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地理試題注意事項:1.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總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請用2B鉛筆和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指定區域內作答。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44分)我國某中學研學小組于某日進行太陽觀測活動,在天文軟件的幫助下繪制如下表格。第二天,日落方位較前一天偏北。據此完成1~2題。北京時間 12時 13時 14時 15時 16時 17時 18時 19時太陽方位 176° 257° 268° 274° 279° 285° 290° 294°太陽高度 86° 76° 63° 49° 36° 23° 10° -3.5°注:太陽方位數值,0°為正北,90°為正東,180°為正南,270°為正西,其他方位以此類推。太陽高度數值,負值表示太陽在地平面以下。1. 該地位于我國A. 東南地區 B. 東北地區 C. 西南地區 D. 西北地區2. 該日A. 日落前后太陽方位角移動速度最快B. 我國晝長夜短且晝長在變長C.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D. 北京時間6時左右太陽位于正東方位“泥火山”指泥漿和氣體同時噴出地面堆積而成的錐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間斷地噴出泥漿與氣體。在新疆北天山分布著眾多“泥火山”,噴發出的黏稠泥漿溫度比當地氣溫低,略帶油氣味,不時爆裂出幾個氣泡。左圖為新疆北天山“泥火山”分布圖,右圖為“泥火山”景觀圖。據此回答3~4題。3.天山“泥火山”眾多的原因是A.背斜和斷裂構造發育 B.冰川侵蝕強烈C.位于板塊交界處 D.流水侵蝕強烈4.“泥火山”噴出的氣體源自A.變質巖層 B.沉積巖層 C.侵入巖層 D.噴出巖下圖為某區域地質結構示意圖,C~O3,代表不同地質年代地層。完成5~6題。5. 甲地構造地貌為A. 背斜山B. 背斜谷C. 向斜山D. 向斜谷6. 圖中斷層形成于A. C地層之后B. S1地層之前C. S3地層之后D. O3地層之前讀世界板塊分布局部示意圖(圖中①、②表示板塊的邊界),完成7~8題。7.甲板塊的名稱為A.亞歐板塊 B.印度洋板塊C.太平洋板塊 D.南極洲板塊8.下列關于板塊邊界的表述,正確的是A.①為生長邊界;②為消亡邊界B.①為消亡邊界;②為生長邊界C.兩者都屬于生長邊界D.兩者都屬于消亡邊界下圖為我國某次冷鋒過境前后,華北某氣象站的氣象數據圖。據此完成9~10題。9. 甲時段,該氣象站A. 偏南風轉東南風 B. 風速由大變小 C. 氣溫持續上升 D. 空氣質量轉好10. 乙時段以14:00為界,該氣象站A. 先受暖氣團后受冷氣團影響 B. 大氣逆輻射先增強后減弱C. 地面輻射先增強后減弱 D. 太陽高度角先增大后減小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早在18世紀就存在海上絲路——海參貿易航線。古代望加錫海參捕撈者每年都會從望加錫出發到澳大利亞北部沿海進行海參捕撈、加工,于次年向北回到望加錫,再通過華商船輸送到中國廈門。圖示意當時中澳海參捕撈、貿易線路圖。讀圖完成11~13題。11.推測古代望加錫海參捕撈者每年出航和次年返航的最佳時間分別是A.7月12月 B.12月7月C.3月10月 D.10月3月12.古代望加錫海參捕撈者從卡奔塔利亞灣回歸望加錫,在甲地最可能遭遇的困難是A.海嘯 B.風暴C.嚴寒 D.冰山13.在卡奔塔利亞灣,捕撈者發現當地沿海紅樹林廣布。紅樹林對該地區的作用主要是A.減少海浪對海岸的侵蝕B.為過往船只提供避風場所C.阻擋中部沙漠向北移動D.為沿岸地區提供優質木材某條位于亞洲的河流,補給主要來自于降水、積雪融水和冰川融水。下圖為該河流位于67°E、44°N附近河段的三種水源補給的月分布圖,該河段的上游集水區的海拔介于2000~5400米。讀圖完成14~15題。14. 該流域的降水、積雪融水和冰川融水三種補給,分別對應于圖中的A. 甲、乙、丙B. 甲、丙、乙C. 乙、丙、甲D. 丙、甲、乙15. 造成該流域氣候干燥的最主要原因是A. 沿岸有寒流經過B. 東北信風背風坡C. 距離海洋遙遠D. 副熱帶高壓控制南非位于非洲最南端,有“彩虹之國”之美譽。其東、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環抱。南非漁業發達,西部與南部沿海均有漁場分布,魚類及其制成品出口值居非洲前列。下圖為“南非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16~18題。16. 與西岸相比,該國大陸東岸年降水量的多少及原因是A. 少 受副熱帶高氣壓影響,寒流減濕 B. 少 位于盛行西風背風坡,寒流減濕C. 多 地處東南信風迎風坡,暖流增濕 D. 多 地處東北信風迎風坡,暖流增濕17. 南非南部沿海漁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寒暖流交匯 B. 上升補償流C. 大陸架廣闊 D. 河流徑流匯入18. 該國南部的好望角因風浪較大,被稱作“好望不好過”,其風浪最大的月份是A. 1月 B. 4月 C. 7月 D. 11月正常情況下,赤道太平洋東岸和西岸海水溫度存在差異,從而在上空形成大氣環流。若某些年份赤道附近中東太平洋海面溫帶異常升高,稱為厄爾尼諾現象。圖為赤道太平洋區域圖。據此完成19~20題。19.正常年份A.表層海水溫度甲地低于乙地B.近地面氣流由乙地流向甲地C.甲地近地面氣壓高于乙地D.甲地盛行下沉氣流20.厄爾尼諾年時,最可能出現A.印度尼西亞洪澇災害B.我國夏季北澇南旱C.澳大利亞農業豐收D.秘魯沿岸沙漠一片花海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圖),最高峰海拔3556米,東坡海拔1700~2200米的植物物種豐富度最高。完成21~22題。21.賀蘭山東坡基帶的植被是A.落葉闊葉林B.針葉林C.山地草原D.荒漠草原22.賀蘭山東坡海拔1700~2200米的植物物種豐富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充足B.氣溫較高C.降水較多D.蒸發量少二.綜合題(共56分)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分)材料一:在北京樹葉變紅、變黃、紛紛飄落的季節,小明同學利用假期到雅典研學旅行,發現雅典市市樹的葉子仍然是綠的,且葉面細小偏硬、有蠟質層,圖1為地中海氣候世界局部分布圖,圖2為雅典的氣溫曲線和降水直方圖。材料二:研學旅行期間,小明通過調研,發現與北京相比雅典此季節雨水明顯偏多,并繪制了地中海周邊地區的冬雨率等值線分布圖(圖3)。冬雨率是指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1)地中海氣候在歐洲分布的最高緯度 (高/低)于其它洲,試從海陸熱力性質角度,簡析其原因。(8分)(2)從氣候特征角度,分析雅典市樹的葉片特征與北京不同的原因。(4分)(3)圖3中冬雨率最高的城市是 ,試從氣壓帶、風帶移動的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經是一個淡水湖,現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紀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條;但隨著大規模農墾及修建水庫,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爾塔拉河和精河,導致湖泊面積不斷縮小,大片湖區干涸。下圖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圖。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變咸的原因。(6分)推測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節,并說明理由。(4分)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區干涸帶來的影響。(6分)(4)請你就艾比湖的生態環境保護采取的措施提出建議。(4分)25.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安第斯山脈(圖甲)屬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脈垂直地帶分布明顯,圖乙為安第斯山脈某段垂直帶譜分布圖。(1)分析圖中高大的安第斯山脈形成原因。(4分)(2)據圖簡析安第斯山脈垂直自然帶類型豐富的原因。(4分)(3)指出圖乙所示山脈中雪線東、西兩坡的差異,并分析原因。(6分)(4)若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變為低平的平原,可能會給南美洲的自然帶分布帶來哪些影響。(4分)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44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A B A B C C B B D B B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 B A A C C A C B D D C二.綜合題(共56分)23.(1) 高 夏季:地中海溫度低于陸地,形成局部的高壓中心/盛行下沉氣流,增強了副熱帶高壓;冬季:地中海溫度高于陸地,形成局部的低壓中心/盛行上升氣流,有利于西風深入。使地中海氣候向較高緯度擴展。(8分)(2)夏季高溫少雨,葉片細小/蠟質層等可以減少水分蒸騰,冬季溫和多雨,葉片常綠,不易凋落。(4分)(3) 的黎波里 該地區降水主要受盛行西風的影響,的黎波里緯度低,全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時間長/盛行西風影響的時間短,且主要集中在冬季,故冬雨率高。(6分)24.(1)艾比湖地處西北內陸,干旱少雨,蒸發旺盛,導致湖水鹽分不斷累積;氣候變化使該地區氣候趨向暖干化,蒸發量加大;大規模農墾及修建水庫等人類活動使入湖水量大大減少,導致對湖水的稀釋作用減弱等。(6分)(2)夏季。艾比湖主要補給水源是大氣降水和冰川融水,其汛期出現在夏季。(4分)(3)湖水自凈能力減弱,水體質量下降;蒸發量減少,調節氣候的能力下降;漁業資源減少,鳥類棲息地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湖底裸露面積不斷增加,鹽漬化和沙化加重,影響北疆地區的生態環境。(6分)(4)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節水農業;發展循環經濟,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4分)25.(1)南極洲板塊俯沖到美洲板塊之下;使美洲板塊受擠壓上拱、隆升,形成安第斯山脈(4分)(2)山麓所處緯度低;山體海拔高,相對高度大。(4分)(3)差異:東坡雪線比西坡低。原因:東坡位于東南信風迎風坡、氣流抬升多地形雨,西坡位于背風坡,氣流下沉、降水少。(6分)(4)熱帶雨林帶、熱帶稀樹草原帶橫貫大陸東西;熱帶荒漠、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及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將向東擴大;該處的垂直地帶性將消失。(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