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 理 試 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 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 題卡上填寫清楚。2. 每小 題選出 答案后,用 2B 鉛筆 把答題 卡上對 應題 目的答 案標號 涂黑, 如需改 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3.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滿分 150 分,考試用時 75 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4 年第 14 號臺 風“普拉 桑 ”于 9 月 19 日 21 時登 陸上 海,第 21 號臺 風“康 妮”于 10 月 31 日 17 時登陸臺灣。圖 1 為“普拉?!焙汀翱的荨甭窂绞疽鈭D。據此完成 1~3 題。圖 11 . 圖 2 中最能反映“普拉?!睔饬鬟\動特征的是A.① B .② C.③ D.④第 1 頁,共 7 頁2 . “普拉?!睆慕K移入黃海南部海面后強度發生變化, 主要原因是①海域提供熱量補給 ②水汽補給增多③地轉偏向力增大 ④地表摩擦力減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 . “康妮”比“普拉?!钡顷懳恢酶磕希且驗?br/>A .秋季冷空氣南下 B . “副高”南移C. “康妮”移動速度快 D .東北信風的影響第七 次全國 人口普查 數據顯 示,重 慶 2023 年常 住人口 3191 .43 萬, 戶籍人口 3413 . 8 萬。隨著重慶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和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的施行,重慶市來渝人 口規模一直穩步增長。在重慶常住人口中, 外省來渝人口為 219 .36 萬,約占常住人口 的 6 . 8%。圖 3 為“2023 年來渝人口前 6 名省統計圖”。據此完成 4~6 題。4 . 圖中甲省最可能為A .陜西 B .四川 C.甘肅 D.廣東5 . 與重慶相鄰的貴州、湖北來渝人口數量存在差異,主要影響因素是A .空間位置 B .人口總量 C.產業結構 D.對外交通6 . 大量外來人口對重慶的作用是A .增加環境人口容量 B .促進人口結構年輕化C.增加第一產業從業人員 D .促進社會結構多元化茶樹喜光怕寒、喜濕怕澇。印度尼西亞是世界重要產茶國,爪哇島山區是其重要 產茶區(如圖 4 ),全年可采茶, 但由嫩葉制成的茶葉品質最佳。據此完成 7~8 題。第 2 頁,共 7 頁圖 47 . 爪哇島茶葉盛產區的自然區位優勢有①緯度低,光熱充足 ②云霧天氣多③土壤肥沃 ④氣溫年較差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 . 爪哇島茶葉出口到我國的比較優勢是A .品質更佳 B .品種更多 C.錯季供應 D.制茶工藝(qwe)某研學小組 7 月份進入海拔 3000 多米的拉薩河谷 , 看到谷地 中綠油油的青稞和黃 燦燦的油菜花交相輝映 。拉薩位于寬闊的拉薩河谷地北側 。 圖 5 為拉薩 7 月降水量日 平均變化圖。據此 完成 9~ 11 題 。圖 59 . 與重慶相比,拉薩河谷油菜開花時間在 7 月,其直接影響因素是A .海拔 B .熱量 C.光照 D.降水 10 . 與持續陰雨相比,拉薩河谷 7 月降水量日平均變化對油菜的影響是A .增產、品質提高 B .增產、品質下降C.減產、品質提高 D .減產、品質下降11 . 7 月拉薩市夜間的風最可能是A .偏東風 B .偏西風 C.偏北風 D.偏南風第 3 頁,共 7 頁水體下行漫衰減系數( Kd )反映太陽光隨海水深度增加而衰減的程度, Kd 值越 小,說明海水透明度越高,光線傳播能力越強。 Kd 值大小主要受海水中泥沙、浮游 生物的影響。受季風、沿岸流和透明度較高的黑潮(日本暖流)分支等因素的影響, 臺灣海峽 Kd 值分布呈現顯著的空間差異和季節差異。圖 6 示意臺灣海峽南部 1 月和 7 月份 Kd 值分布。據此完成 12~13 題。圖 6(qwe)12 . 臺灣海峽沿岸海域 Kd 值較高的原因是①有河水注入 ②海水溫度更高 ③人類活動強 ④黑潮影響更小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 . 與 7 月份相比, 1 月份臺灣海峽西部 Kd 值高值區范圍較大 ,其原因是 A .黑潮勢力強 B .西北風勢力強 C. 降水少 D.氣溫低某區域曾發生過多次地質事件,底層輕微褶皺,斷層東北側地塊有明顯的抬升。圖 7 為該區域地質圖。據此完成 14~15 題。第 4 頁,共 7 頁14 . 該區域下列地理事物形成最晚的是A .褶皺 B .砂頁巖 C.礫巖 D.斷層15 . 甲處所在東北—西南方向延伸的地質構造是A .背斜 B .向斜 C.斷層 D.節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 小題,共 55 分) 16 .( 20 分)閱讀圖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阿爾貝羅貝洛被人稱為“天堂小鎮”(如圖 8 左圖) ,這里保存著 1000 多座造型 奇特的圓錐石頂屋, 屬于世界文化遺產。居民用方形石灰巖塊,圍成無柱無梁的圓形 墻體, 用石灰涂成白色, 片狀巖向上堆砌成圓錐形尖頂, 這是人類最原始的建屋方法 之一,房舍堅固干燥、冬暖夏涼(如圖 8 右圖) 。這里多富含鐵元素的鈣陶質土壤, 氣候條件優越, 葡萄種植歷史悠久,目前葡萄種植和釀酒是該地區的經濟支柱之 一 。塔蘭托海灣盛產紫貽貝, 又名海虹,營養價值豐富, 被稱為“海洋雞蛋”,主要 生長在巖石海岸潮間帶, 海虹喜歡附著在巖石等物體上, 對海水的水質要求較高,適 宜生長的水溫范圍為 13~26℃,對日曬有相當的抵抗能力。圖 8( 1 )說明阿爾貝羅貝洛傳統建筑墻體特征與環境的關系。( 6 分)( 2 )分析該地葡萄品質優良的自然原因。( 6 分)( 3 )分析塔蘭托海灣紫貽貝繁殖的有利條件。( 8 分)第 5 頁,共 7 頁17 .( 17 分)閱讀圖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一般情況下,氣候寒冷期冰川范圍擴大,海平面下降。在風力搬運作用下,我國 北方某海岸在末次冰期中的相對寒冷期沉積了砂質沉積物,相對溫暖期沉積了黃土狀 沉積物。圖 9 為沉積剖面及其所在位置示意圖。圖 9( 1 )請從水循環角度,解釋氣候寒冷期海平面下降的原因。( 4 分)( 2 )分析 B 、C 期 間的風力變化 。( 7 分 )( 3 )學者研究認為,砂質沉積物的來源主要是末次冰期的海岸沙。說明砂質沉積物 的形成過程。( 6 分)第 6 頁,共 7 頁18 .( 18 分)閱讀圖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9 世紀初期,巴爾的摩因獨特的地理位置興起,是美國國歌和美國第一條鐵路的 誕生地,是美國東海岸的重要城市。自建城以來,巴爾的摩內港區一直是重要的物流 中心,并依托發展了鋼鐵、造船、石化等支柱產業。 20 世紀 40 年代,在交通運輸方 式變化和工業生產需求下降等背景下, 巴爾的摩內港區開始走向蕭條, 大噸位輪船開 始拋棄內港轉而停泊在下游海港碼頭,相關產業也向外遷移。 20 世紀 60 年代,政府 開始巴爾的摩內港復興計劃, 以游憩、商業、文化為開發導向,帶動了城市中心整體 復興,如今的內港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圖 10 是巴爾的摩所在區域示意 圖。(圖10) ((1)說明巴爾的摩地理位置的優越性。(6分 ))qwe( 2 )分析巴爾的摩內港區在 20 世紀 40 年代走向蕭條的原因。( 6 分)( 3 )結合開發導向, 推測巴爾的摩內港區復興計劃的具體措施。( 6 分)地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5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B B B C D A C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A C C B D B二、非選擇題(共 3 小題,共 55 分)16 .(20 分)(1)(6 分)石灰巖廣布,就地取材(缺少木材);夏季晴朗高溫,冬季氣溫較低,石墻隔 熱保溫(或地中海氣候,夏季多晴朗高溫天氣,光照強);石墻涂上白色,夏季增強對太 陽輻射的反射,降低室內溫度;該地冬季西風較強,沿海多海風(海陸風),墻體圓形設 計風阻小,可防風。(每點 2 分,任答三點即可)(2)(6 分)土壤肥沃,養分充足;夏季晴天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有機物質 的形成和積累;緯度較低,臨近海洋,受冷空氣影響小,冬季溫暖,少凍害。(每點 2 分)(3)(8 分)緯度低,冬季海水溫度較高;海岸線長,潮間帶范圍廣,紫貽貝生長空間充裕; 多基巖海岸,有利于紫貽貝附著生長;海灣開闊,海水水體交換頻繁,沿岸廢水排放少, 水質好。(每點 2 分)地理參考答案 ·第 2 頁(共 3 頁)17 .(17 分)(1)(4 分)氣候寒冷期,氣溫降低,引起大陸冰蓋擴展,入海徑流減少;蒸發量減少,陸 地降水減少,入海徑流減少,海平面下降。(每點 2 分)(2)(7 分)B 時期的砂質沉積物和 C 時期的黃土狀沉積物,均為風力堆積形成;(1 分)B 時期的沉積物在下,比 C 時期沉積物形成早;(2 分)砂質沉積物顆粒粗且較重,B 時期的 風力較強,(2 分)黃土狀沉積物顆粒較細、輕,C 時期的風力較弱,從 B 到 C 期間風力 變弱(?。?。(2 分)(3)(6 分)末次冰期中的相對寒冷期,海平面下降,淺海海岸沙出露;(較強的)風侵蝕 海岸沙,將砂粒向陸地方向搬運;風遇陸地阻力,風力下降,砂粒在較高的陸地堆積,形 成砂質沉積物。(每點 2 分)18 .(18 分)(1)(6 分)位于切薩皮克灣西側,是天然良港,海運便利,是美國東北部與大西洋聯系的 重要出???;美國州級高速公路的交匯處,陸上交通便利(海陸交通樞紐);地處美國東 北部城市帶(“波士華城市帶”),受城市帶核心紐約等城市的輻射作用明顯。(每點 2 分) (2)(6 分)美國東北部傳統工業衰退,巴爾的摩面臨產業結構轉型,運輸需求降低;海洋 運輸日趨大型化、專業化、智能化,舊港逐漸不能滿足發展需求;高速公路發展,陸路運 輸重要性凸顯。(每點 2 分)(3)(6 分)依托臨海地理優勢,規劃濱水步道,豐富內港濱水景觀,完善濱水岸線的生態 系統;大力發展旅游服務,開發商業中心、星級酒店、海洋館、海洋博物館等旅游休閑場 所;尊重港口文化歷史,保留內港部分優秀的工業遺址和歷史景觀等。(每點 2 分,言之 有理即可)第 7 頁,共 7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