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圓柱與圓錐 第4課時 圓柱的表面積(2)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試一試”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能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圓柱的表面積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重難點: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生活中,計算物體的表面積時,經常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需要計算哪些部分的面積”。 師:要知道這個杯套的表面積,實際上是計算哪部分的面積呢? 預設: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的面積。 二、探究新知 1.分析問題,解決問題(1) 如圖,做一個無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底面直徑 為4dm,高為5dm,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鐵皮? 師:讀題,說一說“無蓋”是什么意思? 預設:“無蓋”就是這個水桶沒有蓋子,也就是說這個圓柱沒有上底面。 師:要求制作這個無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需要多大面積的鐵皮,需要計算哪幾個面的面積? 預設:側面積+1個底面的面積。 學生先獨立完成此題,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交流完成后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計算結果。 預設: 側面積:3.14×4×5=62.8(dm?) 底面積:3.14×(4÷2)?=12.56(dm?) 總面積:62.8+12.56=75.36(dm?) 2.分析問題,解決問題(2) 如圖,把一個圓柱形薯片盒的商標紙展開, 是一個長18.84cm,寬10cm的長方形。這 個薯片盒的側面積是多少?表面積呢? 師:讀題,說一說,“商標紙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這說明了什么?這個薯片盒的側面積該如何求呢? 預設:這個長方形就是展開的圓柱側面,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 師:這個薯片盒的表面積該如何求呢? 預設:計算出了側面積,還需要計算出圓柱的底面積,才可求出圓柱的表面積。 師:底面積該如何求呢? 預設:18.84cm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根據底面周長計算出圓柱的底面半徑,就可以求出圓柱的底面面積,兩個底面面積加上側面積就等于圓柱的表面積。 學生獨立計算后舉手匯報計算結果。 預設: 側面積:18.84×10=188.4(cm?) 底面半徑:18.84÷3.14÷2=3(cm) 底面積:3.14×3?=28.26(cm?) 表面積:188.4+28.26×2=244.92(cm?) 三、鞏固運用 1.完成教材第7頁第3題。 (1)結合插圖理解題意,明確此題其實就是求圓柱的側面積。 (2)獨立列式計算。 (3)集體交流。 2.完成教材第7頁第4題。 (1)結合插圖理解題意,明確壓路機前輪轉動一周,壓路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 (2)獨立列式計算。 (3)集體交流。 3.完成教材第7頁第5題。 (1)結合插圖理解題意,鑲瓷磚的面積是水池的內側面積和一個內底面的面積。 (2)獨立列式計算。 (3)集體交流。 4.完成教材第7頁第6題。 (1)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獨立列式計算。 (3)集體交流。 5.完成教材第7頁第8題。 (1)想一想,做一做。 (2)獨立列式計算。 (3)集體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 五、課后作業 完成本課時的習題。 【板書設計】 圓柱的表面積(2)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多樣化的練習,讓學生體會到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計算圓柱表面積,學生在想象和自主探究中培養了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情況是多種多樣的,個別同學還是不夠靈活,存在多算或少算的情況,要教育這些學生平時在生活中多多觀察,豐富生活經驗,做題時要仔細認真,考慮全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