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9.2.1溶解度(飽和溶液、不溶液) 教學設計課題 課題2.1溶解度(飽和溶液、不溶液) 授課教師 化學 課型 公開課教 材 分 析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是初中重要的化學概念,在學習了溶液的形成后,從定性過渡到定量,為溶解度的學習奠定基礎。本節課需要解決三個關鍵問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和判斷方法,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和濃溶液與稀溶液之間的關系。學 情 分 析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建立起來不難,學生容易接受。后兩個問題比較抽象,邏輯性也強,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通過實驗和對比分析可以解決這兩個難點,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將知識應用于生活。本課試圖讓學生對溶解和溶液有系統的整體認識,利用問題鏈將思路拓展、認識拔高,讓學生對大自然的多樣性肅然起敬。核 心 素 養 目 標 1.化學觀念:了解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含義;了解結晶現象,知道結晶的兩種方法。 2.科學思維:“飽和”與“不飽和”的相對性及互相轉化方法,體會定量研究在實際中的價值和應用。 3.科學探究與實踐:利用物質的溶解性,設計粗鹽提純等物質分離的方案。 4.科學態度與責任:認識絕大多數物質在溶劑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了解飽和溶液的含義。教 學 重 難 點 重點: 1.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及轉化;2.蒸發結晶法與降溫結晶法的應用。 難點: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判。教學 方法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相互反思、習題專練、交流掌握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一、 復習鞏固 你能說出下列溶液的溶質和溶劑嗎 溫故知新二、 合作探究 任務一: 實驗9-5 【實驗9-5】,教師提前備好若干份2g氯化鈉固體和10mL水。 在室溫下,向盛有10mL水的燒杯中加入2g氯化鈉,攪拌;待溶解后,再加入2g氯化鈉,攪拌,觀察現象。然后再加入10mL水,攪拌,觀察現象。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溶質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溶質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如何判斷溶液是否飽和?溶液中有溶質的固體存在時,固體質量不減少的是該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溶液中沒有溶質的固體存在時,加入該溶質的固體,固體質量不減少的是該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認識常見物質的溶解,發展學生獲取和加工瑣碎信息的能力。任務二: 實驗9-6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轉化 【實驗9-6】,教師提前備好若干份3g硝酸鉀固體和10mL水。 在室溫下,向盛有10mL 水的燒杯中加3硝酸鉀,攪拌;待溶解后,再加入3g 硝酸鉀,攪拌,觀察現象。 引導學生圍繞實驗目的進行合理的猜想與假設,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歸納總結。任務三: 結晶 繼續9-6中實驗,再加入 3g硝酸鉀,攪拌,觀察現象。 待溶液冷卻后,可以看到,當熱的硝酸鉀溶液冷卻后,燒杯底部出現了固體。 繼續對9-5實驗燒杯加熱蒸發,得到白色顆粒固體食鹽氯化鈉。 ①結晶的概念:飽和溶液中析出晶體過程叫作結晶。 結晶可以使溶質從溶液中析出,從而實現混合物的分離。 ②結晶的兩種常見方法: 降溫結晶法---析出硝酸鉀晶體; 蒸發溶劑結晶法---析出氯化鈉。 ③思考與討論 查閱教材資料,了解用海水曬鹽(風吹日曬)的過程,與同學交流。 學生合作交流,了解結晶方法。任務四: 總結 1.在一定溫度下,硝酸鉀不能無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2.溫度升高時,一定量的水中可以溶解更多的硝酸鉀;溫度降低時,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硝酸鉀會減少。 3.當溶劑的量不變時,溶解溶質的多少與溫度有關。 培養學生對探究的結果進行逆向思考的意識,發展學生的辯證觀。三、小結作業 1.總結: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是什么。 本節主要內容: 總結所學知識,鼓勵學生課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四、板書設計 第九單元 溶液課題1.2溶本節課以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為主體,同時建構起對于溶解相對完整的認識。從溶解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人手,從氯化鈉能否無限溶于水開始研究,建立概念,進行辨析,最后,以酒精、醋酸能無限溶于水中結尾。既前后呼應,又有整體高度。在最后總結時,能看到學生的眼睛熠熠生輝。 液及其應用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二、結晶 直觀形象,突出本節課重點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