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七年級綜合素養評估(四)地 理上冊全部注意事項:共兩大題,24小題,滿分50分,作答時間50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地球儀是人類認識地球的重要工具。讀地球儀示意圖,完成1~3題。1.關于地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是一顆恒星 B.地球位于太陽系中C.地球是個正球體 D.地軸存在于地球中2.甲地的經緯度位置為 ( )A.(30°N,60°E) B.(30°N,60°W)C.(30°S,60°E) D.(30°S,60°W)3.乙地位于 ( )A.亞洲 B.歐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2024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成立75周年的紀念日。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4~5題。4.國慶節期間地球運行在圖中的 ( )A.①段 B.②段C.③段 D.④段5.國慶節,鄭州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 )A.晝短夜長 B.晝長夜短C.晝夜平分 D.極晝現象夏威夷由太平洋中部的132個島嶼組成,有獨特的自然風光,是全世界著名的旅游度假區。讀夏威夷位 160°置示意圖,完成6~7題。6.夏威夷位于 ( )A.東半球、北半球B.東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南半球D.西半球、北半球7.在夏威夷,游客可以看到或體驗到的有( )①火山地貌 ②海上浮冰 ③熱帶水果采摘 ④游泳、潛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小明在學習了天氣知識后,非常關心天氣變化。右圖是小明看到的某日中國局部地區天氣預報圖。據此完成8~9題。8.從圖中小明無法直接獲取四城市的 ( )A.風向風力B.氣候特點C.冷熱變化D.陰晴狀況9.該日,四城市人們的活動與當地天氣狀況相適應的是 ( )A.武漢學生室外研學B.北京工人高空作業C.哈爾濱居民室外晾曬D.廣州市民郊外爬山秋天是多彩的季節,某地理類雜志評選出了全球十大賞秋地。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和全球十大賞秋地分布圖,完成10~11題。10.十大賞秋地大都分布在 ( )①北半球熱帶地區 ②北半球中緯度地區③-10°C 0°C等溫線之間 ④0~20℃等溫線之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從圖中可以看出,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是 ( )A.氣溫從沿海向內陸逐漸降低 B.氣溫自北向南升高C.最低溫出現在北半球 D.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讀碳達峰與碳中和示意圖,完成12~13題。12.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主要是因為大量使用 ( )A.核電、水電 B.地熱、風能C.煤炭、石油 D.化肥、農藥13.根據圖示信息,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是 ( )A.修路采礦發展經濟 B.植樹種草,保護森林C.污水處理達標排放 D.打壩淤地,修筑梯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讀漫畫,完成14~15題。14.該漫畫反映了當前世界上存在著嚴重的 ( )A.人口問題B.資源問題C.環境問題D.水污染問題15.漫畫反映的問題可能產生的后果有( )①就業困難 ②勞動力短缺 ③居住條件差 ④交通壓力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著名學者邦奇(W. Bunge)等曾用“人類大陸圖”(在地圖上取消陸地和海洋,僅畫出人類密集地區,面積較大的人類密集區稱人類大陸)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況。讀世界人類大陸圖,完成16~18題。16.圖中區域以黃色人種為主的是 (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17.④地居民交流主要使用的語言是 ( )A.漢語 B.英語C.俄語 D.阿拉伯語18.⑤地沒成為人類大陸的原因是 ( )A.干旱 B.高寒 C.濕熱 D.冷濕人類發展指數是衡量各國發展水平的標準。指數越高,表示發展水平越高,最高為1。讀2023年世界部分國家人類發展指數圖,完成19~20題。19.下列國家中,發展水平最高的是 ( )A.中國 B.挪威 C.印度 D.瑞士20.中國與阿富汗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 ( )A.南北對話 B.南北合作C.南南合作 D.南南對話二、綜合題(本題包括4個小題,共30分21.(7分)為了鍛煉學生體能,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鄭州某中學利用暑假到附近山區開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動。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同學們從王村火車站分組出發,設計了三條活動路線。路線①:勇攀大青山,鍛煉體能;路線②:徒手攀巖,試試膽量;路線③:參觀古廟,尋蹤文化。說出大青山的海拔范圍。(1分)三條路線中,請為體力薄弱的同學選擇一條路線并簡述理由。(2分)路線③中同學們去參觀古廟,尋蹤文化。[ 圖中古廟位于王村的什么方向 若出發地到古廟的圖上距離為6.4厘米,它們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 (2分)一般來說,城鎮是在村落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城鎮的形成既要具備一定的自然條件,也要具備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從地形類型、交通兩方面,分析王村最可能形成城鎮的原因。(2分)22.(6分)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世紀60年代,中國科學考察隊在喜馬拉雅山脈海拔4800米處的巖石中發現了“魚龍”化石,這種魚龍生活在距今約 1.9億年前的海洋。在喜馬拉雅山脈發現古海洋生物化石,請解釋原因。(1分)根據板塊運動的方向,判斷喜馬拉雅山脈將“長高”還是“變矮”,請說明理由。(2分)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攻頂組組員袁復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海拔7 790米的地方,他們遇到了11級強風,晚上根本不敢睡覺,盡管用雙手抵著帳篷,但仍然感到快要被強風吹跑了。在峰頂時,溫度達到零下20多度,到達珠峰8400、8500米的山脊,起風了。雪吹到眼睛里,會把眼睛凍住,眼睛就睜不開了。必須閉一會兒眼睛,等雪融化了,才能慢慢睜開。說出影響珠穆朗瑪峰山頂終年冰雪覆蓋的因素。(1分)列舉珠峰登山隊員在登頂過程中面臨的困難。(2分)23.(8分)世界各地自然環境的差異孕育了地域文化的多樣性。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世界各地飲食習慣差異很大。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各地傳統的主要食物有所不同,人們的用餐方式也不同。比如歐洲人吃面包、牛肉,用刀叉用餐;印度人吃咖喱,用手抓;亞洲東部和南部吃米飯,用筷子。列舉兩例以小麥為原料制作的食品。(2分)各地飲食文化不同,我們是排斥這種差異,還是互學互鑒,請說出你的觀點并談談你的感想。(2分)傳統民居可以反映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下圖為三地傳統民居景觀圖以及三地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從氣候方面分析,說出圖中三地民居建筑結構特點與當地氣候的關系。(3分)傳統民居是人類寶貴的財富,請列舉一條保護傳統民居的宣傳語。(1分)24.(9分)受巴以沖突外溢的影響,經蘇伊士運河的傳統航道貨運量減少。北極航道、中歐班列成為貨運關注的焦點。下圖為亞歐海上和陸上貿易路線示意圖。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黃金水道————北極航道】北極航道是連接東北亞和北歐的最短可行航道。與傳統航線相比,可以縮短大約三分之一航程,一般3.6萬噸的貨輪可節省約300噸燃油。被航海界稱為連接亞歐的“黃金水道”。依照圖中航線方向,依次列舉北極航道經過的大洋。(3分)與傳統航道相比,說出北極航道的優勢與不足。(2分)【交通橋梁————中歐班列】近些年來,隨著中歐班列的開通,“中國造”走出了國門;中歐班列運回的商品豐富了我國人民的衣食住行,讓我們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中歐班列不僅讓歐洲各地的商品與我國互通,滿足了人們的日常需求,也促進了各國的經濟發展。說出中歐班列連接的大洲名稱。(2分)簡述中歐班列的開通對沿線發展的意義。(2分)2024—2025學年度七年級綜合素養評估(四)地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D C A D C B A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B A C A B A D C二、綜合題(本題包括4個小題,共30分)21.(7分)(1)550——600米。(1分)(2)選擇路線③(1分);這條線路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對體能消耗少(1分)。(3)西南(1分);3.2千米(1分)。(4)地形類型:王村地形類型為平原,有利于村落的擴展。(1分) 交通:王村附近有鐵路、公路、河流,交通便利。(1分)22.(6分)(1)喜馬拉雅山脈本來是海洋,后來由于地殼運動形成山脈。(1分)(2)長高(1分);喜馬拉雅山脈受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擠壓碰撞,因此將不斷隆起“長高”(1分)。(3)地形。(1分)(4)極寒、大風、缺氧等。(任答兩點,2分)23.(8分)(1)包子、油條、大餅等。(任舉兩例,2分)(2)應該互學互鑒(1分);文化沒有好壞之分,人類可以相互取長補短(言之有理即可,1分)。(3)亞洲西部屬于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少雨,民居建筑結構考慮隔熱、防風沙(1分);亞洲東南部屬于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民居建筑結構考慮通風、散熱(1分);亞洲北部北極冰屋屬于寒帶氣候,終年寒冷,房屋結構考慮防風、保暖(1分)。(4)傳統民居是文化遺產,保護它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留住傳統民居,就是留住歷史;愛護傳統民居,就是愛護我們的根。(任寫一條,1分)24.(9分)(1)太平洋(1分)、北冰洋(1分)、大西洋(1分)。(2)優勢:航程短,耗燃油少,節約成本。(1分) 不足:通航時間短。(1分)(3)亞洲(1分)、歐洲(1分)。(4)帶動沿線經濟發展;加強了沿線國家之間的合作,互聯互通;為國際物流運輸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等等。(任答兩點,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理參考答案.docx 地理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