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三年級語文上學期第一單元知識清單基礎知識梳理字(一)易讀錯的音早晨(chén√chéng) 絨球(róng √ yōng) 影子(yǐn yǐng√)大壩(bà √ bèi) 摔跤(shuāi√suāi) 衣裳(cháng shang√)猜想(cāi √ chāi) 手臂(bì √ bei) 背誦(sòng √ shòng)例如(lì √ nì ) 鍛煉(niàn liàn√) 嚴厲(lì √ nì)挨打(āi ái√) 清楚(cǔ chǔ√) 糊涂(tu √ yú)(二)易寫錯的字絨:右邊是“戎”,斜鉤上有一撇。球:“求”的第三、四筆是點、提,最后一點不要忘。粗:“米”的捺要變點,“且”橫畫等距。狂:左邊是“犭”,注意彎鉤的弧度。荒:下面是“”,撇和豎彎鉤要舒展。舞:“無”的四豎要向中心聚。臂下邊第一筆是豎。假:各部分要寫緊湊,“”左邊的筆順是橫折、橫、豎、橫、橫。二、多音字辨音好 hǎo (好看) 間 jiān (中間) 假 jiǎ(假裝)hào (愛好) jiàn (間隔) jià(假日)便 biàn (方便) 背 bèi (背誦) 圈 quān(圓圈)pián (便宜) bēi (背著) juàn(圈養)看 kàn (看見) 當 dāng (當時) 更 gèng(更好)kān (看護) dàng (上當) gēng(更正)字音辨析:“假”表示“按照規定或經過批準暫時不工作或不學習的時間”時,讀“jià”,如“請假、病假、放假”;表示“不真實”時,讀“jiǎ”,如真假、假話。“背”在表示“人用背馱東西”的時候讀“bēi”,如背包、背包袱,其他情況下都讀“bèi”,如背書、背面。實戰演練:①bēi ② bèi 1.背負( ) 手背( ) 背影( )①quān ②juàn 2.豬圈( ) 圓圈( ) 圈養( )答案點睛:1.① ② ② 2. ① ② ②(四)形近字裝(zhuāng)裝扮 扮(bàn)打扮 孔(kǒng)孔雀 靜(jìng)安靜裂(liè)裂縫 份(fèn)身份 孫(sūn)子孫 凈(jìng)干凈粗(cū)粗細 揚(yáng)飛揚 荒(huāng)荒野 笛(dí)笛子祖(zǔ)祖先 楊(yáng)楊樹 謊(huǎng)說謊 苗(miáo)禾苗互(hù)互相 狂(kuáng)瘋狂 所(suǒ)所以 夠(gòu)足夠丑(chǒu)美丑 旺(wàng)興旺 訴(sù)告訴 移(yí)移動(五)同音字zhuāng (裝)扮 化(妝) (莊)園tíng (停)留 (亭)子 (庭)院 蜻(蜓)yáng (楊)樹 表(揚) (陽)光 山(羊)二、詞語(一)寫詞語早晨 穿戴 鮮艷 服裝 打扮 敬愛 國旗 敬禮 孔雀 飛揚 安靜 樹枝好奇 招引 粗壯 枝干 影子 漢族 停下 陣雨 荒野 跳舞 狂歡 功課放假 互相 狂風 自然 能夠 雙臂 落葉 口笛 罰單 所有 猜想 絨球花(二)詞語搭配1.量詞一(條)小路 一(間)教室 一(所)小學2.動詞(打)招呼 (做)游戲 (看)熱鬧 (做)功課(走過)荒野 (吹著)口笛 (拍著)大手 (揚起)雙臂(回到)座位 (拿著)戒尺3.修飾詞(鮮艷)的服裝 (歡唱)的小鳥 (敬愛)的老師 (飄揚)的國旗(可愛)的小學 (古老)的銅鐘 (粗壯)的枝干 (潔白)的墻(濕潤)的東風 (底下)的學校(好奇)地聽著 (簌簌)地想 (流利)地背出 (一字不漏)地背出講得(詳細) 聽得(認真) (壯著)膽子(三)近義詞鮮艷一艷麗 敬愛一愛戴 安靜一寧靜 搖晃一搖擺 飄揚一飄動荒野一荒郊 突然一忽然 如果一假如 自然一當然 絢麗多彩一五彩繽紛流利一流暢 霎時一瞬間 清楚一明白 詳細一詳盡 鴉雀無聲一萬籟俱寂照例一循例 濕潤一潮濕 認真一仔細 碰觸一碰撞常考詞義辨析的詞組“突然” 和“忽然”、“流利”和“流暢”“突然”側重指出乎意料,發生在短促時間里,可用“很、非常、相當”等修飾;“忽然”側重指這件事發生得非常迅速。1.這件事發生很( )(突然 忽然)。2.我正要出去,( )(突然 忽然 )外面下起大雨。“流利”只用于說話寫文章;“流暢”的適用范圍比較大,除了說話寫文章外,還可用于彈琴的指法動作、音樂的旋律、繪畫的線條、動作的感情表達等。3.舞臺上,演員們動作協調( )(流利 流暢 ),舞姿優美。4.他的英語說得很( )(流利 流暢)。(四)反義詞敬愛一憎恨 安靜一吵鬧 古老一年輕 粗壯一纖弱 濕潤一干燥突然一逐漸 流利一生澀 詳細一簡略 急急忙忙一慢慢騰騰 鴉雀無聲一人聲鼎沸罰一獎 認真一馬虎 清楚一糊涂 潔白一烏黑 鮮艷一素雅(五)詞語積累AABB式:急急忙忙 咿咿呀呀 開開心心 整整齊齊ABAC式:糊里糊涂 人來人往 自由自在 十全十美 人山人海含有身體部位的成語:搖頭晃腦 披頭散發 垂頭喪氣 指手畫腳表示多彩的詞語:絢麗多彩 五顏六色 花花綠綠 五彩斑斕 五彩繽紛 萬紫千紅AABB式詞語:急急忙忙 慌慌張張 高高興興 整整齊齊 明明白白ABAC式詞語:糊里糊涂 繪聲繪色 自由自在 人來人往 呆頭呆腦一~不~式詞語:一字不漏 一絲不茍 一塵不染 一成不變 一毛不拔三、佳句積累1.比喻句:那時候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2.排比句: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3.擬人句: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4.描寫句(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2)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3)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單元課文要點梳理第1課《大青樹下的小學》一、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吳然(1946~),原名吳興然,云南宣威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云南省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兼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春城晚報社高級編輯。1973年在《云南日報》發表第一篇兒童文學作品《海花》。曾獲中國作協第二、五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以及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等多項。作品入選上百種選本,其中《新年禮物》《珍珠泉》《楊梅會》等被編入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 已出版散文、散文詩集《歌溪》《一碗水》《我的小馬》(臺灣版)《小鳥在歌唱》等。2.56個民族五十六族細細數,朝鮮布依回蒙古。土家哈尼黎傈僳,毛南撒拉布朗土。基諾仡佬門巴壯,高山錫伯京阿昌。烏孜別克傣滿畬,柯爾克孜侗佤藏。納西東鄉水拉祜,景頗赫哲仫佬怒。鄂倫春瑤哈薩克,維吾爾苗鄂溫克。俄羅斯白塔塔爾,達斡爾羌塔吉克。珞巴得昂彝保安,普米裕固獨龍漢。二、重點句子1.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句解:[排比]“打招呼”“問好”“敬禮”三個行為表現出同學們的天真可愛和有禮貌,也寫出了他們喜愛動物、尊敬老師、熱愛祖國的美好品質。2.“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銅鐘敲響了。句解:[過渡段]鐘聲響了,表明該上課了,很自然地引出下文。3.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兩只猴子。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句解:[環境描寫][襯托]通過樹枝、鳥兒、蝴蝶和猴子的表現,突出了校園的安靜,襯托了同學們上課時的專心。4.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也趕來看熱鬧。句解:[擬人]“看熱鬧”賦予動物人的行為,表明小動物們的到來為學校增添了歡樂活潑的氣氛,突出了同學們下課時的歡樂和自由自在。5.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小學,一所邊疆的小學。句解:[全文中心句]總結上文的內容,抒發了作者的自豪和贊美之情。6.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墻上搖晃……句解:[景物描寫]“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讓我們感受到這所小學古老悠久的氣息,表達出作者對這所學校深深的熱愛。這真是一所令人向往的美麗的學校!三、問題探究1.讀第1段,說說“大青樹下的小學”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①美麗——學生們鮮艷的服裝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②熱鬧——有許多小學生,還有歡唱的小鳥。③與眾不同——不同民族的學生,穿戴不同。2.讀第3段,你能用“有……有……還有……”的句式描繪一下下課后同學們都在干什么嗎 這和你的學校有什么不同 第一問:下課了,大青樹下真熱鬧,同學們有跳孔雀舞的,有摔跤的,還有做游戲的。第二問:我們下課后會一起跳繩、踢毽子,很少有人在下課后跳舞、摔跤。3.文末的省略號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想一想:校園里還會有什么 草叢里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一陣風吹來,花兒跳起了優美的舞蹈。秋千安靜地站在大青樹下,好像在等待教室里的同學下課后和它一起玩耍。4.請你說一說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小學生的生活的。文章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小學生的生活的,即上學路上一來到學校一上課一下課。四、內容主旨《大青樹下的小學》描寫了一所邊疆小學歡樂祥和的(校園)生活,體現了(我國各族兒童之間的友愛和團結),表達了作者(贊美、自豪)的感情。第2課《花的學校》一、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泰戈爾(1861—1941年),印度著名作家、詩人。1861年5月7日,泰戈爾出生于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泰戈爾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二、重點句子1.當雷云在天上轟響,六月的庫雨落下的時候,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句解:[擬人]“走過荒野”“吹著口笛”賦予東風人的行為,寫出了東風吹過原野時的動態。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句解:[擬人]“跑出來”“跳舞”“狂歡”寫出了花兒的喜悅和無拘無束。“一群一群”寫出花的多。“突然”表明花的出現在人的預料之外,表達了作者的驚奇。3.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句解:[想象]這句話是作者的想象,充滿童真童趣。“地下的學校”指的是地下。花朵的種子發芽之前,就在地下生長。4.他們關了門做功課。如果他們想在放學以前出來游戲,他們的老師是要罰他們站墻角。句解:[想象]上文的“學校”、本段的“關了門做功課”和下文的“放假”都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把花兒生長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巧妙結合,情景交融,展現了一群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花孩子的形象。5.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句解:[擬人]描寫了狂風里樹枝、綠葉的狀態,為下文寫花兒盛開做鋪墊。“互相碰觸”“拍著大手”分別把樹枝和雷云當作人來寫,生動形象,符合兒童的心理。6.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句解:[擬人]描寫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在雨中盛開的場面,照應了上文的“放假”。把花稱作“花孩子們”,很有親切感。“沖”宇富有動態美,寫出花兒不怕狂風、急切盛開的心情,可見花兒渴望自由,向往自由,渴望綻放自我。7.你可知道,媽媽,他們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句解:[想象]猜想花兒的家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作者的想象真奇特!這寫出了花兒對自由的渴望,表達了作者對花兒的喜愛之情。三、問題探究1.請你想象一下:花是怎樣“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的 示例:他們像一個個身穿彩衣的小精靈,從地下鉆出來,和小伙伴們手拉手,在綠色的草地上跳舞、狂歡。一會兒紅花躺在粉花的肩頭,一會兒黃花又舞動起自己美麗的裙擺,白色的花兒伸展著柔軟的腰身,紫色的花兒喝醉了似的輕輕搖曳……他們玩得真開心啊!2.讀一讀第3一5段,說說這幾段都寫了什么畫面。①花朵們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②花朵們關了門做功課。③雨來后,花朵們放假了。3.請你想象一下:花孩子們放假了是一種怎樣的情形 示例:放假了,花孩子們非常開心,不用擔心做不完作業而被罰。他們手拉著手,迫不及待地從地下的學校里跑出來,歡呼著,跳躍著。4.花的家在“星星所住的地方”是什么意思 在作者眼中,“星星所住的地方”是一個自由的國度。花孩子們沖出土壤,拼命向上生長,表現了他們對自由的渴望。5.聯系生活實際想象一下:花孩子見到媽媽后會說些什么 媽媽看到花孩子又會怎么做 示例:花孩子張開雙臂,投向媽媽的懷抱,說:“媽媽,我好想你呀!”媽媽也張開雙臂抱住自己的孩子,撫摸著花孩子的腦袋,溫柔地說:“孩子,你終于回來了,媽媽真想你呀!”6.你覺得文中的哪些句子很有新鮮感 為什么 示例:①“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花朵和我一樣也要上學,真有趣!②“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互相碰觸”“拍著大手”都是寫人的,這里用來寫物,我覺得很有新鮮感。四、內容主旨《花的學校》是一篇散文詩,兼有詩歌與散文的特點。作者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以兒童的視角描繪了一群(活潑、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把孩子和媽媽之間的感情表達得自然深厚。第3課《不懂就要問》一、文學常識1.孫中山簡介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二、重點句子1.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念書的同學嚇呆了,課堂里霎時變得鴉雀無聲。句解:[側面描寫]“搖頭晃腦”寫學生讀書時的情形,與孫中山提問后課堂“變得鴉雀無聲”形成對比。同學們“嚇呆了”的反應,從側面表現了孫中山的勇敢和勤學好問的品質。2.先生拿著戒尺,走到孫中山跟前,厲聲問道:“你會背了嗎 ”句解:[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側面描寫]“拿著戒尺”“厲聲問”寫出了先生的嚴厲,從側面表現了孫中山的勇敢。3.先生收起戒尺,擺擺手讓孫中山坐下,說:“我原想,書中的道理,你們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現在你們既然想聽,我就講講吧!”句解:[動作描寫][語言描寫]“收起戒尺”“擺擺手”表明先生對孫中山的表現很滿意,同時表現了先生對孫中山這種不懂就問的精神的肯定。4.先生講得很詳細,大家聽得很認真。句解:“大家聽得很認真”說明大家都想知道書中的道理,卻沒有勇氣提出來,從側面表現了孫中山“不懂就要問”的精神的難能可貴。5.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句解:[本文中心句]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不懂就要問”照應題目,“就是挨打也值”表現了孫中山熱愛學習、敢于提問的品質。三、問題探究1.先生那么嚴厲,孫中山還要壯著膽子問問題,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從他的這一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孫中山想:先生讓背的書我會背了,但是書里的意思我還不懂,我不能不懂裝懂,還是向先生請教一下吧!②我從中感受到了孫中山勤奮好學、認真勇敢的品質。2.孫中山問完問題后,同學們嚇呆了,課堂里霎時鴉雀無聲。同學們心里在想什么 同學們想:孫中山膽子可真大,竟然敢向先生問問題,先生要是生氣了怎么辦,他不怕挨打嗎 3.先生為什么要改變習慣,把書中的道理講給同學們聽呢 先生教書認真,覺得孫中山“不懂就要問”的品質很值得表揚,所以決定把書中的道理講給同學們聽。4.“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孫中山的話對你有什么啟發 示例:我覺得孫中山熱愛學習、不懂就問的品質很值得我學習,我以后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也要多向家長、老師或同學請教。5.讀完課文,你覺得哪些詞句很有新鮮感 請你把這些詞句找出來和同學交流一下。①“咿咿呀呀”“搖頭晃腦”“鴉雀無聲”等四字詞語很有新鮮感。“咿咿呀呀”是擬聲詞,形容學生讀書的聲音;“搖頭晃腦”寫出了學生專注讀書的樣子;“鴉雀無聲”是說課堂很安靜。②“私塾”“戒尺”這兩個詞我之前沒有見過,很有新鮮感。“私塾”指古代的學校。在私塾里,老師念,學生跟著念并背誦,老師不講書中的道理。現在的學校里,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學生也可以向老師提問。“戒尺”指舊時教師對學生施行體罰時所用的木板。現在的學校里基本上已經沒有“戒尺”了。③“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句話很有新鮮感。“學問”就是知識,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不斷提出不懂的問題并弄明白,才能獲得更多知識。6.當你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你會怎么做 示例:當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我會先自己想辦法解決它,如讀書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時,我會自己查字典解決,如果還不懂,我就去問爸爸媽媽等家中的長輩,或者去問老師。四、內容主旨《不懂就要問》講的是少年(孫中山)在私塾學習時,為了弄懂課文的意思,大膽地向先生提問的故事。故事教育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勤學好問)的優秀品質。語文園地知識梳理一、交流平臺讀課本交流平臺中的兩個句子,體會句子的意思,說說這兩個句子哪些地方有新鮮感?◎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我愿意我是一個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燈去追逐影子。——《新月集》這兩個句子,第一句把樹枝、鳥兒和蝴蝶想象成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樣的寫法特別新鮮。(擬人)第二句中“我”的想法很奇特,想做一名更夫去追逐影子。“更夫”是個有新鮮感的詞,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鑼的人,是一種職業。“提了燈去追逐影子”把更夫打更枯燥的工作寫得令人向往。本單元你還讀過哪些有新鮮感的句子?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當雷云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二、字詞句運用1.下面的成語有什么特點 和同學交流你的發現。搖頭晃腦 披頭散發 張牙舞爪 提心吊膽面紅耳赤 手忙腳亂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我發現:這些成語都含有身體部位的名稱,都和人有關。第一組成語的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意思相近,第二組成語的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意思相近。我會說:與第一組結構相似的成語有:點頭哈腰、垂頭喪氣、指手畫腳、牽腸掛肚。與第二組結構相似的詞語有:手舞足蹈、眉開眼笑、心靈手巧、眉清目秀。分類:有的描寫人的動作:搖頭晃腦 張牙舞爪 手忙腳亂 眼疾手快有的描寫人的外貌、狀態:披頭散發 面紅耳赤 口干舌燥有的描寫人的心理:提心吊膽2.根據語義表達的需要,讀出句子中的重音,以便更好地表達情感。◎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書里說的是什么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第一句富有童趣,寫的是兒童天真的想象,要讀出兒童的天真。這是一個長句,要注意停頓: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其中“真的”要輕讀,“地下的”讀重音。第二句寫的是孫中山背書時的感受。“一點兒”要重讀,體會孫中山的矛盾心理。第三句寫的是孫中山的學習態度,表現了他不懂就問、不怕挨打的求知精神。“不懂就要問”“挨打也值得”要慢讀,語氣要堅定。三、積累運用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詩歌大意: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歌唱,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作者: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代表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及《補遺》,《隨園食單》《子不語》《續子不語》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