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我國的社會保障 練習一、單選題1.通過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共同籌集資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這屬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 )A.社會保險 B.社會救助 C.社會福利 D.社會優撫2.從2003年開始,全國老齡委組織開展“銀齡行動”,發動各領域老專家參與公益行動。新時代,“銀齡行動”的參與主體從老年知識分子拓展到全體老年人,行動內容從智力援助、技術幫扶為主,拓展到兒童托管、互助養老、扶殘助殘等方方面面。這表明我國( )A.兜牢民生底線,保障社會成員基本生活需求B.凝聚社會力量,推動銀發經濟的高質量發展C.鼓勵老有所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D.加強社會福利,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3.下表是2012—2023年M省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的有關數據。年份 地區生產總值(億元) 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萬人) 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元/人/年)2012 57067.92 8.2 4034.08 2402023 135673.16 4.8 5368.88 640由表中信息可知,M?。? )①社會保障水平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②社會保障讓每個公民享受相同的保障權益③居民用于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不斷增加 ④財政補助的標準提高,人民生活改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近年來,保定市深入實施精準助殘服務工程,堅持“普惠+特惠”的原則,相繼出臺殘疾人意外傷害保險、擴面資助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殘疾人托養補助等10余項惠殘政策,為有需求且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免費提供人工耳蝸、肢體矯治手術服務和康復訓練。上述舉措有利于( )①健全關愛服務體系,不斷鞏固殘疾人民生保障水平②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守好生存發展“最后一道防線”③完善康復救助制度,不斷提升殘疾人康復工作效能④優化社會保障制度,促使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截至2024年6月,全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13.8億人,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71億人、2.43億人、2.99億人,同比分別增加1423萬人、388萬人、478萬人,困難群體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在2023年,農村低收入人口和脫貧人口醫保參保率就穩定在了99.9%以上。由此可見( )①我國覆蓋全民、統籌城鄉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②我國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更多維護弱勢群體利益,消除貧富差距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最近,王某拿到了自己的低保金,驚訝地發現,數額又上升了。“我們家只有我和妹妹兩個老人,無兒無女,我身體也不好,多虧政府照顧我們,我們非常感動!”這反映出我國( )A.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和保障水平,構建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B.重視發揮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作用C.堅持應保盡保原則,通過明確各方權利與義務,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D.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安全規范、可持續的高水平社會保障體系7.安徽“皖惠?!笔且环N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由當地政府指導,并由中國人民保險承保。它被認為是一項普惠工程,因為只要是安徽省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并且處于在保狀態,就可以購買該保險,這項保險提供了醫保目錄內外的住院醫療費用保障,是一種可靠的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皖惠保的推出有利于( )①減輕參保人的醫療負擔,使醫療保障更充分②筑牢民生最后一道防線,完善社會保障體系③發揮保險社會“穩定器”作用,減少社會波動④降低基本醫保負擔,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為了適應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充分開發利用人力資源,緩解我國未來勞動力不足、養老金入不敷出等壓力,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同步啟動延遲男、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該政策預期的傳導途徑是( )①延遲法定退休年齡②降低企業經營成本③增強政府財政的可持續性④緩解政府財政壓力⑤降低養老保障制度運行成本⑥人力資源利用率提高A.①→⑤→②→③ B.①→⑥→②→④C.①→⑤→④→③ D.①→⑥→④→⑤9.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對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進行部署,提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的基本要求、重點任務等,為推動新時代新征程民生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下列有利于推進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建設的是( )①健全以社會福利為核心的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②堅持以經濟建設中心,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③推進社會分配制度改革,實現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④在再分配方面,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這是失能老人家庭普遍面臨的照護難題。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我國從2016年開始,探索試點了一種社會保險制度——長期護理保險(簡稱“長護險”)。這是國家推出的一種由政府主導、失能人員參保,向失能人員提供基本護理服務的社會保險政策。作為一項社會保險制度,“長護險”目前已在49個城市開展試點,累計超過235萬人享受了“長護險”待遇。國家推出“長護險”( )①通過互助共濟,滿足被保險人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②有利于回應群眾的民生需求,完善多層次保障體系③能夠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范圍,減輕群眾的就醫負擔④有利于發揮社會保險在改善民生中的兜底保障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下面的漫畫“養老錢”,說明我國( )A.完善“安全網”,健全養老保障體系 B.通過有效市場,織密養老服務網絡C.優化政府職能,完善養老保險制度 D.堅持應保盡保,優化社會救助布局12.2024年8月3口,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在養老消費領域,《意見》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推進公共空間、消費場所等無障礙建設,提高家居適老化水平。為此,政府需要( )A.履行經濟職能,優化公共養老服務供給 B.實施區域政策,支持養老服務平臺建設C.加強監管,提高養老行業市場準入門檻 D.完善社會保障,優化商業健康保險產品13.社會保障鋪就幸福生活底色。近年來,外賣快遞、網紅直播、物流司機等新業態從業人員發展壯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在風雨中奔波,他們的職業安全問題也受到社會關注。為此,我國啟動新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應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人群的職業風險,解決職業傷害歸屬不明,降低新業態經營主體的用工風險,建立健全多層次工傷保障體系。可見,新職業傷害保障( )①有效補充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筑牢社會保障最后一道防線②補充工傷保險,分散企業風險,發揮“減震器”的作用③滿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高層次保障需求,改善其生活質量④有效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減輕從業者的經濟負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4年我國基本醫保年度參保率穩定在95%左右,醫保目錄內藥品達3088種。同時,目錄內藥品的質量也顯著提升,特別是在腫瘤、罕見病等治療領域,很多新機制、新靶點的藥物被納入,實現了藥品保障范圍與臨床用藥需求更高程度的匹配。這反映了我國基本醫保( )①通過初次分配,滿足弱勢群體就醫需求 ②增加基層藥品供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③堅持應保盡保原則,參保大盤保持穩定 ④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著力呵護人民健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集中統一領導,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推動社會保障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是( )A.社會保險 B.社會救助 C.社會福利 D.社會優撫16.某市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積極構建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供給格局,兜牢殘疾人保障底線、優化關愛服務,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這是為了( )①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②增加社會優撫供給,滿足老年群體生存需求③優化社會救助供給,改善殘疾人的生活質量 ④消除社會貧富差距,化解社會成員生存危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主觀題1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增進民生福祉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持續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把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實抓好,讓發展實績更有溫度,讓惠民答卷更有厚度,使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村民看病,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老人養老,60歲以上每月可領取養老金,80歲以上還有高齡補貼。”云南省某村黨總支書記細數村民的新實惠:“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有所助、傷有所保,村里人心里更踏實、更溫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下一步,要完善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結合材料,運用“我國的社會保障”的相關知識,說明我國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的意義。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正在逐步健全完善。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實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這一制度已經延伸到農村,而且不斷提高標準。如2023年上海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每人每月142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510元,每人每月增加90元。(1)我國為什么要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社會保障體系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步健全完善體現了什么道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目標追求。社會保障制度是共同富裕的穩定器。社會保障作為一項重大社會制度安排,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我國以社會保險為主體,包括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制度在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這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支撐,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有利條件。社會保障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據此有人認為,社會保障水平越高就越能實現共同富裕。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對此觀點予以評析。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來,某地始終緊密結合本地改革發展的實際,多方籌集社會保障資金,連續五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80%以上,城鄉居民社保、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實現參保全覆蓋:全民免費健康體檢,并促使就醫“一站式”結算,“先診療、后付費”等政策有效落實;社會救助體系更加健全,留守兒童得到更多關愛、農民工工資權益得到更多保障,人病醫療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多措并舉,形成了一張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說明該地的做法對全國其他地方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啟示。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B A A B B C C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A D D A B1.A【詳解】A:社會保險是指通過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共同籌集資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A符合題意。BCD:材料體現的是社會保險,未體現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BCD排除。故本題選A。2.C【詳解】A:材料體現的是我們開展“銀齡行動”,發動所有老年人參與行動,不涉及兜牢民生底線,保障社會成員基本生活需求,A不選。B:材料主要體現的是發揮銀齡老人的積極性,參與社會活動,不涉及推動銀發經濟的高質量發展,B不選。C:全國老齡委組織開展“銀齡行動”,發動各領域老專家參與公益行動;新時代,“銀齡行動”的參與主體從老年知識分子拓展到全體老年人,這是鼓勵老有所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C入選。D:材料中的做法,不涉及社會福利問題,D不選。故本題選C。3.B【詳解】①:2012—2023年M省經濟發展不斷提升,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不斷增加,人均財政補助標準也在提高,說明社會保障水平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①符合題意。②:國家平等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更多地維護好困難群體的利益,并非每個公民享有的社會保障權益都相同,②說法錯誤。③: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并不能推出居民用于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不斷增加,③不符合題意。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不斷增加,財政補助的標準提高,均體現了人民生活改善,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4.A【詳解】①:保定市不僅出臺了多項惠殘政策,還為有需求且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提供了免費的人工耳蝸、肢體矯治手術服務和康復訓練等,這些舉措有利于加強和完善對殘疾人的關愛服務體系,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不斷鞏固殘疾人民生保障水平,①正確。②:社會救助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保定市的系列惠殘舉措屬于社會福利范疇,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②排除。③:材料中提到的為殘疾兒童提供免費的康復訓練和肢體矯治手術服務等,體現了完善康復救助制度,提升殘疾人康復工作的效能,③正確。④: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優化社會保障制度,但未涉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相關信息,④排除。故本題選A。5.A【詳解】①:截至2024年6月,全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13.8億人,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同比增加,困難群體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在2023年,農村低收入人口和脫貧人口醫保參保率就穩定在了99.9%以上,由此可見我國覆蓋全民、統籌城鄉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①正確。②:材料中提到的“困難群體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實現應保盡?!币约啊稗r村低收入人口和脫貧人口醫保參保率就穩定在了99.9%以上”,表明我國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②正確。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更多維護弱勢群體利益,縮小貧富差距,而不是消除貧富差距,③錯誤。④:社會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④錯誤。故本題選A。6.B【詳解】A:低保金屬于社會救助,而不是社會保險,A錯誤。B:低保金屬于社會救助,社會救助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B符合題意。C:材料強調低保金保障弱勢群體的生活,未涉及明確各方權利與義務,C排除。D: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而不是高水平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D錯誤。故本題選B。7.B【詳解】①③:材料中指出安徽“皖惠?!笔且豁椘栈莨こ蹋@項保險提供了醫保目錄內外的住院醫療費用保障,這說明皖惠保的推出有利于減輕參保人的醫療負擔,使醫療保障更充分,發揮保險社會“穩定器”作用,減少社會波動,①③正確。②:“民生最后一道防線”指的是社會救助,而題干強調的是商業醫療保險,②不選。④:“皖惠保”是一種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提供了醫保目錄內外的住院醫療費用保障,并不會降低基本醫保負擔,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8.C【詳解】①:材料強調國家實施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①排在第一位。⑤: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有利于降低養老保障制度運行成本,⑤排在第二位。④:降低養老保障制度成本,可以減輕財政壓力,④排在第三位。③:政府財政壓力減輕,有利于增強政府財政的可持續性,③排在第四位。②:延遲退休注重的是降低養老保障制度運行成本,與企業經營成本無關,②排除。⑥:人力資源利用率提高與緩解財政壓力無關,⑥排除。故本題選C。9.C【詳解】②③:健全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建設,既要夯實物質基礎,又要完善分配政策,②③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①:要健全以社會保險為核心的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①說法錯誤。④: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0.C【詳解】①:“長護險”是屬于社會保險,商業保險滿足被保險人較高層次的保險需求,①錯誤。②:“長護險”有助于破解失能老人家庭普遍面臨的照護難題,有利于回應群眾的民生需求,完善多層次保障體系,②正確。③:“長護險”的推出不會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范圍,且涉及的是長期護理,與基本醫療保障無關,③錯誤。④:國家推出“長護險”有利于向失能人員提供基本護理服務,有利于發揮社會保險在改善民生中的兜底保障作用,④正確。故本題選C。11.A【詳解】A:漫畫“養老錢”,說明我國健全和完善養老保障體系,織密織牢養老保障“安全網”,A符合題意。BC:材料沒有體現市場的作用,也沒有體現政府職能的優化,BC排除。D:材料體現的是養老保險,與社會救助無關,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2.A【詳解】A: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在養老消費領域,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這是政府履行經濟職能,優化公共養老服務供給,A符合題意。BCD:材料強調發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不涉及實施區域政策和完善社會保障,也沒有體現加強監管,提高養老行業市場準入門檻,B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3.D【詳解】①:社會救助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而不是新職業傷害保障,①排除。③:新職業傷害保障是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基本的權利,而不是高層次保障需求,③排除。②④:我國啟動新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當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時,提供相應的醫療費用、生活費用等保障,讓他們得到及時的救治和經濟補償,能夠有效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減輕從業者的經濟負擔,發揮社會保障“減震器”的作用,維護社會秩序穩定,②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4.D【詳解】③:2024年我國基本醫保年度參保率穩定在95%左右,反映了我國堅持應保盡保原則,參保大盤保持穩定,③正確。④:目錄內藥品的質量也顯著提升,很多新機制、新靶點的藥物被納入,實現了藥品保障范圍與臨床用藥需求更高程度的匹配,反映了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著力呵護人民健康,④正確。①:基本醫保不屬于初次分配,屬于再分配,①錯誤。②:材料并未涉及“基層”,沒體現增加基層藥品供給,②排除。故本題選D。15.A【詳解】A: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是社會保險,A正確。B:社會救助是最先形成的、歷史最悠久的社會保障形式,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B排除。C:社會福利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C排除。D:社會優撫是國家和社會依法對現役軍人、復原退伍軍人以及軍屬等優撫對象實行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的褒揚性、補償性、優待性、綜合性的特殊社會保障,D排除。故本題選A。16.B【詳解】①③:該市積極構建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兜牢殘疾人保障底線、優化關愛服務,是為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優化社會救助供給,改善殘疾人的生活質量,①③符合題意。②:社會優撫是國家和社會依法對現役軍人、復員退伍軍人以及軍烈屬等優撫對象實行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的褒揚性、補償性、優待性、綜合性的特殊社會保障。材料沒有涉及增加社會優撫,②不符合題意。④: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地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社會貧富差距,而不是消除,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7.①社會保障關乎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發揮民生保障安全網作用,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保障人民幸福。②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發揮收入分配調節器作用,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強人民的幸福感。③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共濟功能,同時通過社會成員的自助與他助,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增強人民的幸福感。18.(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屬于社會保障體系中的社會救助。政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對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給予無償幫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調節了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有效維護了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只有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促進社會保障可持續發展。19.①社會保障制度能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能調節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發揮社會互助的功能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所以,完善社會保障有利于共同富裕。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只有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③實現共同富裕歸根到底要靠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制度,大力發展生產力,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落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制度,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才能縮小居民收入差距,最終實現共同富裕。20.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的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②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③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④健全以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加大對民生、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投入力度。⑤堅持應保盡保的原則,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