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3價值的創造和實現 練習一、單選題1.2024年11月15日,2024世界航海裝備大會在福州開幕。參與飛行表演的女飛行員徐楓燦有句硬核宣言:我愿把所有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宏偉的強軍事業;我愿把所有的赤誠熱愛,奉獻給祖國的藍天。這一宣言告訴我們( )①要在不懈奮斗和奉獻中創造精彩人生②努力奉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③人的價值只有在為國家作出貢獻時才能彰顯出來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由此可見,當代青年要實現人生價值就必須( )A.把個人價值追求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B.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并為之腳踏實地和艱苦奮斗C.在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中實現D.把個人前途與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以個人利益為重3.今年的巴黎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用堅持不懈的拼搏和汗水,不斷刷新紀錄、創造奇跡,讓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在奧運賽場,他們在收獲獎牌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一次又一次感動。這說明( )①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②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③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社會對個人價值的認可④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有3群平均年齡在65歲的奶奶,平日里或為生活困難兒童編織毛衣,或護送、陪伴雙職工家庭子女放學,或在大街小巷撿拾煙頭、清理垃圾。她們用愛心詮釋著“奶奶”這個親切溫柔的詞語,也使她們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實更有意義。這告訴我們( )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②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③社會所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④堅持人民至上就要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簡牘,是紙張普及前中華先民最普遍的書寫載體,頻頻亮相于大眾的文化生活。當一卷卷簡牘沉入泥土,它們記述的歷史便與這些竹質、木質的書寫載體一道,開始了長越千年,甚至更久的沉睡。而手執工具、在考古現場小心發掘的考古人,便是這些歷史遺存的喚醒者。這些喚醒者( )①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增長見識 ②利用有利的客觀條件,就能成就有價值的人生③堅定理想信念,在平凡中才煥發精彩人生 ④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如圖漫畫《活成一道光》啟示我們( )①人的價值是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中創造的 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讓人生更有價值③只有實現自我價值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4年9月29日,王振義院士被授予“共和國勛章”。他長期從事臨床研究,帶領團隊確立了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并將方案無私公開,只為使更多患者受益。這啟迪青年( )①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②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③為獲得國家的肯定而不懈奮斗④努力增長才干,才能實現幸福人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從返鄉創業、投身鄉村振興的“新農人”,到登上世界技能大賽舞臺的產業工人,到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冠軍……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有不少“90后”,扎根基層一線,密切聯系群眾,注重調查研究,是他們履職的顯著特征。由此可見( )①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②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是人大代表履職盡責做好工作的前提③調查研究是“90后”人大代表獲取正確認識的唯一途徑④只有扎根基層一線作出貢獻的人生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4年8月31日,中國內地奧運健兒代表團來到香港都會大學與在場師生等展開交流,運動員代表孫穎莎在發言中表示:當我真正穿上國家隊的球衣,我才知道胸前的國旗永遠大于背后的姓名。一個人只有把個人的夢想和祖國的榮譽結合起來,才會真正感受到夢想帶給你的那份堅韌而又厚重的力量。這啟示我們青年學生( )①在奮斗與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②實現人生價值要充分利用社會條件③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④把個人的理想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河南周口太康縣清集鎮二郎廟小學校長張鵬程十年如一日扎根農村教育,讓一所只有37名學生的農村教學點,成為周邊家長最信賴的完全小學。他不僅拿出自己多年的工資用來修繕學校,更是刷爆信用卡用來改善學生們的伙食。一位80后的小學校長,因長期操勞和無私奉獻,年紀輕輕便已滿頭白發,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校長爺爺”。他用愛和責任書寫了最美的青春年華。由此可知( )①評價一個人的價值要看其對社會的貢獻 ②只有在艱苦崗位上才能創造和實現價值③因為奉獻得到社會承認是價值的自我實現 ④人生價值創造可以是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4年9月,在第40個教師節到來之際,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向全社會發布了2024年“最美教師”。他們心有大我、敬業立學,以仁愛之心踐行教書育人使命;他們多年扎根教學一線,堅守如磐,用愛心和智慧點亮學生成長夢想……他們的先進事跡,集中展現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強烈責任擔當。上述“最美教師”( )①把社會需求融入個人價值實現中 ②積極奉獻社會,在平凡中造就偉大③價值實現離不開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 ④堅持正確價值觀,詮釋了教育家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從馬斯洛心理需求層次來考量,我們都需要工作和勞動,因為工作能滿足我們的生存需求、為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實現個人價值、贏得社會認可和尊重。這說明( )①要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 ②個人收入越多創造的價值就越大③勞動奉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 ④社會條件決定著人生價值的實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李振聲,30多年來始終堅守三秦大地,扎根麥田矢志攻關,培育出抗病、高產的遠緣雜交小麥,被譽為“中國小麥遠緣雜交之父”。李振聲說:“國家培養了我,我應該向國家作出回報。”李振聲的事跡給我們的人生啟示是( )①一個人獲得的榮譽越多,他自身的價值就越大②努力奮斗奉獻社會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③投身科技創新工作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④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巴黎奧運會女子網球單打冠軍鄭欽文,在奧運賽場上接受采訪說過的那些超燃的話,比如“哪怕再累,為國我可以再打三個小時”“不惜拼倒在奧運賽場上”以及“為國爭光,永遠要高于個人榮譽”,至今還在我們的腦海里回蕩,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鄭欽文用實際行動啟示我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 )①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②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③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④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把握難得人生機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黃宗德,17歲入伍投身革命,在多場戰役戰斗中沖鋒在前、屢立戰功,為保家衛國浴血奮戰,是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戰斗英雄。如今,他雖已93歲,身患膀胱癌和多種老年疾病,但仍堅持做紅色基因的傳遞者,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黃宗德的事跡告訴我們( )①人的價值只有在為國家作出貢獻時才能彰顯出來②要在正確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③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④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航天員宋令東和王浩澤兩人都是“90后”,都是首次執行飛行任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對此,青年學生應該( )①主動利用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實現自我價值②立足理想信念,勇于擔當責任,實現社會價值③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④提高個人素質,增長才干,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二、主觀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從小看著父輩們掰手指頭算,要種多少地,才能養活一家人的趙治海當時就有一個想法,“多打點糧食咱就富了”,這個想法伴隨著他的整個學農生涯,也激勵他堅定地走上了谷子研究的道路。1982年,從河北農大畢業的趙治海主動要求回張家口工作,接下了“研制谷子雜交種、提高谷子產量”這一項極難攻克的科研項目。趙治海帶領他的團隊一頭扎進試驗田里,按照谷子的特性,大膽采用光溫敏兩系法,潛心研究。他們克服了項目經費不足、田野工作辛苦、室內室外溫差大等困難,經過團隊持續攻關,自2000年起,世界上第一個谷子光溫敏兩系雜交種“張雜谷1號”誕生,世界上第一個抗除草劑谷子雜交種“張雜谷2號”培育成功……截至2023年6月,“張雜谷”共有24個品種。好的品種只有推廣種植后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惠。為了讓鄉親們相信科技、多種谷子,趙治海不知輾轉了多少鄉鎮農村和田間地頭給大家作指導。2009年以來,“張雜谷”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農業援非項目,也是“南南合作”項目之一。2010年,在墨西哥舉辦的世界飼料與食品安全大會上,雜交谷子研究成果在國際會議上的首次亮相,讓全世界了解了中國人民為保障世界糧食安全所做的不懈努力。2021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將中國的雜交谷子與雜交水稻、菌草一起寫入了《中非合作論壇—達喀爾行動計劃(2022—2024)》。運用價值觀的知識并結合材料,分析趙治海能夠實現“多打點糧食咱就富了”這個想法的原因。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陜西省榆林市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兒科主任醫師路生梅,用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健康,用一生的守候兌現著錚錚誓言,堅守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2024年9月13日,路生梅榮獲“人民醫護工作者”國家榮譽稱號。1968年,畢業于北京第二醫學院(今首都醫科大學)的路生梅,正值知識青年下鄉的熱潮,懷揣著“服務于民、治病救人”的理想,積極響應黨的偉大號召,從最繁華的首都北京來到陜北最艱苦的地方佳縣,成為援佳知青,一干就是50多年。來到佳縣后,路生梅很震驚,所謂的“佳縣人民醫院”,竟是兩孔墻皮脫落的破舊窯洞,周圍空曠的荒野中零星散落著幾座墳頭。然而,生活上的困難并未讓路生梅退縮。當地落后的醫療條件也讓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力所能及地改善群眾的健康狀況。自此,她白天坐診時向老醫生學,晚上回家在煤油燈下向書本學。內科、婦產科、中醫……從韶華到白發,“北京姑娘”路生梅扎根黃土高原,從一名普通的兒科醫生成長為“十八般武藝”皆通的“全能醫生”,踐行“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的諾言。路生梅說:“我感念祖國對我的培養,我熱愛著自己的事業和佳縣的父老鄉親們,人民的健康是我們永無止境的奮斗目標。未來的歲月中,我將繼續服務佳縣人民,踐行使命。”結合材料,運用“價值的創造和實現”的知識,評價“人民醫護工作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路生梅的人生事跡。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鵬保持向上的姿態,時代賦予最大的托舉。從前的孤勇者,如今是國之重器。苦結精飛,逐浪驅敵。南海、西太、繞島,離弦之箭,射向深藍。”這是“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之一的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頒獎詞。從抗美援朝一戰成名,到新時代上高原、跨遠洋、出島鏈,不同的任務,相同的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飛行二大隊深刻領悟統帥號令,結合使命任務,對接實戰要求,鍛造出制衡強敵的過硬本領,戰巡南海、前出西太、繞島巡航,快速成長為我軍一支重要的空中戰略性進攻力量,先后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表彰,被所在戰區評為備戰打仗先進典型,被空軍授予集體一等功。在飛行二大隊,隊員們不斷地刷新自己的航跡和里程,解鎖著未曾到達的區域和距離。從單打獨斗,到成體系作戰,中國空軍越飛越高,越飛越強!結合材料,運用“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的知識,說明飛行二大隊是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的。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第一季度譚新萍入選敬業奉獻“中國好人”。譚新萍是江西省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萬龍山鄉茅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她結合茅店村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多項創新舉措。在2012年率先開辦了萍鄉市首個“農村E郵”服務站,成立專業合作社,利用線上線下平臺,幫助銷售滯銷農副產品,有效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題,帶動群眾走上致富路。累計為當地村民提供50多個工作崗位,產品銷售額達到1000多萬元,幫助農民年增收近萬元。通過盤活現有資源,開發特色民宿,成功將茅店村打造成省3A級鄉村旅游景點,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同時,她還積極推廣綠色農業,與江西省糧油集團合作實驗種植基地,保障了糧食安全,提升了農戶的種糧收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她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深入調研鄉村發展情況,提出的關于推進農村電商發展、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的建議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譚新萍的事跡展現了新時代農村干部的責任與擔當,也為鄉村振興樹立了典范。(1)有人認為,只要勇于砥礪自我,就能實現人生的價值。請結合譚新萍的事跡,運用“實現人生價值”的有關知識,對此加以評析。(2)班級召開“強國有我青春有為”主題班會,請結合材料,并運用“價值的創造和實現”的知識,就青少年如何擔負新時代的責任,寫一篇發言提綱。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B D B A A A B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A C C C B1.A【詳解】①②: 徐楓燦愿把所有的青春和熱血、所有的赤誠熱愛奉獻給祖國宏偉的強軍事業。她的宣言告訴我們努力奉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要在不懈奮斗和奉獻中創造精彩人生,①②正確。③: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并非只有在為國家作出貢獻時才能彰顯出來,③排除。④: 材料強調奮斗和奉獻,不體現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與實現人生價值的關系,④排除。故本題選A。2.A【詳解】A:“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強調了當代青年要實現人生價值就必須把個人價值追求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A正確。B:總書記的話是強調當代中國青年要把個人前途和國家前途結合,不是強調理想信念,B正確。C:總書記的話沒有強調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C不選。D:實現人生價值就必須把個人前途與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但不是以個人利益為重,D不選。故本題選A。3.B【詳解】①④:中國體育健兒用堅持不懈的拼搏和汗水,不斷刷新紀錄、創造奇跡,讓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在奧運賽場,他們在收獲獎牌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一次又一次感動,說明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也說明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①④正確。②:材料沒有體現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②不符合題意。③: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而不是社會對個人價值的認可,③錯誤。故本題選B。4.D【詳解】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①排除。②④:材料中3群平均年齡在65歲的奶奶用愛心詮釋著“奶奶”這個親切溫柔的詞語,也使她們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實更有意義,這告訴我們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堅持人民至上就要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②④正確。③:材料強調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不體現社會所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③排除。故本題選D。5.B【詳解】①:考古人手執工具在考古現場小心發掘,這是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的表現,他們在考古實踐中增長見識,①正確。②:“利用有利的客觀條件,就能成就有價值的人生”這種說法過于絕對。成就有價值的人生需要多種因素,包括個人的主觀努力、正確的價值觀等,不僅僅是有利的客觀條件,②錯誤。③:材料主要強調考古人在考古實踐(個人與社會統一的活動)中喚醒歷史遺存,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而材料中并沒有強調考古人堅定理想信念以及在平凡中煥發精彩人生的內容,③不符合題意。④:考古人在考古現場的發掘工作,是在社會提供的條件下進行的,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喚醒歷史遺存,這體現了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④正確。故本題選B。6.A【詳解】①②:《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體現了人的價值是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中創造的,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讓人生更有價值,①②符合題意。③: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價值),③不符合題意。④:材料講的是發揮主觀能動性,未體現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7.A【詳解】①②:王振義院士長期從事臨床研究,帶領團隊確立了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并將方案無私公開,只為使更多患者受益,這啟迪青年要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①②正確。③: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要為人民利益而不懈奮斗,而不是為了獲得國家的肯定,③錯誤。④:材料強調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沒有強調努力增長才干對實現人生價值的作用,④錯誤。故本題選A。8.A【詳解】①:返鄉創業、投身鄉村振興的“新農人”,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有不少“90后”,扎根基層一線,密切聯系群眾,說明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①符合題意。②:扎根基層一線,密切聯系群眾,注重調查研究,是他們履職的顯著特征,說明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是人大代表履職盡責做好工作的前提,②符合題意。③:獲得認識的途徑有直接途徑和間接途徑,③說法錯誤。④:只有扎根基層一線作出貢獻的人生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說法過于絕對。人的價值在于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對社會的貢獻,貢獻不一定要扎根基層,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9.B【詳解】①③:材料中指出孫穎莎強調國家榮譽激勵著其奮往向前,這啟示我們青年學生要在奮斗與奉獻中成就人生,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①③正確。②:材料強調的是國家激勵著其自身發展,強調要堅持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未強調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的重要性,②不選。④:應該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④排除。故本題選B。10.A【詳解】①:張鵬程在奉獻與奮斗中書寫最美青春,表明人的真正價值主要在于對社會的貢獻,①符合題意。②: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和實現價值,而不是只有在艱苦崗位上才能創造和實現價值,②說法錯誤。③:一位80后的小學校長,因長期操勞和無私奉獻,年紀輕輕便已滿頭白發,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校長爺爺”。因為奉獻得到社會承認,實現自我價值,也就是價值的自我實現,③符合題意。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個人價值的創造和實現離不開社會提供的條件,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1.C【詳解】②④:根據材料中的最美教師先進事跡可知,“最美教師”們堅持正確價值觀,積極奉獻社會,在平凡中造就偉大,詮釋了教育家精神,②④入選。①:應該將個人融入社會中,在個人追求與社會需求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①錯誤。③:材料并未涉及實現人生價值離不開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③排除。故本題選C。12.A【詳解】①③: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我們都需要工作和勞動,因為工作能滿足我們的生存需求、為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實現個人價值、贏得社會認可和尊重,要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勞動奉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 ①③符合題意。②: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不是看收入,②不符合題意。④: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責任和貢獻,④說法錯誤。故本題答案選A。13.C【詳解】①:一個人在勞動中創造的財富越多,他自身的價值就越大,①錯誤。②:李振聲扎根麥田矢志攻關,培育出抗病、高產的遠緣雜交小麥,這說明努力奮斗、奉獻社會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②正確。③: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③錯誤。④:“國家培養了我,我應該向國家作出回報”,這體現了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④正確。故本題選C。14.C【詳解】②③:鄭欽文用實際行動啟示我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狀態,②③符合題意。 ①④:材料強調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不涉及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不涉及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和把握難得人生機遇,①④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C。15.C【詳解】②④:黃宗德17歲投身革命,沖鋒在前、屢立戰功,是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戰斗英雄。如今,雖已93歲,身患多種疾病,仍堅持做紅色基因的傳遞者,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因而獲得“共和國勛章”。這告訴我們要在正確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②④符合題意。①: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并非只有在為國家作出貢獻時才能彰顯出來,①表述錯誤。③: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但材料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而不是強調社會的作用,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6.B【詳解】③④:為推進航天夢的實現,對此,青年學生應該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提高個人素質,增長才干,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③④正確。①:材料強調青年學生應該提高個人素質,增長才干,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實現社會價值,而不是強調要實現自我價值,①不選。②:要立足實踐,腳踏實地,勇于擔當責任,實現社會價值,而不是立足理想信念,②錯誤。故本題選B。17.①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守夢想,持續奮斗。自覺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場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克服重重困難,進行持續性研究。③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趙治海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高產谷種研究,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評分說明:若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給分)18.①弘揚勞動精神,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路生梅從北京到佳縣,從韶華到白發,50多年扎根黃土高原,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治病救人,守護一方百姓的健康。②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路生梅感念祖國的培養,熱愛自己的事業,將自己的智慧才干和滿腔熱血播撒在佳縣,在造福百姓的同時被授予“人民醫護工作者”國家榮譽稱號。③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價值觀的指引,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佳縣的艱苦條件不僅未讓路生梅退縮,還讓她下定決心改變當地的落后醫療條件。克服困難,懷揣理想和信念,路生梅從普通的兒科醫生成長為“全能醫生”,踐行服務佳縣人民的承諾,充分體現了在砥礪自我中實現人生價值。19.①弘揚勞動精神,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飛行二大隊在不同的時代,對接不同的任務和實戰要求,苦結精飛,逐浪驅敵,多次立功,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②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飛行二大隊始終堅守保家衛國的使命,服從國家強國強軍的要求,從單打獨斗到成體系作戰,成為國之重器。③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飛行二大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鍛造過硬本領,不斷地刷新自己的高度,成為備戰打仗的先進典型,獲得了國家和人民的認可。20.(1)①該觀點片面。②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人生價值的實現既受個人自身綜合素質的影響,也受社會所提供的條件的影響,更受其是否及如何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影響。無論是提高自身素質,還是充分利用社會提供的條件,或是積極為社會作貢獻,均需砥礪自我。譚新萍開發特色民宿、開辦了萍鄉市首個“農村E郵”服務站、成立專業合作社等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勇于砥礪自我的體現。②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應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個人與社會相統一。譚新萍入選敬業奉獻“中國好人”不僅僅在于勇于砥礪自我,還在于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立足本職工作,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在勞動和奉獻中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2)新時代青年要弘揚勞動精神,學習譚新萍同志的奉獻精神,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要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揚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學習本領,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打牢道德根基,展示當代青年的時代風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