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公平正義的守護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口 試卷講評課口 其它課口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公平正義的守護》,本框“運用你的經驗”從學生自身的經歷出發,描述自己遭遇的“不公平”的事,一定程度上能夠引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鳴。真實的故事往往富有生命力,它能編織起師生、生生間情感的紐帶,達到心靈交融的效果。活動的落腳點不是激起大家遭遇“不公平”時自己的怨憤、委屈或無奈之情,而是思考遇到“不公平”情形時的正確做法。面對社會生活中諸多不公平的現象,怨天尤人,一味地抱怨甚至仇恨,不僅無濟于事,還將痛苦不堪。我們需要正視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積極創造條件,付出努力,為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而盡我們所能。 本框共安排兩目內容。第一目“堅守公平”。本目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實現公平的堅守。要實現公平的堅守,就需要個人維護公平,以公平之心為人處世,敢于對不公平說“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謀求公平;需要制度保障公平,無論立法還是司法,都要公平地對待每個人,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第二目“守護正義”。本目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實現正義的守護。要實現正義的守護,就需要個人守護正義,敢于斗爭,講究策略;就需要司法維護正義,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確保司法過程和結果合法、公正。學情分析 中學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這些觀念需要經由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親身實踐才能真正內化。第八課《維護公平正義》將深刻的理論蘊含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鼓勵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體驗,通過學生的道德踐行和生活實踐,促進法治素養和道德品質的知行統一。 基于以上學情考慮,本課設計了“公平正義的價值”和“公平正義的守護”兩框內容,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維護公平正義的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本課學習過程中,不僅課堂上要積極思考,主動質疑,而且要積極通過演講比賽、辯論賽等體驗公平,通過召開“向正義榜樣學習”的主題班會感悟正義,并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努力踐行公平正義。學習重難點 1.通過對具體情境的分析,知道如何堅守公平 2.通過具體事例,做到如何守護正義。 3.勇于承擔責任,共建共享公平正義的美好社會。評價任務 (1)能說出個人維護公平的具體做法和制度保障公平的具體內容。(評價目標1) (2)能總結個人守護正義的做法和司法維護正義的內容。(評價目標2) (3)能說出追求公平正義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評價目標3)教學評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導入新課教師活動 故事導入 王一在谷場上扒著麥秸,直到扒出幾粒麥子,她叫來鄰居,說:“假如我們種下這些麥子,我們就有面包吃了。誰來幫我種下它們?” 王二說:“我不種。” 王三說:“我不種。” 王四說:“我也不種。” “那我種吧。”王一自己種下了麥子。 眼看麥子長成了,王一又問:“誰來幫我收麥子?” 王二說:“我不收。” 王三說:“這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王四說:“不做雖然餓一點,但也不至于餓死。” “那我自己做。”王一自己動手收麥子。 終于到了烤面包的時候,王一問:“誰幫我烤面包?” 王二說:“那得給我工資。” 王三說:“那我還能享受最低生活補償嗎?” 王四說:“如果讓我一個人幫忙,那太不公平。” 王一說:“那我還是要做。” 她做好五根面包并拿給她的鄰居看,鄰居們都要求分享勞動成果。他們說王一之所以種出麥子,是因為地里找出了種子,這應該歸大家所有,再說,土地也是大家的。但王一說:“不,我不能給你們,這是我自己種的。” 王二叫道:“損公肥私!” 王三說:“簡直像資本家一樣。” 王四說:“我要求平等。” 1、從開始種麥子、收麥子、到后來烤面包,這些事都是誰做的? 王二、王三、王四當時幫王一了嗎? 2、在王一遭遇了這些待遇之后,會有怎樣的感受 3、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感受?學生活動 閱讀故事,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設計意圖: 通過閱讀故事,學生了解到人們總是渴望公平的陽光普照,但公平的社會不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從美好的愿望轉化為現實,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努力,需要我們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衛公平。環節二:自主學習教師活動 出示自學提綱: 1.為什么要堅守公平? 2.如何維護公平? 3.為什么要守護正義? 4.如何守護正義? 5.為什么說追求公平正義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學生活動 學生結合自學提綱,預習書本P114--119內容,找出相應的答案。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學預習書本內容,結合學習提綱,對本課知識有個整體感知,明確本課的重點內容。環節三:講授新課:堅守公平教師活動 活動一:名言欣賞 公與平者,即國之基址也。 ——清·何啟 目貴明,聽貴聰,心貴公。 ——鄧析子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聽,公之謂也 ——管子 公正是賞罰公明者的美德。 ——亞里士多德 在政府事務中,公正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是一種力量 。——拿破侖 對他人的公正就是對自己的施舍。 ——孟德斯鳩 活動二:出示視頻和材料 江家“良心秤”準確公道、分毫不差,江家姐弟至今仍然這樣堅持,他們堅守的是什么? 江家姐弟為什么說“稱雖不大,但稱的是良心,守的是道義!” 江家姐弟做秤秉承“準確公道、分毫不差”的祖訓,嚴詞拒絕不法商販的請求,堅持做“良心秤”,不賺昧心錢,向社會吹起了一股清新之風,品格如金子般熠熠生輝!我們也應向他們學習,敢于對不公平說“不”,勇于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 活動三:時事鏈接——租售同權 住建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立法,明確租賃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建立穩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與買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思考: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與買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體現了什么道理? 答案:體現了制度保障公平學生活動 通過名言欣賞,懂得公平正義的實現,徐奧大家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努力。 學生針對視頻和材料,總結出個人維護公平的做法和制度保障公平的內容。設計意圖: 通過大家看視頻和時政鏈接,學生更加熟悉教材內容,更清楚地做到維護公平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還需要制度的保障。環節四:守護正義教師活動 材料一:晚上就寢后,幾個同學說話罵人,寢空長不敢管,導致寢室所有同學都起哄鬧騰了一夜,第二天多數學生上課打瞌睡。 材料二:在客車上,很多乘客都看見小偷偷東西了,沒有人敢說,只有一個小孩制止, 還挨了一頓打。 上述材料中哪些人的行為是正義的?哪些人的行為是非正義的? 正義行為的表現:見義勇為、扶貧助困、扶老攜幼、捐資助學、秉公執法、公正廉明、赤膽忠心、精忠報國等 非正義行為的表現:家庭暴力、賭博酗酒、小偷小摸、不孝敬老人、破壞社會秩序、違法犯罪、假冒偽劣、考試作弊、抄襲作業等 正義含義:正義行為都是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 思考: 1、我們為什么要守護正義? 2、我們怎樣守護正義? 3、為什么說追求公平正義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P117:醉駕車輛沖崗拖行交警,三名互不相識的出租車司機相互配合合力將肇事轎車逼停及時挽救了交警的生命。 三名司機的行為,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觀看視頻:做優正義感的人 歸納:怎么維護正義 探究與分享 P118 我申請審判員回避,因為他是被告的舅舅。 圖中的審判員需要回避嗎?為什么? 【提示】需要,司法是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有親屬關系的審判員回避可以確保司法過程和結果合法、公正。有利于實現司法正義。 三、觀看視頻:司法維護正義 通過看視頻,維護正義不僅需要個人,也需要司法的維護學生活動 學生結合材料,討論探究,懂得什么是正義行為,什么是非正義行為,通過行為表現,歸納出正義行為的涵義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和視頻的分析,做到追求正義是社會生活的重要主題,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個人維護公平)板書設計 (堅守公平) (制度保障公平) (公平正義的守護) (個人守護正義) (守護正義) (司法維護正義)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探究:一天晚上,某中學的三位男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個正在越窗行竊的小偷。于是他們三人分工,一人去報案,另外兩人藏在路旁監視,不讓小偷溜掉。最后警察及時趕到,把小偷扭送到公安機關。 (1)三位同學的做法,體現了所學內容中的哪個觀點? (2)三位同學的做法對我們有什么啟示?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 本節課運用希沃白板,課件在講解時穿插相關視頻,讓學生能夠更直觀的感受到本節課內容。教學反思與改進 (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又不拘泥于教材。本節課大部分材料是我和學生課外搜集的,豐富了教材內容,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動腦的習慣。 (2)在互動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碰撞的不夠,問題提出后,沒有給學生充分討論的時間,草草得出結論,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后要注意學習和改進。 (3)課堂活動量大,需要探討問題多,注意課堂實踐和節奏的把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