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安二中2025屆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試卷試卷分值: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一、單選題(每小題3.分,16小題,共48分)2024年6月21日某學校(33.5°N,105°E)地里興趣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調查校內操場上樹影(樹高15米)的變化,結果如圖所示,其中M2為北京時間17:30的樹影,樹影M1和樹影M2長度相等(tan80°≈5.67,tan33°≈0.65)。完成下面小題。1.記錄樹影M1時當地地方時為()A.7:30B.630C.5:30D.4302.該日操場樹影由M1到M2的變化過程中()A.樹影長度一直變長,呈順時針方向移動B.樹影長度一直變短,呈逆時針方向轉動C.樹影長度先變短后變長,呈順時針方向轉動D,樹影長度先變長后變短,呈逆時針方向轉動3.該日北京時間13:00操場樹影最接近()A.2.5米B.5.5米C.10米D.23米伴隨著中生代—新生代活躍的構造作用,青藏高原東南部至珠江口一線地稅格局經歷重大轉變,呈現“蹺蹺板”式的演變特征。圖示意青藏高原東南部至珠江口一線的地貌演變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試卷第1頁,共8頁靈國王白堊紀云開大山楚雄、蘭坪等盆地998 y古近紀、青藏高原東南部云開大山百色、南寧盆地@9人入9創沉積盆她、一河流流向新近紀M青藏高原東南部①玉林盆地4②十萬大山盆地29999四③南寧盆地④百色盆地4.青藏高原東南部至珠江口一線經歷“蹺蹺板”式演變的原因是()A,西部張裂上升、東部剝蝕下降B.西部地殼抬升、東部剝蝕下降C.西部巖漿噴發、東部斷裂下降D.西部堆積升高、東部斷裂下降5.古近紀以來,百色盆地至玉林盆地一線()A.河流流向不變B.內流區面積增大C.海拔高度增加D.氣候趨于濕潤6.推測百色、南寧盆地形成演變過程中沉積作用的變化是()A.持續增強B.持續減弱C.先增強后減弱D.先減弱后增強沿岸水是河水與海水在沿岸混合而成的水體。受盛行風、海岸線形態、入海徑流和海水運動等因素影響,渤海南部沿岸水的鹽度、運動范圍等季節變化較明顯。圖為渤海局部海域1月鹽度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40°39渤海海塊38°379118°119120°121°122河流一30.0一等鹽度線(%)口水域圈陸地試卷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