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高一年級地理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綜合題)兩部分,第Ⅰ卷第1頁至第5頁,第Ⅱ卷第5頁至第6頁。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雙子座流星雨是北半球規模最大、流星數量最穩定的流星雨。2023年的雙子座流星雨從12月14日開始,到17日結束。如圖示意雙子座流星雨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形成流星雨的小行星最可能來自( )A. 火星與地球之間 B. 土星與木星之間C. 木星與火星之間 D. 水星與金星之間2. 流星雨隕落物可以降落到火星表面,但大多數不會降落到地球表面,源于( )A. 火星距小行星帶更近 B. 地球大氣的保護作用C. 火星的質量較地球大 D. 地球大氣層稀薄2024年9月18日20時08分,安徽合肥市肥東縣發生4.7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下圖為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和地球內部結構(①~④為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3此次地震震源位于()A. ①圈層 B. ②圈層 C. ③圈層 D. ④圈層4. 下列對地球內部各圈層特點描述,正確的是()A. ①-橫波傳播速度較大 B. ②-內部物質組成不均C. ③-軟流層所在的圈層 D. ④-由硅酸鹽礦物組成2024年7月29日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對我國華北燕山地區15.6億年前的一類圓盤狀化石進行了綜合研究,發現這類化石并非此前所認為的多細胞真核生物,而是微生物形成的群落,圖為地質年代劃分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5. 含有圓盤狀化石的地層形成時期是( )A. 乙 B. 丙 C. ② D. ③6. 該圓盤狀化石存在的地質時代( )A. 生物從海洋向陸地發展 B. 出現哺乳類動物C. 生物從陸地向海洋發展 D. 是重要的成礦時期國產大飛機C919在一次測試飛行中,巡航高度達到8km。下圖為“試飛區域氣溫隨高度變化曲線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 此次的飛機試飛巡航一直位于( )A. 對流層 B. 平流層 C. 臭氧層 D. 高層大氣8. 飛機從地面飛到8km高空的過程中( )A. 氣溫先升高后下降 B. 空氣密度降低 C. 氣流做水平運動 D. 氣壓一直升高2022年,長江流域進入汛期以來,降雨量嚴重偏少,河湖水位持續走低,發生了自1961年有完整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氣象水文干旱。下圖為長江入海口海域春、夏、秋、冬四季表層海水鹽度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9. 圖中表示夏季該海域表層海水鹽度的曲線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0. 長江流域汛期氣候異常干旱,導致入海口海域海水較往年同期( )A. 溫度偏高 B. 鹽度偏高 C. 密度偏低 D. 水位偏高潮汐是海水的一種周期性漲落現象。人類在海邊的許多活動,都需要充分認識并利用潮汐規律。下圖是9月某日浙江一水文站潮水位變化過程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1. 下列關于圖中潮、汐的判斷,正確的是()A. 甲時段屬于潮,乙時段屬于汐 B. 甲時段屬于潮,丙時段屬于汐C乙時段屬于潮,丁時段屬于汐 D. 丙時段屬于汐,丁時段屬于潮12. 丙時段,適宜在當地開展的人類活動是()A. 大型滿載船舶進港 B. 紫菜采集C. 開采海底油氣資源 D. 休閑觀潮阿拉善蘇宏圖黑戈壁地區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東北緣,海拔為900~1200米,冬春季節多大風,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區內多新月形沙丘、風蝕戈壁、灌叢沙丘等。下圖示意區內某地灌叢沙丘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 形成蘇宏圖黑戈壁地區新月形沙丘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流水侵蝕 B. 流水沉積 C. 風力堆積 D. 風力侵蝕14. 蘇宏圖黑戈壁地區分布最廣泛的新月形沙丘形態最可能是()A. B. C. D.位于四川南充嘉陵江邊的青居鎮南北各建有一個碼頭,北邊的叫上碼頭,南邊的叫下碼頭。青居人到曲水鄉去趕場、走親戚,可以“來也順水,去也順水”。讀青居曲流位置示意圖(圖中箭頭為水流流向),完成下面小題。15. 圖中河段常見()A. V形河谷 B. 峰林峰叢 C. 江心沙洲 D. 風蝕蘑菇16. 青居人到曲水鄉去趕場、走親戚,往返途中要“來也順水,去也順水”,其航程應為()A. 青居出發:上碼頭→曲水返回青居:曲水→上碼頭B. 青居出發:上碼頭→曲水返回青居:曲水→下碼頭C. 青居出發:下碼頭→曲水返回青居:曲水→上碼頭D青居出發:下碼頭→曲水返回青居:曲水→下碼頭第Ⅱ卷(綜合題,共52分)注意事項: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17.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新疆的博斯騰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2020年測得其水域面積1646km ,湖面海拔1048m,平均深度9m,最深處達17m。湖區內湖陸風(湖陸風是在較大水域和陸地之間形成的以24小時為周期的地方性天氣現象)較顯著,易受背景風(如當地盛行風)的干擾。材料二:下圖分別為博斯騰湖區域圖(下左圖)和湖區湖陸風風速月變化圖(下右圖)。(1)根據材料,判斷博斯騰湖湖陸風最弱季節,并分析原因。(2)若在湖邊大規模興建城市,試分析此舉對湖陸風的影響,并說明理由。(3)新疆地區當地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著名諺語,試從大氣受熱過程的角度解釋新疆晝夜溫差大的原因。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國西南云貴高原某地區石灰巖廣布,且巖層裂隙多,喀斯特地貌發育,區域內多處有泉出露。近年來該地因地制宜發展農旅融合產業,實現了鄉村振興。下圖為該區域地貌簡圖。(1)指出圖中甲、乙、丙的名稱,并分別簡述三者的形成過程。(2)運用水循環原理,分析該地多處有泉出露的原因。(3)評價喀斯特地貌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的利弊。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江西省某山區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土壤呈紅色、酸性、質地黏重、腐殖質含量少,代表性森林植被與熱帶雨林有明顯區別。a圖為該地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圖,b圖為土壤與其他自然環境要素關系示意圖,c圖為土壤成分示意圖。(1)a圖中甲為______,b圖中土壤發育的物質基礎為______,c圖中④為空氣,①代表______②代表______。(2)從氣候和地形角度分析該地土壤腐殖質含量少的原因。(3)說明該山麓(山腳)地帶性森林植被類型,并分析該植被對土壤的作用。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1. C2. B【答案】3. A4. B【答案】5. B6. D【答案】7. A8. B【答案】9. D10. B【答案】11. C12. B【答案】13. C14. B【答案】15. C16. B第Ⅱ卷(綜合題,共52分)注意事項: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17.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答案】(1)冬季。原因:冬季博斯騰湖水量最小,湖陸熱力性質差異最小;冬季湖面結冰,湖陸溫差小;冬季寒冷湖區獲得的熱量少,湖陸溫差小;靠近冬季風源地,受強勁的冬季風干擾湖陸風不顯著。(2)影響:使湖風加強,陸風減弱。原因:由于城市的熱島效應,白天增大了湖陸之間的溫差,使湖風加強;晚上減弱了湖陸之間的溫差,使陸風減弱。(3)新疆多晴朗天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白天氣溫高;晚上大氣逆輻射作用微弱,保溫效果差,氣溫低。18.【答案】(1)甲—石鐘乳;乙—石筍;丙—石柱。形成過程:三者都是由碳酸鈣長期沉淀形成的,從上往下沉積形成石鐘乳;從下往上沉積形成石筍;石鐘乳和石筍連在一起形成石柱。(2)處于西南地區,氣候濕潤,降水豐富;石灰巖廣布,地表水下滲多,地下水豐富;巖層多裂隙,地下水沿裂隙噴出,形成泉。(3)有利:獨特地貌形態有利于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不利:喀斯特地貌的土層薄,肥力低,對農業生產不利;該地貌不利于當地水利工程的建設等。19.【答案】(1) ①. 淋溶層 ②. 固體基巖 ③. 礦物質 ④. 有機質(2)氣溫高,有機質分解速度快;降水豐富,淋溶作用顯著;丘陵地形(地形起伏較大),土壤流失嚴重。(3)植被類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作用:土壤結構逐漸復雜;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肥力提升;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增強。PAGE第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