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美術 年級 五 學期 秋季課題 動物裝飾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什么是動物裝飾以及裝飾的一般方法步驟,掌握形的變形與夸張、圖案的組合、色彩的運用等要點,設計出具有典型性和裝飾性的動物裝飾作品。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優秀作品的解讀,在審美體驗過程中了解動物裝飾的特點和方法,通過教師示范和自我嘗試,設計具有個性的動物裝飾作品。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感受藝術表現的魅力,激發對美的向往,培養審美的眼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掌握動物裝飾的方法:形的變形與夸張、圖案的組合與美感、色彩的對比與和諧。教學難點: 能根據動物的特點和自我的想象,設計出外形、裝飾和色彩相和諧的個性化的動物裝飾作品。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導入 出示圖片: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朋友,你認識它嗎? ——對,這是一頭梅花鹿,頭上有角,身上有褐色的斑點。 出示圖片(剪影):這還有一只鹿,跟剛才的鹿相比,它在外形上發生了什么變化? ——頸部、腰部、腿部的曲線夸張,顯得身形十分飽滿有力; ——鹿角線條流暢優美,感覺十分溫溫順善良; ——昂首挺胸,四肢修長,姿態高貴優美。 出示圖片3: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你看,只是外形做了一些改變,這只鹿的精神氣質就完全不一樣了。其實這不是一般的鹿,這是來自1500年前敦煌壁畫中的九色鹿。 怪不得她這么高貴美麗呢!那么,古人又是如何表現鹿的“九色”的呢? (出示圖片)原來,古人用彩色的小點,象征性地表達了九色鹿的色彩特征。 圖片:我們再來看1981年動畫片里的九色鹿,又有什么變化?首先我們發現有很多動態,但不管是跳躍、抬腿還是回首,每一個動作都被描繪得十分優美靈動;九色鹿身上除了有彩色祥云、花朵、月牙等不同的裝飾,還增加了像飛天一樣的飄帶、頭部的光圈,更顯高貴與神秘。 出示梅花鹿對比:而這樣一只美麗的九色鹿就是古人根據自然中的梅花鹿來創造的。像這種對動物的外形和動態進行夸張和變形,并增加圖案和色彩,使它更具有典型性、象征性和裝飾性,呈現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動物裝飾。(揭示課題) 新授 出示各種動物的剪影:為什么大家都能迅速地辨認出每一種動物?對,因為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特征。而抓住這些特征,對動物外形進行藝術化處理,是動物裝飾的第一步。 教師示范:對照圖片,用勾線的方式畫一只松鼠。(看,老師先來試試畫這只松鼠):觀看視頻:同學們一定發現了,老師首先對一些瑣碎的細節,如耳朵、腳爪部分做了概括處理,對松鼠的最重要的特點——尾巴則進行了變形和夸張;把松鼠的三條腿變成兩條腿,使它看起來更美,這就是一種省略。(PPT文字)另外,老師還用了流暢動感的線條來表現,這樣,一只更機靈活潑的松鼠就出現了。這就是:形的夸張與變形PPT出示: 老師還畫了兩張,你能發現它們的不同處理嗎? 屏幕出示圖片:首先在外形上老師都做了改變,鯊魚胸部變寬,讓它更加有力量,豬的身體則是變圓,表現出憨態可掬的特點,另外從線條上看,鯊魚輪廓線條剛直果斷,看牙齒、魚鰭和尾巴,像一把尖刀,讓人望而生畏;——豬身上的線條則飽滿圓潤,顯得特別可愛——看,選擇恰當的線條,可以使造型更加具有表現力。 現在,請開始你們的嘗試吧:先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對其外形進行夸張變形處理,讓它呈現出新的造型。 5、ppt演示:作品完成之后,用美工刀沿著輪廓線小心的把動物形象切割下來,這樣就得到兩個“動物形象”。關于這個鏤空的動物形象可以怎么處理呢?我們來看一個小朋友偶然的發現: (1)播放視頻 (2)——不同的背景不僅填補了這些鏤空,更賦予了動物不同的意義,引人聯想和深思。看這只擁抱天空的小鳥,坐在沙漠的兩只小貓,藏在梯田里的鱷魚,還有穿著石墻盔甲的犀牛,當有意思的背景和動物融為一體,成為了藝術作品。這種創造有趣嗎?同學們也可以去尋找有趣的背景,創作你的作品。(演示) 6、教師出示刻下的動物作品:那么,這個動物形象我們可以怎樣來裝飾呢?同學們一定想到了(點線面),點線面是繪畫裝飾的主要元素,它們又藏著怎樣的奧秘呢? 出示7000年前的陶碗上的野豬、大洋洲古代繪畫中的袋鼠、唐代的織物中的鹿和現代農民畫:老師想請同學們針對屏幕上的四件作品分組進行討論并填寫學習單,然后進行交流: ——野豬身上有粗硬的毛,因此它身上用了短短的線條來裝飾,還組合了簡單的圖案,表達了一種美感。 ——大洋洲古代繪畫中的袋鼠,主要以點來進行裝飾,這些點經過了不同的大小組合與有規律的排列,給人帶來一種華麗活潑的動感。 ——唐代的織物中的鹿:主要用塊面來裝飾,強調了體積感,表現鹿的健壯魁梧,不同的塊面的組合顯得豐富有變化,表現出一只昂首闊步的鹿的姿態和節奏之美。 教師:仔細觀察,鹿身上的塊面的邊緣還形成了很多起伏的線條,這也更好地表現了鹿行走的動感。通過剛才的欣賞,我們可以發現,點線面不是簡單的涂鴉,而是有意識的創造,只有精心設計,才可以讓作品變得耐人尋味。PPT出示:圖案的組合與美感 (2)農民畫《馬》:這是出自農民畫家之手的馬,看,它姿態生動,步履輕盈,神采飛揚。那么同學們對這件作品又有啥看法呢? :這件作品融合了點線面三種元素,然后我們發現它是根據馬的結構來進行設計的,裝飾的圖案中有相互呼應的地方,比如馬的鬃毛、尾巴、脖子部分的圖案元素是一樣的,這樣的重復設計可以讓作品有整體和諧的美感。作品選擇了具有典型中國民間藝術特色的色彩:紅、黃、藍、綠、黑。其中紅色黃色為主,藍色作為點對比和點綴 我補充:這件作品的色彩排列是有規律的,從深到淡在從淡到深,這樣有一種韻律的美感,另外還有顏色的亮和暗的對比,冷色和暖色的對比。 真實自然中的馬是這樣的顏色嗎?是的,動物裝飾設計中色彩是自由而浪漫的,它可以超越自然的色彩盡情表達。PPT出示:色彩的自由和浪漫 同學們的交流都非常精彩,看來,必須要深入地觀察和探究,才能更好地領略作品的美。那么,我們手中的作品可以怎么來裝飾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這邊的同學的創作吧(視頻) 再來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 看這只母雞身上的線條,越變越小,最后變成一個蛋,我通過這樣的圖形表達母雞生命的過程,我還用紅色來表達這種溫暖。 我用甲骨文做裝飾,表現出恐龍的久遠歷史。 貓在我心里是妖嬈聰明的,所以我夸張它的眼睛和脖子,用大小的對比來表現貓的聰明。 這是我畫的貓,我覺得還不夠特別,所以我用了切割移位的辦法,看,這樣的效果是不是有一種貓抓蝴蝶的感覺?(聲音14) 這些同學們的作品老師也很喜歡,他們用點線面色來進行設計,不僅裝飾了動物,還表現了動物的特征,更表達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和創意。 創作: 接下來就開始你們的創造吧:——巧妙運用點線面和色彩進行動物形象的圖案設計,創作出具有獨特裝飾意味的作品。 展示與評價 作品展示:作品完成之后,大家可以把作品放在一起,彼此欣賞和交流,如果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善于傾聽的耳朵,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啟發和收獲。 拓展 畢加索和韓美林雕塑作品。課后,同學們可以上網或者博物館,去欣賞大師作品中的動物形象是怎樣表現得,又傳遞給你怎樣的感受。同時,也在生活中去尋找動物裝飾的蹤跡,去了解藝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圖片)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