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地理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章 北方地區第三節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第一課時)新課導入一抔黃土且堆原,萬壑千溝鑄作魂。養育神州傳社稷,蒼茫舊事化晨昏。塬梁再造乾坤變,草木新栽翠黛存。還看山河增秀美,人民富足喜兒孫。知識目標:讀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和主要地形區。了解黃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黃土風情”。能力目標:結合圖文資料,了解黃土成因和黃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學習目標知識講解位置范圍黃土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深居內陸。經緯度位置大致介于33°N-41°N,100°E-114°E之間,屬于中緯度。100°E114°E41°N33°N知識點1 文明的搖籃知識講解位置范圍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脈,西至烏鞘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南抵秦嶺。(圖6.25)知識點1 文明的搖籃知識講解地形地勢黃土高原內部除了有著六盤山、呂梁山脈外,還有渭河平原和汾河平原等重要地形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呈波狀下降。汾河平原渭河平原知識點1 文明的搖籃知識講解氣候類型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降水集中在夏季。知識點1 文明的搖籃知識講解地位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渭河平原一帶就已經出現了原始農耕文明。知識點1 文明的搖籃知識講解黃河渭河平原知識點1 文明的搖籃黃帝陵社稷壇知識講解黃土風情黃土高原,山連著山,溝接著溝,交通不便,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用高亢而悠長的歌聲抒發自己的感情、感觸。知識點1 文明的搖籃知識講解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總面積約64萬平方公里,表面被厚厚的黃土覆蓋,黃土分布的面積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黃土高原面積約占世界黃土分布的70%,是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知識點2 風吹來的黃土關于黃土高原的形成的學說有多種。目前“風成說”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支持。“風成說”認為,黃土高原是盛行風從中亞、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運來的黃土堆積而成的。蒙古、中亞“風成說”知識講解知識點2 風吹來的黃土教材活動下列現象被認為是支持黃土“風成說”的證據,說說它們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黃土是被風吹來的,而不是流水沖來的。黃土的運動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有可能是西北風帶來的。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是從其他地方過來的。知識講解黃土地貌黃土土質疏松,極易遭受流水的侵蝕。天長日久,流水侵蝕使得黃土高原地表破碎,溝壑縱橫,形成塬、墚、峁、川等多種多樣的黃士地貌景觀。知識點2 風吹來的黃土知識講解黃土地貌黃土塬,由厚層黃土組成、面積較大,頂部平坦,侵蝕作用微弱,是黃土高原地區的主要農耕地所在。知識點2 風吹來的黃土知識講解黃土地貌黃土梁,為長條狀的黃土丘陵,主要是黃土覆蓋在梁狀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蝕而形成的。知識點2 風吹來的黃土知識講解黃土地貌黃土峁,是一種外形很像饅頭的峁,峁的橫剖面呈橢圓形或圓形,頂部有的為平頂,四周多為凸形坡,坡長較短,主要分布在高原溝壑區。知識點2 風吹來的黃土知識講解黃土地貌溝谷進一步發育成川,川是黃土高原農業發達,人口集中的地方。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農耕,所以人口密集。知識點2 風吹來的黃土課堂小結黃土高原自然條件文明搖籃形成原因位置范圍:氣候特征:冬冷夏熱,降水集中在夏季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南抵秦嶺黃土文明: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黃土風情:窯洞、信天游、白羊肚頭巾形成原因:“風成說”及其證據黃土地貌:地表破碎,溝壑縱橫,形成塬、梁、峁、川等地貌景觀傳統民居是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智慧杰作。讀“我國四幅傳統民居圖”,完成下面小題。1.位于黃土高原地區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C課堂練習【解析】1.讀圖分析,①四合院,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合院式建筑,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地區的傳統民居。②蒙古包是內蒙古高原地區的傳統民居,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于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③窯洞是黃土高原地區的傳統民居,窯洞建筑最大的特點就是冬暖夏涼。④江南水鄉的民居是南方地區的傳統民居。ABD錯誤,故選C。答案及解析傳統民居是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智慧杰作。讀“我國四幅傳統民居圖”,完成下面小題。2.下列民居特點與自然環境相符的是( )A.①墻體薄-終年高溫 B.②易拆卸-草原廣布C.③木質屋-年溫差小 D.④屋頂平-氣候濕熱B課堂練習【解析】2.讀圖分析,①四合院墻體厚,適應當地冬季寒冷的自然環境;②蒙古包易于拆卸、搬運、安裝,適應內蒙古草原地區的游牧生活;③窯洞是在黃土堆開挖的居所,冬暖夏涼,適應當地冬冷夏熱、降水少的自然環境;④江南水鄉的民居屋頂坡度大,利于防潮、排雨水,適應當地氣候濕熱的自然環境。ACD錯誤,故選B。答案及解析3.下列關于黃土高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A.黃土高原范圍東至烏鞘嶺B.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是自然原因形成的C.信天游是該地區富有民俗特色的民歌形式 D. ③河段形成了“地上河”C課堂練習【解析】3.黃土高原范圍西至烏鞘嶺,A錯誤;黃土高原由于土質疏松、植被破壞嚴重,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嚴重,長期以來形成了“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貌,B錯誤;信天游是該地區富有民俗特色的民歌形式,C正確;③為中游河段,“地上河”位于下游河段,D錯誤。故選C。答案及解析在漫長的二三百萬年間,這片廣袤的土地已經被水流剝蝕得溝壑縱橫、支離破碎,像老年人的一張粗糙的臉……”(摘自路遙《平凡的世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導致該地區地表形態溝壑縱橫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蝕 B.風力堆積 C.板塊運動 D.火山噴發A課堂練習【解析】4.黃土高原由于土質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長期的人類活動,如采礦、修路、亂砍濫伐、過放放牧等導致植被破壞十分嚴重,每當降雨時,雨水沖刷黃土形成了這種溝壑縱橫的地表特征,A正確、BCD錯誤。故選A。答案及解析謝謝觀看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