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正比例與反比例第6課時 反比例(2)【教學內容】教材第47~48頁“試一試”及相關內容。【教學目標】1.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能舉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實例,感受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2.經歷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提高分析比較、歸納概括能力。3.滲透函數思想,初步建立事物之間互相聯系的觀念。【重點難點】重、難點: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下表中的x和y是兩個相關聯的量,而且成反比例,請把表格填寫完整。師:獨立思考,填寫上面的表格。二、探究新知1.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1)總價一定,物品的單價和數量。師:買蘋果的總錢數一定,蘋果的單價與數量成反比例嗎?你是怎么想的?與同伴交流。學生先獨立思考,再與同伴交流,最后匯報結果并說明理由。預設1:成反比例。蘋果的單價高了,數量就少了;蘋果的單價低了,數量就多了,反過來了。預設2:列表看一看,假設有60元錢。乘積一樣,成反比例。師:上面同學的說法正確嗎?預設:第1個同學依據不夠充分。第2個同學依據說得很清楚,單價×數量=總價(一定),也得出了正確結論,蘋果的單價與數量成反比例。(2)書的頁數一定,已讀頁數與剩余頁數。奇思讀一本書,已讀的頁數與剩下的頁數的情況如下。已讀的頁數與剩下的頁數成反比例嗎?為什么?師:觀察并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數據,先把表格填寫完整。學生填寫教材上的表格,同桌互相說一說填寫過程,并舉手匯報填寫結果。師:已讀的頁數與剩下的頁數成反比例嗎?為什么?學生分析后匯報。預設:因為已讀的頁數與剩下的頁數的和一定,但積不相等,所以它們不成反比例。師:你知道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么嗎?預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兩個量的積是一定的。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兩個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關系。2.舉生活實例。師:請舉一個成反比例的例子,并與同伴交流。學生自主思考舉例,小組派代表匯報。預設:長方形的面積一定時,長方形的長和寬,寬隨著長的變化而變化。長×寬=面積(一定),長方形的面積一定時,長方形的長和寬成反比例。……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對比。師:想一想,正比例與反比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小組討論并把結果填在表格內,寫完后全班展示。預設:三、鞏固運用1.完成教材第48頁第3題。(1)分組討論。(2)匯報結果。2.完成教材第48頁第4題。(1)獨立完成。(2)匯報判斷結果和理由。3.完成教材第48頁第5題。(1)分組討論。(2)匯報結果。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反比例(2)單價×數量=總價(一定) 單價和數量成反比例已讀的頁數與剩下的頁數 積不相等 不成反比例【教學反思】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理解了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其實是比較容易的,課堂上學生也做得不錯。并能舉出不少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實例,學生是真實感受到了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