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數學好玩第2課時 神奇的莫比烏斯帶【教學內容】教材第54~55頁相關內容。【教學目標】1.動手操作,驗證交流,經歷探索和認識莫比烏斯帶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2.在動手操作、對比探索中認識莫比烏斯帶,學會將長方形紙條制作成莫比烏斯帶,初步體會莫比烏斯帶的特征。3.在數學活動中經歷猜想與探索的過程,感受莫比烏斯帶魔術般的神奇變化,感受數學的無窮魅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重難點】重點:學會制作莫比烏斯帶,體會它的特征。難點:探究莫比烏斯帶的神奇之處。【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師:一個紙環的內側有一點面包屑,外面有一只螞蟻。如果不讓螞蟻爬過紙環的邊緣,它能吃到面包屑嗎?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后匯報。(不能)師:下面我們來看另一種帶子。二、探究新知。1.制作莫比烏斯帶。師:做一做,想一想。先用一張長方形紙條如左圖那樣扭一下,再把兩端粘上,得到如右圖的紙環。在這個紙環上作個標記表示面包屑,想一想,小螞蟻從點A出發能吃到面包屑嗎?學生動手制作紙環并觀察后匯報結果。預設:不管面包屑標在什么地方,小螞蟻都不必爬過邊緣就能吃到。師:你想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探究莫比烏斯帶的神奇。(1)涂一涂。師:分別在普通紙環和“神奇的紙環”的面上各取一點。從這點開始涂色,不能翻過邊緣一直涂下去,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動手操作后匯報。預設:普通紙環只有一面涂上了顏色,神奇的紙環全部被涂上了顏色。師:分別在普通紙環和“神奇的紙環”邊上各取一點。從這點開始涂色,不能翻過邊緣一直涂下去,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動手操作后匯報。預設:普通紙環只有一條邊能被描出顏色。神奇的紙環全部的邊被描上了顏色。師:所以說,普通紙環具有兩個面,一個正面,一個反面;而“神奇的紙環”只有一個面。剪一剪。師:在普通紙環和“神奇的紙環”中間各畫一條虛線,再剪開。對比剪開后的情況,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動手操作后匯報。預設1:原來的普通紙環變成了2個普通紙環,寬度變窄,長度不變。預設2:原來的“神奇的紙環”變成了1個寬度變窄,長度是原來的2倍,扭了兩次的普通大紙環。(3)了解莫比烏斯帶的名稱和來歷。師:這樣的一條邊一個面的圈是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在1858年研究四色定理時發現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它“莫比烏斯帶”也有人叫它“莫比烏斯圈”。還有人管他叫“怪圈”。莫比烏斯帶在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4)進一步探究莫比烏斯帶。師:如果沿著“神奇的紙環”離邊緣寬度的地方一直剪下去,你會有什么發現?學生動手操作后匯報。預設:沿離邊緣的畫線剪開,得到一條比原來的“神奇的紙環”空間大一倍的帶和一條與原來同大小的帶,二條帶套在一起。師:把紙條繼續平均分下去,分成4份,5份,6份,會出現什么情況呢?有什么規律嗎?(學生下課后可操作探究。)3.莫比烏斯帶的應用。師:你還能舉出生活中應用莫比烏斯帶的例子嗎?預設:……三、課外活動查找有關莫比烏斯帶的資料與家人、同學交流。收集有關材料,編寫一份介紹莫比烏斯帶的數學小報。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教學反思】本節課探究“莫比烏斯帶”的神奇,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回答問題相當踴躍,課堂上的實踐探究加強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本節課整體上的不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