省經濟水平最高的縣級行政區2.1995—2013 年河南省的經濟重心與糧食重心日趨分離說明A.經濟發展對農業生產的制約日益明顯B.糧食生產會拖累地方經濟發展C.經濟發展不利于保障糧食安全D.糧食生產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降低3.2000年以后河南省人口重心向北移動的主要原因是A.北部人口出生率高B.南部人口死亡率高C.人口向北遷移多D.北部人口基數大薄膜式滴灌帶是以塑料薄膜制成的條帶狀軟管為主體的滴灌設施。某研究所在西北地區進行沙地葡萄節水應用研究時,對比了薄膜式滴灌帶滴灌與溝灌兩種條件下葡萄的用水情況,得到表1所示數據。據此完成4~6題。表1月份 4 5 6 7 8 9 10 11 合計滴灌 次數/次 2 3 3 1 1 1 2 2 15水量/ mm 11 16 16 6 6 6 8 15 84溝灌 次數/次 1 1 1 3水量/ mm 98 95 95 2884.葡萄幼果膨大時需水量大,當地葡萄幼果膨大旺長的時間是A.4月 B.5月C.6月 D.11月5.采用溝灌的葡萄萌芽期比采用滴灌的葡萄更長,是因為溝灌條件下A.光照強 B.地溫低C.氣溫高 D.晝夜溫差大6.為了進一步提高節水效果并減緩薄膜帶老化,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實行地表覆蓋 B.減小水壓C.冬季漫灌 D.換裝金屬滴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歷了從單體城市發展向都市圈化演進的過程,為響應城鎮化不同階段的交通需求,都市圈內外形成了多層次軌道交通。圖2示意多層次軌道交通的服務對象。據此完成7~9題。7.為響應城鎮化不同階段的交通需求,我國不同層次軌道交通發展的先后順序為A.干線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城際鐵路→市域鐵路B.市域鐵路→干線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城際鐵路C.城市軌道交通→市域鐵路→城際鐵路→干線鐵路D.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市域鐵路→干線鐵路8.相較于常規公交,城市軌道交通的優點是A.路網更完善 B.平均運速更快C.投資更少 D.站點更多9.隨著都市圈規模的擴大,多層次軌道交通的協同發展方向是①多線“無感換乘” ②統一運行時速 ③統一運營管理 ④站點均勻分布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閩江流域位于武夷山東部,圖3示意4個不同年份閩江流域植被覆蓋度的變化。據此完成10~12題。10.閩江流域坡度大的地區植被覆蓋度高,主要是因為A.水熱條件好 B.土壤肥沃C.光照條件好 D.人為干擾小11.閩江流域海拔<1353米的地區隨海拔升高植被覆蓋度整體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隨海拔升高,人為干擾程度持續減輕B.隨海拔升高,降水在一定范圍內增加C.整體坡度變小,水土流失狀況減輕D.闊葉林比例升高,林種結構改善12.推測2014 年閩江流域植被覆蓋度明顯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洪澇及臺風災害強 B.受寒潮影響大C.農業開發強度大 D.城鎮化速度快南海在經歷了罕見的沒有臺風活動的8月之后,2024 年第11 號臺風“摩羯”生成后于9月6日在海南登陸。圖4為中央氣象臺9月6日10時發布的臺風“摩羯”移動路徑預報圖。據此完成13~14題。13.臺風“摩羯”A.在越南登陸后風力明顯變大 B.登陸海南島時島嶼南部盛行偏北風C.對圖中陰影地區造成的災害最嚴重 D.移動路徑受到副熱帶高壓影響14.關于“摩羯”超強臺風等級持續時間長的主要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太陽直射點南移,副熱帶海區水溫偏高 ②8月南海無臺風活動,海水積攢熱量多 ③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臺風難以北上,在低緯海洋得到更多水熱補充 ④北方弱冷空氣進入低層,導致臺風中心附近大氣垂直運動增強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斷層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和走滑斷層,斷層面傾斜時,斷面朝上的稱為下盤,斷面朝下的稱為上盤(見圖5)。拉分盆地是指沿大型走滑斷層帶發育的一種斷陷盆地,形似菱形,盆地兩側長邊為走滑斷層,兩短邊為正斷層。青藏高原北緣的索爾庫里盆地就是拉分盆地。圖6為索爾庫里盆地地質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5~16題。15.索爾庫里盆地所在的斷盤及其移動方向分別是A.上盤、東北 B.上盤、西南C.下盤、東北 D.下盤、西南16.在實地考察中,可以作為索爾庫里盆地成因判斷依據的是A.盆地地表沉積物深厚 B.西側斷面巖石表面“擦痕”顯著C.斷層面附近巖石破碎 D.南北兩側斷層面傾角大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 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自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汽車工業對外開放采用中外合資合作的方式起步,用市場換取海外車企技術,不斷發展壯大。現今中國自主品牌車企不斷出海進入歐洲市場,但受制于對歐洲文化重視程度不夠等,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經常“水土不服”。2024年5月,正值歐盟對華企業采取反補貼調查(貿易制裁的主要手段)之際,造車新勢力L公司與世界第四大汽車集團S集團(旗下包括15 個汽車品牌,產銷網絡遍布歐洲)成立合資公司L國際,該公司是中國汽車行業首個“反向合資”公司。7月30日,該公司已將首批經過針對性調校的電動汽車由上海港發往歐洲。該公司今后還將利用S集團在歐洲的工廠生產多種型號的電動汽車。(1)從文化角度指出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可能面臨的困境。(6分)(2)簡述S集團選擇與中國新能源車企合資開發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原因。(6分)(3)簡述L公司通過合資可以獲得的益處。(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徽州曾是一個行政區劃概念,地處低山丘陵地帶,群山環繞,川谷崎嶇,溪水清澈。徼州民居聚落中,流經村落的溪流和人工開鑿的水圳是村落的重要命脈,人們以兩岸河堤為街,稱為“水街”。特殊的地形使得徽州與外界呈相對“隔絕”的狀態。統計發現,古徽州地域現存119個國家級傳統村落(見圖7),且67.2%的傳統村落分布在距離縣級中心城市10~50千米的范圍內,邊緣性特征明顯。圖8示意徽州傳統村落良好的生態選址。(1)簡述水街在徽州傳統村落中的作用。(4分)(2)簡述徽州傳統村落選址的合理性。(6分)(3)分析現存徽州傳統村落分布邊緣性特征明顯的原因。(4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秦嶺山地在其東部分別向東北、東和東南方向呈扇形展開,分成數支,形成較多喇叭口地形,山勢逐漸降低,向黃淮平原過渡,形成地形復雜的秦嶺-黃淮平原交界帶(以下簡稱交界帶)。雖然河南省冬季受來自河套地區的西路冷空氣和來自華北平原的東路冷空氣影響大,但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響,交界帶冬季受東、西路冷空氣影響都相對較小,且交界帶內冬季坡地暖帶現象顯著(當山地逆溫層頂與逆溫層底的氣溫差 時,山地逆溫層所處的地帶就稱為坡地暖帶)。圖9示意交界帶的位置和范圍,圖10示意嵩山南坡1 月平均氣溫垂直分布。(1)從地形、地勢角度分析交界帶冬季受西路冷空氣影響相對較小的原因。(10分)(2)估算1月嵩山南坡暖帶的厚度,并分析其坡地暖帶的成因。(6分)(3)指出利用坡地暖帶發展農業應該遵循的原則。(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