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總復習1 數與代數(二)數的運算第3課時 計算與應用(2)【教學內容】教材第73~76頁相關內容。【教學目標】再次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復習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提高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掌握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模型,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重點難點】重點:能運用合適的方法分析題目的數量關系,并利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難點:掌握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模型,靈活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教學過程】回顧與交流1.理清數量關系,畫圖解決問題。小華的身高是135cm,小龍的身高比小華高,小龍的身高是多少?師:讀題,你能理解題意嗎?請畫圖表示題意。學生先獨立思考并畫圖,然后在小組內討論,再派代表匯報。預設1:預設2:師:如何列式計算呢?預設:2.復習解決問題的步驟。師:剛才這道題目同學們完成得非常好!現在請與同伴交流,說一說我們一般都是按什么樣的步驟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小組內討論后派代表匯報。預設:理解題意,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問題;找到題中的數量關系;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列式并計算;進行檢驗,寫出答案。3.回憶常用的數量關系。師:解決問題時,我們會經常用到各種數量關系,你能回憶一下并說一說我們常用的數量關系都有哪些嗎?預設:速度×時間=路程,單產量×數量=總產量,單價×數量=總價,本金×利率×存期=利息,收入-支出=結余,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師:接下來,我們就來解決一些生活中常遇見的實際問題吧!二、鞏固與應用1.完成教材第74頁第5題。本題要關注學生能否看懂這張電表讀數記錄表,然后再回答下面的3個問題,其中第(2)個問題計算用電總量時有兩種計算方法。第一種方法,可以把第一問5個月的用電度數相加,也可以用電表讀數記錄中的第6個月和第1個月的度數相減。2.完成教材第74頁第6題。本題蘊含著“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知識,學生獨立分析數量關系解決問題后,可以引導學生體會。3.完成教材第74頁第7題。在回答最后一個問題時,要根據問題情境具體分析進行回答,因為買7本《兒童歌謠》還剩下 2.2元,已經不夠再買1本,所以,只能買7本。4.完成教材第75頁第8題。本題是關于大數的估計,教師應鼓勵學生回顧估計的策略,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將整體分成幾個差不多的幾塊,估計每一塊的數,再估計出整體的數。5.完成教材第75頁第9題。本題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問題。(1)關于每批人數怎樣安排的問題,鼓勵學生設計安排的策略,全班進行交流。(2)設計派車方案時,可以按照第(1)題的安排,學生只要選擇其中一批進行計算,學生設計的方案只要合理都應鼓勵。6.完成教材第75頁第10題。此問題中的第(2)小題解決方法多樣,可以分別先計算出所買商品的原價和與打折后的價錢和,再求出一共便宜多少錢;也可以分別計算每一種商品單件各便宜多少錢,再算出買這些商品一共比打折前便宜多少錢。7.完成教材第76頁第11題。此題主要是讓學生根據實際問題情境處理運算結果,得出合理的答案。8.完成教材第76頁第12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可以先算出單價,也可以先算出2.2 kg里有幾個500 g。9.完成教材第76頁第13題。注意計算車費要考慮雙程。10.完成教材第76頁第14題。可以引導學生先“畫圖”分析數量關系,再解答。11.完成教材第76頁第15題。關注學生能否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即先求出分別攢了多少個1角和5角的硬幣,再計算攢了多少元。12.完成教材第76頁第16題。通過本題的計算,讓學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識,同時據此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13.完成教材第76頁第17題。本題的關鍵是結合本題情境理解“增長率”,即“增加的產量÷2011年的產量=增長率”。14.完成教材第76頁第18題。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計算與應用(2)讀懂題目 找到數量關系 解決問題 檢驗 作答【教學反思】本節課回顧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通過做大量的習題讓學生復習了各種各樣實際問題的解法,每道練習題復習的知識點不同,學生哪個方面知識沒有掌握,一下就暴露出來了,這樣也有助于針對性地幫助沒有完全掌握方法的學生。總復習1 數與代數(二)數的運算第4課時 估算【教學內容】教材第77~78頁相關內容。【教學目標】1.在回顧交流中,總結估算的方法,能用估算把握運算結果的范圍或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估算的作用。2.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逐步養成估算的習慣。3.培養估算意識,發展估算能力。【重點難點】重點:復習和總結估算的方法。難點:能用合適的估算方法解決具體問題。【教學過程】回顧與交流1.復習“估算的意義”。師:同學們,回憶一下在生活、學習中,哪些時候要用到估算呢?預設1:集體看電影的時候要估計影院的位置夠不夠。預設2:買東西時估計一下帶的錢夠不夠買需要的商品。……師:一般怎樣估一個數呢?預設:估一個數時一般用“四舍五入”法,把這個數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使它與實際結果相差最少,有時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用“進一法”或者“去尾法”估計一個數。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接下來就讓我們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吧。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1)解決常規的實際問題。學校組織六年級同學看電影。師:估一估,兩個影院都能去嗎?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討論,討論完后小組派代表匯報。預設:“往大估”(把各班人數估成50):50×6=300(人)“往小估”(把各班人數估成40):40×6=240(人)300=300 240>235 東方影院容納不下,應該去星華影院。師:還有沒有別的估算方法呢?學生自由發言。師:你能說一說計算之前的估算和計算之后的估算各有什么作用嗎?預設:計算之前的估算有利于人們對運算結果有大致的了解。計算之后的估算有利于人們對運算結果進行檢驗。(2)用“去尾法”解決實際問題。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長的絲帶包裝禮盒。每個禮盒要用1.5米長的絲帶,這些絲帶可以包裝幾個禮盒?師:獨立完成上面的題目。學生獨立完成后舉手匯報。預設:25÷1.5≈16(個) 這些絲帶可以包裝16個禮盒。師:25÷1.5的商大于16.5,為什么四舍五入后是16呢?預設:這是根據實際情況用了“去尾法”,包裝完16個后,剩下的部分只要不夠再包裝一個,就都要舍去。師:在取數的近似值時,無論要舍去的部分是多少,都直接舍去,這種取數的近似值的方法,叫作“去尾”法。(3)用“進一法”解決實際問題。有19個蘋果,每袋最多放8個,要把這些蘋果全部裝起來,需要幾個袋子?師:獨立完成上面的題目。學生獨立完成后舉手匯報。預設:19÷8≈3(個) 需要3個袋子。師:19÷8的商小于2.5,為什么四舍五入后是3呢?預設:這是根據實際情況用了“進一法”,裝完兩袋后,剩下的部分即使不夠再裝1袋,也還需要一個袋子。師:在取數的近似值時,無論要舍去的部分是多少,都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數的近似值的方法,叫作“進一”法。師: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時一定要讀懂題意,并選擇最為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二、鞏固與應用1.完成教材第77頁第1~5題。(1)學生獨立完成。(2)小組內討論。(3)全班匯報交流。2.某服裝廠生產一批工作服,每套工作服用布2.2米,510米布最多可以做多少套這樣的工作服?如果每個箱子可以裝10套這樣的工作服,那么裝完這些工作服至少需要多少個箱子?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估算四舍五入 進一法 去尾法【教學反思】本節課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解決六年級同學看電影的情境中的問題體驗“四舍五入”法,再讓學生回憶學習過的其他估算方法,使學生體會到進一法、去尾法等其他估算方法,感受到估算方法的多樣化。本節課始終通過數學活動作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讓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積極地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不過,課堂上沒有太多時間去幫助學困生,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總復習1 數與代數(二)數的運算第2課時 計算與應用(1)【教學內容】教材第72~76頁相關內容。【教學目標】1.回顧和整理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計算方法及相應的算理,能正確進行相應的計算,并通過比較溝通這些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2.復習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3.在復習中能發現存在的問題,整理自己的錯題并分析、反思,提高自我反思能力。【重點難點】重點:提高計算能力。難點:明晰算理,靈活運用計算思維選擇合適的運算方法。【教學過程】回顧與交流1.談話導入。師:同學們想一想,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經常用到計算呢?預設1:去超市、文具店買東西的時候。預設2:想知道一車水果大致的重量和個數的時候。……師:計算的用處非常大,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四則運算。2.復習四則運算。師:你是怎樣計算“15×13”的?你能在圖中圈一圈,說明計算的道理嗎?學生動手圈一圈并計算后舉手匯報。預設1:我把13分成3和10,3×15=45,10×15=150,45+150=195。預設2:我把15分成5和10,5×13=65,10×13=130,65+130=195。……師:同學們都算對了,而且將計算方法說得很清楚,非常好,我們接著再進行其他的計算。師:上面各題怎樣計算呢?請自己想辦法算一算,并說明計算的道理。學生先獨立計算,并想一想算法、算理,然后小組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為什么這樣算,討論完成后小組派代表匯報。預設1:324+84我是用方塊來表示的,20個方塊加80個方塊是100個方塊,4個方塊加4個方塊是8個方塊,300加100加8,等于408,324+84=408。預設2:13.5-4.8我是用人民幣來表示的,用13元5角減去4元8角,得到8元7角,也就是8.7元,13.5-4.8=8.7。預設3:9.6÷0.6我是將算式中的小數看成長度來計算的,9.6m =96dm,0.6m=6dm,96÷6=16,所以9.6÷0.6=16。預設4: 我用畫圖的方法計算。 。師:上面各題,同學們都想了不同的辦法計算出了結果,并說明了計算的道理,非常會動腦筋,我們繼續計算其他題目。師:算一算,再說說整數、小數和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有什么共同點。學生自主完成計算后匯報。預設:整數、小數和分數相加減時,都是相同的計數單位相加減。師:算一算,再說說小數乘除法與整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系。學生自主完成計算后匯報。預設:小數乘除法與整數乘除法的相同點:小數乘法先按整數乘法法則計算,小數除法把小數轉化成整數后,也按整數除法法則計算。 不同點:小數乘除法還要在結果上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師:數和數之間的運算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合適的轉化可以優化數的運算。師:計算上面的算式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算一算,說一說。學生自主完成計算后匯報。師:回憶一下,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預設: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的,按“先乘除,后加減”的順序進行計算;有小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有中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中括號里的,最后算中括號外面的。二、鞏固與應用完成教材第73~74頁第1~4題。(1)獨立完成。(2)匯報交流。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計算與應用(1)先乘除,后加減,有括號的先計算括號里面的。【教學反思】本節課主要是復習四則運算的計算法則及相關知識。在教學中,我根據教材編排特點設置問題,再通過問題引導,讓學生一邊計算,一邊思考與計算題相關的問題。把理論知識與實際計算緊密聯系起來復習,既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又明確了算理和算法,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對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加、減、乘、除法計算法則的認識。但本節課復習內容較多,很多小的知識點都沒有涉及到,如果在學生的練習中發現還有不懂的知識點,還應及時補充、講解,保證知識的連貫性、完整性。總復習1 數與代數(二)數的運算第5課時 運算律【教學內容】教材第79頁相關內容。【教學目標】1.回顧整理學過的運算律,再次經歷通過多種方式驗證運算律的過程,加深對運算律的理解。2.通過舉例說明,進一步體會運算律在整數、小數、分數運算中都適用。3.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發展思維的靈活性。【重點難點】重點:能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難點: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運算律進行簡算。【教學過程】回顧與交流1.復習“運算律”。師:我們學過哪些整數運算的運算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來嗎?預設:加法交換律:a+b=b+a加法結合律:(a+b)+c=a+(b+c)乘法交換律:a×b=b×a乘法結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師:你能用多種方式驗證上面所寫的運算律嗎?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交流后小組派代表匯報。預設1: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左邊有3個蘋果,右邊有5個蘋果,要求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可以寫成3+5或5+3,3+5=5+3。預設2:一共有多少個籃球?左邊有2個籃球,中間有3個籃球,右邊有5個籃球,要求一共有多少個籃球,可以寫成(2+3)+5 或 2+(3+5),(2+3)+5 = 2+(3+5)。預設3:一共有多少?一行有5個小珠子,一共有4行,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珠子,可以寫成4×5 或 5×4,4×5=5×4。預設4:一共有多少箱飲料?一層有5行飲料,每行有6箱,共有4層,要求一共有多少箱飲料,可以寫成(6×5)×4 或 6×(5×4),(6×5)×4 = 6×(5×4)。預設5:面積是多少?要求這兩個小長方形所組成的大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用4×(5+3),也可以用 4×5+4×3,4×(5+3)=4×5+4×3。……整數運算律的擴展。師:通過上面的舉例可以看出,關于整數的運算律,同學們掌握得都不錯,整數運算的運算律在小數、分數運算中成立嗎?請舉例說明。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交流后小組派代表匯報。預設1:預設2:……整數運算律對小數、分數運算也同樣適用。3.用運算律進行運算時的注意事項。師:我們在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預設1:在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之前,要先觀察數字和符號的特點,再確定使用哪個運算律。預設2:同級運算中只需使用交換律或者結合律,兩級運算才會用到乘法分配律。預設3:有些數先要拆分成兩個數相加或者兩個數相乘之后再利用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預設4:有時可以將數變形,或者適當的移動小數的小數點,變成同一個數后再進行簡便運算。師:同學們在應用運算律計算時,一定要靈活。三、鞏固與應用1.在方框里填上合適的數或字母。2.判斷。(1)886-(186+135)= 886-186+135 ( )(2)250×2.8=250×4×0.7 ( )(3)1200÷25÷8=1200÷(25×8)=1200÷200=6 ( )(4)78×9.9=78×(10-0.1)=78×10-78×0.1 ( )3.教材第79頁第1~3題。(1)獨立完成。(2)匯報交流。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運算律加法交換律:a+b=b+a加法結合律:(a+b)+c=a+(b+c)乘法交換律:a×b=b×a乘法結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教學反思】本節課主要是復習運算律。學生通過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各種運算律,在復習整理的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問題為引導,讓學生自己說出學過的運算律及其具體內容。運算律的擴展是本節課復習的另一個重點內容,學生通過舉例說明,進一步認識到整數運算律在小數、分數中同樣成立。另外,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學生說的多了,練習的時間就相對減少了。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是要好好均衡學與練的時間。總復習1 數與代數(二)數的運算第1課時 運算的意義【教學內容】教材第70~71頁相關內容。【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回顧梳理四則運算的意義,進一步理解四則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2.通過舉例說明,進一步體會加與減、乘與除的互逆關系。3.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規律和聯系。【重點難點】重點: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難點:理解四則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過程】回顧與交流1.問題導入。師:回顧一下,我們學過哪些運算?預設:加、減、乘、除。2.問題探究,理解意義。師:“六一”兒童節快到了,這可是我們在小學階段過的最后一個兒童節了,同學們一定要好好準備準備。師: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用到哪些運算呢?學生根據信息自由提問,并獨立解決問題。(1)加、減法模型。(情境一)預設:可以提出問題:兩個同學一共折了多少只紙鶴?列式為39+26=65(只),用了加法運算。師:你能說一說加法運算的意義嗎?預設:把兩個(或幾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師: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預設:可以提出問題:還要折多少只紙鶴?列式為120-65=55(只),用了減法運算。師:你能說一說減法運算的意義嗎?預設: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2)乘、除法模型。(情境二、三)預設1:根據情境二可以提出問題:一共需要多少錢?列式為52×1.5=78(元),用了乘法計算。預設2:根據情境三可以提出問題:一共用了多少米彩帶?列式為用了乘法和加法運算。師:你能說一說乘法運算的意義嗎?預設: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3)除法模型。(情境四)預設:根據情境四可以提出問題:平均每組多少名同學?列式為36÷4=9(名),用了除法計算。師:你能說一說除法運算的意義嗎?預設: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3.聯系實際,構建模型。師: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乘法運算呢?預設1:六年級平均每班有30人,一共有6個班,六年級一共有多少人?30×6=180(人)。預設2:教室長 8m,寬6m,教室的面積是多少米?8×6=48(米)。預設3:我們班喜歡踢球的有8人,喜歡跳繩的人數是喜歡踢球人數的1.5倍,喜歡跳繩的有多少人?8×1.5=12(人)。預設4:一件衣服原價400元,現在打六折出售,現價多少元?400×60%=240(元)。……師:舉例說明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加法、減法、除法運算。預設1:紅紅的體重是36千克,紅紅的體重是爸爸的,爸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36÷=76(千克)。預設2:王阿姨買牛奶用去18元,還剩63元,王阿姨原來有多少元?18+63=81(元)預設3:哥哥有零花錢56.3元,妹妹的零花錢比哥哥少13.7元,妹妹的零花錢有多少元?56.3-13.7=42.6(元)4.加減法,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師:舉例說明加減法之間有什么關系,乘除法呢?預設1: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預設2: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5.加減乘除法算式之間的關系。師:你能舉例說明加減算式、減法算式、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之間的關系嗎?預設1: 加數+加數=和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預設2: 被減數-減數=差被減數-差=減數減數+差=被減數預設3: 因數×因數=積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預設4: 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商=另一個因數商×除數=被除數二、鞏固與應用完成教材第71頁第1~4題。(1)獨立完成。(2)匯報交流。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運算的意義加、減、乘、除【教學反思】本節課的重點是四則運算意義的理解,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具體實例為著手點,讓學生圍繞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首先以慶祝“六一”的具體情境入手,讓學生根據信息自由提出問題,并獨立解決,然后結合實例說明各種運算的意義;在教學四則運算的意義,加與減或乘與除的關系,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等問題時,都采用讓學生舉例說明的方法進行教學,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本節課的教學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如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加、減、乘、除法運算時,有個別學生的思維沒有被充分調動。思維比較敏捷的學生很快就能舉出例子,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聽得多,獨立思考得就不夠,如果有時間應先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匯報,之后再讓思維比較敏捷的學生總結,可能效果會更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 運算的意義.doc 第2課時 計算與應用(1).doc 第3課時 計算與應用(2).doc 第4課時 估算.doc 第5課時 運算律.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