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圓柱與圓錐第5課時 圓柱的體積(1)【教學內容】教材第8~10頁例題及相關內容。【教學目標】1.通過具體情境觀察、實物感知等活動,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展空間觀念。2.通過圓柱與長方體的“類比”,經歷“猜想與驗證”探索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類比”的數學思想方法。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探索數學奧秘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重點難點】重點: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難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左圖,需要多少木材實際是求什么呢?右圖,求一個杯子能裝多少毫升水實際是求什么呢?預設:實際上都是求圓柱的體積。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探究如何求圓柱的體積。二、探究新知探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1)提出猜想。師:請同學們大膽猜想,如何計算圓柱的體積呢?預設:我們學過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都用“底面積×高”來計算,所以我猜想圓柱的體積也可能等于“底面積×高”。師:同學們真會動腦筋,這個猜想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操作驗證。師:請你用準備好的1元硬幣堆一堆,邊堆邊思考堆疊的過程與圓柱有什么關系。學生先動手操作,再小組討論,討論完成后各小組派代表匯報。預設:通過堆硬幣可以發現,硬幣的底面積是固定的,每增加一枚硬幣,高就增加一些,體積也隨之增大,由此可見,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師:還有其他驗證方法嗎?預設:我們在學習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時,把圓轉化成了長方形,然后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圓柱的底面也是圓,所以,我覺得可以把圓柱通過轉化來求出體積。師:這個想法非常好,現在我們就來試一試。教師組織學生拿出提前準備好的用橡皮泥制作的圓柱形學具,小組成員進行合作,動手把圓柱先平均分成若干份,再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操作完成后,每個小組展示自己拼成的圖形。師:觀察同學們拼成后的圖形,你有什么發現?預設:拼成的圖形近似長方體,且分的份數越多的小組,拼起來的圖形就越是接近長方體。師:操作前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預設:形狀變了,體積沒變。師:拼成的近似長方體的長、寬、高和原來的圓柱有什么關系?預設:長方體的長等于圓柱底面周長的一半,長方體的寬等于圓柱底面圓的半徑,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師:通過這些發現,你可以得出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嗎?預設: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師:由此可見,同學們之前的猜想是正確的。如果用V表示體積,S表示底面積,h表示高,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嗎?預設:V =Sh。2.用圓柱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①笑笑了解到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徑為0.4m,高為5m。你能算出它的體積嗎?②從水杯里面量,水杯的底面直徑是6cm,高是16cm,這個水杯能裝多少毫升水?學生先獨立完成上面兩題,然后小組內交流解題過程,再派代表匯報。預設1:第①題,已知半徑和高,可以先根據半徑求出底面積,再乘高就可以求出體積。3.14×0.4 ×5=2.512(m )預設2:第②題,要求水杯能裝多少毫升水就是求水杯的體積,根據水杯的底面直徑求出底面積,再乘高就可以求出體積,要記得進行單位換算。3.14×(6÷2) ×16=452.16(cm )452.16cm =452.16mL三、鞏固運用1.完成教材第9頁第1題。(1)學生獨立計算。(2)小組討論這幾個圖形體積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2.完成教材第9頁第2~3題。(1)學生獨立計算。(2)匯報結果,集體訂正。3.完成教材第10頁第6題。(1)獨立計算長方體和圓柱的體積。(2)說一說自己的比較方法。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圓柱的體積(1)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為V =Sh【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觀察、想象、操作等方法讓學生經歷圓柱體積的轉化過程,讓學生參與到多種學習活動當中,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出圓柱體積計算公式后,讓學生用其解決實際問題,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了探索數學奧秘的樂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