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第二框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學與文化》【政治認同】認同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科學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法治意識】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依法參與社會生活,自覺守法,維護革命先烈尊嚴。【公共參與】通過寫一段話,以實際行動告慰革命先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學習目標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上饒市弋陽漆工鎮湖塘村人,中國共產黨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和紅十軍團的締造者。1922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與領導弋橫暴動,創建贛東北蘇區。先后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10軍、紅11軍政治委員,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他把馬克思主義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毛澤東稱之為“方志敏式”根據地。1935年1月29日被俘。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他正氣凜然,堅貞不屈。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等著名文稿。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義,時年36歲。方志敏簡介子議題一 感悟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內涵子議題二 辨析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征子議題三 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如何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方志敏:“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方志敏同志為什么會在20世紀20年代投身于革命?當時的中國是一個怎樣的狀況?議題一 感悟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內涵思考1:軍閥割據混戰帝國主義侵略舊社會民不聊生對舊社會現狀不滿,對勞苦大眾同情價值選擇價值判斷(行 為)(認 知)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投身革命事業事實判斷思考1:方志敏同志為什么會在20世紀20年代投身于革命?當時的中國是一個怎樣的狀況?一、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事實判斷:人們對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本質屬性、發展規律作出判斷(是不是;認知)價值判斷: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值不值得;認知)價值選擇:人們的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去不去做;行為)1.含義 P76一、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事實判斷價值判斷價值選擇事實判斷:人們對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本質屬性、發展規律作出判斷(是不是;認知)價值判斷: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值不值得;認知)價值選擇:人們的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去不去做;行為)基礎(易錯易混)體現基礎2.關系1.含義判斷題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 )一、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事實判斷價值判斷價值選擇事實判斷:人們對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本質屬性、發展規律作出判斷(是不是;認知)價值判斷: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值不值得;認知)價值選擇:人們的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去不去做;行為)基礎(易錯易混)體現基礎2.關系1.含義社會意識一、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事實判斷價值判斷價值選擇事實判斷:人們對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本質屬性、發展規律作出判斷(是不是;認知)價值判斷: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值不值得;認知)價值選擇:人們的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去不去做;行為)基礎(易錯易混)體現基礎2.關系1.含義3.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產生各種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社會存在在不同人的頭腦中的反映,是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思考2: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們是否也要像方志敏同志一樣“拋頭顱、灑熱血”,投身到革命斗爭中去呢?——因時而變1.社會歷史性 P77(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征隨著時空的推移、地點的變化和條件的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不同。1)含義議題二 辨析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征“忠孝”是儒家傳統的核心要義之一。在封建的等級社會,“忠孝”往往意味著效忠皇上或兒子無條件服從父親。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孝”也不是“愚孝”,而是地位平等下的法律和道德義務。“忠孝”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含義表明相關鏈接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思考2: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們是否也要像方志敏同志一樣“拋頭顱、灑熱血”,投身到革命斗爭中去呢?——因時而變1.社會歷史性 P77(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征隨著時空的推移、地點的變化和條件的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隨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不同。1)含義2)意義(1)有助于我們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防止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2)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時俱進,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議題二 辨析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征議題二 辨析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征思考3:面對方志敏同志的選擇,為什么他的妻子既怪他又不怪他了呢?怪他不怪他議題二 辨析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征立場不同,站在家庭/國家的角度理解他的選擇,實現無產階級解放主體差異性階級性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能做出不同的價值評價。②人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場上,就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就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2.主體差異性 P78——因人而異(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征二、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3.階級性(在階級社會中)(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征桑條無葉土生煙,蕭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農民地主思考4:方志敏選擇的目標能實現嗎?為什么?(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方志敏的價值判斷對舊社會現狀不滿,對勞苦大眾同情方志敏的價值選擇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投身革命事業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議題三 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1.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P76 ( 客觀標準、基本標準)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二、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三)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2.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P78(最高標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1)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三)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2)把個人、集體和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二、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含義社會歷史性自覺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準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關系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征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必由之路。主體差異性階級性因人而異(角度不同)立場不同(利益不同)本框小結時間不同(條件不同)可愛的中國(節選)八十多年前,革命志士方志敏曾在《可愛的中國》中堅定地說:“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現在,先輩夢想已成現實,中華盛世如其所愿。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請你運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知識,寫一段跨越時空的話給方志敏先輩。要求:50字左右。任務布置(單選)1.混放是垃圾,分類成資源。對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既是對新發展理念的貫徹,也是生活方式的轉型,如垃圾焚燒發電既產生了“環境效益”,又帶來了“能源效益”。這說明( )①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沒有標準②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③垃圾變資源是由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決定的④事物的價值能夠隨著時空及條件的變化而變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堂檢測易混易錯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固定不變的。2.價值判斷的標準是自我價值的實現。3.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4.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就能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5.有價值的人生不應考慮個人利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