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12課《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課題 地球“發燒”了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四年級教材分析 本課的編寫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主題四“我們的社區生活”第11條“了解本地區生態環境,參與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本課時教學邏輯設計:由近及遠感受地球在“發燒”—從實例中了解地球“發燒”帶來的危害—探究地球“發燒”的原因。此話題的教學重點要放在認知層面,落腳點是引導學生具體認識我們為什么要過低碳生活。教學時,建議教師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感受出發,通過教材提供的插圖、知識窗資料或課前布置學生到生活中調查了解氣候發生變化的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地球“發燒”的癥狀和地球繼續變暖將會帶來的嚴重后果。在此基礎上,通過擬人故事,幫助學生理解溫室氣體原理,認識人類活動產生過量的溫室氣體是導致地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最后,引導學生回到生活中去探究發現大量溫室氣體從哪里來,從而激發他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患意識,懂得“減碳”的意義所在。核心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理解溫室氣體原理,認識人類活動產生過量氣體是導致地球變暖的主要原因。道德修養:通過調查、回憶、交流,感受生活中地球“發燒”的各種變化及帶來的影響與傷害。法治觀念: 通過閱讀、實驗演示,了解“溫室效應”及其形成原因,知道溫室效應與我們人類活動息息相關,萌發憂患意識。健全人格:樹立環保意識和憂患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責任意識:通過收集生活中人類大量制造溫室氣體的行為,明白地球變暖的真正原因。重點 了解全球變暖的事實及其嚴重后果,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難點 感受地球變暖并了解地球變暖給人類和環境造成的影響和傷害。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激趣導入新課想一想,說一說:(1)人的體溫達到多少度就算發燒了?(2)一個人發燒了是什么癥狀呢?請大家說一說。發燒的滋味很難受!2.圖片+文本學習:看圖,用恰當的語言描述圖片的含義。(地球發燒了)3.圖片+文本學習:地球“發燒”在我國氣象學上,氣溫在35℃以上時可稱為“高溫天氣”。如果連續幾天最高氣溫都超過35℃時,即可成為“高溫熱浪”,氣象臺就要發布高溫黃色預警啦!4.素材:極端天氣因地球變暖5.小結并板書課題:低碳生活每一天 文本學習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指名回答觀看圖片文本學習回答問題觀看圖片文本學習回答問題觀看視頻齊讀課題 大部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有過感冒發燒的事情,難受的感覺難以忘記。用這一方式導入新課,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同時讓學生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也會“發燒”。講授新課 教學環節一:了解全球氣候在變暖1.文本學習:氣候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你感受到了嗎?2.圖片+文本學習:地球“發燒”的癥狀(1)最近晚上怎么總停電啊?(2)天氣持續高溫,近幾年一到夏天就鬧電荒。(3)氣象臺又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了。3.圖片+文本學習:地球“發燒”的癥狀因連續40℃高溫天氣,高速路旁的一塊廣告牌發生了自燃。4.圖片+文本學習:地球“發燒”的癥狀(1)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一幅衛星圖像顯示,8月12日,亞馬遜西部部分雨林發生火災(2)近年來,由于連續高溫天氣,亞馬遜森林火災頻發。巴西、秘魯與玻利維亞交界處的亞馬遜地區為火災重災區,截至10月11日,2020年亞馬遜地區發生的火災數已經達到15700起,突破該機構有記載以來的歷史最高紀錄。5.文本學習:你還知道哪些地球“發燒”的癥狀呢?教學環節二:認識氣候變暖可能帶來的災難1.圖片+文本學習:知識窗2013 年 9 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報告中指出:觀測和研究證明,全球氣候在變暖。1880-2012 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約上升了 0.85 C。1979-2012 年北極海冰面積以每 10 年 3.5%~4.1% 的速度減少。2.文本學習:氣候變暖導致了全球范圍內氣候混亂異常,加劇了洪澇、干旱、高溫等氣象災害,進而對環境和人類造成一系列的影響和傷害。3.圖片+文本學習:全球氣候混亂異常(1)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冰山融化。(2)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一部分地區干旱程度加劇。(3)因為南極冰川融化,南極企鵝的棲息地同樣在以難以置信的速度減少著。企鵝賴以生存的食物磷蝦,因為水溫上升越來越少,很多小企鵝不能跟著大企鵝游到很遠的地方捕食,還沒有長大就餓死了。(4)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帶來沿海陸地面積縮小等問題。4.文本學習:你還知道哪些因氣候變暖而帶來的災害嗎?5.圖片+文本學習:全球氣候變暖對大自然和人類的危害6.素材: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教學環節三:了解地球“發燒”的原因和后果1.圖片+文本學習:全球氣候混亂異常(1)氣候極端化在過去20年中,全球將近50萬例死亡與1.2萬余起極端天氣事件直接相關,經濟損失總計約3.54萬億美元,約合25萬億人民幣。極寒天氣:由于大量降水和較低溫度,美國西部城市布法羅的一輛車輛上披上了一件厚厚的“冰衣”。(3)極熱天氣:導致火山爆發,巖漿噴向陸地,汽車自燃。2.文本學習:想一想現在很多地方夏天連續幾十天都是 40 C 左右的高溫。假如在不久的將來,夏天連續 30 天都是 45 C 高溫,會有什么后果?(1) 全身性高溫反應:人在高溫環境中停留時間較長,體溫會漸漸升高,當局部體溫高達38℃,便會產生不舒適反應。繼續升高,出現頭暈、頭痛、胸悶等癥狀甚至引起虛脫、昏迷乃至死亡。(2)高溫燙傷;皮膚溫度達41~44℃時即會感到灼痛,倘若高溫繼續上升,則皮膚基礎組織便會受到傷害。(3)我們可能因為高溫中暑,甚至失去生命。2019年夏天,葡萄牙西班牙逼近47℃,西班牙有4人因熱浪死亡。日本在2019年夏天持續高溫天氣,已造成5.7萬人中暑進醫院,70多人死亡。韓國某地7月氣溫高達40℃,打破了111年來的最高紀錄,導致30多人死亡。據悉,韓國政府考慮將炎熱列入自然災害。巴基斯坦則在去年4月份,就遭遇了50.2℃的極端天氣,創全球史上4月溫度最高,60多人因此喪命。3.文本學習:地球“發燒”,有原因地球“發燒”與什么有關呢?科學觀測發現,地球“發燒”與大氣中逐年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有關。但“溫室氣體”卻相當委屈,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4.文本學習:閱讀角大家好!我們是“溫室氣體”,我們與其他很多兄弟一起組成了地球的大氣層,太陽光經過大氣層被地表吸收,地表也向大氣層輻射熱量。這些熱量能被我們吸收,留在大氣層里,保持大氣的溫度。適宜的溫度給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但是,現代人不斷制造我們的同伴,打破了大氣系統的平衡。我們的同伴越來越多,吸收地表熱量就越來越多,就像暖房的玻璃罩一樣,熱量難以散發,因而提高了大氣溫度,氣候也就逐步變暖了。5.素材;溫室氣體與地球變暖6.圖片+文本學習:原來,地球變暖是人類活動產生的過量“溫室氣體”導致的。在生活中,你見過哪里在大量制造“溫室氣體”呢?(一)“溫室氣體”的制造者(1)我家附近電廠的大煙囪每天都在制造“溫室氣體”。(2)我們村這幾年摩托車、拖拉機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它們只要一發動,就會制造“溫室氣體”。(3)工廠排煙(4)燃燒垃圾(5)汽車尾氣(6)亂砍濫伐7.圖片+文本學習:地球變暖不僅與這些大量排放的“溫室氣體”有關,還與人類對樹木的過度砍伐有關。因為森林遭到大量砍伐,減少了對二氧化碳的吸收。8.素材:大量“溫室氣體”在哪里9.圖片+文本學習:拓展介紹樹木每生長1立方米的蓄積,平均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1.62噸氧氣。10.圖片+文本學習:地球“發燒”,有原因亞馬遜雨林亞馬遜雨林之所以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是因為它強大的“呼吸”功能。亞馬遜熱帶雨林占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占全球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亞馬遜熱帶雨林通過光合作用,每年不斷地吸收二氧化碳,同時向大氣中大量補充氧氣。11.圖片+文本學習:知識窗2014 年 11 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報告指出:“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其他人為因素已成為自 20 世紀中期以來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2016 年“氣候經濟學之父”尼古拉斯 · 斯特恩指出: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一切照舊”,那么到 21 世紀末,溫度上升幅度有可能超過 4 C。12.文本學習:如果氣溫真的再升高 4 C,會給地球生態和人類生活帶來什么后果?(1)森林火災增加(2)物種消亡(3)傳染性疾病頻發13.素材:如果地球氣溫再上升5度,將會變成怎么樣,人類可能無法想象 學習文本思考回答觀看圖片學習文本了解文本觀看圖片學習文本了解文本觀看圖片學習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學習文本觀看圖片學習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學習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觀看圖片學習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圖片學習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學習文本思考回答觀看圖片學習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視頻觀看圖片學習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觀看圖片學習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學習文本了解文本思考回答學習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學習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學習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學習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學習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感悟文本觀看視頻觀看圖片學習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圖片文本學習了解文本分析文本反思文本觀看圖片文本學習了解文本觀看視頻觀看圖片學習文本了解文本觀看圖片學習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圖片學習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學習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觀看視頻 文本直接向學生點明氣候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教學呈現了三幅插圖和主持人的提問,旨在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了解、感受地球“發燒”的癥狀。教學可在課前讓學生到實際生活中了解地球“發燒”的癥狀,課上直接引導學生分享調查結果。知識窗呈現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全球變暖的具體數據,引導學生從具體數據中進一步感受全球氣候在變暖。教學正文和三張照片說明地球變暖給全球帶來了災害。教學“想一想”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體會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有多可怕。教學時,可設計開放性問題引入“全球氣候變暖對自然和人類有什么影響”,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和自己的經驗進行交流。教學正文呈現了地球“發燒”的原因,接著用擬人化的方式進行了解釋,便于學生了解人類活動產生過量的溫室氣體加劇了全球變暖。在進行地球“發燒”的原因教學時,讓學生先自己閱讀,再借助文中的兩幅插圖講解“溫室效應”這一原理,并對學生的提問隨機給予點撥。教學直接說明地球變暖與人類活動產生的過量溫室氣體相關。下方三幅插圖引導學生了解生活中大量溫室氣體的來源,鼓勵他們再到生活中去探究。知識窗讓學生知道全球變暖的事實,意識到地球繼續變暖將會帶來嚴重后果,激發他們對自己生存環境的憂患意識,懂得“減碳”的意義所在。教學時,可直接用正文中的問題和圖說與學生進行交流。地球變暖不僅與這些大量排放的“溫室氣體”有關,還與人類對樹木的過度砍伐有關。因為森林遭到大量砍伐,減少了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其他人為因素已成為自 20 世紀中期以來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教學可在學生自主閱讀知識窗的內容后,引導他們想象全球氣溫繼續升高可能導致的后果。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地球“發燒”的癥狀, 知道了地球“發燒”的原因和后果。希望同學們增強對生存環境的憂患意識,減少碳排放,積極參與環保活動。 總結、歸納并匯報本節課的收獲有哪些。 總結升華本節課的知識要點。板書設計 12.低碳生活每一天地球“發燒”了作業布置 課后小任務:查找全球氣候變暖的相關資料,自主命題,辦一期黑板報。......了解全球氣候在變暖認識氣候變暖可能帶來的災難了解地球“發燒”的原因和后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