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金沙縣第四中學秋季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七年級上冊地理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B A A C D A B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A D D B D B C D A1.D【詳解】把地球平分為南、北兩個半球的緯線圈是赤道,赤道也是最大的緯線圈,約為40000千米,D正確,回歸線為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北極圈為北寒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ABC錯誤。故選D。2.C【詳解】能證明地球形狀是球體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麥哲倫環球航行、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等;麥哲倫環球航行首先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C正確,ABD錯誤,故選C。3.B【詳解】南北半球分界線是赤道(0°緯線),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緯度劃分,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珠海經緯度位置(22°16′N,113°34′E)可判斷,珠海位于北半球、低緯度。故選B。4.A 5.A【解析】4.地球繞地軸不停轉動,叫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周期是一天,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旋轉,從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旋轉。BCD錯誤,A正確,故選A。5.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若地球停止自轉,有太陽照射的一半永遠是白晝,無太陽照射的一半永遠是黑夜,但也有晝夜現象,A符合題意;地球自西向東進行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時間差異和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因此若地球停止自轉,地球上不可能見到以一天為周期的晝夜交替現象、時間差異和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現象,即太陽不會每天東升西落、人類作息規律也不會是晝伏夜出、烏蘇里江清晨時帕米爾高原為黑夜的時間差異現象也會消失,BCD不符合題意,BCD錯誤,A正確;故選A。【點睛】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被太陽照射的部分是白晝,照不到的部分是黑夜,于是有了晝夜現象;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晝夜長短變化和四季更替現象。6.C【詳解】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轉,面向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這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A不符合題意。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邊的地區比西邊的地區先看到日出,所以不同地區的時間會有差異,B不符合題意。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會看到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D不符合題意。由于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地軸傾斜且角度不變,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從而產生了四季的更替,C符合題意。故選C。7.D【詳解】根據題目含義可知,該點以北四季分明,以南有太陽直射,可見該地緯度為23.5°N;該點以西為西半球,以東為東半球,因此該地的經度為20°W。D符合,排除ABC;故選D。【點睛】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0°-23.5°為熱帶,全年高溫;23.5°-66.5°為溫帶,四季分明;66.5°-90°為寒帶,全年寒冷。8.A 9.B【解析】8.該圖有指向標,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北確定方向,圖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由南向北流。BCD錯誤,故選A。9.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就是圖例。讀圖可知,圖中河流與公路相交處的符號表示的是橋梁。ACD錯誤,故選B。【點睛】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用經緯網定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10.A【詳解】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A符合題意;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勢起伏小,B不符合題意;盆地四周高中間低,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環繞,C不符合題意;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蕩,邊緣比較陡峻,D不符合題意。該題選A。11.A【詳解】 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北半球,故A正確。根據人們的計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占29%,概括地說,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B錯誤。北半球陸地面積小于海洋面積,C錯誤。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是北冰洋;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是南極洲,D錯誤。綜上所述,BCD錯誤,故選A。12.A 13.D【解析】12.由圖表可知,周三氣溫6~4℃且下雨,氣溫較低,應該注意防寒保暖,因此BCD錯誤,故選A。13.圖表可知,周二氣溫9~5℃且下雨,應該帶好雨具,防曬霜、墨鏡、太陽帽均屬于晴朗天氣所需備的。綜上。ABC錯誤,故選D。【點睛】天氣預報對天氣進行預測,來相應地安排工作和生活,通常包括氣溫、天氣狀況、降水量、風向和風速、空氣質量、能見度等。14.D 15.B【解析】14.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太陽輻射強烈,獲得的熱量多,氣溫高;隨著緯度的升高,太陽高度角逐漸減小,太陽的輻射逐漸減弱,獲得的熱量逐漸減少,氣溫逐漸降低。讀圖可知,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是由低緯度向高緯度氣溫逐漸降低,D正確,ABC錯誤,故選D。15.A地位于北回歸線,B地位于亞歐大陸偏北部地區,兩地緯度差異大,讓兩地氣溫差異明顯,A緯度低,氣溫高,B緯度高,氣溫低,主要受緯度位置的影響,B正確。與海陸位置、地形、植被無關,ACD錯誤。故選B。【點睛】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有三條:①從緯度位置看:從低緯度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②從海陸位置看: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并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冬季海洋氣溫高;③從海拔高度看:地勢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16.D【詳解】人口密集、建筑密度高、規模較大是城市聚落的特點,ABC不符合題意;鄉村比城市環境狀況要好,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系列的城市問題,比如交通阻塞、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噪聲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D符合題意。故選D。17.B【詳解】上圖所示建筑為佛塔,屬于佛教的代表性建筑,B符合題意;基督教的代表建筑是基督教堂,伊斯蘭教的代表建筑是清真寺,道教的代表建筑有北京的白云觀等,ACD排除。故選B。18.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漢語主要由漢族和華人、華僑使用,大多數使用漢語的是黃色人種,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南亞地區,隨著近年來中國的發展加快,漢語在世界的影響力逐漸增強,ABD正確,不符合題意。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C錯誤,C符合題意。故選C。19.D 20.A【解析】19.漢語是中國文化的一個載體,學習漢語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國,A正確;同時也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B正確;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是漢語、英語、俄語、法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C正確;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D錯誤。故選D。20.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有中國功夫、“國粹”京劇、書法,音樂會不屬于中國的,①②④正確,③錯誤。綜上,BCD錯誤,故選A。【點睛】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陸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使用漢語。21.(1) 南北 西南 2500(2)b(3)圖例、注記(4)順【分析】本題以圖文結合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方向、比例尺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體現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的地理核心素養。【詳解】(1)讀圖可知,圖中有指向標,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北確定方向,鐵路的延伸方向大致是南北方向,賓館在火車站的西南方向。若圖中鐵路線的圖上距離為5厘米,根據比例尺,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500米,則圖中鐵路的實際距離為5厘米x500=2500米。。(2)讀圖可知,圖中有指向標,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北確定方向, b運動場位于火車站的東北方向,a運動場位于火車站的東南方向,則他們相約在火車站東北方向的運動場附近會合,這個運動場指的是b運動場。(3)地圖的三要素有指向標、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圖中地圖缺少的是圖例、注記。(4)深秋季節刮東北風,此時湖中有人在劃船,船從①處劃向②處時是順風而行。22.(1)西(2)A(3)1.8℃(4)熱帶雨林氣候(5)大西(6)水稻【分析】本大題以某島嶼的經緯網和等高線地形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東西半球的劃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世界海陸分布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在地圖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地理知識與理解能力,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素養。【詳解】(1)從該島嶼的經緯網得出,該島嶼位于20°W~ 21°W之間。20°W以西,160°E以東為東半球,所以該島嶼應在西半球。(2)等高線越稀疏則坡度越緩,等高線越密集則坡度越陡。從地形圖A、B兩處看出,A處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3)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C點海拔為0米,D點海拔為300米,CD兩點相對高度為300米,則該島嶼上C點的平均氣溫與D點的平均氣溫相差大約是 300÷100×0.6=1.8℃。(4)從該島嶼的經緯度可得出,該島嶼位于0.3°N ~0.3°S之間,在赤道附近應屬于熱帶雨林氣候。(5)從該島嶼的經緯度可得出,該島嶼位于20°W ~21°W之間,該島嶼應在大西洋中。(6)從以上分析得出,該島嶼為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適合水稻的生長。23.(1) 基督教 伊斯蘭教 佛教 亞洲(2) 西亞 耶穌 殖民擴張 最多 最廣 歐 北美 南美 大洋 《圣經》(3) 古印度 釋迦牟尼 亞洲東部 東南部 藏傳佛教 布達拉宮(4) 阿拉伯半島 穆罕默德 東南亞 西亞 北非 回教 清真教 西北(5) 基督教 哥特 伊斯蘭教 最大 佛 緬甸【分析】本大題以宗教分布圖為材料,共設置五道小題,涉及三大宗教的發源地、創始人、分布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詳解】(1)按照信仰的人數多少,世界的三大宗教分別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三大宗教的起源地都在亞洲。(2)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區,由耶穌創立。后隨著文化傳播、殖民擴張等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從目前世界宗教的現狀來看,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傳播范圍最廣的宗教。從地區分布來看,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圣經》是基督教的經典著作,它包含了教義、故事等多方面內容,是基督教徒信仰和遵循的重要文本。(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這是關于佛教起源的基本史實。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佛教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廣泛分布,如中國、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都有眾多佛教信徒。在我國西藏地區分布著佛教的一個重要分支即藏傳佛教。布達拉宮是最著名的藏傳佛教建筑,它不僅是宗教圣地,也是西藏地區的標志性建筑,具有極高的文化、宗教和藝術價值。(4)伊斯蘭教起源于公元7世紀初的阿拉伯半島。由穆罕默德創立。它主要分布在西亞、北非、中亞等地區。在我國,伊斯蘭教又被稱為回教或清真教。在我國,伊斯蘭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如新疆、寧夏等地。(5)圖①為基督教的代表建筑——意大利的米蘭大教堂,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圖②為伊斯蘭教的代表建筑——麥加大清真寺,建于伊斯蘭教的發源地,是世界最大的清真寺;圖③為佛教的代表建筑——緬甸仰光大金塔,是世界著名的佛塔。【點睛】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為世界三大宗教,它們不僅傳播范圍很廣,而且對國際政治和社會文化具有深刻影響。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金沙縣第四中學秋季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七年級上冊地理一、單選題1.把地球平分為南北兩個半球,也是最大的緯線圈的是( )A.南回歸線 B.北回歸線 C.北極圈 D.赤道2.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人類最先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事件是( )A.鄭和下西洋 B.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C.麥哲倫環球航行 D.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3.李明的家鄉珠海,經緯度位置為(22°16′N,113°34′E),關于它的位置敘述正確的是( )A.南半球、低緯度 B.北半球、低緯度C.南半球、中緯度 D.北半球、中緯度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人類在地球赤道裝備多臺行星發動機,用反向于地球自轉的推力,逐步迫使地球停止自轉。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A.自西向東 B.自東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5.停止自轉后,地球上依然存在的現象是( )A.晝夜現象 B.太陽每天東升西落C.人類晝伏夜出,作息規律 D.烏蘇里江清晨時帕米爾高原為黑夜6.下列現象中,不是由地球自轉產生的是( )A.晝夜交替 B.時間差異 C.季節的變化 D.太陽東升西落7.地球上面某一點,以西是西半球,以東是東半球,以北地區四季分明,以南地區有太陽直射,這一點地理坐標應為( )A.23.5°S,160°E B.66.5°N,0° C.56.5°S,20°W D.23.5°N,20°W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圖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A.由南向北 B.由東向西 C.由北向南 D.由西向東9.圖中河流與公路相交處的符號表示的是( )A.鐵路 B.橋梁 C.隧道 D.河流10.下列關于地形形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山地地面起伏不平,海拔一般不超過500米 B.平原海拔較低,地面起伏小C.盆地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間較低 D.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峻11.以下關于世界海陸分布描述正確的是( )A.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北半球 B.七分陸地,三分海洋C.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D.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讀下面的天氣預報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天氣 多云轉小雨 中雨轉小雨 小雨 小雨氣溫 12~7℃ 9~5℃ 6~-4℃ 7~-3℃12.陶陶周三上學時,你建議他穿( )A.羽絨服 B.襯衣 C.T恤衫 D.薄衛衣13.小明所在班級計劃周二到市科技館參觀,出行時你會建議他帶上( )A.防曬霜 B.墨鏡 C.太陽帽 D.雨傘下圖為世界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4.據圖可知,世界1月平均氣溫分布規律是( )A.從北半球向南半球遞增 B.從內陸地區向沿海遞減C.從低海拔向高海拔遞增 D.從低緯向南北兩極遞減15.影響A、B兩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陸位置 B.緯度位置 C.地形 D.植被16.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相比,最大的特點是( )A.人口密集 B.建筑密度高 C.規模較大 D.環境清新17.下圖所示建筑,屬于哪種宗教的代表性建筑(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蘭教 D.道教18.孔子學院,即孔子學堂。它是中國向世界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教育文化交流機構。目前我國在其他多個國家設立孔子學院推廣漢語。下面有關漢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大多數使用漢語的是黃色人種 B.在世界的影響力逐漸增強C.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D.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隨著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越來愈多的國家和人民掀起學習漢語的熱潮。2023年12月5日,越南決定將漢語列為必修課程,這也是繼新加坡、韓國、俄羅斯、馬來西亞外第五個將漢語納入必修課的國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下列關于海外學習漢語的熱潮不正確的是( )A.學習漢語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國 B.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C.漢語是聯合國常用工作語言之一 D.漢語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20.除了能學習漢語外,海外國家和人民還可以了解與“中國風”有關的文化表演和體驗活動的是( )①表演中國功夫 ②涂畫京劇臉譜 ③參加大型音樂會 ④學習毛筆書法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二、解答題21.結合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深秋的周末,東北風帶來了陣陣涼意,家住濱海市的小紅、小佳相約去湖濱公園游玩。材料二:濱海市區略圖(1)圖中鐵路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方向,賓館在火車站的 方向。若圖中鐵路線的圖上距離為5厘米,則圖中鐵路線的實地距離為 米。(2)他們相約在火車站東北方向的運動場附近會合,這個運動場指的是 (填圖中的字母代號)運動場。(3)在地圖的三要素中,該地圖缺少的是 。(4)此時湖中有人在劃船,船從①處劃向②處時是 (填“順”或“逆”)風而行。22.讀島嶼的經緯網和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1)從東西半球來看,此島嶼位于 半球。(2)從A、B兩處看,坡度較緩的是 。(3)該島嶼上C點的平均氣溫與D點的平均氣溫相差大約是 。(4)你認為此島的氣候類型是 。(5)該島嶼位于 洋中。(6)如果在此島上種植糧食作物,你認為種 最為合適。23.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宗教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按照信仰的人數多少,世界的三大宗教分別是 、 、 。三大宗教的起源地都為 。(2)基督教起源于 ,創始人為 。后隨著文化傳播、 、等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是世界上信仰人數 、傳播范圍最 的宗教,主要分布在 洲、 洲、 洲、 洲。 為其經典著作。(3)佛教起源于 ,創始人為 ,主要分布在 和 地區。我國西藏地區分布著佛教的一類分支--- ,最著名的藏傳佛教的建筑是: 。(4)伊斯蘭教起源于 ,創始人為 ,主要分布在 、 、 等地區,在我國又稱 或 教。主要分布在我國的 地區。(5)圖①為 教的代表建筑—意大利的米蘭大教堂,著名的 式建筑;圖②為 教的代表建筑—麥加大清真寺,建于伊斯蘭教的發源地,是世界上 的清真寺。圖③為 教的代表建筑— 仰光大金塔是世界著名的佛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金沙縣第四中學秋季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七年級上冊地理.docx 金沙縣第四中學秋季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七年級上冊地理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