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一、二章 地球和地圖單元總結水 星金 星地 球火 星木 星土 星天 王 星海 王 星小行星帶巨行星類地行星遠日行星1、地球在太陽系的位置水金地火 木土天海專題一 地球的宇宙環境2、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條件(迄今人類唯一的家園)專題一 地球的宇宙環境①適宜的溫度②大氣③液態水3、人類太空探索的進程(P8-9)了解人類太空探索的成就,突出中國太空探索成就適中的位置專題二 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區別1.經線與緯線的比較項目 經 線 緯 線定義 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弧線 在地球儀表面,與地軸垂直并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特 點 形狀 半圓,兩條相對的經線組成經線圈 (形成條件:東西經, 之和180°) 圓(除極點外);每一條緯線都自成緯線圈關系 所有經線都相交于南、北極點 所有緯線圈都互相平行(兩級除外)長度 所有經線長度都相等 從赤道向兩極逐漸變短,在兩極收縮成點。南北緯度數相等的緯線長度相等指示 方向 南 北 東 西2.經度與緯度的比較項目 經 度 緯 度起始線 本初子午線(0°經線) 赤道(0°緯線)劃分 方向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西方向劃分 從赤道向南北方向劃分表示 符號 東經(E)、西經(W) 北緯(N)、南緯(S)度數 范圍 0°- 1 80° 0°- 90°2.經度與緯度的比較項目 經 度 緯 度特殊 線(點) 本初子午線(0°經線)、 20°W、160°E(東西半球分界線) 180°經線(東西經重合為一條) 赤道(0°)、回歸線(23.5°)、極圈(66.5°)、極點(90° )分界線 0°經線和180°經線是東、西經的分界線 赤道是南、北緯的分界線半球 劃分 西經20°和東經160°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西經20°向東至東經160°為東半球,西經20°向西至東經160°為西半球(大西小東)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數值遞變規律 東經和西經的度數從0°經線分別向東、向西逐漸增大,最大達180° 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從赤道分別向北、向南逐漸增大,最大達90°練習:1.下列與“坐地日行八萬里”最吻合的地點是 ( )A.本初子午線上的某點 B.赤道上的某點C.北回歸線上的某點 D.北極圈上的某點4.某點以西是西半球,以東是東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這點的地理坐標是 ( )A.0°、160°E B.23°26′S、20°WC.66°34′N、160°E D.0°、20°W5.據報道,我國漁民在南海某海域(東經117°,北緯16°)附近進行海上捕撈作業時,受到某鄰國軍艦的干擾。為保護我國漁民的合法權益,我國漁政船從甲地出發立即前往事發海域維權。結合右圖,事發地點位于圖中( )A.a海域 B.b海域 C.c海域 D.d海域BDB小試身手例題4:①②③哪個面積最大?①結論:跨經緯度相等的地球表面,緯度越低,面積越大舉一反三:相同兩條緯線間,跨經度相等的地球表面積大小?相同兩條經線間,跨緯度相等的地球表面積大小?⑦相等緯度低面積大專題三 經緯網圖的判讀在地圖上, 由于采用的制圖方法不同, 經線和緯線組成的經緯網可呈現不同的形式。( 1 )直線形式的經緯網直線形式的經緯網圖中的經線和緯線 都是直線。在圖中橫著的線表示緯線,豎著的線經線(向東增大是東經,向西增大是西經,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如右圖中A點的地理坐標為( )。65°S,10°W專題三 經緯網圖的判讀(2 )側視位經緯網。側視位經緯網圖中的經緯線不是直線而是一些弧線,在上圖中,沿東西方向延伸的弧線是緯線,連接南北兩極的弧線是經線。判讀方法是先根據赤道判斷南北緯,然后利用直線形式的經緯網圖的判讀方法判斷東西經。如右圖中B點的地理坐標為( )。40°N, 60°E(3)俯視位經緯網俯視位經緯網圖中的緯線是一個個圓圈,經線用直線表示且都經過中間的極點。①緯度判定: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看中間的極點,N代表北極點,S代表南極點,如果是北極點,則緯度就是北緯,如果是南極點,則緯度就是南緯;二是看箭頭,即地球自轉的方向,遵循“北逆南順”的原則,即北半球逆時針,南半球順時針。如上圖中C點的緯度為70° N。②經度判定:有兩種情況:一是有0°經線或180°經線的,首先找到0°經線( 180° 經線),與之相對的就是180°經線( 0°經線)。判讀方法是0°經線以東是東經,以西是西經;180°經線以東是西經,以西是東經;二是沒有0°經線或180°經線的,判讀方法是按照地球自轉的方向畫箭頭,順箭頭方向度數增加的為東經,順箭頭方向度數減小的為西經。如上圖中C點的經度為135° w。C點坐標即為( )專題二 經緯網圖的判讀70° N,135° w專題三 經緯網圖的判讀C點地理坐標為:。70°N, 135°W專題三 經緯網圖的判讀C點地理坐標為:。70°S, 135°ES專題三 經緯網圖的判讀C點地理坐標為:。70°N, 135°W(1)圖中②地的經緯度是 ( )A. (40° S,20° W ) B.(40°S,20°E)C. (40° N,20° W ) D.(40°N,20°E)(2)下列關于圖中信息判斷正確的是 ( )A.④地有極晝極夜現象.B.③地位于西半球C.①地位于③地的西北方D.⑤地所在緯線比①地所在緯線長ACSNWES例題1:(2019.山東東營中考)讀某區域經緯網圖,回答(1)-(2)題專題四 地球的運動1.地球自轉與公轉特點比較項目 自 轉 公 轉中心方向周期產生 現象地軸太陽自西向東自西向東一天一年晝夜更替、時差1.四季變化 2.五帶的劃分3.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正午影子長短)4.晝夜長短的變化 5極晝極夜日月星辰東升西落一天中物影朝向及長度的變化地球公轉與四季形成專題四 地球的運動 2.地球公轉由于地球傾斜著身子公轉,太陽直射點發生南北來回移動,其移動范圍是什么?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二分二至時間、直射點自轉公轉方向直射次數?二次一次0次0次晝 變 長晝 變 短晝 長 夜 短晝 短 夜 長晝夜長短情況及晝夜長短變化情況 極晝極夜(北半球為例, 南半球相反)晝最長晝最短平分平分直射點北移南移起始點?直射點在南北半球?冬至日 夏至日北:春分-秋分 南:秋分-春分(晝短夜長)(晝長夜短)(晝長夜短)(晝短夜長)助記晝夜長短十字訣: 點北北晝長,點南南晝長.(直射點)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越往北晝越長,直至出現極晝;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的過程,就是北半球白晝變長的過程,南半球相反。┅┅┅┅┅┅┅┅┅┅┅┅┅┅┅┅┅┅┅┅┅┅┅┅┅┅┅┅┅┅┅┅┅┅┅┅┅┅┅┅▲晝夜的成因(不透明球體)和晝夜更替的成因(地球自轉)。▲晝夜長短情況(春秋分為界)和晝夜開始變長變短(夏冬至為界);▲ 赤道晝夜全年等長前提例題2: 讀太陽直射點緯度位置示意圖(如圖1)和地球公轉示意圖(如圖2),回答(1)- (3)題(1)當太陽直射點緯度位置如圖1所示時, 地球運行至圖2中的( )A.①處 B.②處C.③處 D.④處(2 )當地球運行至圖2中的①處時,北半球的季節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5月26日,江蘇南京晝夜長短情況是( )A.晝長夜短 B.晝夜平分 C.極晝 D.晝短夜長CBA例題3:同學們在學習地球運動的過程中繪制了某個重要節氣的太陽光照圖(如圖1)和地球公轉示意圖(如圖2)。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在圖1所示的這一天,地球公轉到圖2中的 位置,在我國,人們將這一天的節氣稱作 。(2)圖1中①②兩點先看到日出的是 ,①②兩點之間的緯線長度大約是 千米,⑤⑥兩點晝更長的是 。(3 )圖1中①②③④四點,有極晝、 極夜現象的是(填數碼)。(4)2020年北半球的夏至是6月21日,這天之后直到冬至,北京的白晝長度都是逐漸變 (“長”或“短");當日晝夜長短情況是 。C夏至②1萬③短晝長夜短⑥專題五 地圖的閱讀1.地圖語言(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2.比例尺計算(含實地距離計算,注意單位統一和換算)①運用公式計算(最后換算成要求的單位)②化為文字式計算3.比例尺大小與表示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關系4.方位判斷5.按需選擇適用的地圖(使用目的和比例尺大小)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指向標定向法 : 平移指向標、旋轉試卷“北”朝上經緯網定向法 : 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圍 表示內容大 小 詳小 大 略笑大個 打小象坐標法路徑法去公園瀏覽—— 導游圖外出旅行,確定行程——交通圖確定某一國家的位置——世界政區圖確定中國的某一省的位置——中國政區圖確定某一市的位置——所在省的政區圖 按需選擇適用的地圖:使用的目的(用途)和比例尺大小(范圍)去公園瀏覽——外出旅行,確定行程——確定某一國家的位置——確定中國的某一省的位置——確定某一市的位置——導游圖交通圖世界政區圖中國政區圖所在省的政區圖確定某一行政單位的位置需要選擇比其大一級的行政區劃圖習題:1.下面四幅圖中A在B的方向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西北、東北、西南、西北B.西南、東北、西北、西北C.東南、正西、西南、東北D.正南、正東、西北、東南2.下面四幅圖按比例尺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3.在1:6000000的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圖上距離是5厘米,則實地距離是( )A.30000千米 B.3000千米 C.300千米 D.25千米CBC專題六 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體部位和地形類型的方法1.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體部位及坡度陡緩的判斷,河流流向判斷2.等高線呈閉合狀態,若數值中心大、四周小,為山地; 若數值 中心小、四周大, 為盆地或洼地。3.若整個圖中等高線稀疏, 且大部分地區海拔不超過200米, 為平原; 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上, 則為高原。4.若等高線密集,且海拔多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為山地;海拔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 200米(海拔500米以下),為丘陵。鞍部(內有同 心圓)陡崖 (小線 段)山谷 (彎曲高突)山脊 (彎曲低突)山峰(中高周低)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2.封閉的等高線中心:①周圍低,中間高,表示山頂 ②周圍高,中間低,表示盆地。3.兩山頂之間的地方是鞍部,4.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陡崖;適宜攀巖、易成瀑布)5.等高線由高海拔向低海拔凸出的地方是山脊;6.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凸出的地方是山谷(易形成河流)。例4:(2019●四川樂山中考)圖示地區主要地形類型是(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盆地B例5:(山東青島中考)讀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①處所在的山體部位的名稱是 。(2)圖中山頂A位于山頂B的 方向。( 3 )②處的海拔可能是 。A.360米 B.50米 C. 140米 D.260米(4)③處會形成瀑布,說明理由。( 5 )④河段和⑤河段流速較快的是 。(6)⑥處的登山者能否看到⑦處的登山者,說明判斷依據。鞍部西南C位于陡崖⑤否, ⑥⑦之間為山脊延伸:①和⑧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 A.275米 B.455米 C.375米 D.578米④~⑤河段大致流向?( );攀巖好去處?( ); 修建水庫大壩選在哪?為什么? ⑧CNwSE③由西向東工程量小,工期短,造價低; 儲水量大......已知某點A 的海拔,B的海拔未知,但可知其海拔區間,求AB兩點相對高度區間:B點上下(等高線數值大小)兩條等高線的海拔與A點的海拔差值,即為AB兩點相對高度的區間。例6:(1)填出圖中數碼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① ② ⑥ .(2)⑥地的相對高度為 米(范圍),若兩地圖上距離為3cm,其實際水平距離是 千米。(3)如果把圖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圖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為。(用數字式表示)(4)小河干流的流向是 。(5)有AC、BC兩種把水引到C處的方案,應選取 線。原因是 。鞍部山谷50≤⑥<15061:100000自北向南AC陡崖AC方案可實現自流NwES估算陡崖的相對高度區間(H):如果陡崖處有N條等高線經過,那么陡崖的相對高度H的取值范圍為: (N-1)x等高距≤H<(N+1 ) x等高距N: EN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