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正比例與反比例第3課時 正比例(2)【教學內容】教材第42~43頁“試一試”及相關內容。【教學目標】1.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能舉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實例,感受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2.經歷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提高分析比較、歸納概括能力。3.滲透函數思想,初步建立事物之間互相聯系的觀念。【重點難點】重、難點: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一種絲綢面料每米售價50元,把表格填寫完整。相對應的金額和長度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師:獨立思考,根據我們上節課所學知識完成上面的題。二、探究新知1.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1)圓的面積與半徑。師:圓的面積與半徑成正比例嗎?你是怎么想的?與同伴交流。學生先獨立思考,再與同伴交流,最后匯報結果并說明理由。預設1:S =πr ,圓的面積隨著半徑的變化而變化。我想是成正比例的。預設2:列表看一看。圓的面積與半徑的比值不相等,圓的面積與半徑不成正比例。師:圓的面積隨著半徑的變化而變化,但通過計算我們發現,圓的面積和半徑的比值是不斷變化的,所以不成正比例,第1種說法是錯誤的。(2)樂樂的年齡和爸爸的年齡。樂樂和爸爸的年齡變化情況如下,把表填寫完整。他們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么?師:觀察并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數據,先把表格填寫完整。學生嘗試填寫教材上的表格,同桌互相說一說填寫過程,并舉手匯報填寫結果。師:他們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么?學生分析、計算后反饋匯報。預設:樂樂的年齡與爸爸的年齡是兩個相關聯的量,但是他們年齡的比值不是一個確定的值,所以不成正比例。2.舉生活實例。師:分別舉一個成正比例和一個不成正比例的例子,與同伴交流。預設1:在購買同一種商品時,購買商品的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預設2:已經用去的錢和剩下的錢不成正比例。因為已經用去的錢和剩下的錢的總數一定,而不是比值一定,所以不成正比例。三、鞏固運用1.完成教材第43頁第2~3題。(1)獨立完成。(2)匯報結果。2.完成教材第43頁第4題。(1)填寫完整表格。(2)判斷結果。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正比例(2)圓的面積與半徑 比值不相等 不成正比例樂樂的年齡與爸爸的年齡 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 不成正比例【教學反思】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理解了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其實是比較容易的,課堂上學生也做得不錯。并能舉出不少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實例,學生是真實感受到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