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上學期八年級地理12月測試卷(全卷滿分60分 考試時間6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迅速,進出口同比增長15.6%。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9.6%,進口同比增長3.9%。讀我國位置示意圖(圖1),完成1~3題。圖11.天津口岸是我國首批跨境電商出口監管試點,從天津口岸出口至韓國的貨物先后經過的海域是( )A.渤海、黃海 B.南海、渤海C.黃海、東海 D.南海、東海2.阿拉山口是我國西北地區的跨境電商口岸,當地的主要少數民族是( )A.蒙古族 B.壯族C.維吾爾族 D.藏族3.我國發展跨境電商的有利條件是( )A.跨緯度廣,人文環境迥異 B.位于大陸腹地,市場廣闊C.疆域廣,到各國距離均短 D.海陸兼備,海陸鄰國眾多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國出生并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共902萬。讀2013年至2023年我國(不含港澳臺)新生兒統計圖(圖2),完成4~5題。圖24.2021年至2023年,我國新生兒數量變化的趨勢是( )A.保持不變 B.緩慢增長 C.逐漸減少 D.快速增長5.我國目前實施“三孩”政策,是為了緩解( )A.人口分布不均 B.人口增長過快 C.勞動力過剩 D.老齡化日趨嚴重近年來,我國許多中小學對部分教材推行課本循環使用政策,這項措施每年就可以少訂課本10萬多冊。圖3為我國部分山脈分布圖,讀圖完成6~7題。圖36.課本的循環使用,可直接保護的資源是( )A.煤炭資源 B.森林資源 C.土地資源 D.石油資源7.這種使用政策保護的資源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和橫斷山區,在圖中分別對應的是( )A.②③ B.①② C.③⑤ D.④⑤大熊貓國家公園是我國正式設立的第一批國家公園之一。圖4示意大熊貓國家公園范圍,圖5示意邛崍山區某地氣候資料,讀圖完成8~9題。 圖4 圖58.邛崍山區所在地區的氣候特征是( )A.全年高溫多雨 B.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C.全年炎熱干燥 D.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9.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首要目的是( )A.利于觀賞大熊貓 B.開發動植物資源C.發展特色旅游業 D.保護大熊貓種群農業生產必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圖6是我國某地區農業生產立體圖,讀圖完成10~12題。圖610.該地區可能位于我國( )A.東北地區 B.西北地區 C.華北地區 D.珠江三角洲地區11.近年來,該地區的稻田慢慢變成了蔬菜田,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氣候異常 B.市場需求大 C.勞動力減少 D.交通條件改善12.該地區新鮮蔬菜、活魚等農產品要運送到附近的農貿市場,最合理的運輸方式是( )A.鐵路運輸 B.內河運輸 C.公路運輸 D.航空運輸江西省礦產資源豐富。圖7示意江西省主要礦產分布,讀圖完成13~15題。圖713.江西鎢礦儲量全國第一,主要分布在( )A.北部地區 B.南部地區 C.西部地區 D.東部地區14.江西西部地區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可發展( )A.制糖工業 B.紡織工業 C.鋼鐵工業 D.石化工業15.符合江西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是( )A.增加礦產品輸出 B.發展新興產業C.加大礦產開采量 D.發展單一商品經濟二、綜合題(共5小題,除特別標注外,每空1分,共30分。)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6分)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近年來,不少在城市積累了資金、習得專長的農民工,開始逆向流動、返鄉創業,這類人被媒體稱為“城歸”。圖8是我國部分省區鄉村振興產業圖。圖8(1)山西臨縣是全國聞名的優質紅棗產區,該地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線以東,人口稠密,銷售市場廣闊。(2)井岡蜜柚所在省區的行政中心是______市。(3)云南南華以松茸為主的野生菌資源十分豐富,多出口到A______、老撾、緬甸等鄰國,其發展邊境貿易的條件優越。(4)近年來,“直播帶貨”等新模式在農村地區被廣泛推廣實踐,甘肅省通過互聯網將黨參、羊肚菌等特色農產品從田間直通全國各地的餐桌,因此吸引了當地眾多農民工“城歸”返鄉創業,分析歸納當地“城歸”現象出現的原因。(2分)(5)請同學們選取家鄉的特色農產品,寫一條宣傳語。(1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6分)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通過比賽形式,重溫經典詩詞,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圖9為我國簡圖。圖9(1)“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描繪了我國________高原的景觀。(2)“才從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反映了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特點是____________。(3)從詩詞探究影響氣候差異的因素。①“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五原”和“長安”景象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緯度位置/海陸位置)。②“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指的是________(東南風/西北風)。“春風”不度玉門關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海陸位置,反映出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詩中“山寺桃花”四月“始盛開”的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6分)材料一:2023年12月20日,由長江干流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6座“巨無霸”水電站共同構成的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迎來全面建成一周年。6座巨型水電站年均發電量達3 000億千瓦時,每年節約標準煤約9 04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4 840萬噸,為“西電東送”提供強大支撐,用源源不斷的“綠電”助力東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材料二:圖10為6座“巨無霸”水電站分布圖,圖11為“西電東送”中部通道示意圖。圖10 圖11 (1)水能屬于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資源;與火力發電(煤炭)相比,水力發電的優點是____________。(2)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等6座“巨無霸”水電站分布在長江的____游,該河段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西電東送”中部通道對東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2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5分)貴南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廣西境內首條時速350千米的高速鐵路。2023年8月31日,貴南高鐵全線開通運營,貴南高鐵所經地區喀斯特地貌廣布,沿線深溝險壑、重巒疊嶂,地質構造十分復雜,其中橋隧比接近90%,修建難度極大。圖12為貴南高鐵線路示意圖。圖12(1)與公路運輸相比,貴南高鐵突出的優勢是____________。(2)貴南高鐵途經區域的耕地類型以______為主。(3)貴南高鐵修建難度大,沿線橋隧比較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簡述貴南高鐵的開通對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2分)2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7分)糖料作物是為制糖工業提供原料的作物,主要有甘蔗、甜菜以及糖用高粱等。我國北方以甜菜為主,南方以甘蔗為主。糖料作物加工后的副產品,可分別作為酒精、造紙、纖維等工業原料或家畜飼料。南寧某中學以“我國糖料作物的分布及利用”為主題進行探究學習,圖13是他們收集到的我國主要糖料作物分布示意圖。圖13任務一 讀地圖,研分布(1)甜菜分布的主要省級行政區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簡稱)。甜菜分布區在冬春季節易發生的氣象災害是______(臺風/寒潮/滑坡)。(2)甘蔗是一種喜熱喜濕的糖料作物,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氣候區。任務二 找區域,析條件,得效益廣西是我國蔗糖業的龍頭,廣西制糖工業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著力推進綠色生產,充分利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作為生產原料或能源再利用,例如將蔗渣用于造紙、濾泥做肥料、蔗渣用于發電、蔗渣制造家具板材等。(3)試分析廣西適宜種植甘蔗的有利自然條件。(2分)(4)根據廣西制糖工業的綠色生產方式,簡要分析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2分)八年級地理12月測試卷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5 ACDCD 6-10 BBBDD 11-15 BCBCB二、綜合題16.(1)黑河—騰沖(或胡煥庸、我國人口地理分界) (2)南昌 (3)越南(4)城市生活成本較高,經濟壓力大;國家優惠政策實施,鄉村經濟發展加快等。(5)一枚百香果,每天好心情;純粹香甜,一吃沃柑不看橘等。(言之有理即可)17.(1)內蒙古 (2)南北溫差大 (3)緯度位置 東南風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地形18.(1)可再生 清潔無污染 (2)上 落差大,水量大(3)緩解東部地區電力緊張的局面;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有利于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2點即可)19.(1)運輸速度快 (2)水田 (3)沿途多山地、丘陵、河流,地形崎嶇(4)便捷當地群眾出行;促進旅游業發展;促進商貿往來,帶動經濟發展;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人才流動和技術交流;擴大就業和投資等。(2點即可)20.(1)黑 、吉、新、內蒙古 寒潮 (2)亞熱帶季風(3)夏季高溫多雨,氣候濕熱;河流眾多,灌溉水源充足;冬季最低溫多在0 ℃以上,凍害少等。(2點即可)(4)經濟效益:節約經濟成本;增加就業等。環境效益:減少廢棄物排放;保護生態環境等。(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各答1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上學期八年級地理12月測試卷.docx 八年級地理12月測試卷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