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比例第3課時 比例的應用【教學內容】教材第19~20頁例題及相關內容。【教學目標】1.經歷用多種方法解決“物物交換”問題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數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求比例中的未知項,會正確解比例。3.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重點難點】重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數的比例,會正確解比例。難點:會用比例解決實際問題。一、情境導入師:同學們,你有跟別人進行物物交換的經歷嗎?學生各抒己見。師: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有時會根據自身需求使用“物物交換”的方式,按一定的比例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品。二、探究新知。1.看圖獲取信息。師:看圖,你知道他們的交換規則是什么嗎?預設: 。2.用對應的方法解決問題。師:同學們很清楚地理解了4個玩具汽車和10本小人書是等價關系。那么,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呢?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里說自己的想法,再全班匯報。預設1:10+10+10+5=35(本)預設2:1輛玩具汽車能換:10÷4=2.5(本)14輛玩具汽車能換:14×2.5=35(本)預設3:14÷4=3.5,3.5×10=35(本)……3.用比例解決問題。師:同學們很會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我們前面兩節課學習了比例,你能嘗試用比例解決這個問題嗎?師:假設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x本小人書,你能列出哪些比例呢?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并嘗試列出比例,再派代表匯報。預設:4∶10=14∶x 10∶4=x∶144∶14=10∶x 14∶4=x∶10師:如何計算呢?學生自主完成計算后匯報。預設1:預設2:預設3:師:上面三個比例用的是相同的解法嗎?預設:不是,第1個比例用的是比例中兩個比的比值相等的方法解的。第2個比例用的是把等式兩邊的比變成相同的這個方法解的。第3個比例是按照內項積等于外項積解的。師:同學們非常會動腦筋,探究出了這么多解比例的方法。我們已經求出了結果,現在把求出的結果代入比例驗算一下,看計算得是否正確。預設:驗算:4∶10=0.414∶35=0.44∶10=14∶35 計算正確。師:我們在驗算的時候可以看看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或者是看看兩個比能不能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又或者是算一算內項之積是否等于外項之積,這些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得到的解是否正確,所以,剛才上面用的三種方法,既是解比例的方法,又是驗算的方法。師: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出其他幾個比例,記得驗算。4.解比例。24∶0.3 = x∶0.4師:解上面的比例,記得驗算。預設:三、鞏固運用1.完成教材第20頁第1題。(1)獨立完成。(2)指名學生回答。(3)集體訂正。2.完成教材第20頁第2題。(1)獨立完成。(2)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3)反饋匯報,集體訂正。3.完成教材第20頁第3題。(1)獨立完成。(2)反饋匯報,集體訂正。4.完成教材第20頁第4~5題。(1)先設未知數。(2)根據題意列出比例并解比例。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比例的應用根據比例的意義寫比例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教學反思】本節課重視知識的遷移和運用,教學中,采取用原有知識推動新知識學習的策略,巧妙地引導學生將解比例轉化成解方程,推動學生自我探索,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整節課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充分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適當地引導,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到問題的答案,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