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上期高中2024級期末考試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1~5 DBCBD6~10 CCADA11~15 DABCC16~20 DCBBC21~25 ADBAC26~30 DBCAB31~35 CABD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30分。36.(10分)(1)(3分)丙(1分)丙處等壓線最稀疏,(1分)水平氣壓梯度力最小,(1分)所以風速最小。(2)(2分)由西北向東南遞減(或由東南向西北遞增)(1分)25~30(或(25,30)、25到30)(1分)(3)(5分)020水平氣壓摩擦力上海梯度力、的地轉偏015風向(風向畫對得1分,其余三個力全對得2分,丁處風的符號全對得2分)37.(10分)(1)(5分)A蒸發B水汽輸送C下滲D地表徑流E地下徑流(每空1分,共5分)(2)(5分)①地表徑流②下滲③地下徑流④減弱⑤減少(每空1分,共5分,②、③兩空交換位置也可給分)38.(10分)(1)(4分)侵蝕(下蝕)(河口)三角洲由粗變細(每空1分,共4分)》(2)(3分)山體坡度、山體坡向、山體的相對高度(高差)、山體形狀、山體面積、山體走向(空間分布狀況)、山體破碎程度等。(每點1分,答對三點得3分,其他可以觀察到的地貌也可以酌情給分)(3)(3分)潮汐或風暴潮變小增多(每空1分,共3分)2024~2025學年度上期高中2024級期末考試 地 理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上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和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簽 字筆填寫清楚,考生考試條形碼由監考老師粘貼在答題卡上的“貼條形碼區”。2.選擇題使用2B 鉛筆填涂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如需改動,用橡皮擦 擦干凈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的對應區域內作答, 超出答題區域答題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上、試卷上答題無效。3.考試結束后由監考老師將答題卡收回。一 、選擇題:本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3年9月17日,位于青藏高原(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鎮)海拔4200 米賽什騰山的墨子巡天望遠鏡(光學)正式投入觀測(圖1),由這架望遠鏡試觀測拍攝 的一 張距地球200萬光年的由眾多恒星組成的仙女座星系照片同日公布(圖2)。圖3 是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據此完成1~3題。圖 1 圖 2 圖31.墨子巡天望遠鏡選址的有利條件是① 地勢低平,大氣能見度好 ② 風速大,透光性好③ 晴天多,大氣透明度高 ④ 人煙稀少,光污染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適宜的溫度是地球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重要條件。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相比,地球表 面溫度適宜主要得益于① 日地距離適中 ② 太陽光照穩定③ 大氣成分適宜 ④ 宇宙環境安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與仙女座星系等級相同的天體系統是A. 地月系 B.太陽系 C. 銀河系 D. 可觀測宇宙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一般被認為是太陽活動的周期,大多數太陽耀斑和太陽黑子活動相 關。2024年太陽活動正式進入了有記錄以來的第25個極大期(峰值)。中國國家空間天氣監 測預警中心發布,太陽在北京時間2024年1月1日5時55分時爆發了一個X5.0 級強太陽耀 斑,據此完成4~5題。高中2024級地理試題第1頁(共8頁)4.推測第24個太陽活動極大期最可能的年份是A.2009 年 B.2013 年 C.2017 年 D.2021 年5.太陽耀斑爆發時對地球的影響有A. 產生流星、極光等現象 B. 擾動對流層,產生天氣變化C. 產生磁暴、潮汐等現象 D. 影響衛星導航、無線電通信2024年3月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赤洲島首次發現恐龍化石。赤洲島一邊為火山巖地貌 (巖漿經火山口噴出到地表后冷凝形成),一邊為丹霞地貌(形成丹霞地貌的巖層是古生代至 新生代的紅色砂礫巖沉積形成)。圖4為香港赤洲島恐龍化石。據此完成6~8題。圖 46.該化石可能屬于A. 前寒武紀 B. 古 生 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7.形成赤洲島火山巖地貌的物質來源于A. 內 核 B. 外核 C. 上地幔 D. 下地幔8.形成丹霞地貌的巖層A. 底層較為古老 B. 全部都有化石C. 是可溶性巖石 D. 沒有層理結構新生代時期,地球上出現胡楊。胡楊因生長在塔里木河流域(古時所謂的“胡地”)而得名。圖5是新疆胡楊林景觀。據此完成9~11題。圖 59.胡楊出現的地質歷史時期A. 聯合古陸形成 B. 蕨類植物繁盛C. 爬行動物盛行 D. 被子植物繁盛10.圖中涉及到的地球外部圈層有① 大氣圈 ② 水圈 ③ 生物圈 ④ 巖石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關于地球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A. 大氣圈中的平流層有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與人類息息相關 B. 水圈的主體是冰川,包括陸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澤、地下水等C. 生物圈能促進太陽能的轉化,但不改變大氣圈和水圈的組成D. 地貌是出露地表的巖石圈在其他圈層綜合作用下呈現的形態 高中2024級地理試題第2頁(共8頁)進入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改變大氣成分的同時,也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據此完成12~14題。12.二氧化碳主要存在于大氣的A. 對流層 B. 平流層 C. 電離層 D. 高層大氣13.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是因為A. 人口數量的減少 B. 化石燃料的燃燒C. 植物的光合作用 D. 植物的呼吸作用14.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① 吸收紫外線 ② 吸收地面輻射③ 作為光合作用原料 ④ 成云致雨必要條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為防止冬春季冷空氣來襲時低溫凍害影響果樹生長,有的果農在地面鋪上厚厚的秸稈,有的果農則采用人造煙霧來防凍。圖6示意大氣受熱過程(①~⑥代表輻射類型或 大氣對能量轉化的影響)。據此完成15~16題。(④②③大氣⑤宇宙空間太陽⑥①地面)圖615.圖6所示的能量轉換過程環節中A.① 是大氣增溫的直接熱源 B.④ 示意大氣逆輻射C.⑤ 示意地面輻射 D.⑥ 示意大氣的削弱作用16.上述兩種防凍措施的作用分別是使圖6中A.② 增強,④增強 B.② 增強,③增強C.② 減弱,④減弱 D.② 減弱,③增強賽里木湖是新疆最大的高山湖泊,每至夏秋,湖濱綠草如茵,湖水清澈湛藍。2024年7月,小明某天午后到賽里木湖湖濱(圖7)游覽,感覺絲絲微風迎面而來,非常舒適。 據此完成17~19題。圖 717.導致賽里木湖湖陸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湖泊與陸地間A. 海拔高度差異 B. 日照時長差異C. 熱力性質差異 D. 融冰時間差異高中2024級地理試題第3頁(共8頁)18.賽里木湖近地面湖陸風最顯著的季節是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 季19.下圖中能夠體現小明在湖濱游覽時風向和氣壓狀況的是(等壓面)等壓面(4陸地山風向) (湖泊) (湖泊)陸 地風向A B C D吃水深度是指船舶從底部到船體與水面相連處的垂直距離,其受到船舶重量、水域 密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說,表層海水由密度小的海域流向密度大的海域。圖8 為紅海周邊區域及紅海的鹽度分布圖。據此完成20~22題。20.與赤道地區相比,紅海的表層海水A. 鹽度低、密度大 B. 鹽度高、密度小C. 鹽度高、密度大 D. 鹽度低、密度小21.紅海南部鹽度低于北部的主要原因是南部A. 水體交換較多 B. 海水溫度較低C. 蒸發量較小 D. 入海徑流匯入多22.一艘集裝箱貨輪由曼德海峽駛出紅海,該輪船A. 順流,吃水深度變淺 B. 逆流,吃水深度變淺C. 順流,吃水深度變深 D. 逆流,吃水深度變深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將福島核污水排放入海,該舉措遭到全世界各國的強烈 反對。圖9為太平洋主要洋流分布及福島第一核電站位置圖。據此完成23~25題。圖 9高中2024級地理試題第4頁(共8頁)23.南太平洋東側甲洋流的洋流性質和影響是A.暖流,增溫增濕 B.寒流,降溫減濕C.暖流,增溫減濕 D.寒流,降溫增濕24.圖9中最有可能形成大型漁場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5. 日本將核污水排海,遭到全世界的強烈反對。是因為核污水將① 改變水循環的主要環節 ② 通過食物鏈富集影響人體健康③ 導致全球性的氣候變化 ④ 污染水質,危害海洋漁業資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位于鄱陽湖畔的多寶沙山被譽為“江南第一戈壁灘”。一年中,多寶沙山在冬春季節增長速度最快。圖10為多寶沙山位置示意圖,圖11為多寶沙山景觀圖。據此完成26~27題。26. 塑造多寶沙山的外力作用是A. 流水沉積 B. 流水侵蝕 C. 風力侵蝕 D. 風力堆積27.一年中,多寶沙山在冬春季節增長速度最快。主要是因為冬春季① 風力強勁 ② 河流搬運作用強③ 湖灘裸露面積大 ④ 植被覆蓋率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暑假某研學小組前往某景區開展地貌野外考察,同學們發現該景區有索道、步行棧道和公路等上山路徑。同學們選擇沿棧道拾級而上,穿行于盛夏的林海中,考察當地地 貌,再沿公路返回。圖12為該地區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28~30題。28.圖中索道起點與終點相對高差最可能為A.550 米 B.600 米 C.750 米 D.800 米高 中 2 0 2 4 級 地 理 試 題 第 5 頁 ( 共 8 頁 )29.與棧道和索道比較,上山公路A. 路線較長,以減小坡度 B. 路程最短,可節省上山時間C. 路線較長,便于欣賞風景 D. 路程最短,保證通行安全30.上山棧道甲、乙、丙、丁四段線路中坡度最大的是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 丁段秋風起,銀杏黃。每年深秋,絢爛金黃的銀杏美景便如約而至,它悄無聲息地將秋 天的絢爛渲染到極致。表1為中國天氣網公布的特色銀杏觀賞地和最佳時間。據此完成 31~32題。表1觀賞地 地理位置 海拔 最佳觀賞時間丹東金光大道 124°E,40°N 18 m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北京地壇公園 116°E,40°N 42 m 11月初至中旬日照莒縣浮來山定林寺 118°E,35°N 299 m 11月上旬至中旬西安古觀音禪寺 109E,34°N 2200 m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桂林靈川縣海洋鄉 110°E,25°N 800 m 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六盤水妥樂村 104°E,26°N 1500 m 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31.影響銀杏最佳觀賞時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降水 C.熱量 D. 地形32.導致桂林和六盤水兩地銀杏觀賞時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地勢 B. 距海遠近 C. 緯度差異 D.太陽輻射Z179 次列車是運行在北京至烏魯木齊市之間的直達特快列車,全程3355千米。暑 期小明從北京出發乘坐該列車開展暑期“深度游”,旅途中發現植被景觀差異顯著。圖13示意Z179 次列車路線圖和小明在旅途中拍攝的植被景觀照片。據此完成33~35題。33.小明乘坐Z179 次列車從北京前往烏魯木齊途中發現植被景觀差異顯著,導致植被景 觀差異的影響因素是A. 熱量 B. 水分 C.光照 D. 土壤34.與北京門頭溝森林景觀相比,熱帶雨林A. 植被耐陰、喜濕、耐低溫 B.植物種類較少C. 喬木葉片寬闊、秋冬季節落葉 D.群落垂直結構復雜35 . 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寧夏中衛當地蒸發會加劇,當地沙柳最可能發生的變化是A. 地上部分植株變高大 B. 地上部分葉片變大C. 地下部分向深處生長 D. 地下部分縮小減少高中2024級地理試題第6頁(共8頁)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30分。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圖14為某時刻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圖a) 與局部地區海平面等壓線 分布圖(圖b) (單位:hPa)。 風的符號由風桿和風尾組成,風桿表示風向,風尾表示風力。圖15為風的符號。(1)甲、乙、丙、丁四處風速最小的是 ,理由是 。(3分)(2)圖14(a) 所示區域氣壓變化的總趨勢是 _,圖示區域最大氣壓差范圍是 hPa 。 (2 分 )(3)在圖14(b) 中繪制并標注所示時刻上海市風向及受力狀況。假如丁處風力為4級, 在丁處繪出風的符號。(5分)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水循環是聯系地球各圈層的紐帶,深度參與區域地理環境的形成與演變。圖16示意 水循環過程 。圖16材料二受人類活動影響,歷史上黃河中游地區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嚴重。20世紀70年代以 來,黃土高原開展營造梯田、修建淤地壩、植樹種草等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有效治理區域水 土流失。圖17示意黃河流經的主要地形區,圖18示意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高中2024級地理試題第7頁(共8頁)(1)圖16中各序號代表的水循環環節的名稱是:A 、B 、C D 、E _。(5分)(2)某地理興趣小組繪制了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對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和下游“地上 河”作用的思維導圖,請將缺失部分填充完整。(5分)(減少①、增加②、③(填水循環環節)坡地土壤侵蝕④(填“增強”或“減弱”)攔水攔沙水土流失減輕入河泥沙_⑤下游“地上河”現象減輕植樹種草修建淤地壩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營造梯田)3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雅魯藏布江(圖19)發源于我國西藏喜馬拉雅山區,進入南亞后被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注入孟加拉灣。不同年份,來自海洋的西南季風強弱不定,導致河流水量變化明 顯 。(1)甲河谷形態呈現 形,因流水 作用形成;乙圖所示河流地貌類型為 ,由河口到孟加拉灣,沉積物顆粒 (填“由粗變細”或“由細變 粗”)。(4分)(2)若對甲河谷兩側山體進行地貌觀察,請列舉三條可開展的主要內容。(3分)(3)乙圖所示入海口為典型的“喇叭口”地形,導致 (填海水運動類型)現象 顯著。當西南季風較強時,乙圖所示入海口處海水鹽度 (填“變大”或“變 小"),因河流向海洋輸送有機物和無機鹽類的變化,河口漁業資源 ( 填“增多”或“減少”)。(3分)高中2024級地理試題第8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度上期高中2024級期末考試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pdf 2024~2025學年度上期高中2024級期末考試地理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