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教學設計課件名稱 6.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教師姓名學段學科 高中政治 教材版本 人教版必修四章節 第六課第二節 年級教學目標 1.政治認同:認同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 2.科學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 3.法治意識: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依法參與社會生活,自覺守法,維護革命先烈尊嚴。 4.公共參與:通過寫一封回信,以實際行動告慰革命先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含義、關系、基本特征及標準 教學難點: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基本特征及標準學情分析 1.知識結構: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哲學的原理與方法論。同時,學生在第六課第一框學習的基礎上,對價值、價值觀有了一定的認識。這為本框題的學習提供了一定的知識基礎,為本課教學目標的落實奠定了理論基礎。 2.能力水平: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對社會現象具備了一定的判斷能力。 3.情感態度:第七屆1+3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期,在進行價值沖突事件的處理上缺乏理性思考。教學方法 本節課采用議題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講授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例如搶答游戲、翻翻卡、課堂討論、PK作答等,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掌握本節課重難點,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環節目標 教學活動(師生活動) 媒體作用及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猜人物導入 教師:課堂導入:猜一猜這位人物是誰? 展示座右銘、著作、頭像?!街久?展示方志敏同志的生平簡介。 教師:這節課讓我們跟隨革命先烈方志敏來走進今天的課堂,了解方志敏同志如何做出他的人生選擇。 媒體作用: 翻翻卡: 根據人物特征猜 設計意圖:為整節課做好鋪墊,提高學生聽課的主動性和責任心。新課講授 議題一: 感悟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內涵 觀看視頻 思考1:方志敏同志為什么會在20世紀20年代投身于革命?當時的中國是一個怎樣的狀況? 時間要求:1分鐘自由討論 教師:利用搶答功能找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教師小結:當時,受著帝國主義的侵略,國內軍閥混戰,統治黑暗,民不聊生,這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稱為事實判斷。在事實判斷的基礎上,方志敏同志意識到民眾生活艱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把這稱為價值判斷。那么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方志敏同志選擇馬克思主義,毅然決然投身革命之中,做出自己的價值選擇。(PPT展示)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人們對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本質屬性、發展規律作出判斷是事實判斷。價值判斷是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做出判斷,而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做出的進一步選擇。(板書) 實戰演練(分類活動) 問題:材料中的事實判斷、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分別是什么? 一個兒童滑冰時不慎落水,考驗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A、冷眼旁觀,幸災樂禍 B、事不關己,沒必要為別人冒險 C、撥打110,呼喊人們來救人 D、和求救者講價錢,衡量值不值 E、奮不顧身的救人,然后悄然離開 教師:利用實戰演練,重申三者關系。 判斷題:(隨機選人) 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錯) 繼續,相信大家可以看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主觀范疇的概念,在社會歷史觀當中,我們把這叫做什么? 學生:社會意識 教師: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因此任何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社會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是在實踐基礎上產生的。 (PPT展示) 媒體作用: 搶答、隨機選人: 強調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關系 分類活動: 明確概念含義 設計意圖: 1.檢驗學習成果,提高課堂效率。 2.提高學生聽課的主動性和責任心。議題二: 辨析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征 (那么到這里,老師還有一個疑問想問同學們) 思考2: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們是否也要像方志敏同志一樣“拋頭顱、灑熱血”,投身到革命斗爭中去呢? 教師:為什么呢?有哪一位同學可以來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學生回答。 教師點評總結:在戰爭年代,方志敏同志為了社會安定需要投身革命事業去為此而奮斗,而今天的我們處在和平年代,步入新時代就有新要求,我們應立足于實際,做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選擇,努力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因此,這也意味著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我們把這稱為社會歷史性。(板書) (PPT展示) 相關鏈接: “忠孝”是儒家傳統的核心要義之一。在封建的等級社會,“忠孝”往往意味著效忠皇上或兒子無條件服從父親。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孝”也不是“愚孝”,而是地位平等下的法律和道德義務?!爸倚ⅰ痹诓煌瑫r代有不同的含義表明什么呢?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 媒體作用: 學生講: 了解和掌握知識情況 設計意圖: 檢驗學生學習的成效,鞏固知識點。議題三 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 (過渡)因此我們說方志敏做出了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可是在當時,也會收到不同的聲音,讓我們一起跨越時空,聽聽方志敏的妻子對他做出的選擇有什么樣的態度? (教師播放視頻)(視頻播放完畢)看完視頻,我們來思考下: 思考3:面對方志敏同志的選擇,為什么他的妻子既怪他又不怪他了呢? 前后6位同學為一組進行小組討論,時間為3分鐘,討論開始。 時間到,討論結束。我們請小組同學派代表起來分享一下小組成果。(PAD討論區) 教師點評總結:①他的妻子怪他是因為站在家庭的立場上思考,方志敏的選擇意味著犧牲家庭,甚至面臨著生離死別。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所處的立場不同,需要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對同一件事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這就是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第二個主體差異性。(板書) ②他的妻子又不怪他是因為理解他做出的選擇是為了救國救民。在當時的社會中,他們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選擇革命事業。這體現了階級性。(板書)大家可以看這首古詩,同樣是下雨,農民和貴族的想法卻不同。一個是渴望和欣喜,一個是厭惡。大家可以整理筆記。 思考4:方志敏選擇的目標能實現嗎?為什么?(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能實現,這要求我們必須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從而做出正確判斷和價值選擇。(板書) 盡管存在主體差異性和階級性,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方志敏的妻子最終還是選擇和方志敏同志一起投身于革命事業當中,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始終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這也是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第二個衡量標準。(板書) 總結: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征和標準 習題鞏固(PK作答) (單選)1.混放是垃圾,分類成資源。對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既是對新發展理念的貫徹,也是生活方式的轉型,如垃圾焚燒發電既產生了“環境效益”,又帶來了“能源效益”。這說明( ) ①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沒有標準 ②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 ③垃圾變資源是由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決定的 ④事物的價值能夠隨著時空及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媒體作用: 討論: 及時發表意見,實時分享觀點。 PK作答: 增強競爭力,提高參與能力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 學生:1.誦讀可愛的中國 2.現在,先輩夢想已成現實,中華盛世如其所愿。作為時代的中學生,如果讓你也寫一段信跨越時空的話給方志敏先輩,你會寫些什么?(PAD討論區) 3.課堂檢測 教師總結:中國現在的可愛之處真是數也數不盡,誠如方志敏先生在當時所述那般,變得更加可愛,更加美麗。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媒體作用: 試題統計:借助智慧課堂的答題卡功能開啟全班作答,統計的學生的正確率和所選答案。 討論區:寫一段話 設計意圖: 通過這樣的情感升華,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最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反思 本課時教學依據課標要求,采取議題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講授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讓教學流程更加流暢、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同時,在課堂中以方志敏的故事為主線運用了智慧課堂多種互動方式,實現了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和體驗性學習的結合,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 但在課堂學生活動中,教師時間安排和把控課堂能力有待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