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基于新課標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與制鹽課題內容 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與制鹽教學分析 課標解析: 學生能夠了解海洋資源的種類和重要性,特別是海水中的鹽分及其經濟價值。學生掌握海水曬鹽的基本過程和原理,以及工業上常用的制鹽技術。學生能夠描述海水淡化的方法,并理解其在解決淡水資源短缺問題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材內容主要圍繞海洋資源的利用,特別是海水中鹽分的提取——即傳統的海水曬鹽過程和現代的海水淡化技術。教材詳細介紹了海水曬鹽的歷史背景、基本原理、工藝流程以及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常用技術和實際應用案例。同時,教材還涉及了海洋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利用海洋資源的同時保護海洋環境。 學情分析:在進行本節課的教學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如物質的分類、溶液的概念、溶解度以及基本的物質變化過程。此外,學生對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概念也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對于海洋資源的具體內容,特別是海水曬鹽和海水淡化的技術細節,學生可能缺乏深入的認識。因此,教學中需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逐步引入新的知識點,確保學生能夠順利理解和吸收。學習目標 了解晶體與結晶,初步了解結晶現象;掌握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實驗方法;掌握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 達成評價 了解晶體和結晶現象,了解結晶方法的原理和過濾操作要點,學習使用結晶、過濾的方法分離混合物。重難點 重點:晶體與結晶、混合物的分離。 難點:結晶法分離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先行組織 教師課前準備好相關實驗視頻。學習活動設計任務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評價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一些結晶,它們各有顏色,分外好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它的制取過程。 傾聽,看課件,思考 引導學生理解結晶在生活中的應用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任務二:知識講解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評價教師展開結晶知識點的講解及從溶液中制取結晶的方法; 教師展開去除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實驗活動。 教師展開去除粗鹽中可溶性雜質的實驗活動。 教師根據前面的實驗活動,引導學生總結混合物分離的相關知識點。 根據教師的引導,理解結晶的概念與如何制取的方法。 根據教師的引導,理解實驗過程及相關概念。 根據教師的引導,理解實驗過程及相關概念。 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掌握混合物分離的知識點。 學生了解晶體與結晶,初步了解結晶現象;掌握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實驗方法;掌握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設計意圖:培養觀察和分析實驗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會通過閱讀來分析問題。任務三:課堂總結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評價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內容并做總結。 ①學生跟著教師的引導觀看思維導圖回顧本節課相關知識進行二次記憶。 學生能夠知道結晶的過程和方法;學會混合物的分離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總結能力,讓學生復習掌握知識。遷移運用(當堂檢測): 思考:現有兩種同一溫度下的溶液,一瓶是氯化鉀的飽和溶液,一瓶是氯化鉀的不飽和溶液,請你至少用三種方法把它們區別開來。成果集成:作業設計 1.除去食鹽中少量泥沙的方法是( ) A.蒸餾 B.過濾 C.蒸發溶劑 D.重結晶 2.混有少量食鹽的硝酸鉀提純,可采用( ) A.溶解后升溫的方法 B.溶解后蒸發溶劑的方法 C.溶解后過濾的方法 D.溶解后降低溫度的方法 3.20 ℃時,將100克和200克的硝酸鉀飽和溶液,分別加熱都蒸發掉10克水后,冷卻到原來溫度,分別析出晶體a g和b g,則a與b的關系是( ) A.a>b B.a<b C.a=b D.2a=b 4.有一硝酸鉀溶液,第一次蒸發掉10克水,冷卻到20 ℃時,沒有晶體析出;第二次又蒸發掉10克水冷卻到20 ℃時,析出晶體3克;若第三次再蒸發掉水10克,冷卻到20 ℃,則析出晶體的質量是( ) A.可能小于3克 B.可能大于3克 C.一定等于3克 D.一定大于3克 5.欲將粗鹽提純并用所得精鹽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粗鹽過濾時,用玻璃棒攪拌加快過濾的速度 B.蒸發濾液時,待蒸發皿中濾液蒸干時停止加熱 C.配制溶液需要經過計算、稱量、溶解、裝瓶貼標簽等步驟 D.配制溶液時必須使用的儀器有托盤天平、酒精燈、量筒、燒杯、玻璃棒等 6.甲、乙兩種固體純凈物的溶解度曲線如圖A所示。在常溫下,先在兩支試管里分別裝入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試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體),再放進盛有冰水的燒杯里(圖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 B.裝甲溶液的試管中剩余的固體減少 C.試管里甲、乙物質的溶解度都增大 D.兩支試管里剩余的固體都增多 7.A、B、C三種不含結晶水的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t1 ℃時,A的飽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劑50 g B.將t2 ℃時的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 ℃時,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 C.在t2 ℃,A、B兩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同 D.要從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發溶劑使其結晶的方法 8.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 (1)圖中P點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純甲; (3)使30 ℃接近飽和的甲溶液變成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種方法是__________; (4)使50 ℃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10 ℃,則其溶質質量分數不變的是__________; (5)向100 g 50 ℃的水中加入65 g甲固體,發現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甲的晶體析出。你認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D 3.C 4.B 5.C 6.A 7.C 8.(1)在10 ℃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2)降溫結晶 (3)加入甲物質 (4)丙 (5)甲物質溶于水會放出熱量反思提升:本節課從學生易于感知的現象加以研究,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從實驗現象中總結發現金屬材料的物理特性。本節課實驗非常重要,是學生理解本節知識的關鍵。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