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 海洋與人類活動基礎梳理·自主預習一、海洋資源與經濟發展1.地球上海洋占 ,蘊藏著極其豐富的資源,包括 、 、 、 、空間資源等。2.人類利用生物資源可以發展的產業是 、 、 。二、海洋環境問題1.人類破壞海岸生態的行為有 、 、 。2.過度捕撈會造成 。三、共同保護海洋綜合規范海洋問題的條約是 。圖示導航·重點突破海洋資源利用【讀圖·析圖】1.從圖中可以發現福建省連江縣的海陸位置: 。2.福建連江的“海上牧場”是利用 資源,發展 業。【探究·思考】福建連江的“海上牧場”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是 ,解決的措施 。(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問題與措施相對應。)課時訓練·基礎達標一、單項選擇題 讀圖,完成1、2題。1.導致該圖現象的原因是 ( )A.人們喜食小魚 B.過度捕撈C.海洋污染 D.氣候的變化2.解決圖示問題的合理有效措施是 ( )A.禁止魚產品上市B.治理海洋污染C.植樹造林,調節氣候D.實施“休漁期”制度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赤潮是發生在近海的一種生物環境污染B.赤潮的發生是與人類活動無關的自然現象C.赤潮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D.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超標排放是發生赤潮的主要原因4.我國海南省海口附近油類污染嚴重,它與什么資源的開發有關 ( )A.石油資源 B.旅游資源C.生物資源 D.空間資源5.我國每年的6-9月,政府部門對從事海洋捕撈作業的漁民實行2—3個月不同的休漁期,其目的是 ( )A.讓捕魚船只器械有修補的時間B.控制捕魚的大小和數量,實現漁業的可持續發展C.實施分區管理,爭取提高捕魚產量D.防止海水污染的惡化6.由于世界人口迅速增長,陸地空間越來越顯得擁擠,人類目前可大規模開發的廣闊空間是 ( )A.兩極地區 B.月球C.海洋 D.外星空7.下列關于保護“藍色國土”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對海洋資源實行綜合管理B.提高海洋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C.用高科技促進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D.海洋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盡量開采二、綜合題8.結合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2023年4月12日,自然資源部發布《2022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我國海域共發現赤潮67次,累計面積3 328平方千米。四大海區中,東海海域發現赤潮次數最多且累計面積最大,分別為29次和1 815平方千米。2022年4—8月,綠潮災害影響中國黃海海域,引發大面積綠潮的主要藻類為滸苔。材料二 海洋污染示意圖。(1)結合材料一,分析2022年中國沿海發生赤潮次數最多的海域為 。(2)結合材料二,分析海洋污染主要來自 、 、 和 。在各種污染中, 污染對海洋生物資源的危害最大。(3)赤潮有哪些危害 【誘思探究】亞丁灣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航線必經之地,一部分索馬里人淪為海盜(索馬里北臨亞丁灣),嚴重危害了世界各國的航海安全。2023年是中國海軍亞丁灣護航十五周年。(1)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稱。A 洲,B 洲,C 洲。(2)我國護航的三艘艦艇是從海南省的三亞港出發的,沿途經過的海域,依次是 海、 海峽、 洋和阿拉伯海,到達亞丁灣。(3)從圖上可以看出,三亞港位于五帶中的 帶。(4)索馬里北海岸的亞丁灣是世界重要的航線必經之地,請你根據所學的地理知識判斷,經過這里的海輪運送最多的是下面哪種物資( )A.鐵礦石 B.石油C.小汽車 D.長絨棉四 海洋與人類活動基礎梳理·自主預習一、海洋資源與經濟發展1.地球上海洋占71%,蘊藏著極其豐富的資源,包括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旅游資源、空間資源等。2.人類利用生物資源可以發展的產業是捕撈業、養殖業、食品加工業(言之有理即可)。二、海洋環境問題1.人類破壞海岸生態的行為有海岸建筑工程、挖砂、圍堰養殖。2.過度捕撈會造成生物多樣性銳減。三、共同保護海洋綜合規范海洋問題的條約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圖示導航·重點突破海洋資源利用【讀圖·析圖】1.從圖中可以發現福建省連江縣的海陸位置:瀕臨海洋。2.福建連江的“海上牧場”是利用空間資源,發展養殖業。【探究·思考】福建連江的“海上牧場”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是略,解決的措施略。(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問題與措施相對應。)課時訓練·基礎達標一、單項選擇題 讀圖,完成1、2題。1.導致該圖現象的原因是 (B)A.人們喜食小魚 B.過度捕撈C.海洋污染 D.氣候的變化2.解決圖示問題的合理有效措施是 (D)A.禁止魚產品上市B.治理海洋污染C.植樹造林,調節氣候D.實施“休漁期”制度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A.赤潮是發生在近海的一種生物環境污染B.赤潮的發生是與人類活動無關的自然現象C.赤潮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D.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超標排放是發生赤潮的主要原因4.我國海南省海口附近油類污染嚴重,它與什么資源的開發有關 (A)A.石油資源 B.旅游資源C.生物資源 D.空間資源5.我國每年的6-9月,政府部門對從事海洋捕撈作業的漁民實行2—3個月不同的休漁期,其目的是 (B)A.讓捕魚船只器械有修補的時間B.控制捕魚的大小和數量,實現漁業的可持續發展C.實施分區管理,爭取提高捕魚產量D.防止海水污染的惡化6.由于世界人口迅速增長,陸地空間越來越顯得擁擠,人類目前可大規模開發的廣闊空間是 (C)A.兩極地區 B.月球C.海洋 D.外星空7.下列關于保護“藍色國土”的說法,錯誤的是 (D)A.對海洋資源實行綜合管理B.提高海洋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C.用高科技促進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D.海洋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盡量開采二、綜合題8.結合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2023年4月12日,自然資源部發布《2022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我國海域共發現赤潮67次,累計面積3 328平方千米。四大海區中,東海海域發現赤潮次數最多且累計面積最大,分別為29次和1 815平方千米。2022年4—8月,綠潮災害影響中國黃海海域,引發大面積綠潮的主要藻類為滸苔。材料二 海洋污染示意圖。(1)結合材料一,分析2022年中國沿海發生赤潮次數最多的海域為東海。(2)結合材料二,分析海洋污染主要來自大氣污染、石油污染、固體垃圾和污水排放。在各種污染中,石油污染對海洋生物資源的危害最大。(3)赤潮有哪些危害 答:赤潮發生后,海水變成紅色,浮游生物大量死亡、腐爛,使赤潮海域大面積缺氧,并釋放出大量有害氣體和毒素,嚴重污染海洋環境。【誘思探究】亞丁灣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航線必經之地,一部分索馬里人淪為海盜(索馬里北臨亞丁灣),嚴重危害了世界各國的航海安全。2023年是中國海軍亞丁灣護航十五周年。(1)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稱。A亞洲,B非洲,C大洋洲。(2)我國護航的三艘艦艇是從海南省的三亞港出發的,沿途經過的海域,依次是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到達亞丁灣。(3)從圖上可以看出,三亞港位于五帶中的熱帶。(4)索馬里北海岸的亞丁灣是世界重要的航線必經之地,請你根據所學的地理知識判斷,經過這里的海輪運送最多的是下面哪種物資(B)A.鐵礦石 B.石油C.小汽車 D.長絨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單元 第一節 四 海洋與人類活動 - 學生版.docx 第四單元 第一節 四 海洋與人類活動.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