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三年級語文上學期第二單元知識清單基礎知識梳理一、字(一)易讀錯的音石徑(jìn jìng√) 贈送(zēng zèng√) 橙子(céng chéng√)殘忍(cán √ chán) 橘子(jú√ jǘ) 泥土(lí ní√)水晶(jīn jīng√) 棕色(zōng√ zhōng) 腳印(yìn√ yìng)水洼(wā√ wá) 增加(zēng√ zhēng) 凌亂(lín líng√)顏料(liào√ niào) 鑰匙(shi √ shí) 遼闊(niáo liáo√)繽紛(bīn√ bīng) 喇叭(lǎ√ nǎ) 抖動(dǒu √ dòu)振動(zhèn√ zhèng) 掠奪(lüè√ nüè) 歌吟(yín√ yíng)(二)易寫錯的字寒:下面兩點,上點小,下點大。橙:“登”的第三、四筆是短撇,第五筆是捺。鋪:最后一點不要忘。緊:第六筆撇折稍大。印:右邊是“卩”,起筆稍低。規:“夫”的最后一筆捺變點。顏:“彥”的最后三撇上下對正。曲:中間(兩)長豎,不是“由”。贈:右下部是(“日”),不是“口”。泥:右下部分是(“匕”),不是“七”。遲:(半包圍)結構,“尺”的捺畫變為(點)。(三)多音字辨音挑 tiǎo (挑戰) 行 xíng (行動) 鋪 pū (鋪床)tiāo (挑選) háng (銀行) pù (鋪子)扇 shàn (扇子) 曲 qǔ (曲子) 別 bié (分別)shān (扇風) qū (彎曲) biè (別扭)樂 yuè (音樂) 藏 cáng (隱藏) 覺 jué (覺得)Lè (快樂) zàng (西藏) jiào(睡覺)字音辨析:挑表示“用肩擔著”“挑、擔的東西”時,讀tiāo,如挑水;表示“用桿子等把東西舉起或支起”“用條狀物或有尖的東西撥開或弄開”時,讀tiǎo,如挑戰。鋪表示“把東西散開放置、平擺”時,讀pū,如鋪床、鋪路,指“商店”“床”等時,讀pù,如床鋪、店鋪。實戰演練:①tiāo ②tiǎo 1. 挑擔( ) 挑明( ) 挑撥( )①xíng ②háng 2.行人( ) 行情( ) 行走( )答案點睛:①②② ①②①(四)形近字、同音字辨析1.形近字寒(寒冬) 徑(田徑) 霜(下霜) 贈(贈送)賽(賽跑) 經(經常) 箱(箱子) 增(增加)送(送別) 挑(挑選) 鋪(鋪床) 晶(晶瑩)遠(遠處) 桃(桃樹) 捕(捕捉) 品(品味)排(排隊) 規(規則) 遲(遲到) 列(排列)非(非常) 觀(觀察) 達(達到) 裂(分裂)油(奶油) 聞(新聞) 曲(歌曲) 飄(飄揚)抽(抽打) 問(問題) 由(自由) 漂(漂流)2.同音字ní (泥)土 (呢)子 (尼)姑zōng (棕)色 正(宗) 失(蹤) (綜)合gōu (勾)畫 水(溝) 魚(鉤)詞語(一)寫詞語寒冷 石徑 斜陽 霜凍 贈送 姓劉 蓋世 菊花 殘冬 君子 橙子 挑動鋪床 水泥 放晴 明朗 金黃 雨珠 加緊 院墻 落葉 腳印 盡頭 平展排列 規則 棕紅 凌亂 歌唱 遲到 清涼 留意 顏料 楓葉 郵票 果樹仙子 氣味 香甜 香味 豐收 爭取 好聞 挖洞 勾引 歌曲 油亮亮(二)詞語搭配1.量詞一(片)葉子 一(顆)谷粒 一(個)水洼 一(塊)地毯一(雙)雨靴 一(把)鑰匙 一(盒)顏料 一(枚)郵票一(陣)秋風 一(首)歌曲 一(滴)汗水 一(排)大雁2.動詞(打開)大門 (扇走)炎熱 (鋪上)地毯 (銜來)樹枝(穿上)衣服 (追上)白云 (走進)音樂廳 (吹起)小喇叭3.修飾詞(明朗)的天空 (彩色)的地毯 (美麗)的菊花 (濕漉漉)的水泥道(歡樂)的歌 (暖暖)的叮嚀 (飽滿)的谷粒 (五彩繽紛)的顏料(仔細)地數 (緊緊)地粘 (舒舒服服)地睡(三)近義詞斜一歪 停一止 擎一舉 凌亂一雜亂 仔細一認真 愉快一愉悅潮濕一濕潤 道別一告別 振動一震動 叮嚀一叮囑 掠過一拂過 飽滿一豐滿遼闊一廣闊 透明一透亮 清涼涼爽 五彩繽紛一五彩斑斕、五顏六色常考詞義辨析的詞組“增添” 和“增加”、“遼闊”和“廣闊”“增添”指多加一些(少量),是有所增補,一般用于抽象的環境和事物;“增加”指在原有基礎上加多,有時兼指加多加強,一般用于具體的事物。我們學校的學生已經由八百( )(增添 增加 )到了一千。返青的垂柳為池塘( )(增添 增加)了些許詩意。“廣闊”一般指土地面積大,又指較抽象的如境界、前景、前途等;“遼闊”著重指面積大而空曠的地方,如遼闊土地。他樂于助人,待人和善,胸襟( )(遼闊 廣闊 )。駿馬奔馳在( )(遼闊 廣闊)的草原上。(四)反義詞斜—正 深—淺 明朗—陰暗 潮濕—干燥 凌亂—整齊仔細—馬虎 增添—削減 歡樂—痛苦 涼爽—悶熱 美麗—丑陋溫柔—粗暴 告別—重逢 遼闊—狹小 豐收—歉收 飽滿—干癟(五)詞語積累ABB式的詞語:亮晶晶 濕漉漉 紅彤彤 黃燦燦 白茫茫 干巴巴 胖乎乎 冷冰冰 暖洋洋AABC式詞語:頻頻點頭 歷歷在目 欣欣向榮 亭亭玉立表示顏色的ABAB式詞語:金黃金黃 雪白雪白 瓦藍瓦藍 火紅火紅 黝黑黝黑表示顏色多的詞語:五彩繽紛 五顏六色 五光十色 萬紫千紅 五彩斑斕 絢麗多彩擬聲詞:唰唰 呼呼 咚咚 嘩嘩 滴答三、佳句積累1.比喻句(1)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2)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2.擬人: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3.排比: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顆飽滿的谷粒里。4.含義深刻的句子: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單元課文要點梳理第4課《古詩三首》一、文學常識杜牧(803~852年):唐代詩人。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他的七律和七絕都寫得很成功,而七絕尤為凝練、自然,很多名篇為后人所傳誦。由于他在詩歌方面成就較高,后人把他與杜甫相提,稱為“小杜”,與李商隱并提,稱為“小李杜”。蘇軾(1037-1101年),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后嗣于龍泉(今屬浙江麗水)葉氏。生卒年不詳。曾任朝廷小官。其學出自葉適,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 真德秀 交往甚密,與葛天民互相酬唱。二、詩句解讀杜牧《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句解:這兩句寫作者在山中看到的景色。“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寒”字點明深秋的季節特點;“斜”字呼應“上”字,寫出了山勢的高而緩;“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的種種動態。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句解:[對比]這兩句寫作者停車的原因——楓林晚景使其流連忘返,表達了作者對滿山楓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蘇軾《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句解:[對比]這兩句通過“荷盡”“菊殘”,描繪出蕭瑟的秋景。“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了菊枝傲霜斗寒的形象。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句解:這兩句是作者的議論,揭示了作者贈詩的目的。“君”指的是劉景文,“橙黃橘綠”寫出了秋天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顯示出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表達了作者對好友的殷切勉勵。葉紹翁《夜書所見》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句解:[借景抒情]這兩句描寫了深秋落葉紛飛、秋風蕭瑟的情景。“蕭蕭”襯托出秋夜的寂靜,與“寒聲”和“江上秋風”一道,烘托了深秋寒涼的氣氛,更勾起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客”指的是作者自己。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句解:[對比]這兩句寫由深秋夜晚的燈火想到的生活場景,勾起了作者對家鄉的追憶,襯托了他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兒童挑促織”的歡樂場景與前兩句的蕭瑟秋景形成對比,突顯了作者凄涼的心境。三、問題探究1.《山行》中“霜葉紅于二月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句詩運用了對比手法,將被霜打過的葉子與二月的春花進行比較,強調了被霜打過的葉子非常紅、非常美,呈現出一種熱烈、生機勃勃的景象。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楓葉、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2.《贈劉景文》前兩句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征?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景物?詩歌前兩句描寫的景物是荷花和菊花,它們都具有鮮明的秋的特點:荷花凋謝,菊花枯萎。作者寫這些景物是為了勸解朋友,雖然菊花在這深秋時節已枯敗,但菊枝仍與寒冷堅決斗爭,他希望劉景文也會頑強不屈、樂觀向上。3.《夜書所見》前兩句詩渲染了一種什么氛圍?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蕭蕭的梧桐葉、陣陣的寒意渲染了一種寒冷、凄清的氛圍,表達了詩人蕭索的離愁。4.請賞析《夜書所見》一詩中“送”字的妙處。“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梧桐葉人的情態,更生動感人,能迅速將讀者帶入秋天的凄涼景象中,使讀者感同身受。5.你從《夜書所見》這首詩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從中感受到了作者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四、內容主旨《山行》一詩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人家和(霜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熱愛)之情。《贈劉景文》一詩中通過對(荷枯)、(菊殘)、(橙黃)、(橘綠)的描寫,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氣概,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敬佩之情)。《夜書所見》中詩人通過對秋風落葉、小孩捉蟋蟀、籬笆下的燈火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在秋天里(思念家鄉)的情感。第5課《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張秋生,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從少年時代開始,喜歡閱讀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于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發表兒童文學作品,80年代開始創作童話作品,所寫“小巴掌童話”將詩、散文、童話揉為一體,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兒童情趣和內涵,頗受小讀者喜愛。作品曾獲新時期兒童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新作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張天翼童話寓言獎,以及臺灣楊喚兒童文學獎等多種獎項。2.梧桐樹梧桐在我國是一種常見的樹木,南北各地都能見到。它植株美觀,葉片寬大,樹蔭濃密,經常被栽種在路旁。自古以來梧桐樹就被看作非同一般的樹木。相傳,鳳凰只會棲息在梧桐這種品性高潔的樹上。《詩經》有云:“鳳凰鳴兮,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大概意思是:向陽的高岡上生有梧桐樹,鳳凰棲息于梧桐樹上鳴叫。二、重點句子1.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句解:[反復]“秋風”“秋雨”兩個詞交代了季節、天氣,“一夜”寫出了刮風、下雨持續的時間之長。這里獨句成段,運用反復手法,節奏更加舒緩,抒情意味更濃,畫面感更強,給人綿延悠長的感覺,讓人不由自主地去想象那刮了一夜的瑟瑟秋風,那下了一夜的綿綿秋雨。2.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句解:[比喻]這兩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鋪滿落葉的水泥道比作一塊彩色的地毯,把落葉比作印在地毯上的圖案,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秋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3.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句解:[比喻]這句話描寫水泥道上的每片落葉。“熨帖”“平展”兩個詞語,寫出了落葉緊密地、平整地貼合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的狀態,與“粘”字相呼應,把水泥道之美描繪得細致入微。“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梧桐樹的形狀和顏色,同時,照應題目中的“金色巴掌”。4.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句解:[比喻][擬人]這句話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小雨靴比作小鳥,形象地寫出了“我”穿著小雨靴在落葉間行走的樣子。三、問題探究1.這篇文章的標題很有新鮮感,你能說說它好在哪里嗎 標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梧桐樹葉比作金色巴掌,既寫出了葉子的顏色和形狀特點,又充滿美感與童趣,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2.你能結合文章內容說說“熨帖”“凌亂”的意思嗎 這兩個詞的意思可以結合上下文來理解。由第5段的“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和第7段的“平展”可知,落葉與水泥道貼合得很緊密,所以“熨帖”在這里指落葉緊緊地貼在水泥道上。第7段中的“排列得并不規則”與“凌亂”相照應,所以“凌亂”的意思應是不整齊,文中指落葉在水泥道上排列得不整齊,沒有秩序。3.“我”為什么“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 “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是因為“我”生怕踩壞這些梧桐落葉,“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是因為“我”很喜歡它們。這句話表現了“我”對梧桐落葉的珍視和對秋天的喜愛。4.“我”在上學路上都觀察到了哪些景物 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洼、鋪滿梧桐樹落葉的水泥道等。5.“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在文中出現了幾次 有什么作用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在文中出現了兩次,,分別在第1段和第10段。兩段話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緊密、完整,強調“秋風秋雨”帶來了“金色的秋天”,帶來了水泥道的美景,表現了“我”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6.學完課文,請你思考一下:平常普通的水泥道,“我”為什么會覺得“真美啊” 因為“我”仔細觀察,用心感受,發現了普通事物的美。四、內容主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描寫了經過一夜風雨第二天放晴時,水泥道上粘上了一片片(金色的梧桐樹落葉)的美麗景色,抒發了作者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之情。第6課《秋天的雨》一、文學常識1.描寫秋雨的詩句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李賀《李憑箜篌引》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闌風伏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云。——杜甫《秋雨嘆》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2.為什么說“一場秋雨一場寒” 秋天來臨時,冷空氣從西伯利亞進入我國大部分地區,當它和南方正在逐漸衰退的暖濕空氣相遇后,便會出現降雨。雨過天晴后,冷空氣的主體完全代替了原來的暖濕空氣,冷空氣所到之處,氣溫自然下降。冷空氣每次南下,幾乎都會造成降雨,下過雨的地方,氣溫會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所以說“一場秋雨一場寒”。二、重點句子1.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句解:[全文總起句][比喻]把“秋天的雨”比作鑰匙,形象地寫出了秋雨開啟秋天的大門,將人們從炎熱的夏季引入涼爽的秋天。“是”是比喻詞。2.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句解:[擬人]“溫柔”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寫出了秋雨的特點。“輕輕地”說明秋天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到來的。3.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句解:[本段總起句]“五彩繽紛”表明秋雨帶給大自然很多顏色,突出了秋天的絢麗多彩。4.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句解:[比喻]描寫了秋風習習、樹葉緩緩飄落的畫面。把銀杏葉比作小扇子,把楓葉比作郵票,形象地寫出了秋雨到來后,天氣逐漸涼爽的特點,使描寫更有趣味。5.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句解:[比喻]把田野比作金色的海洋,形象地寫出了田野的廣闊和豐收的景象。6.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句解:[擬人]“你擠我碰”“爭著”既暗示了今年是個豐收年,又表現了果子們想為人們做貢獻的急切心情。7.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頻頻點頭。句解:[擬人]這句話寫出了菊花美麗多彩的特點,突顯了秋景的迷人。“頻頻點頭”賦予菊花人的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菊花在秋雨中搖曳的美麗姿態。8.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還有蘋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句解:[擬人]“躲”賦予這些氣味人的動作,生動傳神,仿佛這些氣味在和小朋友們捉迷藏,表現了作者的喜悅之情。9.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句解:[本段總起句][擬人]這兩句是本段的總起句。“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賦予秋雨人的動作,把秋雨寫得猶如一個通訊員,告訴動植物冬天即將到來的消息。三、問題探究1.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秋天的雨 課文從秋天的色彩、豐收的景象和各種動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三個方面寫了秋天的雨。2.結合下文,說說“五彩繽紛”的意思。結合下文“黃黃的葉子”“紅紅的楓葉”“金黃色”的田野、“橙紅色”的果樹和美麗多彩的菊花可知,“五彩繽紛”不僅指顏色多,還指色彩艷麗。3.想一想:秋天的雨還會把顏色分給誰 仿照課文,寫一寫。示例:①它把紫色給了葡萄,紫色的葡萄像一串串珍珠,串起了秋天豐收的歡笑聲。②它把紅色給了蘋果,紅紅的蘋果掛在枝頭,像一個個紅色的小燈籠,增添了秋天的喜慶!4.想一想:香味是怎么“勾住”小朋友的腳的 好多好多香甜的味道躲在秋雨里,饞嘴的小朋友不知不覺就被這好聞的氣味吸引了。5.為什么說“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因為秋天到了,糧食豐收了,果子也成熟了,所以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秋天色彩繽紛,樹上果實累累,小朋友們可以欣賞美麗的秋景,吃到各種各樣的美味,他們在秋天收獲種種歡樂,所以秋天的雨“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四、內容主旨《秋天的雨》以(秋雨)為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描繪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第7課《聽聽,秋的聲音》一、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畢國瑛,1958年生于上海,當代詩人,兒童文學作家。主要作品:現代詩歌《我們和青春對話》、兒童詩集《男孩和女孩的悄悄話》。2.大雁大雁又叫野鵝,是一種大型候鳥。它們的生存能力很強,擅長遠距離飛行,而且有很強的團隊意識。每年秋天,成群的大雁就會一起飛往溫暖的南方,等到來年春天再飛回來。飛行時,雁群往往會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飛在前面的領頭雁的翅膀在空中劃過時,翅膀尖上會產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氣流,排在它后面的大雁就可以利用這股氣流飛行,從而節省體力。雁群在飛行過程中還常常會發出嘹亮的“嘎嘎”聲,這是強壯的大雁在鼓勵落后的同伴,大雁真是一種團結友愛的動物啊!3.樹木為什么會在秋天落葉 秋風起了,天氣漸漸涼了,花謝了,草枯了,樹葉也紛紛揚揚地從樹上飄落下來,為什么樹木會在秋天落葉呢 原來,秋天到了,氣溫明顯下降,雨水也很少,樹木的根吸收水分的能力也降低了,光合作用的效率更是大大降低了。樹木只有落下許多樹葉,才能保留水分、養料來維持自己的生命。樹木在秋天落葉的另一個原因是葉子里的一些細胞形狀變圓,互相分開了,使葉子和樹枝相連的力量慢慢地減弱了。最后,秋風一吹,樹葉就落了下來。二、重點句子1.聽聽,秋的聲音,大樹抖抖手臂,“唰唰”,是黃葉道別的話音。句解:[擬人][擬聲詞]“抖抖手臂”“道別”賦予大樹和黃葉人的行為,生動形象,再結合“唰唰”這一擬聲詞,渲染了秋天的氛圍,使人仿佛看到秋天樹枝搖擺、黃葉飛舞的場景。2.聽聽,秋的聲音,蟋蟀振翅膀,“ ”,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句解:[擬人][擬聲詞]“告別”賦予蟋蟀人的行為,“瞿曜瞿”將秋天的聲音具象化,展現了蟋蟀與秋天依依惜別的情景。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送來一片豐收的歌吟。句解:[擬人]“大雁追上白云”展現了秋高氣爽、雁群南飛的開闊景象。“秋風掠過田野”呈現了稻谷飄香、金風送爽的畫面。“叮嚀、歌吟”運用擬人手法,給人以親切感,形象地展現了秋天的聲音。4.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顆飽滿的谷粒里。句解:[排比]“在,在,在,在”運用排比手法,告訴我們秋天的聲音無處不在,需要我們用心去傾聽,去感悟。5.聽聽,秋的聲音,從遠方匆匆地來,向遠方匆匆地去。句解:兩個“匆匆地”點明了秋天來去匆匆的特點,暗示美好的事物總是轉瞬即逝,讓人留戀,表達了作者對秋天依依不舍的感情。三、問題探究1.初讀課文,說說文中具體描寫了秋天的哪些聲音。文中具體描寫了落葉的“唰唰”聲,蟋蟀的“曜瞿”聲,大雁的叮嚀和秋風的歌吟。2.想象一下:黃葉向大樹道別、蟋蟀向陽臺告別時可能會說些什么 黃葉對大樹說:“大樹媽媽,我們要和風兒一起去旅行了,您要保重啊!明年春天我們再相聚。”蟋蟀對陽臺說:“我長大了,要去探險了,謝謝你一直保護我。”3.“叮嚀”“歌吟”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它們的意思的 “叮嚀”的意思是囑咐。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大雁追上白云是為了飛往南方,它走之前可能會叮囑朋友注意身體,就像上學前媽媽叮嚀我要好好聽課,生病時媽媽叮嚀我要多喝水,所以“叮嚀”指帶有關切意味的囑咐。“歌吟”的意思是歌唱。第一、二節中有“話音”“歌韻”,所以可以猜測“歌吟”的意思和聲音有關,再結合“豐收”,想想生活中豐收的場景,每到豐收時農民伯伯總是會唱起慶祝豐收的歌曲,所以“歌吟”的意思就是歌唱。4.“音樂廳”指的是什么 你是怎樣理解作者的這種說法的 音樂廳指的是秋天的大自然。秋天的大自然有樹葉落下的“唰唰”聲、蟋蟀的“曜瞿曜”聲、大雁的叮嚀、秋風的歌吟,這些聲音像音樂一樣動聽,所以作者將秋天的大自然比作音樂廳。5.你還會聽見哪些秋的聲音 仿照課文寫一寫。聽聽,秋的聲音,小雨滴輕輕滴落,“滴答滴答”,是與夏天揮手再見時的話語。四、內容主旨《聽聽,秋的聲音》中,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體現了秋天的(生機與活力),(贊美)了秋天。語文園地知識梳理一、交流平臺。讀書的時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語,你會怎么辦?(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1)查字(詞)典(2)運用組合法理解詞語。(3)運用換詞法理解詞語。(4)聯系上下文理解。(5)借助插圖。(6)分解組合法二、詞句段運用1.掌握描寫四季特點的詞語。春:暖和 春光明媚 春暖花開 鶯歌燕舞夏:炎熱 烈日炎炎 驕陽似火 暴風驟雨秋:涼爽 果實累累 秋高氣爽 天高云淡冬:寒冷 大雪紛飛 鵝毛大雪 白雪皚皚2.嘗試用不同方法如聯系上下文、近義詞替換、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本單元中難懂的詞語的意思。(1)聽了老師的這番話,我憧憬著即將到來的一天,期待著在活動中有出色的表現。(2)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媽媽會責備他。可以聯系上下文理解“憧憬”的意思,通過“即將到來的一天”和“期待”,可以猜到“憧憬”指對未來的向往;也可以用近義詞替換的方法理解為“向往”。“忐忑不安”的意思可以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因為打碎了花瓶,害怕被爸爸媽媽責備,所以小明內心不安,“忐忑不安”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內心不安定,不穩定;還可以從字形上理解“忐忑”的意思,即心一會兒上,一會兒下,說明內心不安定;還可以直接根據“不安”理解成內心不安定。三、日積月累秋高氣爽 天高云淡 秋風習習一葉知秋 金桂飄香 層林盡染五谷豐登 果實累累 春華秋實這9個詞語都是描寫秋天的,可以分為三類:第一行都是描寫天氣的,第二行都是描寫植物的,第三行都是描寫豐收景象的。秋高氣爽:秋天天空晴朗明凈,氣候涼爽宜人。天高云淡:天氣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輕薄而淡。秋風習習:和煦的秋風暖暖地、慢慢地吹動的樣子。一葉知秋: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的來臨,比喻發現一點兒預兆就料到事物發展的趨向。金桂飄香:指桂花開放,散發馨香。層林盡染:山上一層層的樹林經霜打變紅,像染過一樣。五谷豐登:指年成好,糧食豐收。五谷,一般指稻、麥、黍、菽、稷,泛指糧食作物。豐登,指豐收。果實累累:果實接連成串。春華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多用于比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