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比例第4課時 比例尺(1)【教學內容】教材第21~23頁例題及相關內容。【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學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和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2.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3.經歷觀察、比較、計算和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觀察能力、抽象和概括等能力,發展形象思維。【重點難點】重點: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掌握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之間的關系。難點:能正確解答比例尺的有關問題。【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A地到上海的距離大約是1200千米,可是一只螞蟻從A地到上海只用了5秒。這是為什么呢?預設:螞蟻是在地圖上爬的。二、探究新知。1.引出課題。淘氣和笑笑分別根據下面的信息畫了圖。師:他們畫得合理嗎?學生觀察示意圖,(也可以用尺子在教材上進行測量)判斷淘氣和笑笑畫得是否正確,小組討論后舉手匯報。預設1:淘氣將100米,200米,300米都用差不多長短的線段表示,這樣明顯是不合理的。預設2:笑笑的右上角寫了“1厘米表示100米”,意思就是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0米,量一量可以發現,笑笑畫圖時,100米就在圖上畫了1厘米,200米就在圖上畫了2厘米,300米就在圖上畫了300米,所以笑笑畫的是合理的。師:笑笑畫的示意圖是按一定的比畫出來的,所以合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比例尺。認識比例尺。師: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時,經常要用到“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作這幅圖的比例尺。一般這樣寫: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 比例尺,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師:笑笑所畫示意圖的右上角寫了“1厘米表示100米”,意思就是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0米,你能說說笑笑所畫的示意圖的比例尺是多少嗎?預設:笑笑所畫的圖中,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100米,即10000厘米,比例尺就是1:10000。師:說得非常好,注意,比例尺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一定要統一。圖上距離是比的前項,實際距離是比的后項,為了計算簡便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最簡整數比。比例尺的應用。師:在學校的東北方向400m處有一個社區活動中心。你能根據笑笑采用的比例尺,算出在圖上應該畫多少厘米嗎?學生思考后舉手匯報自己的想法。預設:先算出圖上距離后再畫。把400米換算成以厘米為單位的數,400米=40000厘米,因為比例尺是1∶10000,所以40000里面有幾個10000,就畫幾厘米。師:請同學們先獨立計算,然后在笑笑畫的圖中標出社區活動中心的位置。預設:400m=40000cm,40000÷10000=4(cm)。師小結:知道了一幅圖的比例尺,可以根據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也可以根據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探究線段比例尺。(1)認識線段比例尺。師:你見過這樣的比例尺嗎?它與前面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預設:前面的比例尺是用數值表示的,這個比例尺是用線段表示的。師:這種表示方法叫線段比例尺,你能說說圖中的線段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嗎?預設:圖上1cm表示實際距離2km。師:比例尺用1:10000表示,這叫數值比例尺,比例尺用表示,這叫線段比例尺,它們都是常用的比例尺。(2)線段比例尺的改寫。師:你能把上面的線段比例尺改成數值比例尺嗎?預設:圖上1cm表示實際距離2km。1cm∶ 2km=1cm∶ 200000cm=1∶200000。改寫成數值比例尺為1∶200000。三、鞏固運用1.完成教材第22頁第1題。(1)獨立設計,畫一畫。(2)集體交流想法和畫法。2.完成教材第22頁第2題。(1)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2)全班交流。3.完成教材第22頁第3題。(1)獨立完成。(2)反饋匯報,集體訂正。4.想一想,說一說,找一找,生活中還在什么地方會用到比例尺。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比例尺(1)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 比例尺【教學反思】本節課剛開始先利用“淘氣和笑笑畫的示意圖”讓學生分析兩幅圖畫得是否合理,讓學生感受按一定比例畫圖的必要性,從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用對比,互化理解數值比例尺與線段比例尺這兩種比例尺的不同表現形式,在解決求圖上距離的過程中,用引導,類比的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之間的關系。整節課環環緊扣,一節課上得很是充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