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海南省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學業水平診斷(一)地理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3年深秋,京津冀魯豫等地氣溫較往年顯著偏高。河南省北部某市11月初最高氣溫仍在25℃以上,下表示意該市一周內天氣變化。完成下面小題。日期 10月28日 10月29日 10月30日 10月31日 11月1日 11月2日 11月3日白天25℃ 27℃ 25℃ 23℃ 21℃ 29℃ 14℃東北風4級 微風3級 西北風4級 西風4級 西風4級 西南風4級 東北風5級夜晚12℃ 15℃ 13℃ 15℃ 14℃ 12℃ 6℃微風3級 微風3級 微風3級 微風3級 微風3級 微風3級 東北風4級1. 該市在11月2日最高氣溫仍高達29℃,其主要原因是( )A. 湖泊對氣溫調節作用強 B. 太陽高度較大C. 大氣保溫作用較強 D. 冷空氣勢力偏弱2. 深秋持續高溫會使該地( )A. 玉米干旱災害加重 B. 城市熱島效應增強C 常綠林南界向北移 D. 來年農作物病蟲害加重3. 該市11月2日至3日氣溫變化主要是由于( )A. 大氣保溫作用變弱 B. 大氣削弱太陽輻射多C. 冷鋒過境 D. 受大陸高壓系統控制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神舟十七號飛船在酒泉(40°N,100°E)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神舟十七號乘組天宮空間站(90分鐘圍繞地球轉一周)在軌駐留期間(6個月),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載荷出艙,進行艙外載荷安裝及空間站維護維修等工作。完成下面小題。4. 神舟十七號乘組在天宮空間站的一個晝夜中,晝長約為( )A. 45分鐘 B. 90分鐘 C. 6小時 D. 12小時5. 神舟十七號乘組在軌駐留期間,酒泉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6. 神舟十七號乘組進行艙外活動時可以看到( )A. 閃爍的滿天繁星 B. 太空中風起云涌 C. 太空中細雨綿綿 D. 黑暗與太陽同時存在幾內亞水能資源豐富,是西非三大河流發源地,有“西非水塔”之稱;礦產資源豐富,鋁、鐵礦儲量大、品質高,其中鋁礦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一,此外還有鉆石、黃金、銅、鈾、鈷、鉛、鋅等礦產。但幾內亞也是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其經濟以農業、礦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糧食不能自給,“資源詛咒”現象明顯。完成下面小題。7. 幾內亞深陷“資源詛咒”主要原因是( )A. 資源開采量少 B. 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C. 資源的市場需求量小 D. 資源開采成本高8. 為破解“資源詛咒”,幾內亞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 增加礦產資源開采量 B. 提高礦產品出口價格C. 提升礦產品深加工產業比重 D. 降低資源開采成本欽江地處我國南部沿海,注入廣西北部灣海域,易受熱帶氣旋影響,徑流量和輸沙量的季節和年際變化大。近年來,欽江流域的平均輸沙量呈波動下降趨勢。如圖為欽江流域及其周邊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9. 影響欽江徑流量年際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人類調水工程 B. 臺風活動頻率 C. 植被覆蓋率年際變化 D. 全球氣候變化10. 欽江輸沙量減少會導致( )A. 河口漁業資源減少 B. 河流徑流量減少 C. 河床迅速加深 D. 三角洲向海推進青島都市圈位于山東半島城市群東部,向東與日韓隔海相望,向西背靠黃河流域廣闊腹地。青島都市圈以青島市為中心,與聯系緊密的濰坊市、日照市、煙臺市共同組成。如圖為青島都市圈“三帶”產業發展格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1. 青島都市圈囊括了相鄰的濰坊、煙臺部分縣市,這反映了( )A. 區域內部的整體性 B. 區域間的差異性 C. 區域的關聯性 D. 區域邊界的明確性12. 劃定青島都市圈的主要目的是( )A. 擴大青島市的行政范圍 B. 促進山東半島社會經濟發展C. 增加青島市的用地規模 D. 加快山東半島內部人口流動13. 青島都市圈各區域在因地制宜發展中( )A. 濱海海洋經濟帶只需重點發展海水養殖業 B. 青煙先進制造產業帶應向高精尖方向發展C. 青濰臨港臨空產業帶重點發展旅游業 D. 青島中心城區重點發展物流運輸礦山生態成本是礦山為了彌補資源開采造成的生態服務功能損失、物質產出以及治理和保護礦區生態環境使之恢復到礦山開采前的生態水平所必須承擔的成本費用。下表為新疆半干旱區礦山生態成本核算統計表。完成下面小題。一級科目 二級科目 金額/億元 占比/%生態成本 直接經濟價值損失 5.57 23.22外生生態價值損失 3.51 14.62能耗生態成本 4.62 19.26復墾成本 3.19 13.30環境污染治理成本 7.10 29.60合計 23.99 100注:直接經濟價值損失是指由于采礦占用和損毀土地,造成土地喪失原有的草料供給、糧食生產等能力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外生生態價值損失是指由于采礦損毀地表植被而引發的生態系統破壞和生態功能損失的價值。能耗生態成本是指礦山生產過程中消耗的能源和為中和排放的溫室氣體需要消耗的成本。14. 新疆半干旱區礦產開采中生態成本最高的是( )A. 恢復直接經濟價值 B. 碳中和 C. 復墾 D. 治污15. 在核算新疆半干旱區煤炭開采成本中計入生態成本會( )A. 減少煤炭開采量 B. 加劇煤炭開采中的生態破壞C. 促進煤炭開采中生態保護 D. 減少煤炭發電量的比重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磧是冰川在運動過程中攜帶和搬運的碎屑物構成的堆積物,覆蓋在冰川表面。與裸冰或雪相比,表磧的顆粒大小、顏色等物理性質、熱力過程和反射率不同,因此表磧下覆冰川的消融過程不同,表磧厚度會影響冰川融化速度。如圖為冰川表磧厚度與冰川消融速率關系示意圖。(1)描述隨表磧厚度增加冰川消融速率的變化特征。(2)從大氣受熱過程角度,分析表磧厚度為0.02米和0.20米時冰川消融速率存在差異的原因。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質剖面圖是對某一地質構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圖,根據地質剖面圖能夠推斷地質作用發生的先后順序。如圖為某地地質構造剖面示意圖。簡述該地沉積巖形成以后的地質作用過程。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南島四周環海,地勢中部高四周低,由山地、丘陵、臺地、階地和平原逐級遞降組合形成環形層狀地貌。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島地貌的核心,山地主要分布在島嶼中部偏南地區,以五指山、鸚哥嶺為核心,山地四周多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區。如圖示意海南島20世紀80年代與21世紀10年代陸路主要交通線分布。(1)分別簡述20世紀80年代和21世紀10年代海南島陸路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及布局的形成原因。(2)說出高速公路建設對海南島中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黑龍江冰雪資源豐富,多年來著力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產業鏈發展,目前冰雪產業集群發展規模大。黑龍江省雞西市是著名的煤城,煤炭開采歷史已有百年之久。雞西市煤炭、石墨等礦產資源豐富,煤炭儲量60多億噸,占全省的1/3,2020年全市煤炭產量1200萬噸。雞西市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進行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并以冰雪旅游業作為其轉型發展方向。如圖為雞西市位置示意圖。(1)說出煤炭及其相關產業發展對雞西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2)簡述以煤炭為主的產業結構對雞西市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3)指出雞西市選擇冰雪旅游業為主要轉型方向的原因。絕密★啟用前海南省2023—2024學年高二年級學業水平診斷(一)地理答案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3題答案】【答案】1. D 2. D 3. C【4~6題答案】【答案】4. A 5. A 6. D【7~8題答案】【答案】7. B 8. C【9~10題答案】【答案】9 B 10. A【11~13題答案】【答案】11. C 12. B 13. B【14~15題答案】【答案】14. D 15. 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題答案】【答案】16. 當表磧厚度小于0.02米時,隨表磧厚度的增加,冰川消融速率迅速增大;當表磧厚度大于0.02米時,隨表磧厚度的增加,冰川消融速率迅速減小,之后保持較低水平。17. 當表磧厚度為0.02米時,表磧較薄,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弱,吸收太陽輻射的能力強,冰川表面升溫快,冰川消融速率大;當表磧厚度為0.20米時,表磧較厚,表磧阻隔太陽輻射,同時隔絕冰川與外界的熱交換、從而使冰川保持低溫狀態,冰川消融速率小。【17題答案】【答案】首先沉積巖發生水平擠壓,形成背斜和向斜;然后巖漿侵入,形成花崗巖,并在變質作用下形成大理巖;最后發生斷層,巖層產生位移,切斷了沉積巖層和花崗巖。【18題答案】【答案】18. 20世紀80年代,海南島經濟發展水平低,交通運輸需求小,對交通運輸方式的要求低,以公路運輸為主;交通運輸建設受地形因素影響大,交通線路多沿沿海平原分布。21世紀10年代,海南島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運輸量和運輸方式的要求提高,運輸方式實現多元化;技術水平提高,交通運輸建設克服了地形等的不利影響,中部地區交通運輸線路密度增大。19. 促進海南島中部地區旅游資源、農業資源的開發;加強海南島中部地區與沿海地區的經濟聯系;促進海南島中部地區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水平提高。【19題答案】【答案】(1)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增加當地就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增加人均收入;促進第二產業的發展,提高工業化水平;促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鎮化水平。(2)采煤過程中破壞地表植被,導致生態破壞;采煤過程中破壞地下水,浪費水資源;煤炭無序堆放,產生固體廢棄物污染、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等;煤炭運輸、加工過程中產生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3)雞西市緯度高,氣溫低,冰雪資源豐富;黑龍江冰雪產業集群發展規模大,雞西市發展冰雪旅游業易取得集群效益;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冰雪旅游業的市場需求量增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